在群组的简介上,他没经大脑思考地写了这句话:
我是文森特,我一点儿都不好!为什么没人救救我?
然后,他把‘文森特孤单回望空无一人的长街时的表情’设为了群组的图标,又认真地制订了几条群规则——反对暴力,反对歧视,反对恶意欺凌。
接下来,他还需要给群组取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才能吸引更多人注意,来聚拢人气。
他为此思考了一小时后,干巴巴地群组命名为‘拯救文森特’,再把群组设定成公开,社交网络上的所有人都能看到,并且,向自己的所有好友都发出邀请后,初步的计划,就简单地完成了。
到这一步的时候,他一直保持着兴趣盎然的情绪。
因为,这就像是玩模拟游戏做设定,开始都是很有趣的。
可大家也都知道的是……
在做完设定,进入游戏后,不一定能玩得开心。
但是,这一次的情况,却有点儿不同。
因为这个群组成立的第二天,有大约两千人加入了进来。
莫拉特睁大了镜片后的眼睛:“……哇哦!”
除了语气词,他没有什么其他的话语可以来对这个结果表示惊叹了。
如果说一开始只是一时冲动,抱着和朋友们弄个小社团,来自娱自乐的念头。
现在,他下意识地变得严肃起来。
“我只是想帮文森特发出一点儿声音,可没想到……”
莫拉特语气激动地说:“这让人感到兴奋,因为,那么多人竟然和我想的一样,我不是孤独的。世界也没那么冷漠,大家其实都想帮忙,只是缺一个起头的人。所以,我告诉自己,嗨,莫拉特,别再打游戏了!”
他用一种很中二的口吻说:“你还有上天赋予的更重要使命需要去完成。想想吧,我既然开了头,那就有责任,我必须去做一点儿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群组,成员们开在群里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这时候,大家全都惊奇地发现,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遭遇一些暴力对待。
这里的暴力,并不单指身体上的暴力,大多数是一些冷暴力行为。
因为口音、种族、长相、性向、饭量、身高、甚至生活习惯、学习成绩、穿衣风格、口红颜色……
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理由,应有尽有。
而地点,也不仅仅局限于校园。
多神奇!
人本能地想要追求与众不同,可真的出现与众不同的人,就会被大众所排斥。
作为群组的发起人,莫拉特在征得大家同意后,更改了群组的规则。
他在原本的‘反对暴力,反对歧视,反对恶意欺凌’下面,又加了一条‘平等、友善、包容’。
当群组人员达到近万人的时候……
莫拉特认为是时候了,大家应该离开虚拟,走向现实,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做出一些改变。
他们组织一些线下互助活动,主动去帮助一些正遭受暴力的受害者,阻止暴力发生,或者鼓励受害者乐观坚强,脱离旧环境,勇敢地开始新生活。同时,他们会在网上分享这些经历。
所有人试图把这些事情变成接力棒,在社交网络上一个接一个地传下去,以此来给与更多人勇气和希望。
为了感激那部点燃大家心中的火种,间接让大家聚在一起的《你还好吗,文森特》电影。
各地成员开始了时不时就包场观影的活动。
一部电影的映期通常也就是一个月。
可《你还好吗,文森特》却在临近下映的最后一周,因为这些人的行为,迎来了一场票房上的绝对逆袭。
整个过程,宛如神话!
别说影院一脸莫名其妙了。
制片方都被震惊地目瞪口呆,搞不清楚状况。
那位神奇的莫拉特,在社交网络上认认真真、长篇大论地给肖恩写了一封私信。
他热情洋溢地将肖恩奉为自己的人生导师、精神领袖,事业道路的引路人。
并且,在结尾处,他说:[谢谢你的电影,谢谢你的文森特。从今天开始,我将再也不会在大学里浪费时间,虚度光阴了。我决定从此将毕生的精力,都投身于‘拯救文森特’中,愿世间再无歧视和恶意。]
肖恩整个人都懵逼了:“卧槽,我这是唤醒了一个圣人吗?”
天知道,由于弗洛西夫人的缘故,他打心眼里对任何近似于慈善的组织,都只想敬而远之。
而且,尽管家里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有一种‘肖恩是个烂好人’的错误认知。可事实上,他只对自己认可的亲人善良,遇到一些事情,力所能及的当然也可以帮忙,但绝对、从来没有过‘想要拯救所有苦难人民’的伟大梦想。
他只想赚点钱,和家人朋友高高兴兴地生活在一起。
所以,面对莫拉特的这种私信,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回。
可是,面对一腔热血的善良孩子,好像又不能不理……
他对着网上莫拉特发来的长长刷屏信息,犹豫纠结了很久,才绞尽脑汁地给出了回信。
在回信里,他的大致意思就是:[很高兴收到你的信息,也很高兴大家能从我的电影中汲取力量和得到帮助。但我远远没有你们想得那么好。你们也许认为自己是从我,或者从我扮演的角色身上,才获得了勇气和希望。可事实上,那只是因为,所有一切的高尚品质,诸如,正值、善良、光明和希望,其实都早已深藏在你们心中!而我,只是轻轻地敲了敲那扇不小心封闭的门。所以,当你们敞开那扇门,认真行动起来的时候,你们就已经完完全全地超越了我。我真为你们自豪,祝你们一切平安顺利……]
莫拉特再次热烈地回复:[不!你比我们想得还要好!你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是我们一生的导师!]
肖恩:……孩子,你这话尬得让我都没法儿回。
明明和对方差不多的年龄,可较之对方那种热血青年的劲儿头,他莫名觉得自己老了。
总之,这部电影为他本就奇葩的粉丝群,又增加了一些很奇怪的人。
这些人每天时不时地跑来打卡,发出类似于‘老师,我今天帮老太太过马路了’;‘肖恩老师,我今天爬树救了小猫’(大概意思如此)。
肖恩:……虽然你们做好事是没错的,但我真的没号召谁专门去做好事啊!
再次联想到弗洛西夫人,他忍不住跑去专门发了一条信息说:[请大家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
莫拉特立刻在底下解释:[是的,明白您的意思,真正的善意从来不是刻意的,也不是打着名头高高在上的施舍。而应该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做起。]
这群奇怪的粉丝立刻纷纷激动地回答:[好的,老师];[没问题,老师];[遵命,老师]。
肖恩:不……orz,求求你们,饶了我吧!
在这种强大的影响力下,经纪人威尔曼还专门跑过来一趟,送来了几份邀请函。
关于一些大学想要邀请肖恩去给学生们来几场关于爱与正义(大概意思如此)的演讲什么的。
爱与正义?
我拿的是美少女战士剧本吗?
肖恩:这世界真的不是在逗我玩吗???
虽然这些发出邀请的大学,并不是那种特别有名气的高校。
可对于忙于表演事业,导致一直处在中学没毕业状态的肖恩来说,实在有些……虽然谈不上高不可攀,可也确实心情复杂。
于是,在找理由礼貌地婉拒这些邀请后,肖恩决定尽早地回归《超人》剧组,不再理外面的风风雨雨。不过,在此之前,他先跑去了理查德那边……
理查德临时加入了一个剧团。
确切地说,是这个剧团的人极力邀请他回来的。
“我们以前是同学,可我更向往好莱坞的大屏幕,所以,半路当了叛徒。”
理查德在日常的通话中,用调侃地语气介绍了这段经历,语气欣慰地说:“我不是想要放弃戏剧,只是似乎所有人都认为,选择了好莱坞,就是放弃戏剧。幸好,现在两边界限没那么清楚了,而我的朋友们也从来没有放弃我。”
所以,他们即将合演这出莎翁的《亨利五世》。
先在纽约百老汇的一家剧院里进行演出,如果顺利且受欢迎的话,剧团打算进行一场全国巡演。
肖恩来得正是时候,他们正在举行一场彩排。
理查德的声音非常有穿透力,走进剧院的那一刻,哪怕在最后一排,都已经能听到他极具感情的朗诵了。
在舞台上,在灯光下,可以肆意挥洒激情的表演。
戏剧的魅力,总是让人无可抵抗。
肖恩被理查德勾起了很多的回忆,关于很久很久以前的《丘比特的胜利》。
他坐在舞台下方的观众席上,陪着理查德排练了三天。
余暇时间,他们互相拿莎翁的话来开玩笑。
两个人都有舞台表演的经验,有时候,干脆互相对戏玩。
等到《超人》那边通知说即将开机了。
肖恩才不得不告别理查德,匆匆赶回了剧组。
这看起来有些像是异地恋,可确实没什么法子。
因为两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需要去忙碌。
到了十月中旬的时候,《你还好吗,文森特》终于下映。
毕竟是最后一周才开始的逆袭,票房收入也没有再创新高,只能算是较之同时期的一些小成本艺术片来说,这个成绩足以让人欣慰。
所有人的脑海里,不由得再次浮现出了那个词——弗洛西效应。
一个民间电影论坛中,有给电影打分的项目。
起初,影片虽然拿奖,但娱乐性没多少,公众反响只是一般,所以,这家论坛管理员给这部电影只打了4分。但随后,影片逐渐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喜欢,管理员不得不连夜将评分又改为了8分。
由此可见,这部电影的前后巨大反差。
在《青少年电影杂志》中,一位主编在影评的最后一段开门见山地这么说:“……很明显,如今在好莱坞当中,肖恩弗洛西已经成长为一名仅凭人气,就能轻而易举得到片约的演员了。”
当然,有支持的,肯定也会有反对的。
也有一些人认为在《你还好吗,文森特》中,肖恩的表现不值一个威尼斯影帝。
他们在报纸和自己博客上,正儿八经地发布影评。
其中,有一位知名博客的博主是这么说的:[肖恩弗洛西这名演员,不应该出现在电影中。他造成了整部电影的不和谐,成功毁了一部经典。]
接下来,他详细地阐述了‘肖恩为什么不应该出现在影片中’,具体如下:
[肖恩弗洛西这名演员的气质,太过惹人怜爱了。明明他也已经是二十来岁的男人了,可那双蓝色的眼睛中,居然依旧能带有一种纯真和脆弱的感觉,像是无时无刻不希望得到母亲拥抱的孩童一样。试问,面对这样的眼神,怎么可能会有人狠下心,舍得去伤害他?忽略他?排斥他?欺负他?暴力地对待他?导演莫非真当全世界的人都瞎了不成?他和文森特这个角色完全不匹配,是他毁了这个角色!他让这个角色悲惨的不够真实,间接降低了整部影片的思想内涵。而这也正好说明,一部本应成为经典的文艺片,庸俗地向商业娱乐性妥协的后果……]
肖恩的粉丝们挥舞着八十米的大砍刀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