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司农gl 第5章

小吏将账簿搬来,杨杰与应无言也都来了,田蕙又端着三壶茶过来,分别给他们添上,再去帮温善将已经冷掉的茶水换下去。

温善埋头核对她所写的账目跟小吏搬过来的账簿中的账目区别,发现不仅是内容一样,就连字迹也都是一样的。她为自己这发现而激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竟然跟扫描上传的一样!

杨杰等人没注意到温善的异样,他们自顾自地聊了会儿天,便也开始处理公务。这些账簿虽多,要审核却并非什么复杂的事情,而且司农寺的事务甚多,应无言便另行办公,只由余下三人审核账簿。

温善回过神来,在她发现这一事实后,她没有急着去印证更多的例子,而是先沉下心来把眼前的公务处理完了再说。

审核的工作简单而枯燥,几位司农丞一埋首便是半日。待他们听见肚子开始打鼓后才纷纷停下手中的活,看了一眼漏壶:“都已经到午时了!”

“是到厨院去用食还是到外头去?”应无言问钟万里和杨杰。

钟万里和杨杰都摆了摆手:“公务繁忙,还是在厨院用食罢了,跑到外头去再回来,恐怕得耽误不少时辰。”

应无言略遗憾,道:“那去厨院吧,也许久没尝过厨院的饭菜了。”

不管是几品的官员,只要是在衙署里的,每日中午都提供一顿午饭。那些上早朝的高官更是在退朝后可以在宫城里解决早饭的问题,而这正是容朝皇帝体恤底下的官员之处。

不过各司的饭菜正好展示了容朝皇帝勤俭的一面,虽然菜品每日都不带重复的,可多数情况下都是包子、馒头、面汤以及猪肉、红薯、玉米等。

对于容朝有红薯、玉米等作物,温善曾经陷入了迷茫之中,因为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些作物都是明末清初才传入中国,且在清朝乾隆年间才开始普遍种植。按照东汉之后的年份来算,只相当于北宋初年的容朝,为何也有这些作物?!

许多人也不清楚这些作物是什么时候便种植开来的,只知道太上皇当年打天下时,便已经作为军粮而让兵士开始食用。并且太上皇打到哪儿便让该地的百姓种植这些高产作物以招抚流民、充当军粮,正因如此,在短短的数十年间,由南至北已经普遍种植来开了。

虽然这推广的手段颇为强硬,不过结果却是喜闻乐见的,至少对于当年打天下的太上皇而言,这些作物使得容朝的军队再也不必担心军粮的问题。

而太上皇开国后,这些作物便成了主食,时常能在饭桌上见到。不过包子、馒头等尚且不说,猪肉却是很难处理而带着一些臊味,向来不受官吏所喜。他们更喜欢吃羊肉,可羊肉贵,不符合皇帝勤俭的品性,所以他们有时候会到外头的酒肆去解决午饭。

司农寺的厨院包括了厨房和官员们用食的食堂,而司农卿、少卿这些高官平日很少会到食堂来,所以食堂处也只有四个司农丞以及几个主簿、录事而已。至于衙署内的小吏、奴仆自然不会与他们同处一室。

今日的主食难得一见的是米饭,搭配了一份腊肉蒸玉米、一份红烧肉、一份煎茄子,还有一小碗冬瓜汤。

“其实太上皇也是穿越的吧?”温善看着这些菜式搭配,暗自腹诽。

毕竟她刚穿越来那会儿所见到的菜式中除了面汤类,否则很少会搭配汤的。而寻常百姓的家中,几乎也不会这般搭配菜式,偏偏这些菜式都是从宫中流传出来的。

自从温善了解了太上皇的过往后,她越发觉得太上皇也是穿越的。

不过她为官这么多年,也未曾近距离见过太上皇,毕竟以她的官阶,也只能在大朝会上能远远地看上一眼,连脸都看不清。否则让她碰见了太上皇,她也不知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同病相怜”的二人……不,可怜的只是她,太上皇毕竟都成为天子了,哪有什么可怜?!

温善的内心如此丰富,面上却无甚神情,若非听见边上的杨杰等人说起了八卦,她兴许就这么畅想下去了也无人发现她的变化。

“我听说许王让怀宁郡主请了几日假没有去太学。”钟万里低声对面前的应无言和杨杰说道。

“你打哪儿听来的?”应无言问道。

“我听韦司业说的,我们住得近,昨儿散衙回去的路上碰见了,便聊了几句,才听闻那怀宁郡主又闹出了不少笑话。”

“既然是韦司业说的,那准是真的了。怀宁郡主又怎的了?”杨杰漫不经心地问。

“还能如何,便是偷藏了好些点心带着去进学,结果被太学博士发现,认为怀宁郡主这是对圣人不敬、对授课的先生无礼,太学博士很是生气,可又碍于她是郡主之身,便只能告知韦司业。韦司业转为告知宗正寺,许王大为光火,便让怀宁郡主请了几日假,在王府中禁足。”

温善险些没将口里的汤喷出来:这小郡主倒是挺像后世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差生”。

这么想着,她又回想起那恍若隔世的学生时代,虽然老师们明令禁止,可仍旧有学生偷带了零食放在抽屉里,趁着老师讲课不注意就竖起书本,埋头偷吃一口。

她也做过这样的事情,但老师只是批评教育而已,哪里会像太学博士这般动不动就叫家长的?她的爸妈也不会像许王这样,将她禁足好几日。

不过回想起她当年在国子监里学习的氛围,小郡主此行径也的确足以被抨击,若非她的出身,恐怕足以被国子监“退学”了。

杨杰不知想起了什么,嗤笑了一声,道:“要我说,女子就该读《女诫》,而不是跟我们一样念四书五经。”

钟万里偷偷地看了温善一眼,见她没发现他们的谈话内容才讪笑道:“话可不是这么说,那毕竟是郡主……”

偷偷地听着他们的对话,温善忽然想起贺顾跟她说太上皇当政时,决定允许女子进入国子监进学后,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之事。

先前只是允许女子到书院学习,却没有给她们入仕的机会。如今能进入国子监,必然有机会通过科考、铨试等入仕,故而不少朝臣都上书道:“如今南诏未平、突厥未逐,交州未收复,正需要男儿为家国献身之时,若是让女子涉政,怕是会引起男儿的不忿……动摇国之根基。”

脾气暴躁一些的哪会说这么多道理,而是直接开骂,有的甚至诅咒容朝二世而亡。这些激进派后来自然是被处理了,毕竟太上皇虽宅心仁厚善待功臣,却远没有到允许这些会散布不利的思想、煽动士子闹事的人逍遥自在的地步。

而女皇即位后,此等言论也还有,但她可不比太上皇那般宽容,平日可以在私底下像杨杰这样埋怨,却绝对不能写这样的书、戏曲。一经发现,判刑事小,终生不得考取功名才是毁灭打击的事情。

太上皇当年有不少忠心耿耿的近臣拥护其决定,而为了功名屈服于“淫威”的士人也大有人在。随着他们的儿女通过国子监的考课,考取了功名后,他们的那点不忿也渐渐消失。

剩下的人也知道无力改变现状,为了生活,便也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埋头读书,毕竟如今与他们争功名的已经不仅仅是男子了,还有成千上万的女子!

作者有话要说:  貌似快达到第一次加更的条件了?!

那17号的晚上六点加更一章吧!

感谢两位!!

第8章 算盘

午休的时间悄悄流逝,温善已经回到了判事院,趁着还未到当值时间而阖眼歇一会儿。今日又听说了不少逸闻轶事,只是她并非将这些当作八卦听过便算,而是在脑海中过滤一下,拾取了不少有用的信息记下。

暗暗地叹了一口气:“毕竟是封建朝代,一切还是以统治阶层的利益为主。”

她之所以有如此感慨,也不过是因为即使朝廷开辟了一条让女子入仕的道路,可如同许多寒门子弟依旧很难通过科举入仕一般,家境差的人家连送儿子去进学都办不到,更别提让女儿去进学的了。所以女子入仕的现象也只普遍存在于上层社会的人家中,若她并非功臣遗孤,她怕是也没多少机会入仕。

“门荫”制度的存在便是为统治阶层所服务的,许多皇族子弟、世家子弟,有一定才学便能进入国子监学习,再通过科举、门荫入仕。而寒门子弟只有在州郡中经过一番搏斗、又在会试上失利才能进入国子监学习,差距可谓是大。

不过温善并非在抨击这制度,毕竟比起她所知道的封建朝代,这制度简直是史无前例的“开明”了。而通过门荫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勋贵子弟也并非和科举失利的寒门子弟一样。

准确来说,国子监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教育机构,提供上好的教学资源;一部分作为考评机构,对于岁考、科考等方面出色的人予以认可。

国子监对勋贵子弟和寒门子弟则有两套不同的考核标准:对于勋贵子弟而言,他们能否继承封爵、能否享受门荫,则全看国子监对他们的考核;而寒门子弟则是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取得国子监、吏部的认可,或通过吏部铨试入仕,或继续参加科考入仕。

一般而言,这制度一改为勋贵子弟服务,而无寒门子弟的历史情况,使得勋贵子弟要想入仕,须得跟寒门子弟一样努力。

即便是皇族,除了要到国子监进学,也还得通过宗正寺的考试方得封爵,所以封爵、门荫的制度只是理论上的,若是一直不曾通过宗正寺的考试,便会在原有的封爵上再降一等。

正是这么严苛的制度,使得邺氏一族的家教都甚是严格,而本身有望继承郡王之爵位的皇族子弟为了不降等,也不得不刻苦学习以保住自己的爵位。即便不入仕,他们也没有放松的资本。

许多人都不明白邺北为何要对自己的子孙、族人如此严苛,毕竟若想巩固皇权、杜绝皇族子弟谋逆,只需给予他们厚禄,却不准他们涉政便足以。邺北却反其道而行,准许他们当官,却设置了一道道门槛,使得至今为官的皇族子弟寥寥无几。

邺婴之的大多数族亲都是只为保住爵位而加以勤奋刻苦学习,却很少有为了当官而更加努力的。她的兄弟姐妹中,也正是因为两位兄长、长姊有当官的资本,才为许王所喜,并寄予了厚望。

而邺婴之除却在太学中进学,每年的岁考、科考也仅仅通过而已,谈不上优异。再这么下去,她能否通过宗正寺的考试、保住自己的郡主之位便说不准了。许王正是认为她必定降等,也无望为官,故而打算早早地给她安排婚事。

知道自己的爹的打算的邺婴之这段日子不得不坐在书房中,与庶妹一同接受翰林学士的教习€€€€她跑去厨院的事情还是被许王知道了。并且许王得知温善也在现场,便对邺婴之道:“若无外人在,任你如何闹也无妨,可在那温善的面前,你竟做下如此有失风雅、有失体统的事情,真是气煞我也!”

邺婴之道:“她在又如何?”

许王哼了哼:“你可知她当年虽痴傻,进了国子监后,年年岁考、科考却皆是上等,十五岁的年纪更是进了太府寺为官,如今年纪轻轻便升任司农丞。你连一个痴傻儿都不如,不觉得丢我们皇族的脸面吗?”

“她这哪里痴傻了?!”邺婴之惊呼,她爹是否对“痴傻”有什么误解?

许王瞪了她一眼,道:“你真是越发放肆了!这几日你跟絮之一块儿学习,若我听闻你依旧如此,那我只好立马请旨,将你嫁给屠户!”

邺婴之睁大了眼,也稍微感到害怕,道:“我知道了,我会好好跟先生学习的。”

待许王一走,邺婴之才努了努嘴,嘀咕道:“就会以婚事为要挟,逼我就范!”

婢女赵铃听闻,笑道:“老祖宗曾言,女子若不进学、勤学,等待她们的便只是相夫教子的命运。大王也是不愿让小郡主这么早便定下婚事,才敦促你勤学的。”

邺婴之问道:“哪位老祖宗说的?”

“太上皇老祖宗呀!”

邺婴之像霜打的茄子般蔫了吧唧的,千百年前的老祖宗之言她可以不听,但太上皇老祖宗的话她还是得听的。她回到书房,随便翻开一本书便看了起来。

忽然,她又不忿道:“赵铃,温善真的是痴傻儿?”

赵铃自知她在想些什么,抿嘴偷笑道:“温善若是痴傻之人,那世上便无什么傻子了。婢子听闻她虽是以算术天赋而进国子监的算学进学,可她虽专攻算学,平日连国子学、太学、律学、书学、道学也有涉足,如此来看,怎能算是痴傻之人呢?”

邺婴之觉得心中平衡了一些,她怎么可能比痴傻之人还要不如?旋即又隐约觉得不妥,她很快便反应过来,看着赵铃的眼神有一丝古怪。赵铃心中虺虺,试探地问:“小郡主怎的了?”

“你上次怎么没跟我说她这么厉害?”邺婴之嘀咕,“难怪她可以不通过科考便直接提拔为官。”

想起温善那面容、身段,邺婴之又埋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便兀自生起了闷气。赵铃觉得这小郡主近日的性情似乎有些古怪,也不知是在跟谁置气,不过她再怎么生气也没有将气撒在她们这些奴婢的身上,让她们很是安心。

邺婴之没安分多久,心思便又开始活络起来,她一手撑着下巴,一边端拿着毛笔,却任由上面的墨滴到了桌上的纸上。对皇族子弟而言,一旦一张白纸被滴了墨汁,便算是作废了,赵铃习以为常地帮她将这张纸撤下。

“小郡主,可是有何想不通的经义?”赵铃问道。

“经义?我想那玩意儿做甚!我是在想,上次若非温善,我又岂能在众人面前丢了脸面?此账我非得跟她算不可!”

赵铃偷偷翻了一个白眼,道:“可婢子瞧着温丞似乎也并无过失呀!”

邺婴之瞪她:“你跟谁一伙的?”

“小郡主说的是,这都怪那温丞!”赵铃立马改了口,“可那是朝廷命官,小郡主要如何找她算账?”

若温善仅是一个六品官员也就还好说,可她还是贺顾之女。

贺顾是谁?那是留有彪悍之名的女将!

贺顾虽没在朝廷谋得一官半职,可年轻时随温俞南征北战,杀的人比生活在闺阁之内的她们见的人还要多。而贺顾在疼温善这一方面也是家喻户晓了,谁敢动温善,她怕是要跟人没完了。

邺婴之沉思了片刻,道:“去司农寺找她,让她赔我包子。”

赵铃好生无奈:“可小郡主莫要忘了,你可是在禁足中呢!”她又嘀咕道,“况且为了一个包子而去找她,人家怕会笑王府连包子都吝啬。”

“那可不是一个包子,那是我的包子!这是原则问题,坚决不能动摇!”邺婴之纠正她,又琢磨了起来,“过两日去向太翁请了安后,我再去寻她。”

赵铃在心里纠结着要不要“卖主”,让许王把小郡主控制住,不让她再到外头去闯祸。可想到许王对待小郡主的态度,她又将这心思掐了,她身为奴婢对许王待小郡主的态度也都看不下去了。

“小郡主,你可不能生事。”赵铃还是劝道。

“我有分寸。”

温善猛地打了一个喷嚏,她已经很迅速地用衣袖遮掩住了,可声音却不大不小地传到了杨杰等人的耳中。

“温丞莫不是着凉了?可得小心呀!”杨杰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嘴上的“体贴”话倒是说得顺溜。

钟万里也担心温善病倒,倒不是关心她,而是担忧温善要请假修养,这司农寺内的一堆事务便得少一个人分担处理了。他点着头:“是呀是呀,不要着凉了。”

温善笑了笑,道:“多谢二位关心,我并无大碍。”

说完,他们又各自埋头处理公务去了。温善暗暗叹一口气,这杨杰可比钟万里等人讨厌多了,他并不会因为温善是司农寺中唯一的女官便对其献殷勤,毕竟朝廷担心女官会因私情而耽误朝政,故而六品以上的女官是不允许与朝中的官员成亲的,若一定要成亲,则需有一方辞官。

这是导致三品以上的高官中,鲜少有女子的原因,她们大多数会迫于各方的压力而选择辞官嫁给门当户对的人家,要么是为了保留官位而嫁给一个毫无功名的白身。

司农寺中六品以上的官吏几乎都已有妻儿,即便温善生得再美貌,他们也是没有机会的。便熄了献殷勤的心,有的只是对她的质疑和戒备。

温善通过几日的相处也看得出杨杰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不会甘于止步在五六品这样的官位中。而对于温善这样年纪比他小一截,又有“门荫”加持的人,是他上升道路上的劲敌。他自然不会与温善交好。

对于这样的人,温善不会去与他为敌,不过也会多留一个心眼。

温善审核账簿的速度较之钟万里、杨杰略快,毕竟她在太府寺为主簿时,也没少梳理文书,检查是否有纰漏。况且她是算学出身的人,在清算财务时也算得心应手。

到放衙的时候,他们便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看着为数不多的几本账簿,他们决定还是先审核完再离去,这么一来,他们又在判事院呆了半个时辰,直到天色近黄昏了才办完了这份差事。

温善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一如既往地趁着杨杰等人走后,才又唤出系统来琢磨,这么一琢磨倒是又让她发现了不少看起来有些鸡肋的功能。

作者有话要说:  背景总算是交代完了,毕竟是新创的架空王朝,所以还是得尽量交代一些制度,免得大家看得也有些懵逼(虽然还有很多,但是后续会一点点地穿插入其中的,以确保大家都能看得明白)晚上六点有加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