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 第103章

明苏深喘了口气,连忙抬头,专注地望着佛像,将闯入她脑海中的画面赶出去。

塑了金身的佛像慈眉善目,带着一股普度众生的慈悲。

明苏不大信这个,佛也好,道也罢,她都不大信,子不语怪力乱神,她自小学的便是这些,浸染已久,自然便不信。

然而此时,她却无比虔诚起来,问道:“怎样的人算能度之人?”

“行善者,偶有一过,为恶者,偶生善念,俱是佛之信徒。天下众生,但凡但心中有佛,皆我佛可度之人。”主持闭着眼睛,香烟缭乱间越发高深起来。

明苏松了口气,还好,为恶者也是可以度的。她静默片刻,将佛装进心里,方道:“那便请佛度我。”

主持笑道:“殿下困苦于何?”

明苏道:“孤要知晓一人下落。”

主持摇了摇头:“执念太过,并非善事。”

明苏便望着他,主持眼中闪过一抹畏惧,虽快且细微,却被明苏捕捉到了,她心一沉,已有了怒意,可又舍不得揭穿。

但凡有一丝希望,她都舍不得揭穿:“孤要知一人下落,你去寻出来。”

主持仍显出高深莫测的模样,抬手做请状,道:“请殿下写下那人的生辰八字。”

那边案上有笔墨,大约是平日里替信徒解签所用。明苏便走了过去,将郑宓的生辰八字写了下来。

主持走近,拿起纸笺看了看,突然面色剧变,看了看明苏,又叹了口气,道:“殿下不必找了,此人已魂归黄泉。”

魂归黄泉?明苏怔愣,又想起程池生那几名心腹死前说的话来。

是啊,阿宓自然是没了,他们几个都是亲眼见的,若非如此,她持刀杀人时,他们怎会不改口。

她怎么这样糊涂了?竟还曾以为她戴了面具回来了。

明苏好似大梦初醒,随即她盯着主持,问道:“若是尸身受损,可会影响魂魄完整?”阿宓的尸身被焚,会不会让她的魂魄也受到伤害。

主持道:“自然不会,身子不过躯壳,魂魄则是神智凝成,身子坏了,魂魄是不会有影响的。”

明苏一听,倒是安心了,她飞快想道,原来躯体与魂魄是可以分离的,这念头只一闪而过,她对主持道:“孤要招魂。”

主持大惊,连连摆手:“殿下使不得,这是违逆阴阳之事,是要折寿的,可万万使不得啊。”

明苏上下打量了他一通,看他身上崭新的袈裟与颈间一看便知用材上乘的佛珠,突然道:“你如何知晓她魂归黄泉?是算的,还是猜的?”

主持还想再胡言乱语几次,可对上了明苏的眼眸,顿时怕了,立即跪了下来:“小僧该死。”

明苏是有些魔怔了,可她不糊涂,旁人要糊弄她,蒙蔽她可不容易。她看了主持一会儿,拂袖而去。

出了相国寺,明苏抬头望了眼天,才下过雨,又出了太阳,地还是湿的,草木的叶子上还滚着水珠。

鼻息间所闻皆是清新的草木香气。

明苏缓缓步下相国寺前的台阶,心中想道,这和尚不行,别的和尚未必也不行。

何况和尚不行,还有道士,她必得将阿宓的魂魄招回来不可。

否则,阿宓先入了轮回怎么办,她岂不是追不上她了。

第五十一章

起先, 得知不在了,明苏心灰意冷,费了数日才相信, 她等的人不在了, 否则, 怎会一寻五年,无半点音讯。

那几日间,她仔细回想, 竟发觉她隐隐之间,早已有这猜想, 只是她拼命地将这念头往下压, 不去想, 仿佛这般便可不必面对,便坚信只要她找下去便一定能找着郑宓。

说来也怪, 她确信阿宓不在以后, 脑子竟很清醒。

从前, 她想的事很多,盼着阿宓回来, 想着这天下不能就此一步步烂下去,想着吏治不可不清,想着人生在世,她总该做些事,留个名, 虽说这些年已被人视作嚣张跋扈的, 可年少时所受熏陶仍浸润在她的骨子里。

然而得知死讯后,她便觉她余生只有两件事要做。

一便是要将郑家的冤屈洗了,替阿宓讨个公道, 二来母妃处也得有个保障,不能让她晚年凄凉。

后者是她身为人女的本分,前者是害怕来日黄泉相遇,若是阿宓问起,她答不上来。

她以为她已死了心,如一木偶人一般,无甚欢喜与畏惧可言了。

直至她看了那话本,联想起她们之间的相似,发觉兴许皇后就是阿宓。她的心便在顷刻间活了回来。

她这才知,她不是死了心,而是她的一颗心与阿宓系在一处,她在世间,她便活着,她不在,她便同她一起。

她想设法地找寻皇后与阿宓的相似处,找寻她们便是一人的证据。

前朝那般忙碌、紧要,她一得了空便往仁明殿跑。深夜无人时,便一本又一本地看话本,看奇谈,绞尽脑汁地想,有何手段,能使一人改头换面得便好似另一人一般。

可相国寺一行便如当头棒喝。

那和尚虽是个神棍,却也使她猛然醒悟,阿宓确确实实是不在了,皇后又怎会是她。

她极感失落,这段时日细致观察下来,她越发觉得皇后像阿宓,目光像,说话的语气有时也像。

更要紧的是,分明是截然不同的长相,可皇后望着她笑起来时,也极具阿宓的神韵。

原来还是她想岔了。

但神棍话中躯体与魂魄是可分离的意思,明苏还是记下了,不论是真是假,寻个有道行的来问问便是。

只是有道行的僧道也不易寻,明苏一面令人暗中去找,一面又命寻些志怪之类的话本来看。

写话本的大多是落第书生,有些写得生动有趣,有些却是读之味同嚼蜡,明苏看得烦不胜烦,却是收获全无。寻找僧道也无眉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