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余孽只想卖烧烤 第182章

紧接着,所有人都被写到了那个小册子上,还被领进了一个比他们原本的家还要宽敞暖和的帐篷。

之后,有人在空地上燃起篝火,架起大锅,烧了一锅锅的热水,让灾民们挨个去取。

还有平川这边的妇人们进到各个帐篷里,笑呵呵地跟灾民们说:“走了这么一路,一定又累又饿了,先稍微洗一洗,把脏衣服换一换,免得穿在身上受寒生病,等到人数统计完了,楚记食品厂那边就会送来热腾腾的饭菜了。”

灾民们一个个怔怔地听着,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离开家乡之前,他们想过在平川可能会有活路,却怎么都没想到,会是这么好。

因为太好了,反而有人担心起来:“该不会要把我们论个卖掉吧?不然为何把孩童和小娘子单独调出去?”

如果真要卖人,幼童和小娘子价钱肯定更高。

在某些人的刻意引导下,这一无厘头的猜测还真就在灾民中流传开来。

流言传到楚溪客耳朵里,楚溪客第一反应就是:“他们怎么知道我要卖人、不是,偷人?”

钟离东曦看着他,缓缓重复:“鹿崽,要……偷人?”

楚溪客“咕咚”咽下一口心虚的口水。

***

楚溪客确实想偷人来着,但是此偷非彼“偷”!

他看中了那些无父无母的孤儿,想要接到城里好好培养,以后一个个都是建设平川的人才。

还有那些无依无靠的小娘子,楚溪客可太懂得没有父母亲人的滋味了,根本不放心让她们混在鱼龙混杂的流民队伍里,所以也要优先接进来。

还有就是老年人。

其实,出于功利的考虑,发生大灾难之后年老体衰的人似乎是第一个被舍弃的。但是,楚溪客不想这样做。

他甚至给自己找了个显着不那么“圣母”的理由:老年人有经验,无论耕田的经验还是行走四方的经验,都对平川城有用;再不济,还能听他们讲讲古不是?指不定其中就有精彩好玩的,还能排成新的参军戏。

这样说服自己之后,楚溪客就愉快地把老年人以及孩童和小娘子们安排到了最靠近城门的区域。

他还叮嘱守城兵,这段时间就不要让这些人和其他灾民接触了,确定不会有什么疫病发生之后,就让他们优先进城。

没想到,原本出于善意的举动,反倒在灾民中引起了恐慌。

甚至有灾民半夜偷偷离开,生怕自己被卖。还有人趁机闹事,暗地里鼓动灾民,也不知道怀的什么心思。

楚溪客没等事情闹大就主动站了出来。

他没有盲目地冲到人群前面,把自己当成靶子,而是听从钟离东曦的话,谨慎地待在城楼上,拿着个纸筒卷成的大喇叭向百姓们喊话。

“首先,我向诸位保证,你们所担心的幼童和小娘子们毫发无伤,不仅不会被卖,还会被好好照顾。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平川城从始至终都没有强行留人,只要想走,随时可以,不必偷偷摸摸,免得引起误会。”

为了让百姓们放心,他还领了几个孩童、小娘子和老人家过来,让大伙辨认,证明自己没有说谎。

很快便有灾民认出了这些人,激动地喊了起来。

“那是小狗子!小狗子好好的,还穿上新衣裳了!”

“我也看到阿花了!以阿花的性子,若真被卖到那等腌€€地方,早活不成了。”

“还有徐阿公,徐阿公,你可好啊!”

被唤为“徐阿公”的老人家似乎人缘不错,底下有不少人跟他打招呼。

老人家并没有征求楚溪客的意见,实际上,他根本不知道楚溪客是谁,楚溪客领他们过来的时候也没有提前安排什么“台词”。

因此,徐阿公便自顾自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扒着城墙砖,对底下的同乡们喊道:“我们在里面那圈帐篷里,吃得饱睡得暖,好的不能再好了。你们怎么样啊?”

底下的百姓连连说好。

徐阿公又说:“平川城是个好地方,你们在外面好好的,争取能进来落户,成为平川人,往后再也不用担心天灾活不下去了。”

平平淡淡一句话,却让同乡们红了眼圈。这一路的艰辛,连日来的担惊受怕,只有一起经历过的人才真正了解。

楚溪客感激地朝徐阿公笑笑,不枉他这些天时不时就出动“平康坊大妈”在内圈的军帐中游说啊,徐阿公都帮他做起宣传来了。

偷人计划,大有可为啊!

然而,林子大了总有一些贪得无厌的坏鸟。

就在百姓们纷纷说着外圈吃喝也不错的时候,突然蹦出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为何他们被领去内圈,我们就活该挤在外圈?”

楚溪客眯了眯眼,视线在人群中搜寻。

显然,对方还没有当面和平川城叫板的勇气,因此说完之后就扎下了脑袋。不过,还是被钟离东曦找了出来。

“在那边,倒数第三个。”钟离东曦低声告诉楚溪客。

楚溪客看了一眼,嗯,一看就是个尖酸刻薄不知满足的,相由心生果真如此。

守城兵上前,低声禀报:“这人是个刺头,纠结了一帮年轻力壮的同乡,平日里就惯爱在灾民中煽风点火。因为暂时没有闹出什么事,所以末将也没理会……要把人抓起来吗?”

暂时没有闹出什么事?

只是煽风点火?

楚溪客摇摇头:“那就先不抓,叫人暗中盯着他,看看他有什么目的,背后有没有人指使……还有,别让他伤了其余百姓。”

守城兵执手应下。

楚溪客对着城下的百姓,扬声说:“方才有人问,为何有人在内圈,有人在外圈,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因为这就是平川城的规矩!

“平川城倡导尊老爱幼,也提倡男女平等,还鼓励怜贫惜弱。在平川,有才能的人不会被埋没,有德行的人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勤劳肯干的人一定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相对的,心术不正者,作奸犯科者,造谣生事者,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楚溪客看着一张张或惶恐或激动的脸,一字一顿道:“这就是平川城,是贺兰大将军和十万平川精卫驻守的地方,是所有平川人的家!”

第159章

那些带头散播流言的人,楚溪客没有立即惩治,被六部官员知道后, 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

有人说:“这种害虫不早日清除,就是姑息养奸, 最后可能会酿成大错!”

也有人说:“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内圈和外圈有所区分确实不太妥当。”

还有人说:“灾民一多,难免有人生事,殿下要不要考虑给他们点粮食让他们返乡?”

无论官员们说什么,楚溪客都是连连点头“嗯嗯嗯”, 不反驳也不起冲突,散朝后全部忘光光。

他不仅没听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见, 更没有对灾民更好一些,反而让武侯发布了一则诏令, 大概意思就是€€€€

平川城也不容易啊,这么多灾民不能一直白吃白喝啊, 不然你们干点活吧,用工分来换粮食。

对了, 听说你们帐篷里的石炭不多了,抱歉啊, 平川城也没有多余的石炭了, 矿场里有很多,如果不嫌弃就自己挖一些用着吧!

口气很温和,意思很明确。

不愿意?那就没饭吃也没碳烧呗!

实际上,大多数百姓还是愿意干活的。但凡有个脑子的, 都懂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吧?平川城能给他们一个住的地方, 还允许他们做工换粮食, 百姓们已经很感激了。

于是,很多人主动找到伍长那里,问问都有什么活可干。

楚溪客还真就给他们想了一个€€€€

织毛衣。

洋气吧?别说,刚刚想到这个主意的时候,楚溪客都佩服自己了。

那天,蔷薇小院正在吃羊肉。确切说,他们已经连续吃了一个月羊肉了。

自从牧民们不声不响杀了家里的羊,把腌制好的羊肉堆在衙门口之后,平川城的官员们就在天天吃羊肉。

当然,他们不会白吃,这些羊肉都折合成钱还给牧民们了。

而且,楚溪客还偷偷想着,明年去西域买一些小羊羔分给牧民们,就当是利息了。

人和人的关系不就是这样吗?你对我好一分,我还三分,下次我再有了困难,你好意思不帮我五分?

这就是鹿崽的小心机了。

平川城的牧民不算太多,但每个牧民家里都养着上百只羊,总共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羊都宰了,羊毛留了下来,加上夏天积压的那些,再不处理就要长虫了。

一个牧民找到棉纺厂,问棉纺厂收不收羊毛。

若放在从前,棉纺厂的管事肯定就直接拒了。幸运的地方在于,楚溪客总能想出各种变废为宝的好主意,因此管事们就留了心,特意把这件事汇报上去。

楚溪客吃着羊肉,听着钟离东曦说起这件事,眼睛一下子亮了。

可以做成羊毛衫啊!

上辈子贫穷的他根本买不起的那种!

就这样,棉纺厂有了新的赚钱路子,灾民们也有了活干。

把羊毛做成羊毛衫总共分……好多步。

首先要用草药反复淘洗,除掉羊毛上的油脂、碎石和草叶等杂物。

然后就是第一轮梳绒。楚溪客仿照之前在博物馆见过的梳绒刷,让工匠做出来上百个,足够这个工序上人手一个。

经过第一轮梳绒的羊毛会变得细软有层次,就像弹好的棉花一样,聚拢成薄薄的毛绒片。第二轮梳绒,就是要把这些毛绒薄片放到滚轮机中反复碾压、梳理,尽可能的让绒毛走向一致。

滚轮机的做法也很简单,轮轴用木料打磨,一大一小总共两个。表面需要裹上一层细密的小毛刷,就像现代那种粘毛器。

为了仿造这种“粘毛器”楚溪客颇费了一番工夫,最后是用野猪毛做的。

经过第二轮梳绒后,原本散乱的羊毛就会被搓成一个个婴儿手腕般粗细的毛条了。

接下来的步骤就和纺棉线差不多了。

先用手摇式纺车纺成粗线,再用珍妮纺纱机进行二次加工,把粗糙绵软的粗线纺成坚韧的细线。

纺好的羊毛线还要进行柔化、染色等步骤,之后就能织成毛衣啦!

到这里才是重头戏!

楚溪客最会打毛线了!每到圣诞节前后,他都会织一些围巾和帽子摆摊卖。

大学里的哥哥姐姐们常常照顾他的生意。最开始的时候,多少都带着些同情的意思吧,后来就被楚溪客的实力征服了!

楚溪客脑子灵活,又肯钻研,总能想出一些时尚有趣的花样,网上都买不到,所以很多人都会专门找他买。

起初,楚溪客用毛衣针织,后来某宝有了那种手摇式织毛衣机,楚溪客就买了一台,大大地提升了效率。

毫不夸张地地说,一个圆圆的织毛衣机,十五分钟就能织成一顶帽子。

就是吧,那种塑料材质的机子很容易坏,常常需要楚溪客拆开来修理,修得多了,他就对立面的结构十分了解了,后来专门定制了一台实木的,果然就耐用多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