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而,还有人开始谋划,如何给报纸拉广告生意的……
纳兰容若命书童将所有人的提议写下,说会交由涧中鱼先生做参照,众文士顿时与有荣焉。
等众文士心满意足散去,已经是晚霞满天之时。
这时,许多没拿到《江宁日报》的人,便想着去‘鱼乐卖场’买一份小报,也好收藏上面的聊斋新故事,以及吴先生和容若的诗词。
而且也不止这些,这小报的第一天第一版,让他们觉得有了收藏价值。
可是众人都没想到,到了卖场居然扑了个空。
“什么,卖完了?!”
“是的,不好意思客官。”
徐元灏顿时懊悔,因回家顺路,而将小报让给了他人。
“那明日可还能买到?”他不甘心地追问。
店员再次抱歉地看着他:“怕是不能了,这日报每日都是最新时事,明日自然有明日的新闻。”
一起来的文士们齐齐扼腕,“早知道早点来买了!”
店员笑眯眯,“诸位明日请早。”
可是明日买的就是明日的报纸啊,只能收藏到半截聊斋新故事。
“咦,你们看
!”一位书生指向准备进卖场的几位女客,稀奇道,“她们怎么都有报纸?”
“难不成都是识字的女子?”
“没想到咱们的眼光,竟不如有学识的女子。”
他们可是在拙政园,经历了一场风波,才在心里知道了这报纸的好呢。
店员笑而不语。
这时,又听一名文士道:“虽然有些冒昧,但,若吾等愿意出高价,不知才女们能否割爱?”
这一提议,让倍感遗憾的文士们跃跃欲试。
有一个脸皮厚的,已经上前对一位做妇人打扮、戴着面具的女子行礼,提出求购请求。
谁知,“不行!”
女子毫不犹豫地坚定拒绝。
“谁也别想抢我的!”
第154章
文士碰了一鼻子灰,讪讪地转回来。
这时,才听伙计道:“诸位相公有所不知,这些娘子们拿着《江宁日报》,在卖场里买东西,能打九八折哩,自然不会相让的。”
“啊。”众人恍然,这才回想起,今晨看那报纸时,确实有这么一出。
文士们不知道的是,胤祉的销售方案里,就有通过‘优惠券’的吸引力,把报纸卖给女子的一项。
所以到了傍晚,所有没卖完的报纸,都由卖报郎们带回了卖场,就在这卖场外售卖,很快就销售一空了。
伙计正是沈平安,他笑道:“相公们真心想要,不若等卖场散场了,小娘子们拿着报纸也没用了,定是愿意相让的。”
这话说的……众人都心动了,但又拉不下脸来。
徐元灏把目光转向伙计,“小兄弟,咱们都有要事在身,不知你愿不愿意帮个小忙,当然,不会让你白忙活的。”
什么要事在身,就是顾着面子。
沈平安心中了然,却也不拆穿。他员工培训时,就被植入了热情好客、让每一位顾客宾至如归的服务理念,所以没有拒绝。
于是一行七人,一人留下了五文钱给伙计,让他帮忙收来七份报纸,至于能从中赚多少、买不买得到,就看伙计本事了。
沈平安数着手里的铜钱,乐开了花。
他好像,嗅到了一丝小主子说的,商机。
等卖场散了,地上桌上,到处都是小娘子们不要的报纸,他全部都好好地收起来了。
毕竟是创刊第一天的报纸啊,以后别人想找都不一定找得到呢,如果能买到,肯定愿意花钱的吧?
翌日寅时末,沈平安就起来了,带着卖场的其他小伙计们,到了城郊外写着‘江宁报社’的一处院外,等着里面的人开门派报。
等到卯时初,报社大门开了。
报社的临时管事步山笑眯眯地,给每人一百份报纸,“今日跟昨儿个不一样,每卖出五份报纸,你们才能得一个铜板。”
“啊……”昨日小赚了一笔的伙计们顿时有了意见,一天赚几十文钱,抵得平日里好几天的辛苦钱了。
步山不以为意,“嫌少可以回去。”
“不少不少!”沈平安赔笑,看到今日的报纸总量比昨日多,他大着胆子笑问:“那若是卖不完呢?”
步山:“傍晚前卖不完就拿到卖场那边,还是你负责记账。卖出不足五十份者,扣一半工钱。”
众伙计皮子一紧,“遵命。”
沈平安:“那要是早卖完了,还能来拿货吗?”
步山挑眉:“自然可以,能赚多少算你们的本事。”
众伙计一听,顿时重新燃起一腔热血,卖完一百份,净赚二十文钱,两百份就是四十文,也很多了!
沈平安翻了翻报纸,再问:“如此,还请步山掌柜,教我等今日的卖报话术吧。”
不料步山却道:“今后,这话术就得你们自己想了。”
众伙计心底又是哀嚎声一片,却不敢说什么了。
等抱着报纸往城里走时,沈平安就跟大家商量起该用什么话术来,好在群策群力,很快,大家就根据今日报纸上的内容,想出了好几种话术。
不过,情况比他们想的都要好很多。当他们回到城门处,就有官兵主动掏钱买报纸了,说是家中女眷让他们买的。
此时身份转换为卖报郎的伙计们,心里又更有希望了,别看他们这买卖小,但东家和官府关系好啊。
别人进城做买卖都要交税,他们就不用,官差还跟他们买东西。这买卖啊,有盼头!
见官兵都自己掏钱买,周围入城的人都好奇起来了
,进了城就把卖报郎们围起来问情况。
“最新的《江宁日报》嘞……诗社才子们昨日求而不得的好报纸来一份啊!”
“破庙仙姑现真身,正义书生享艳福……”
被他们的话术一通说道,很多识字的人,或者家里有人识字的,都愿意掏两文钱买一份回去。
开张大吉!
卖报郎们精气神都好起来了,进了城,众人分散开,都劲头十足的开始叫卖了。
今日的报纸,卖得可比昨日快多了,也容易多了。
甚至有商铺掌柜主动问,“这日报是日日都有新鲜的,那你每日给我送来一份,能打折吗?”
卖报郎拿不定主意,去问主意最正的沈平安,被沈平安敲了个脑瓜崩,“你傻啊,当然应下来了!”
他眼珠子转了转,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便带着那伙计一起回去报社找步山。
步山听了并不意外,“小主子早就说过此事,若有人一次订报一月乃至于数月、一年,可多加优惠。”
只是没料到这么快有人愿意订罢了。
步山拿出早就备好的方案:若订报一月,只需五十文钱,每日专人送报上门;订报三月只需一百四十文钱……以此类推,订得越多越优惠。
而谈成订报买卖的卖报郎,签订单的时就能得十中取一的佣金。
步山把订报的收据本都给拿出来了,上面有预先盖好的报社印章。
他给了沈平安,“你看着安排吧。”
不过步山也没料到,沈平安这么有本事,当日就带着卖报郎们,谈下了一百多笔订单,带着一堆铜钱回来。
卖报郎们业务越来越熟练的同时,报纸也逐渐在苏州普及,成了苏州人习以为常的存在,大多数识字的人,看见了总要买一份看看。
不止苏州城,附近的州县乃至于江宁府,都有人托人来买报的。
百姓买这报纸,已经不单单是因为有趣和优惠券了。
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由于这报上对时事追求严谨准确性,从不出错,已经在他们心里,形成了一定的权威性。
有时候听说一件事,却不知道如何评判是非对错的时候,百姓们更愿意相信报纸上说的。
而卖报的方式,也变成了大小摊位的定点投放,需要的卖报郎少了。除了定点,其他百姓也可批发报纸来卖,自负盈亏的模式。
沈平安带着的卖场小伙计们,相当于出来历练了一圈,又回卖场了,胤祉大方地每个人都给了赏钱。
报纸的销量好起来后,打广告的就自动找上门了。
仅仅一个月,报社回本了。
于是,报社开始招募正式员工,也准备扩版了。
徐元灏和诗社的众人,不但自己打算参加招募考试,还写信邀请了住在江南省各处的友人前来,对《江宁日报》大加赞赏。
招募考试这天,场面一度有些失控。
因为胤祉也没有想到,来的人那么多!用吴兆骞的话来说,就是‘比得上考乡试时的盛况了’。
胤祉€€。
他没想搞出这么大阵仗的,结果据说附近州府有名的才子来了七八成。
好在财力人力都有,场地花了一番功夫也能安排,总算把这招募考试给进行下去了。
而令众‘考生’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招募考试,竟然不是考他们的文采学识,考的都是一些民生、常识和见识的东西,甚至还有生意经,以及算术和记账。
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全都考得一塌糊涂,出了考场就骂报社不知所谓,甩袖离去。
超揆站在胤祉旁边,笑着念了句佛,“又招骂了。”
胤祉耸耸肩,“
师父,时代、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