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徐瑛也找了黎荞,想让黎荞在盛鸿跟前帮着说说话,好让他和沈画也能烟花三月下扬州。
沈画对江南很向往,他却是没时间陪沈画出远门,难得的机会, 他不想错过。
当然,还有一层原因是如今他和沈画只有欣哥儿这一个孩子, 他爹娘天天挑沈画的刺儿, 哪怕沈画躲到善堂都有些避不开,他想让沈画出去散散心。
除了徐瑛,在黎荞跟前嚷嚷得最厉害的就是三个小家伙。
南巡诶, 按照正常速度, 从盛京到苏杭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若是一来一回, 那就得俩个月,若是在路上停靠的地点多了,那一来一回最少也得四个月才能回京。
四个月!
这让他们怎么受得了嘛!
他们会想爹爹阿爹/叔父父竹叔父想得睡不着的。
呜呜呜。
嘤嘤嘤。
哼哼哼。
三个小家伙又是掉泪花又是撒娇又是躺炕上打滚, 各种手段齐上, 但黎荞一点儿松口的意思都没有。
不是黎荞心狠,而是船上没地方。
此次虽然是盛鸿第一次南巡, 但盛鸿并不打算大张旗鼓, 他一开始就不准备带太多的人, 因此他留了七皇子和二皇子监国,他只负责处理一些七皇子、二皇子拿捏不住的急事, 这么一来,他不需要太多臣子随行。
按照盛鸿的初步设想,整个船队算上随行的近卫、禁军,也不能超过一百五十艘。
盛鸿也不愿沿岸官员搜刮民脂民膏讨好他,很多物资都是自带。
这么一来,载着日常所需物资的运输船就得有几十艘,能载人的只剩下百艘。
这一百艘船,盛鸿以及皇子等人肯定是每人独占一船,后宫的妃子、侧君是两人占一船。
禁军也要占去三十艘船。
剩下的还有厨子、杂役等人的船只。
这么一来,能分给勋贵、臣子的船只并不多。
而且,整个船队,除了皇家人的船只规模大些,有四层高,余下的都是大运河上常见的客船、货船那种二层、三层规模的船只。
因为大船吃水深,而大运河的一些河道水浅,大船想通过这些水浅的河道,得靠纤夫拉船前行。
盛鸿不愿意征召百姓免费给船队当纤夫,盛鸿动用纤夫,肯定如大运河上的其他船只一般,都会付给纤夫工钱。
若是随行的大船多了,纤夫肯定不够,那就得征召一批百姓随时候着。
到时候盛鸿就得多付给百姓工钱。
盛鸿不愿意掏这个银子。
而且,盛鸿觉得完全没必要花这个银子。
小船的舒适度虽然比不上大船,但也不是不能乘坐,因为所谓的小船,规格和大运河上那些富人贵人的豪华船只一样。
既然那些富人贵人独自出门乘坐的是这种船只,那南巡的时候怎么不能乘坐了?
船只数目有规定,船只规格也有规定,而想去的人太多了,这么一来,位置就很拥挤了。
不过,这些和黎荞关系不大。
因为身为盛鸿的宠臣,黎荞到时候会住在盛鸿的龙舟上。
黎荞不好意思带上陶竹之后再带上三个小家伙儿,三个小家伙虽然懂事,但盛鸿毕竟是天子,万一三个小家伙儿无意中冲撞到了盛鸿,那多不好。
而且平日里也不见盛鸿与哪个皇孙很亲近,他判断盛鸿不是很喜欢小孩子,既如此,那自然不能让三个小家伙跟随。
当然,他有别的选择,他可以安排三个小家伙住到别的船只上,可他不放心。
船只那么狭小的地方,哪怕三个小家伙儿已经会游泳了,但不能时刻盯着,他心里总归不踏实。
陶竹也是这么想的,他和黎荞一起硬下心肠,不接受三个小家伙的撒娇耍赖。
在众人对明年南巡的盼望中,冬天来了。
这个冬天依旧很冷。
盛京众人这几年被迫习惯了酷寒,入冬之前把各种物资准备得足足的。
这几年善堂每年冬天时都会发放御寒衣物,发了整整四年,盛京地区的贫苦百姓能去善堂领取的都去领取了。
甚至盛京与暨北省交界的百姓也去领取了。
棉衣被褥这些东西不是一次性用品,领一次能穿几年,有了棉衣被褥,再加上乡下有枯枝落叶野草麦秸之类的东西可以燃火,所以这个冬季,黎荞并不为盛京地区的底层百姓忧心。
三个小家伙保持了每周去铺子里打工一次的计划,干一天活儿能挣一两银子,对他们仨来说不算多,但对于底层百姓而言一两银子就是一笔巨款,能干好多事了。
他们把打工得来的银子攒了起来,好在将来的某一刻精准扶贫,就跟暨北省那个需要龙骨水车的老爷爷一般。
得知了盛时毓的种庄稼计划,三个小家伙改为在自家暖房里种蒜苗大葱等好生长的绿叶菜。
等长大了就卖给自家的铺子,也能换不少小钱钱。
三个小家伙在忙着挣钱的同时,不忘继续向黎荞陶竹撒娇,怎么舍得丢下这么可爱活泼聪明乖巧的小宝宝呢?
要出门那么久,都不会想他们嘛?
呜呜呜。
黎荞和陶竹被他们仨随时随地的撒娇弄得哭笑不得,陶竹首先动摇了。
他的确舍不得三个小家伙,若是长达四个月甚至半年不见,那他得牵挂的整日遥望盛京。
咳,三个小家伙反正年纪小,就算是加上行李,那占两个舱房就行了……
不过,这话他没和黎荞提,免得黎荞为难。
今年的自行车比赛照常举行。
虽然盛时毓已经超龄,但规则是黎荞定的,他根据盛时毓的日常表现,将参赛年龄规定在十三岁之内。
如他所想的那般,盛时毓又拿了第一名。
这一次严家小孙子能参赛了,可又得了第二。
气呼呼了一会儿,他又高兴了起来,蹦到黎荞跟前询问他什么时候能拿到最新款的自行车。
因为黎荞拿杜仲胶研究车胎的事已经传出去了,他超期待的。
农历十一月初,盛京下了一场小雪,雪很小,太阳出来半日就化没影了。
五日后,盛鸿接到了原河省突降大雪的消息。
雪很大,足足下了两天两夜,积雪已经有两三米厚,比房子都高,是百年一遇的大暴雪。
现在原河省整个省都在忙着扫雪自救,与原河省相邻的暨北省、绘安省、北湖省、西山省的一些县城,这些知县组织人手进入原河省帮忙扫雪。
盛鸿接到奏报后,见惯了大场面的他心情沉重了好几日。
冬小麦刚种下去,这么大的雪,绝对要把尚未钻出地面或者是刚钻出地面的小麦苗给冻死或者是压死。
一省的小麦白种了!
更别说还有房屋被压垮造成的伤亡了。
整个原河省,河西府最富裕,银钱的损失可以承受。
但原河省的其他府实力远不如河西府,朝廷得组织受灾。
唉。
黎荞陶竹一众人也忧心不已。
得知消息的当晚,黎家众人除了小孩子,旁的人都有些失眠。
特别是黎荞和陶竹,两人除了担忧,还有疑惑。
高志远没说盛平十七年冬原河省有这么大的雪啊!
两人面对面侧躺在被窝中,皆眉心紧皱,沉默了片刻,陶竹带着几分不确定道:“会不会是上辈子根本没有这场雪?”
“肯定是。若是有这场雪的话,高志远肯定早就惦记上了,他一直想拿天灾换功劳。”
黎荞神色凝重。
高志远的小册子里只提到盛平十九年有一场雪,当时高志远娘俩儿差点儿被冻死,就跑去找陶竹想借点粮食棉衣,但陶竹放狗咬跑了这两人。
而且高志远紧跟着又写了盛平二十年时的大旱,既然这娘俩没在盛平十九年被冻死饿死,那说明盛平十九年的大雪没有酿成雪灾。
但今年这一场大雪灾是从哪儿来的?
高志远没提,这说明上辈子时根本没有这一场大雪。
“算了,不想了,就算是这辈子的事与上辈子不一样,但无非就是各种自然灾害一块来,我不信老天爷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轻叹一声,黎荞伸出手轻轻揉了揉陶竹皱在一块的眉心:“别担心了,圣上已经征调附近的大夫前去帮忙了,药物、棉衣、煤炭等也都送过去了,咱们只能等消息了。”
陶竹闻言抿了抿唇,轻轻嗯了一声。
是啊,现在只能等原河省的消息了。
不过……
他抓住黎荞放在自己眉心的手:“这次咱们捐了十万两银子,虽然咱们家底厚,但也架不住这样每年捐几次。要不,你把肥皂做出来?”
“肥皂?”
黎荞一愣,犹豫了几秒钟,他嗯了一声:“好。”
按照高志远所写,盛平二十年平城还会出现大旱,旱到庄稼颗粒无收陶竹出面施粥。
这辈子平城出现大旱灾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万一还是出现了,那他还得继续捐银子。
毕竟是他和陶竹的老家,他不能捐的太少。
还真得搬出肥皂挣钱了。
当黎荞一步步“做试验”时,另外一边,原河省雪灾的最新消息源源不断传入盛京。
虽然整个原河省都下了暴雪,但暴雪中心是河西府,河西府的积雪比别处厚了半米。
但好在整个河西府的人是见过大场面的,上次的蝗灾众人都没慌,此次众人依旧没慌。
当时大雪下个不停,为防止积雪压垮房屋造成伤亡,人们定时上屋顶扫雪。
而且河西府的百姓比较富裕,很多人家如三柳村那般,盖的都是青砖大瓦房,比较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