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117章

他说的很直白,吴山长也很直接:“您放心,除了书院的学子们,没旁人能进入书院。”

其他人一听这话,就想跟他掰扯掰扯,但是吴山长可不是无的放矢,张大人去了竹林小筑休息,他就让人将大门一关,书院外面好多衙役巡逻,不许人靠近。

大门口还有七八个守门人在,其中就包括张炳大人带来的几位长随之二,摆明着就是张炳大人的态度。

书院本身就地处偏僻,周围都没几户人家,且都是依赖书院生存的,比如一些小的食肆啊,面馆,或者是成衣铺子等等,只是就那么几家而已,还没住宿的地方。

果然,跟来的人不得不去找客栈入住。

最近的客栈,还得赶着马车走两刻钟。

温润就简单了,他直接跟许攸他们一样,住在了书院,毕竟他也算是书院的人,甚至书院特意给他空出来一间宿舍,就在许攸隔壁。

他们回来这么一折腾,大家都累了,不由得都在下午的时候选择了休息。

晚上就不行了,晚上他们是跟着这位学政大人,一起在书院的饭堂吃的大锅菜。

第120章 张炳大人的考核

书院的大锅饭温润吃过的,清汤寡水,哦,不是,是清淡的很。

这次也是如此,但是人人都说很满意。

吃过了晚饭都去休息了。

但是天黑之后,学政大人的贴身小厮就被两个长随护着去找了吴山长,告诉他,明日开始考核。

考核的内容,学政大人明日考场当即宣布。

这次跟着学政大人来的也多数都是秀才,也是为了考试。

幸好,学政大人选择了永宁县,不然的话,许攸他们就得跟旁人一样,屁颠颠的跑去别的县甚至是府城,参见学政大人,参加这种考核了。

而且这宣布的时间也太短了,晚上宣布,第二天就要考试。

吴山长不得不让许攸他们赶紧去通知所有有功名在身的秀才们,明日辰时前到达书院的考场。

书院里也有考场的,虽然不大,但是容纳二三百人考试还是能办到的,至于举人,不用考,他们要考的话,也得是去京城会试。

而不是在县城的书院里考试。

可张炳大人也邀请了永宁县唯一的“自由”举人,温润温如玉,前去观看考核。

不止是温润,其实其他县城的举人,以及府城的举人,也来了二十几位。

说实话,就永宁县的人数最少了,只有一个,另外三个是吴山长跟孙先生和赵先生。

然就没了!

其他县城起码有那么三五个举人,府城更是有十几位举人。

这其中还不包括已经去京城准备会试,或者去其他有名的大书院求学苦读,准备去京城会试的。

不然人数可能更多。

永宁县没那么多人才,只能让温润出来斡旋一番,好歹撑一撑门面。

温润好好的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有人送来了早饭。

这里的早饭也很简单,猪肉白菜馅儿的包子,凉拌笋丝做的小菜,加上梗米粥,咸鸭蛋,简单又饱腹。

味道一般般,只是管饱。

以往的包子都是猪肉三分菜七分,现在是一半对一半,不错了。

吃过了早饭,温润收拾了一下自己,他同样没带陈旭前来,一切只有自己动手,可惜头发他不太会梳,还是许攸身边的小厮跑过来,上手就麻利的给他梳了个头:“我家大少爷也梳不好头,小的别的本事没有,就学会了这一手。”

“多谢小哥儿了!”温润很是开心,衣服什么的他自己会穿,就是这个头发不行,他刚来那会儿,都是用个网巾一兜,随便糊弄一下,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现在不行了。

他是有身份的人了,不能再凑合。

幸好有人来帮忙……但是随后温润就发现,他想多了。

好几个小厮和书童,都在各个房间流蹿,目的就是给这帮人梳头,甚至是提议搭配衣着等等。

穿衣服倒是不用,自己会动手。

等到他们人模狗样儿的出现在考场门口,才发现彼此都不错,起码收拾的干净利落。

书院的考场,跟科举的差不多,只不过要比正式的考场条件好一些,起码年年修缮,还宽敞一些。

温润扫了一眼这考场,记忆里原主好像对考场记忆深刻。

可不是么,不知道遭了多少罪,才考了个举人回来啊!

他们到了没会儿,刚寒暄了几句,说完正好没话题呢,学政大人就到了。

这次这位学政大人穿了一身官服。

看起来文质彬彬之中,又有了那么一点官威,搭配他的美髯,果然看起来十分稳重。

到了地方,众人先给这位大人问好,然后这位张炳大人带着所有人,先祭拜了一番孔圣人像,然后所有的举人都在他身后坐定,对面是三百多个秀才。

吴山长跟学政大人挨得最近,两个人小声的说了几句,吴山长就站了起来,朗声道:“今日学政大人,为朝廷试才,题目为”竹”,写一篇文章,并作诗一首,一上午为限,午时初收卷,开始吧!”

“是!”众秀才齐齐一鞠躬,然后入座,开始提笔磨墨。

其中也包括许攸在内,不过许攸因为跟温润他们都熟悉,倒是很快就适应了环境,加上这里到底是他们永宁县的书院,主场啊,故而比一般人有底气一些。

倒是温润他们一群举人,虽然不用考试,但是也不闲着,因为张炳大人说了:“今日既然都齐聚一堂,不如我们也以”竹”为题,作诗一首,以作闲暇,如何?”

“好啊,某正有此意。”

“大人尽管放心,我等一定全力以赴。”

一群举人纷纷出声,他们一说话,有的秀才就抬起头来看,也有的人置若罔闻。

温润知道他们这是打扰到了这些秀才们,可学政大人好像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要让这帮人在嗡嗡嗡的环境里,考试考试。

张炳大人微笑着道:“那么诸位就开始吧?”

有那急才的人,当即就提笔写了一首小诗出来,众人纷纷提笔磨墨,还有人更是吟诵出声,都是写的关于竹子的诗句。

他们在半开放的这个主考棚子里坐着,有吃有喝还有闲情逸致,吟诗作对。

外面的考场里,众人秀才很少提笔写字,都在磨墨,同时也在构思,可是这样的环境,有几个能两耳不听窗外事,安心的做学问?

温润看了一眼许攸,许攸倒是沉得住气,还在磨墨,并且铺开了纸张,拿了镇纸放上面。

这些人的镇纸,是统一样式,都是由老竹子打造而成,上面浮雕了竹叶图。

其他人已经挥毫泼墨,更有人端起了茶杯。

果然是爱竹之人,吴山长这里也都是一些竹制品做的家具。

喝茶用的茶杯,也都是竹杯,泡的是竹叶茶。

其他人都在努力,唯有温润在喝茶,还在吃点心,他早上虽然吃了饭,可有点匆忙,还需要多喝水,这里的水很不错,是特意拉来的山泉水。

煮茶很讲究的,温润细细的品味。

不一会儿,这些人就有了写好的诗,还有一些人写了词。

竹枝词。

这是一个词牌名,又名“巴渝辞”“竹枝词”“竹枝子”。以皇甫松词《竹枝€€芙蓉并蒂》为正体,单调十四字,两句两平韵。

另有单调十四字,两句两仄韵和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的两种变体。

代表作品有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每一首都是经典名作!

不过这种词牌名,乃是唐朝开始,但是却在宋朝最为兴盛,明朝的时候就形成了这种韵律诗词。

温润知道这个,是因为他曾经研究过词牌名。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也就是说,这写了词,是可以唱出来的,要不后世怎么会有“歌词”一说呢?

只是后世的时候,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

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但是经过了战乱和历史的原因,很多文献都损失了,或者失传了。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后人也只能从一些著作里,窥见一点词牌名的优美。

温润看到这些人的诗词,说实话,以他一个后世人的眼光来看,也不怎么出彩。

有的甚至是匠气十足,一点都不雅致。

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个时空没有清朝,否则的话,他倒是挺喜欢郑燮郑克柔的那首《竹石》。

哦,说郑燮可能没人知道,他还有个名字叫郑板桥。

正端着茶杯,思想放空呢,就被人给点名了。

“温举人,你一直没出声,可是有什么想法?”也不知道张炳大人什么毛病,对温润好像特别关注。

“回学台大人的话,学生只是偶然想起您现在居住的地方,偶尔有了一点灵感。”温润赶紧回神,笑容不变的道:“不知道能否入得了您的耳。”

“哦?”提起后山竹林里的竹林小筑,张炳大人十分开心,笑容都大了很多:“你且吟来听听。”

“满目青翠里,疑是春归迟。”温润想了想,就脱口而出:“不知秋日过,风吹霜叶飞。”

整首诗,只有二十个字,相当的简练,还整洁。

但满篇没有一个竹子,可人人都知道,他说的是竹林小筑!

“这首诗……好,巧思,名字呢?”张炳大人笑容满面。

“竹林小筑。”温润笑着回答:“就叫竹林小筑。”

“好,这首诗可否赠与本大人?”张炳大人貌似很喜欢这首诗,竟然开口讨要了。

“当然,这首诗就是送给大人您的,希望您能喜欢。”温润更乐了,这是好事儿啊。

“好,好!今日能得此佳作,不枉本大人来这里一趟。”张炳大人开心得很,摸着胡子的手都有那么几分快乐了。

其他人无不羡慕嫉妒的看着温润,这个永宁县的唯一一个自由的举人,也没看出来他多厉害,不过这个人就是年轻。

而跟来的其他举人,最年轻的也差不多三十了,上了年纪的根本就没来,但是这里最大年纪的都四十了,年纪跟张炳大人差不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