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216章

“同意啊,别人信不过,嫂夫人娘家还信不过么?再说了,给嫂夫人一个面子。”温润道:“那毕竟是嫂夫人的娘家,为了家里的和谐生活嘛。”

“行,我回头就跟她提一嘴。”鲁明摆了摆手:“继续说那俩女人的事情,你嫂子都不提一句,她们俩可倒好,不知道是收了谁的好处,还是怎么有了牵扯,想跟我谈生意上的事情,还给我出主意呢!我惯着她们啊?直接一人一大嘴巴,让人卖了去,她们俩在我府上的人,也都让我给处理了,咱们别的不怕,就怕窝里反,还有,她们时不时的去我书房,给我送这个汤那个羹,我怕她们偷看我的一些机密事情,你不是说,配方要保密吗?外人研究出来,终究会差一点味道,可是配方要是让人偷了,咱们可就要赔本了。”

“你这也太小心了吧?”温润哭笑不得:“没那么严重。”

一个糖果的配方,不至于要了人命。

这年头,被卖了,还是犯了错误的女人,下场可想而知。

第211章 过了一个寂寞年

鲁明的到来,就是为给他送礼送钱的,饭都没吃就走了,还得赶路呢,他走了,温润就把钱都收了起来。

因为鲁明给的不止是银票和金票。

他还送了一箱子过来,箱子里有一两重的银元宝三百个。

一两重的金元宝一百个,全都是足银赤金,分量十足。

以及三万枚崭崭新的铜钱,用红绳串着。

还有一万多个“花钱”,就是过年的时候,大户人家用来赏赐的那种铜板。

这哪儿是给钱啊?这是算的礼物,温润可以拿这些东西装荷包,还可以发红包。

都是好东西啊!

他离开之后,温润才清点了东西,入库之后,分了分,又去了村里各家各户的走动了一下,王€€不在家,他老王家也不能差了事儿,该走动的还要走动。

很快就到了除夕夜。

鞭炮齐鸣的年三十晚上,唯独少了王€€,且没托人带东西回来,连个口信都没有,上次去了一趟,说是不要再去了。

温润就没敢再让人去江南大营。

过年本该高高兴兴的,可是莲花坳的气氛,可不太好。

这大过年的,不止王€€没有回来,倪黑子和程二双子,都没回来,包括今年去大营里的那几个少年人,也都没回来。

过了年,一直到初四,有学生们上门拜年。

老倪家老程家他们几个人家,也来了人,一开始是拜年,后来就问了,咋没回来过年呢?

“这事情,我也说不好。”温润看着眼巴巴的看着他的几户人家过来的当家人:“不过大营里应该是有事情,军中的事情咱们也不懂,不过应该是有什么大事情要发生,军中的消息,都是保密的,咱们也别瞎猜,闭紧了嘴巴,今年不回来,明年也会回来的,过个年而已,不是过日子。年节好过,日子难过。”

几家人听了这个,心里有点底了。

张大爷也在座:“既然温老爷都这么说了,你们也该放心才是,孩子去军中效力,就该想到,身不由己,大营一声令下,别说咱们孩子在后勤营写写算算,就是在前锋营冲锋陷阵,也得去啊!”

杨大叔也道:“是啊,再说了,王€€不是还在么?他也在后勤营,照顾一下还是能办到的,别太担心啊。”

提到王€€,这些人还是有点底气的,王€€那可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孩子,早些年日子不好过的时候,也没少照顾王€€。

而且王€€这孩子仁义啊!

“我们懂了,懂了,都不着急,听了这些话,心里有了底儿。”

“是啊,是啊!”

有了村长跟乡老们的话,几个人终于安心的回去了,温润留了杨大叔跟张大爷他们三个乡老吃饭。

“这次过年没回来,也不知道忙什么,我看大营那边,也没派人送东西回来。”嘴上说着再好听,其实也不如人回来过年的好。

“好像是因为大营那边来了贵客。”温润只好胡诌:“可能是凤子龙孙之类的天家血脉,那大营里应该是戒严了,我也是听老卒们这么说的,他们嘴巴紧得很,你们知道的,这种事情,都是保密的。”

一群平民百姓,头一次听说这种大事,一个个眼睛都瞪圆了。

“真的假的啊?”

“这么大的事儿?”

“老卒们没说别的吗?”

这个消息太大了,众人不得不震惊。

“没有。”温润摇头:“我也是听了个只言片语,你们知道就知道了,别出去乱说,这种事情,都是猜测,肯定是来贵客了,但是多贵,不是咱们能嘀咕的,吃饭吧。”

“对对,吃饭,吃饭!”张大爷第一个下筷子,他夹了一焦溜鱼丸子,这道菜是特意这么做的,为的是不带鱼刺儿,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怕卡嗓子。

所以家里的鱼,一般都这么做。

鱼丸子,鱼豆腐,鱼肉泥什么的,方便吃。

“吃饭。”杨大叔也主动夹了一块红烧排骨啃了起来:“过了年,该带孩子们去县城了吧?我听杨木那小子说,今年能考了?”

“能考了。”提起此事,温润就有话说了:“五个人,我觉得都有把握,所以出了正月,我带他们去县城,学堂这里交给吴先生。”

“好事儿呀!”几个人提起此事就高兴:“我们就指望着好消息呢。”

“这事儿也不是百分百。”温润道:“不过孩子们都训练这么久了,估计差不多。”

“是,是训练很久了。”提起此事,杨大叔就想笑:“我都听杨木说了,你把他们一顿折腾,听说不少主意都是你出的,陈旭那小子跟着捣乱。”

“是啊,科举么,什么情况都能遇到,如果在很不好的环境里,他们都能安心做学问,那么在一般的环境里,他们肯定能发挥的更好。”温润笑着道:“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这话简单,众人都听得懂。

“对对对,应该让他们知道知道厉害。”

吃饱喝足了,送走了这些人,温润才收敛了笑容,回了家。

今年他们初八就去了老许家,知道温润忙,许老太爷让人给他们备了足足的东西,精心照看着。

还跟温润展示了下许攸来了信。

给温润的也有一封,还挺厚的。

许老太爷的信里头,许攸就是照例问好,说了他在京中的住处,那里是一三进小院儿,许攸一口气租了二年,付了一大笔租金,这才有了一个落脚地儿。

跟去的两个长随当了大半个劳力用,书童也兼职收拾房间卫生。

倒是在当地,雇佣了两个婆子洗洗涮涮,两个仆妇做饭烧菜,让这帮人有了一个吃喝,手艺不怎么样,但是勉强能吃。

还说他在那里认识了几个朋友,也都是来赶考的举子。

许攸呢,招待了两个人,跟他住在一块儿,虽然没收什么房租,但是两个人也不白住,跟着来伺候的下人,隔三差五的买菜买肉,鸡鸭鱼虾的轮流来。

带去的银钱足足的,够用了,让家里别操心,又说他参加了两个文会,都是南方举子举办的,北方的举子他还不太认识,另外就是官话他说的不太好,需要多练习才行。

又说跟温润在一起的时候,温润就一直说的是官话。

幸亏有温润给打的底子好,这才让他虽然官话不标准,却能听得懂他们说的话。

罗里吧嗦说了很多的话,其实就是安慰老父亲,又问了一下母亲的身体如何?让父母多放心。

给温润的信,温润也当着许老太爷的面打开了。

“这么多啊?”温润看着好厚一些信纸,顿时呲牙了:“他这是有多少话,要跟我说啊?”

“来一趟信不容易,给他媳妇儿的信更厚。”许老太爷笑着道:“要不是他儿子还小,肯定会给他儿子,写更多的话。”

温润也乐了:“悠然兄这是惦记家里头呢。”

许攸给温润写的信,就放松多了,说了他在京中的见闻,先是说京中大气,不愧是天子脚下,什么都很讲究气度,大气的不得了。

城门楼子都比别的地方高一些。

另外就是吃的不怎么顺口,味儿比家乡重一些。

大油大盐的东西,吃的他每天都要喝茶,不然觉得渴。

又说京都果然是大地方,天下最大的地方,他去了这么久,都没逛遍呢。

什么北京的烤鸭,南京的状元豆,他都吃到了,想给他们带回去一些。

就怕他们吃不惯。

京都的地方跟别的不一样,各个胡同都各有千秋,还去看了各色衙门口儿,希望以后能在里头当官。

考试的事情,他其实也没什么把握,可是不去会试他不甘心,考好考坏的考一把先看看情况吧。

京都居大不易,干点什么都花钱,以至于他的书童都后悔,没带几个婆子来,自家婆子们的女红还是不错的,可以在家里闲着没事的时候,绣绣花,南方的绣品在这边价格不错呢。

不过京绣也不错,苏绣精细,京绣大气。

也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一页页信纸上都是口水消息,不过有几点,温润看出来了。

京中都知道,皇太子薨了,皇帝老爷子吐血了。

二皇子伤心难过,身体一下子也垮了,据说这一年都没怎么露面儿。

三皇子铁石心肠,竟然没有回京奔丧,一直在江南大营这里守着,据说是图谋不轨呢。

四皇子五皇子成亲不久,后宅不宁。

四皇子妃跟五皇子妃掐上了!

两个皇子妃娘娘,还比上了。

你管丈夫管得严,没有什么通房大丫鬟,没有侧妃、庶妃甚至是妃妾。

我就管的更严格,丈夫看一眼的女人我都要清理掉,堂堂皇子身边跟着的不是太监就是模样平平的仆妇婆子,连个宫女都没有。

听说逼得两位皇子开始在外面琢磨面容清秀的男孩子啦!

皇帝听说了,大为生气,但是好像没出手管教的意思。

宫里的贵妃娘娘也不管,任由两个皇子妃娘娘闹腾来闹腾去。

这种事情都传遍四九城了,大家议论纷纷,听说两位皇子妃的娘家都派人去说了两位皇子妃娘娘,收敛一些吧,这是皇家,不是普通人家,由得你们胡闹。

其次是京中的治安情况很好,怎么个好法呢?

除了九门提督的内九城管的严格,连外城的兵马司,都增强了驻军,巡逻的可勤快了,许攸去了这么久,都没见过几个小偷。

说是比县城都严格,到了晚上就宵禁,谁在外面乱晃,就抓起来!

要是在天黑了不回家,就得找个地方入住,赌场啊,秦楼楚馆啊,澡堂子的都是过夜的上选之地。

他住的地方还挺好的,选在了西城区前门大街西侧,西至南新华街,南起珠市口西大街,北至前门西大街,地理位置优越,明永乐十八年的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重建北京城,延寿寺一带位于北京内城正阳门外。同年,延寿寺一带建成廊坊四条。

明弘治元年,为防盗贼,廊坊四条巷口设立木质栅栏,因这里的栅栏由商贾出资,比其他胡同的都要大,因此被人们称为“大栅栏”。

“这个地方挺有意思的,大栅栏啊!”许老太爷对儿子住着的这个地方,还挺感兴趣的呢。

“这个叫大栅栏儿,不叫大栅栏,是京都的一个繁华地点。”温润记得这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