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宠夫郎 第18章

转头看看小妹,却见小妹脸上带着羞意,并不见恼,反倒嘴角好似带着笑意。

他张了张嘴,想斥林昭轻浮的话顿时说不出口了。当初秦家上门,爹娘都挺满意的,小妹也没露出如此神色。

一瞬间,张猛心里五味杂陈,自家小妹恐怕也对林昭有意。这林昭竟是用英雄救美的戏码俘获了小妹的芳心。

不过细想想,林昭确实不错,最起码人品有目共睹。合村上下,就没有人说他的不是。唯一不好的,便是这家境……

两人快步回了家,此事还得一家人好好商议。

林昭走出老远,还觉得一颗心狂跳不已,媒人还未上门,便向张三姑娘表白心意,确实不合规矩。

可张三姑娘捂面哭泣的模样,实在让他心下难过、愤怒,恨不得再去将那秦景揍一顿。

今日见着那人,才明白张家为何要如此坚决地拒绝这门亲事。

以张三姑娘的人品、相貌,即便秦家再有钱,嫁与这秦景都是委屈了。人品不端、窝囊、没有血性……即便有再多的银钱,也令人瞧不起。

可这明明是秦景的不是,村里的流言蜚语却都冲着张三姑娘来了。那些闲言即便是他听了,都想捏紧拳头,更不必想张三姑娘有多难受。

他想让她知道,有人不信那些非议,不怕那些闲言,只想让她开怀,只想……和她结连理、共白头。

林昭加快了脚步。

他从未像此刻一样急切地想要娶张柔为妻。不想考虑被拒绝了怎么办,也不想琢磨自己配不配得上,他只知道假使他能如愿,绝对不会再让她那么伤心。

快步回了家,从卧房的衣柜里翻出一个手帕。手帕里面层层包裹的正是林启带回来的金手镯和金簪子。

想了想,拿起一个金手镯,将其他三样依旧放回原处。

他要让张家人放心地将女儿交给他,也要将亲事办的盛大,让村里人再也不敢议论她的是非。

***

张父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险被震到地上。

“这秦景欺人太甚,光天化日就敢如此,压根没把我张家放在眼里。”

张母将茶杯往后挪了挪,心里又急又气:“这高门大户太不好相与,不过是两家相看一下,又没下定,就敢如此,难不成我张家女儿就非嫁他不成?”

“他算个屁的高门大户,”张二哥张壮啐了一口,“不过是祖上积累了些田地,真当自己是官家少爷了不成。”

“装模作样摆出阔太太、阔公子的架势,还不就是泥腿子?学人家阔太太买丫鬟,转头就买到那秦景床上。”

听他说得不像样,张二嫂撞了下他的胳膊,小妹还在这儿,说这些像什么样子。

张壮也是气头上忘了,连忙转头,想要解释一句。却见自家小妹不知想什么,嘴角微微勾起,看这模样,根本没听到他说话。

“多亏了林昭。老大,你一会儿给林昭送一篮子鸡蛋过去,这是个好孩子。”张母说道。两次出手相助的恩情可不能忘。

听到林昭的名字,张柔连忙抬起了头,听母亲说完,脸颊不由染上红晕。正要低头,却与二哥视线相交,见他蹙着眉,脸上表情有些严肃。

张猛沉默片刻后说道:“…娘,林昭说明日让媒人上门给他说亲。”

“嗯?”屋子里几人都看过来,又是讶异又是疑惑。

“谁家姑娘?”张母谨慎,确认一句。

“小妹。”

“哎呀,”张母回神,摆摆手,“柔儿先回房。”女儿还在此处,说这些像什么样。

张柔站起身正要离开,张大哥却拦住她,对张母说道:“娘,小妹不是小孩子了,什么都懂。就咱们一家人在,不若让她一起商议,毕竟往后是她过日子。”

“对,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还得小妹合眼缘才行。咱们一起商议罢。”张二哥说道。

与秦家说亲时,小妹就没做主。等到问名时,偷偷看过秦景一眼后,还和他嘀咕秦景相貌不端,什么耳朵鼻子长得丑,看起来不太友善。没想到真被她说中了。

张柔脸上带着红晕,却没说要走。张母沉吟片刻,想着确实如此,便不说什么了。

“林昭品性是不错,可是大了柔儿五六岁不说,这家境也……”张母率先皱起眉头。

“听说他痴傻的弟弟好了,也不知是真是假。”张大嫂说道。

“若是好了还好说,林昭是个勤快的,常在镇上找活干,不怕日子过不下去。但是傻子真能好吗?”张二哥说着挠挠头。

“家底也薄,没啥地,房子也小。”张母发愁道。

说起来,林昭条件确实不好,家底不多说,两兄弟也没个人帮衬。若真嫁过去,万事都得自己操劳,说不定还得照顾他弟弟。

张母摇了摇头,总觉得这亲事做不得。

“娘。”看张母摇头,张柔心里有些着急,不由唤她一声。

随后红着脸,声如蚊呐:“娘,我心悦他!”

一时间,屋子里静默无声。

张二哥首先反应过来,怕爹娘发怒,连忙站在张柔身旁,先训斥她:“不像话,哪有姑娘家这样说话。”

亲事还没苗头,就说心悦汉子,若是传出去,还以为两人有私情呢。

张母脸上果然闪过怒意,碍着儿媳都在这儿,不想说她,只是脸色实在不好看。

“娘,别气,说好了一同商议。”张猛拍拍母亲的肩膀。

“我就是如此教你的?村里风言风语已是不少,你如此行事说话,是要给他们增加谈资吗?”张母忍了又忍,到底没控制住。

张柔被训斥得落下泪来,摇着头,不再说话。

张母话说得狠,却明白女儿行事有成算,不会做出失礼的事来。只是说出这话来就令人气恼,想来是两次被林昭相救动了心。

唉,十七八岁的女子,懵懵懂懂,遇着仗义执手的汉子,最容易动心。

看着女儿哭得两肩颤抖,再想到之前同秦家说亲时,她丝毫不在意的模样。两相对比,对哪个有意不必多说。可是为人父母,总怕她日后过得苦。

罢了,等明日媒婆上门,问问林昭的情况再说吧。

第22章 说亲

“咱家这情况也不算太差吧。”林启摸着下巴,看林昭收拾让媒婆带去张家的礼品。

果脯、点心、干果、酒水、布匹等,林林总总共有八样,样样包装精美,分量十足,绝对诚心诚意。

他说着话,从纸包里捡了一个杏脯吃,被林昭拍了一下,重又递过一包,说:“吃这个。”买时就给他留出来了。

“幸好有爹娘留下来的金镯子,不然即便张家同意了,成亲的花费也不够。”林昭摇摇头。

“汽水买卖不是挺赚钱吗?”林启边吃边问。

林昭点点头:“主要是赶得急,还没攒下多少。”说着又搓搓手,“也不知她家考虑得怎么样了?”

林启也不知,伸手拍拍林昭的肩膀,聊作安慰。

王媒婆提着八色礼上门时,张家一家子都在堂屋坐着。最近虽不是农忙,但也不至于一家子都闲在家里吧,王媒婆心里奇怪。

往张三姑娘看了一眼,一眼就看出张三姑娘眼睛微肿,眼下还有淡淡的阴影。心下叹口气,想来是因为最近的事。

收起多余的思绪,圆润的脸上扬起笑意,未语笑先闻,犹如一只报喜鸟。

“张嫂子,我又上你这儿讨茶喝了!”她抓住张母的手拍拍,一副亲热模样。

“你尽管来,还能少了你的茶不成。”张母笑说,将她送至椅前坐下。摆摆手,示意张柔泡杯茶。

“你几时回来的,不是要在玲丫头那儿住几日吗?”

玲丫头是王媒婆的女儿,嫁去了大义村李家,刚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此刻张母提起,王媒婆顿时笑开了花,脸上的笑容真挚不少。

“€€,本是说去伺候月子的,没想到玲丫头是个有福的,婆母、相公伺候得比我都周到。去了几日没帮上什么忙,反倒还得他们招待我,便回来了。”

王媒婆笑着接过张柔递上来的茶,还不忘夸赞一句:“说出来嫂子别不信,我在大义村住了几日,也见了不少姑娘、哥儿,就没见过比咱家柔儿还貌美懂事的。咱家姑娘啊,百里挑一!”

张柔笑笑,退下去,回了卧房,好让她们谈事。

张母一笑,说道:“这相貌不当吃不当喝,周正便足够了。”

王媒婆笑着点头,喝了一口茶。

“我今日上门是有件喜事要和嫂子说,”王媒婆道,“咱们村东头的林昭,几日前便托人带话去大义村,要我一定回来给他说门亲。这不,今天一大早就提了重重的八色礼,让我送来。”

“咱们一个村知根知底的,嫂子大约也知道林昭小子的相貌、人品。”说着,指指张猛、张壮,“他们年纪一般大,应当也是知道的,那孩子踏实肯干,是个不错的。”

张母一副惊讶模样,沉吟片刻,说道:“我倒也知道一些,只是这孩子双亲已离世,柔儿嫁过去也没有婆母帮衬、教导,恐怕……”

“我哪能想不到,林昭刚说起时,我当下便拒绝了,想着这也不相配啊。只是,”王媒婆凑近张母,“林昭小子和我说,进门后便是柔儿当家,银钱皆由她管。他家没有长辈,日后张家就是他的唯一的亲族,绝不会欺负她。”

“且那小子也和我交了底,原来林家并不止现在的那两间青砖瓦房。老庙口那儿还有一处三间屋子的宅子,这两日便开始修缮了,他弟林启日后便住在那里,不在一处了。”王媒婆又饮一口茶。

方才她从林家出来时,林启特意追出来,交代她定要将此事告知张家。林家兄弟为这门亲事也是下功夫了。

张母这下是真的吃惊了。

“是老庙口东边,已荒废许久的宅子?”张父接话道。

王媒婆点点头:“是。”

“竟是他们家的。上次还和柱子他爹说起,只听里正说那宅子有主,但谁都不知道谁买走了。”

“他弟自己住?难不成林二是真好了?”张二哥还是比较担心林启。

王媒婆点点头,语气夸张:“真好了!我本来也不信,想着顶多是没以前傻了,没想到真如常人一般了。说话也有条有理,根本看不出以前是痴傻的。”

想着林启为了让哥哥结婚,宁愿去住那旧宅子,王媒婆心里就止不住地点头,是个有良心的孩子。

“真是奇了,活了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张母说道。

“所以说,这林家是有福之家。近来林昭在镇上不知支起了什么摊子,听说生意可红火了,每日挣得不少,眼看着就要起来了。还特意交代我,这亲事若是成了,婚事必定好好办,他都准备好了。”

一番话说下来,张母心里已经动摇。有住处、有营生,无婆母立规矩,弟弟也好了,最多就是日后帮衬着娶个媳妇。林昭是长兄,也是应当的。

转头看看自家汉子,两人视线相交时,张父默默点点头。又看看两个儿子和儿媳,皆没说什么。

“如此说来,林昭倒真是个好的。不过,我们以往打交道少,我想着还是再考虑考虑。”

王媒婆的心提起来,正要再为林昭说两句话,就听到张母说:“这八色礼先留下吧,改天你带着林昭上门,我也见见这孩子。”

王媒婆听了,立马高兴起来,用手帕捂着嘴角,笑着说道:“好好,你几时方便就与我说一声,我带着他上门,你看了就知道,绝对是个好孩子。”

王媒婆牵的姻缘多了,此刻奉承几句好话,很快便将张家人哄得喜气洋洋,满室欢笑。走时,张母握着她的手送出来,还送上了张猛前两日在镇上买的新茶。

这也是媒婆常来说亲,却从不说张家是非的原因,一家子都会做人,说话做事十分熨帖。

王媒婆拎着茶叶便喜气洋洋地去了林家。

林启正在院子里洗新买回来的瓮,林昭坐在草棚子里,心神不宁地向外张望。看见王媒婆进来,立马站起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