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是无为亦死

屋内一片死寂。

当周围足够静的时候,外面愈演愈烈的争执声就变得隐约可闻。

程泾川听觉敏锐,秋景身怀内功。

进退两难之时,听着山羊胡跟黥面老者一句句刺心的话语,秋景眸光暗沉,垂落的右手捏握成拳。

程泾川微微闭眼,暗叹一声,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看错了裘先生“爱女之心”,又忽视了这些江湖人的愚昧念头。

——什么江湖儿女不拘小节,全是瞎话,骨子里分明还是父纲伦常的那一套。

这些风行阁的高手,名义上是裘先生派遣来保护他的,其实也履行监视的职责。程泾川开始后悔自己没学过武功了,可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且他在武学一途上也没有天赋,试学内功怎么都找不着气感,加上幼时磋磨损了身体底子,连沙场厮杀的硬功都废了一半,真要跟秋景打起来,大概靠眼明手快跟懒驴打滚可以活过前三招……

程泾川无奈。

他主动揭露屋里机关陷阱,是以退为进,他并不想跟秋景拼个两败俱伤。

想要活下去,首先得表明自己的立场,若心不诚,还能谈什么呢?

“秋阁主,世间愚人何其多也,况你我身处其中,为之奈何。”

程泾川缓缓开口道,“我知晓你为风行阁立足江湖、乃至天下付出了极大的心力,你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个贩卖情报的江湖帮会,它对江南江北各大商行的意义更加重大,唯有顺利地将货物运到需要它们的地方,规避苛捐杂税,绕过朝廷的关卡与绿林劫盗,让钱粮真正的流动起来,才是一笔真正的财富。”

秋景深深地看着他,不言不动。

程泾川继续道:“古来重农抑商,言商卑贱,打压棒责在所不惜,何也?若是一样物件,在太京能卖出比宁泰高十倍的价,还有多少人愿意种田过活?百姓不待在土地上,四处走动,既不好统辖管治,亦不能牧教驯服。”

百姓是什么?在达官权贵的眼中,就好比猪狗牛羊,以“牧守”二字代称地方官,可见其意。

地方官就是管理家畜,蓄养牛马的放牧人。养得好了,才能给朝廷上缴更多的东西。

谁见过让家畜四处乱跑的?

得圈一个地,在这圈内可随意走动,想出去,就立刻变得苛刻严格了。

寻常百姓是也不会想出去,因为离开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多半便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

“货离乡贵,人离乡贱,正是商人挂在嘴边的话。”程泾川从容地说。

他敢走这一步,自然早有准备。

孟国师算是意外的闯入者,程泾川对他没有准备,换到秋景这边就不一样了。

从程泾川了解到秋景是个什么人的时候,他就在为今天做准备。

纵然没有裘思甩给他们的这个死局,程泾川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走出宁泰,想要在江南起兵,最大的阻碍不是荆王,也不是吴王,而是秋景。

程泾川不信诺大的风行阁,到头来无人效忠阁主。

就算秋景真成了孤家寡人,照旧能过来一剑砍了自己,除非程泾川不管走到哪里都带上十几个武林高手。

是,风行阁有的是人,可这些背弃了秋景的人说到底不是为名为利,就是冲着裘先生的恩德,总之跟他程泾川关系不大。如果程泾川不能给他们带来足够的好处,让他们看到足够的前景,谁会心甘情愿地充作侍卫?

如何破死局?自然是说服对方罢手。

不管是程泾川说服秋景,还是秋景说服程泾川,哪怕只达成初步认同,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文以儒乱法,侠以武犯禁。江湖人行走四方,不用路引,不事生产,不遵官府号令,是最先也是最早了解这些的人。秋阁主一手扶起风行阁,又将买卖做到各地商行那里,不正是看破了这里面的关窍?”

秋景直言道:“大商行自有消息渠道跟手段,我真正想扶一把的,是那些小商号。”

有了准确的消息,知道拜哪一家的码头烧哪一炷香,辛苦贩卖货物的行商亦可艰难求存,才不至于被挤垮压塌。

“小商号多了,大商行才不能势凌一方,把持粮价,盘剥百姓。”

秋景通过这张费心布下的网,能知晓何处旱情,何处水患,又有哪里的官吏贪得无厌。

生意人人能做,这座城不进就去那座城,官吏想继续捞钱,就该知道“有度”,秋景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暗中影响着江南江北无数座城镇。每个商号每支商队里都能混进江湖人,都能给风行阁传递消息,也能照顾风行阁的生意。

缺点就是摊子铺太大,而人心各异,今日肝胆相照的兄弟,来日就变了心意。

眼下还没到来日呢,风行阁高层已经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秋景果断地决定放弃这些元老、这些曾为风行阁卖命出力今天又要摧毁风行阁根基的人,只要底层分舵继续存在,只要刀兵没有席卷天下,她为之付出无数心血的风行阁就还在。

所以她绝不赞成宁泰起兵,为此怀着杀意来见程泾川。

可事情的走向,逐渐偏离她的预想。

房顶上有轻不可闻的声音,程泾川本来能注意到,只是他全部精力都集中在秋景身上,没有细想也不会多想。

外面一圈侍卫加上一圈风行阁的高手,这还能让人无声无息地上了屋顶?

——能的。

孟戚一展衣袖,熟练地伏低身形,没入屋檐之下。

秋景回来得很急,但不是无迹可寻,城内风行阁的气氛为之一变,在这个紧要关头,孟戚自然不会错过。

宁王的宫廷不算大,要找到这群人也不难,就是多费了一点时间。

他来的时候,正好听到程泾川的后半段话。

孟戚动作一顿,目光凝重。

“用商号盘活人心,把百姓从土地上解救出来?”秋景深深皱眉,显然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

本能告诉秋景,这句话没错,事实上江南某些地方已经有了这样的征兆,尤其是吴王治下的钱塘郡,并非每家每户都在耕种。

一地富余之粮,随着运河贩卖到他处,又运来其他货物。有整个镇子的人只会烧瓷,也有整个村子的人只懂做酱,借由来往不息的商队存活。如果天下人可以随意选择留家还是离乡,是耕田种地还是其他手艺都能活下去的时候……也许土地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

“划属公田范围,皆归朝廷所有,雇来百姓耕种,让百姓做朝廷的佃户,粮食直接入国库。让那些达官权贵的眼睛放到商行上,当经商能获得田地百倍的收入时,他们还会抱着田地不放吗?”

程泾川说着,轻轻叹了口气道,“当然这需要很久,千百年来不管贫民还是显贵都死死地依赖着土地……除了土地,他们什么都不相信。”

“甚至把经商获取的金银,全部拿去买田地,留给后人。”秋景微微敛眉,眼带讽刺。

起刀兵易,杀人易,夺天下易——

而变人心,何其难也!

“楚朝什么都做到了,就是没能变得了世人、乃至君主自己的愚昧之心。”秋景毫不留情地说,“程泾川,你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哪怕你才可比魏国公,武可当再世靖远侯,敢说自己能做到这些?”

谈抱负理想,谁还含糊了?难道有治国良方,就能不顾忌百姓生死,起兵征伐天下?

“独木不可成林,你没有意气相投、人中豪杰的同道,我父亲手下是一群什么样的人,难道你不清楚?”秋景吐字清晰,掷地有声地决然道,“靠着这样的一群人,纵然你能一统天下,你又要怎样满足他们的私欲?人的私欲没有止尽,起初他们只想活下去,然后想升官发财,等到手持牙笏头戴紫金冠的时候,他们又得为子孙后代盘算,遗泽三代而衰,没有私田怎么养活越来越多的儿孙?谁能担保自己后代没有不肖之辈?”

土地是最容易最不费心思的东西,因为它不需要继承者汲汲营营,不需要继承者才德兼备,最适合不肖纨绔跟惫懒无用之辈。

秋景一字一句地逼问道:“你不在乎这些人的良莠不齐,只问他们是否有用,是准备直接效仿楚元帝屠戮所谓的功臣吗?因为他们是这样的贪得无厌,还拖累你的大计,故而你杀他们毫无愧疚之心。倘若真有那等良相名臣,反而让你不好下手了?”

程泾川神色微动,避而不答道:“我只信天下之大,能看得见田地关窍的不止我一人。阁主今日能卡住贪官污吏的咽喉,让他们知道捞钱有度,钱财才可源远流长,他日自也能做到教那些人明白,只会占田地就会越过越贫穷的道理。一面是商路豁达,银钱滚滚,一面是朝廷课以重税,谁敢占百亩良田传给子孙,就让他们倾家荡产的纳粮交税。”

“你这是暴政!那些地主只会兴兵,让你死无葬身之地!”秋景怒喝道。

孟戚居高临下,面无表情地深思。

程泾川的想法,并不是一个字都不可取。

田地的束缚没错,要打破这个死循环也没错。

然而看得不差,做法离谱。

还是经历不够,不知道这些千百年来被土地养着的高官权贵地方豪强为了维持原有的生活,是真的可以神挡杀神佛阻灭佛的,忠心算什么,皇帝算什么,军队兵马又算什么?他们会使出浑身解数,阳奉阴违,处处使坏,也要继续当蛆虫。

岂能看轻蛆虫啊!楚朝多少良策无疾而终,又有多少本来能过上更好生活的百姓,不得不继续祖辈的生涯。

孟戚心里有些可惜,程泾川缺的东西太多了,提拔赏识给他机会的又是裘思这样一个疯子,这才受影响变得愈发偏激,如果像袁亭那样是个大言不惭的小辈倒也罢了,偏偏运气不好——

国师想着想着思绪就远了,屋里的争执还在继续。

“秋阁主说得不错,我缺人少策,求贤若渴,我未必能一统天下,更别说施展抱负。秋阁主不愿江南起刀兵的想法也没有差错,只是……”

程泾川面对武林高手的压迫以及眉峰不动,同样质问道:“江南三地看似繁华,实则还不如北地齐朝。税吏都有人快要活不下去了,何况百姓?我身边无治国之才,更不能力挽狂澜,乱象已生,不起兵戈也有叛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