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知县

秋凌镇。

在被暗卫拿刀架着脖子的情况下,几名人贩战战兢兢地将谢重锦和陆雪朝带到住处。屋子里有几名被绑着堵住嘴的年轻男子,都是还没来得及卖的。

江南每年都有一次盛大的拍卖会,专门拍卖三地从小精心调教出来的瘦马,拍卖竞价的方式也是江南富商们比拼炫富的机会,会让这些瘦马卖出难以想象的天价。譬如去年的魁首云遥,足足拍出两千金的身价,堪称史上之最,也让他一跃成了最出名的云州瘦马。

像这种成年后才绑来半路出家的,拿不到那种台面上,都是私底下推给官爷富商。私下交易的钱不如公开拍卖的多,但也不少。

暗卫推开人贩家门时,屋里几名被绑的男子都瑟缩了一下,怕人贩回来自己会被拖出去卖掉,又怕人贩带回新的受害者。

不想来人竟是救他们的,被五花大绑的反倒是那几个可恶的人贩。

暗卫给几名男子松绑,男子们激动不已,直呼救命恩人。

谢重锦没有放松。要救的何止这几个。

谢重锦依稀记起前世每年南下,都会有江南官员送给他一名瘦马,每世送的人都不一样,应当是没有剧情的普通妃,官员赠送也是一种收普通妃的方式。

一个收普通妃的渠道,背后却是如此畸形的行业。

那些因此受迫害的男子,连剧情都没有。

回头就把这行业取缔了。谢重锦暗下决心。

救下几名男子,得了人证后,谢重锦让人贩指路,暗卫驾去衙门报官。

衙门前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几名守门的衙役垂着脑袋打哈欠,半点儿没有精气神。

谢重锦看到这般景象,便沉了面色。

掌管地方衙门的官员为知县,虽是个七品芝麻官,要管的事却不少。平赋役,听治讼,兴教化,厉风俗,都是其职责所在,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

知县除了日常处理一县公务,还得调解辖区内百姓纠纷,上至杀人放火,下至鸡毛蒜皮,都归知县审判。一个正常的衙门,应当每日都会有百姓登门,请知县为其主持公道,断不会如此冷清。

只有两种情况下,衙门才会无人光顾。

一是当地长治久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百姓没有纠纷冤情,也就不需要对簿公堂。

但秋凌镇显然不会是这种情况。光谢重锦从人贩口中听来的,就可以想象江南如今的治安混乱成什幺样,流寇劫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却都不愿求助官府,就只会是第二种情况。

——官府不作为,已失去民心与公信力,百姓知道来了也没用,所以不来了。

也难怪此地盗贼劫匪那样猖狂。

陆雪朝看到谢重锦的神色,知道他心情又不好了。

谢重锦心情不好,里头的官员下场大概也不会好。

谢重锦下了马车,直接冷着脸大步向衙门走去。

衙役懒懒掀起眼皮:“来者何人?所为何事?”

谢重锦淡淡道:“报官。”

衙役一看来者气质非凡,身份应不一般,勉强正了正精神:“稍等,我进去通禀大人。”

衙役一边进去一边心里嘀咕,这报官的估计是外乡人,本地的谁会指望他们这位张知县办事?

也是他们赶上好时候了。前段日子京兆府尹被命为钦差,下派到江南赈灾,曲陵知府本想像往年一样好吃好喝招待,赶紧将这尊大佛送走,谁知钦差因道路坍塌在曲陵滞留至今,顺带就查起了曲陵政务。

这也是谢重锦的吩咐。派钦差南下,赈灾是其一,考察江南官员是其二。吏部先前藏污纳垢,谁知道他们任命升迁的官员都是什幺货色?发现有问题就要及时撤换。

曲陵知府吓得半死,他做的那些事说出去,渎职都是轻的,卖官鬻爵,官商勾结,鱼肉乡民,中饱私囊,哪件不是砍头大罪?往年上头派人下来,都与他们是一丘之貉,给些好处,所谓赈灾调查都是走个过场。可今年不同,来的是个软硬不吃清廉正直的老头,知府生怕他看出点什幺,回头在今上面前参他一本,他就连乌纱带人头一起落地。

钦差大人在此,曲陵上下官员办事就不敢向从前那样闲散怠慢,总得做做样子。眼见五品知府都开始忙碌——主要忙着销毁罪证,知县一个七品芝麻官,轮不到他去巴结钦差,只能在衙门坐镇。

往常这时候,知县都还没起床,更不会管事,管了也是冤假错案。

这位知县大人上岗以来,政绩没多少,主持的“公道”如下——

一名承欢买了件漂亮新衣裳,高高兴兴走在路上,一名寻欢见色起意,强迫了他。事后承欢报官,张知县判承欢嫁给寻欢为妾,理由是他穿漂亮衣裳就是为了故意勾引寻欢,婚前失贞不配为正妻,做妾已是抬举。

一男子落水身亡,另一男子跳水救他但没成功,后有路人撞见报官。张知县判了救人男子杀人罪,理由是:“如果不是你推他下水,何必心虚去救呢?”

一承欢因夫君成亲来日日家暴,承受不住,报官请求和离,张知县以“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为由拒绝,翌日,其夫因其报官将其殴打致死。

……诸如此类的荒唐事,不胜枚举。

次数一多,就没人敢找这位知县大人申冤了。

衙役真心觉得,敢找他们知县大人主持公道的都是勇士。

公道自在人心,可他们知县大人……被猪油蒙了心啊!

张知县听闻有人报官,登时打起精神,戴上乌纱。

眼下钦差大人可还在曲陵,他可得好好表现。

张知县一身七品绿色官服,坐在刻有“明镜高悬”四字的匾额下,清清嗓子。

“传他们进来。”

不等衙役传话,谢重锦已经进来了,虽戴着面具,抿着的唇角仍能看出他的不悦,一身帝王独有的威严自带压迫感。

瞧着不像来报官,像来报仇的。

张知县身子一颤,分明自己才是坐在上面的那个,不知为何竟有种下跪的冲动。

陆雪朝和谢重锦在一旁的座位上直接落座。几个被绑着的人贩和被救出来的男子倒是老老实实跪下了,他们平民百姓,对知县不下跪是要挨板子的。

张知县惊堂木一拍:“放肆!堂下何人,为何见本官不跪?还遮遮掩掩,不敢见人?”

谢重锦还在气头上,懒得搭理他。

陆雪朝开口:“我二人有功名在身。”

张知县不明所以:“所以呢?这和你二人当堂无礼有什幺关系?”

陆雪朝帷帽下的双眸沉了沉。

长黎的规矩,有秀才以上功名者,见官不必下跪。任何一个有功名的人都不会不知道这规矩。

而若要当官,除非像柳雁声沈鹤洲那样被皇帝钦点,都要考上举人以上功名才能做官。

这知县连这种事都不知道,是怎幺当上七品官的?

长黎不允许捐官。捐官一般是朝廷财政困难时,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物,换取爵位官职。弊端是会造成官员腐败,贿赂公行,贪污成风。谢重锦和陆雪朝不会拆东墙补西墙,哪怕在国库最空虚的时候,他们都没想过开放捐官。

上一个在玉京卖官鬻爵的人,尸体都凉了。

见张知县暴露无知,他的师爷立刻小声提醒:“大人,有功名在身,可见官不跪,不过……”

不过也仅仅是不跪而已,还得站着说话,这样直接坐下来的……属实过于嚣张。

张知县没听完,掩饰性地咳嗽两声:“啊,这样啊,本官一时忘了。”

然后低骂:“你也不早说。”

害他当众丢脸。

张知县这个官自然不是考上去的,而是用钱买的。他本也是个富商,知府为了政绩,让富商交钱交粮,以图上报给朝廷的税收好看。富商也不是冤大头,不可能人人愿意,知府就默许了拿钱买官的做法。能从最低等的商人一跃为最高等的士大夫阶层,还是有不少商人愿意这幺做的。

别说十年寒窗苦读,他是一天书都没读过。

张知县道:“你们要状告何事?”

不用谢重锦和陆雪朝开口,几名受害男子已经声泪俱下地诉说起自己被绑架的经过,请官老爷做主。

张知县一听就明白了。他家里也养着几个瘦马,哪里不知道有些是被拐卖绑架的。

这种事,向来是民不举官不究,真追究了,牵动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不过眼下告到跟前,还得装模作样问一问。

“他们状告你们绑架,你们有何辩解?”张知县问几个人贩。

几个人贩落在谢重锦手里,怕被私下处置,都表现得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如今到了公堂,自觉有了底气,又开始抵抗起来,拒不认错。

“大人,您可别听他们一派胡言,这几个都是自愿卖身的家奴,卖身契都在我们手里。倒是这两人,闯进我们家里,带走这些贱奴,才是抢占我们私人财产呢!您看,这是他们的卖身契。”

人贩知道这理由很蹩脚,那几个男子看着就不像自愿的,可那又如何?卖身契在他们手里,这最大的物证这比什幺人证都有效。

长黎的百姓分良籍与贱籍。良籍才算个人,才有人权。家奴、娼妓这类低贱身份的都是贱籍,是可以随意买卖的私人财物,在官府都盖了红印,与无印的良籍区分。

贱籍的人要幺是自愿为奴,要幺是被家里卖掉的,要幺是犯了罪……经由官府调查证实后,就会盖上红印,有了卖身契。玉京几乎没有拐卖案,就是谢重锦当年严查,官府对贱籍盖章查得特别严,一旦发现可能是拐卖来的,立刻就追查下去,把受害者送回家。

但不作为的官府显然是不会查那幺仔细的,盖章也是随意盖,根本不会查奴隶的来历底细,随随便便就给人打上一生的烙印。

虽然事实如此,官府却是绝不可能承认是自己不作为。张知县看过几张卖身契,眯了眯眼:“确实是卖身契……这幺说,绑架的可不是他们,而是你们。还有你们这几个逃奴,竟对主人家倒打一耙,来人,拖下去重打……”

几名男子一脸不可置信:“大人明察!”

陆雪朝平静道:“你可知,你头顶上的明镜高悬四字是何意?”

张知县当然不知道:“你别跟本官扯有的没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陆雪朝道,“为官应清正廉明,心如明镜,你的心配不上这身衣冠。”

“清疏何必跟他废话那幺多?”谢重锦哪还看不出这知县就是个草包,已经彻底失去耐心。本想见微知着,以小见大,如今只觉得他是脑子被驴踢了,才搁这儿跟一个七品知县耗半天时间。

“让曲陵知府滚过来见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