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珹还是笑,这段时间他都不知道装第几回了,越装越是炉火纯青,简直有点迷恋这个基佬人设了。
丁雪润家里面长辈亲戚很多,但都不是太亲。他爷爷去世了,奶奶现在上了年纪,得了老年痴呆,跟丁雪润的三伯一块住。
丁兆文有几个兄弟姐妹,他是老二,老大家十几年前就搬到市里去了,小姑也嫁到了外地。
今年过年,丁兆文的兄弟姐妹也都回来了,小姑家的儿子看着跟丁雪润差不多大,叫汪千凡。小姑让他去跟丁雪润玩,说:“凡凡,你们是同龄人,玩的东西都一样。”
汪千凡看了穿着旧棉衣的丁雪润,没有理会他妈妈的话。
小姑尴尬地说:“这孩子,内向。”
他们老家是小县城,一有个什么不好的事儿发生几天就传遍了。
丁雪润几个月前好端端突然转学的事也没能瞒住。
丁兆文起先跟老家人解释,说:“润润去了更好的高中,我们整个学校才出一两个清华北大,他们新学校,整个年级能上线几十上百个学生。润润去那里,也是为了考更好的大学。”
后来不知道哪个嘴碎的亲戚,回老家说:“丁老师家那个仔,是打架被开除了才转学的!”
风言风语一传,大家都笑话丁兆文这个做老师的,说他不会管教孩子,又说他娶聋哑人当老婆,孩子肯定管不好的:“打架被开除了,肯定很严重!那个小孩子成绩不太好吧?”
不知道谁传的,说丁雪润没有转学,而是辍学去北方城市打工去了。
丁兆文不常回来,因为他娶了个聋哑人当媳妇的事,而且结婚没多久就生了小孩。老人家认为孩子不是亲生的,外面也有人在说:“那个聋哑人,就是丁老师他媳妇,哎哟漂亮得天仙似的!结婚没几个月就生小孩了,你们说有没有猫腻?”
老人家更觉得这丢了丁家的脸,甚至不让他回来过年。是在丁雪润爷爷去世后,他才开始回老家,走了几次亲戚,亲戚们知道他做老师的,都对他挺热情,想着以后孩子上高中,总有个关系。
一家人吃年夜饭,小辈的学习问题,总是被问道。
汪千凡回老家的次数比丁雪润还少,完全是个城里小孩,大家对他非常好奇,问:“千凡读高中了吗?多久高考?成绩怎么样?”
“高三了,”小姑替他作出回答,“这不马上就要高考了,千凡还在努力,他一直是班上前三名,想考厦大呢,不过还差点分。”
“哇,成绩这么好呀?千凡喜欢老家吗?多待几天吧,给你妹妹补补课,她读高二了。”
汪千凡挑着碗里的饭粒,不作声,小姑又说:“我们还要住几天呢,丹丹随时可以来问哥哥问题。”她转向话题里的女孩子,是她大哥家的闺女。
丹丹在市里读书,是个国际学校,成绩中游,老师喜欢布置些刁钻新颖的思考题给他们。
她羞涩地笑了一下说:“我老师正好布置了一道很难的物理题,班上还没人做出来。”给家长也看见,家长更加不会,看见题满头雾水。
汪千凡终于出声了:“等下我帮你看看。”
大伯还问了丁雪润的成绩,问他:“我听说转学前成绩还可以,是吧?转学后怎么样?想考什么大学?”
丁雪润不喜欢在这种场合说话,但他也不是闷葫芦,回答说:“考上什么读什么。”
大伯理所应当地认为他肯定不怎么样,说:“那你得跟千凡多学习,少玩点手机,你们近视啊,就是因为玩手机。下午你玩手机的时候,我看见千凡在那儿做作业呢。”他训道,“丹丹也是,多学学你哥哥,少玩手机。”
吃完饭,大人们看电视的看电视,有的去打牌了。丹丹就从书包里拿出练习本去找了汪千凡,这道物理题不是练习册上的,练习册上没有这种难度的题目。
她图画得很标准,一个等边三角形里面有九条连接的直线,问的是三只蜗牛A朝B爬行,B朝C爬行,C朝A爬行,给出了速度,问运动几分钟后相遇,问最终相遇时蜗牛各转了多少圈、运动了多少厘米,运动轨迹是怎么样的。
汪千凡拿出自己的笔,看见题时还没在意,结果算了半天也没有算出来,丹丹就站在旁边,看他解不出来就跑开去看春晚,过了会儿回来,汪千凡还没算出来。
“哥哥,这道题是不是很难?班上同学家长都不会做呢。”
“我就快解出来了,你等等。”汪千凡又算了十多分钟,还是不行,问丹丹,“你的题是不是抄错了?是不是还有条件?还是你的图画错了?”
“题没有错的,我照着老师发的抄下来的。”
汪千凡一口咬定:“不可能,肯定那里错了。”他不可思议,“你才高二,怎么给你做这种题?高考也没有这种难度的题。”
丹丹被他的语气吓到了,细声细气地说:“我照着老师的抄下来的,题没有错,是你不会做……”
她拿着练习本跑了。
丁雪润在外面坐着吹夜风,看见丹丹抹着眼泪跑出来,问她怎么了。
丹丹一五一十说了,丁雪润道:“给我看看。”
借着不算强的灯光,丁雪润低头看了大概半分钟,道:“这道题有六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