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生怕刘季不能理解。天幕立刻弹出了巨大的图表,详细标注了他子孙后代的偏差值储备。刘季一眼望去不由咂舌,只见从自己那尚未出生的宝贝儿子“刘恒”开始,老刘家历代皇帝的偏差值都是高耸屹立,蔚为壮观。
乖乖,如果这偏差值真代表了什么“功业”,那老子的子孙干得可真是不错呀……
刘季上下一扫,目光落在了曾孙子“刘彻”头上€€€€即使在历代汉帝庞大的数值前,这小子的偏差值也算是一骑绝尘,超凡脱俗了。
“就他吧。”
刘季径直指向了自己的好曾孙。
€€
虽然一大串奇怪的术语听得始皇帝一头雾水,但他还是敏锐把握住了关键,即刘邦夫妻所做的那些“魔改”。
对始皇帝来说,这些魔改的冲击力度,可能更在刘邦开口叫的那声“爹”之上,以至于面目扭曲,露出了极为怪异的神色:
€€€€还可以这样?!
秦国以边陲小邦而暴得天下,仰仗的便是商君变法,是历代法家先贤前赴后继的辅佐。而祖龙耳濡目染,更是对法家的种种论调推崇备至。一统以来大秦种种的变革,无论是郡县也罢皇帝也罢,大一统也罢一文字也罢,都是一丝不苟走的商鞅韩非子的路子,丝毫不敢有所逾越。
但法家之谓法家,最大的要害便在严法而重刑、督责而役民。秦法中种种残酷的条款、始皇帝登基以来频繁的征调民力,也正是践行商君书、韩非子中“弱民”、“劳民”的种种举措;大秦朝廷谨尊慎守,并对之深信不疑€€€€法家能辅助秦国得天下,所说的一字一句便都是金玉良言,岂能稍有违背?
而现在,现在刘邦的做法,无疑便极大冲击了祖龙的世界观€€€€所谓的“魔改”,无异于擅自篡改法家典籍、扭曲先圣的用意;在法家虔诚信徒眼中,这简直是该死的异端,肮脏的杂交种、对纯洁信仰极大的亵渎,决计不可容忍,应当立刻诛灭刘氏三族,将刘邦公母的头颅扔进马粪中沤肥!
当然,最为可恶的是,这些亵渎法家原典的异端居然还成就了功业!
祖龙毕竟是君临天下、见惯了风浪的皇帝,即使长久以来的三观被冲击得摇摇欲坠,依旧能勉强保持镇定。但匍匐在皇帝后的几位法家博士便实在不可忍耐,他们竟然冒着奇险抬起头来,向光幕中那个朦胧的身影投去了仇恨的目光,若不是皇帝积威在上,他们便该冲锋上前,与这变乱法家的竖子好好辩一辩经了。
但天幕依然毫不停息,源源不断的输出着重击法家狂信徒的暴论:
【纵观数百年秦汉史,只能说人比人气死人。秦1.0的内核落到胡亥手里,那就是去其精华取其糟粕,故意保留大肠原味,让你尝一口就知道吃的是九转大肠。但到了刘邦两公母及他们的子孙手里,那可就玩出了花样。什么“约法三章”、什么“垂衣裳治天下”、什么“无为爱民”,什么“王大一统”,一代又一代在魔改上毫不含糊,到汉宣帝时干脆一句话点破: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虽然我们口头批判大秦,日日夜夜的辱骂申韩之术,但不妨碍我们一键复制,原样粘贴,是吧?反正也没有人敢鉴抄。
这大概是大秦与大汉最本质的差异。大秦是原教旨的法家路线,不折不扣的执行商君韩非的每一条论述;而大汉则是油滑的实用者,在诸子百家的思路中挑挑拣拣,尽情的选择合适的路线。所谓合则留之,不合则去之,百家间杂,才是汉家祖制。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秦始皇帝与汉高祖的个人气质在他们所创立王朝中的回响。始皇帝是坚定不移的独行者,百折不屈、矢志不渝,金刚不可夺其志的雄主;所谓逢山劈山遇水断水,没有任何阻碍可以稍稍迟缓祖龙的脚步;但刘邦却是滑不溜丢的老流氓,平生最擅长的就是变通与迂回,巧言与令色,没有任何人可以看清他的面容。】
始皇帝的眉越皱越紧,终于喃喃出口:
“变通?迂回?百家间杂?”
€€€€还可以这样治理国家么?
光幕对面的刘季愣了一愣,而后嘻嘻发笑:
“哎呀哥你看你说的,咱就是个东游西荡的游侠么,知道的能有多少?那不就只能东抄一点,西借一点,拼拼凑凑将就着对付呗。要像大哥这般搞法家,那咱刘三也没那个本事……”
在知道天幕有意保护自己以后,刘季光速反转,迅速将称呼改为了“哥”。如此的身段灵活、恬不知耻,更令叔孙博士屡屡侧目,大感不安。
始皇帝倒没有留意这称谓上的突变,依旧皱眉不语。尽管刘邦说得吊儿郎当,但皇帝依旧敏锐察觉出了调笑中的关窍。所谓“拼拼凑凑”,可绝没有听起来那么简单,且不论这“拼凑”、“剪切”的尺度不易把握,仅仅调和百家观点,便是难如登天的举动。
自战国以来,诸子百家奔走游说,布道于天下,各自都有极深的根基;也正因如此,百家间的冲突绝非简单的学术矛盾,而多半是彼此拼杀几十年上百年的血仇。不要说将他们的思路拼凑融合,能按住这些人不要公开斗殴,都要消耗始皇帝不少精力。
所以这个老流氓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皇帝凝视光幕,若有所思。
大概是见皇帝的脸色稍稍好转,又或者是被刘邦大不敬的言辞激得勃然大怒,终于有法家的博士愤然抬头,咬牙切齿的低声咒骂:
“奸贼,猾虏,乃敢变乱商君法度……”
光幕对面的刘季听了个清清楚楚。他在始皇帝面前尚且恭恭敬敬,能礼貌称呼一声大哥,但在这样的书生面前,那就实在没有什么客气的必要了。他用小拇指掏了掏鼻孔,轻松弹出一坨鼻屎:
“你说你老子什么呢?”
且不论博士被噎得两眼翻白,纵使始皇帝也难以忍耐。大概是出于维护法家的习惯,祖龙冷声开口:
“百余年来诸子相争,奇人异士不可胜计,最后一统天下的,正是商君之法。”
能混一九州,横扫百家的学说,是你这个流氓可以轻易侮辱的吗?
老流氓刘邦居然煞有介事的点头,仿佛真听懂了这几句微言大义。
“法家嘛,我知道。”他道:“咱拜谒信陵君的时候,曾听他府上的门客议论过。那些文绉绉的咱不懂,但大致意思还晓得。那些儒家、名家、阴阳家嘛,一个个都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好听话,动不动就是什么‘三代’、‘尧舜’,便仿佛咱平日里出门穿的那套体面衣服一样,光鲜又漂亮。至于法家嘛,天天议论的都是些难听的实话,什么术呀,势呀,便仿佛咱吃饱了要拉屎€€€€拉屎当然上不得台面,但谁敢不拉屎?”
这几句话实在惊世骇俗,不仅几位法家博士一声长号,险些当场晕厥。就连奉命记录的冯去疾都神色剧变,险些将一笔墨水尽数甩到脸上€€€€商君变法数百年,大秦朝廷不是没有过批判法家的议论,但那些纵横策士再怎么刁钻古怪、旁征博引、天马行空,纵使言辞激烈到不能卒听,也决计没有这样癫狂而又突破极限的形容!
这他妈是正常人能说出来的话吗?!
这他妈也能夺天下吗?!
老天这是什么眼光?!
在极度的惊骇与震动之中,冯去疾甚至按捺不住,冒险回头瞥了一眼尚在昏迷中的李斯李丞相。以李丞相平日维护法家的坚决,要是现在听到这样狂悖疯癫不可理喻的形容,怕不是会一口气堵在胸口,当场就能交代。
……不过,考虑到李丞相日后的结局,当场交代应该也算是他的福气?
出乎意料的是,相较于一片乱哄哄大为惊愕的臣子,坚定信奉商君韩非之学的皇帝却并没有什么异样的神色。他面色不改,看着刘邦大放厥词。
刘邦也对这些大臣的议论毫不在意。他清了清嗓子,继续发表自己的拉屎高论:
“漂亮的话人人都喜欢,但毕竟实话才有用。人可以不穿衣服,但总不能不拉屎。所以法家横扫天下嘛,也在情理之中。可是老哥,固然人人都要拉屎,固然拉屎必不可少,但你总不能走到大街上,逼所有人一齐看你脱了裤子拉屎吧……”
只听咚的一声响,却是伏地记载的冯丞相再也承受不住,终于一个俯冲向前跌去,栽了满头的墨水。
第24章 大秦 第一个视频(五)
眼见冯丞相手忙脚乱从地上爬起,拼命擦拭头脸上的墨水,始皇帝的面部肌肉也不觉微微抽动。他撇开脸不再去看自己那些糟心的大臣,只是挥手朝叔孙通指了一指。跪在皇帝身侧的叔孙博士立刻会意,赶紧膝行向前,接过了冯丞相的笔墨,俯身继续书写。
天幕丝毫没有在意芸芸众生的丑态,继续平静述说:
【当然,我们并非要抬举或者贬损始皇帝与汉高祖中的哪一位,他们都是在恰当的时间应运而生,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汉承秦末离乱之后,自然需要高祖皇帝这样圆滑老辣、八面玲珑的人物。但秦朝建制之初,大一统刚刚生出它的胚芽时,却非得始皇帝这样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人物为它扫清障碍、砥定乾坤不可。
历史书总是失之简要。当提到秦朝的种种规制时,往往只用“书同文”、“车同轨”、“一度量衡”来轻轻带过,最多只是稍稍介绍它不可抹杀的伟大意义。但现实不是这么轻描淡写的,历史也从绝非输入命令后可以自动运行的游戏;皇皇九州疆域万里,亿万斯民的文字、度量,是几道圣旨下去,便可以轻易改变的吗?
不要忘了,六国虽亡,但自战国时遗留下来的王孙贵族与纵横策士们却依旧是极为庞大的力量。他们或许暂时蛰伏,但依旧窥伺着新生帝国每一道可以利用的伤口。或者阴为绊阻,或者公开反抗,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莫可应付。
如果是寻常的皇帝,大概此时就该不得不妥协,不得不一退再退,一直退让到秦法的核心,秦制的关键,最终将郡县制与大一统都拱手吐出,只留下一个有名无实的分封帝国,庞大却孱弱的西周式朝廷。
然后呢?然后他就将一头撞上草原上的那位秦始皇,亲自面对匈奴的大一统,匈奴的帝国。
可惜啊,他们遇到的是祖龙,那个强硬、坚定、永远不会改变自己意志的皇帝。】
听到此处,光幕那头的刘季咂了咂嘴,竟然向始皇帝点一点头。
“老哥,你还是猛。”他真心诚意道。
这就是高祖皇帝的好处了。他用兵理政未必是天下第一,但却有古今罕有的辛辣眼光,而且从来不吝于承认对方的长处。这是极为出色的天赋。
始皇帝微微有些沉默。他对这流氓倒不算反感,但本能的却不愿意搭理此人,生怕会招出什么更可怕的言辞出来,因此难免犹豫。
在这稍稍尴尬的气氛中,还是匍匐脚下的叔孙博士善窥上意,立刻一马当先,做起了皇帝的嘴替:
“尔这乡野匹夫,草莽粗汉,竟然也有些见识!”
当然,称呼皇帝老哥这件小事,就被精明圆滑的叔孙博士顺便无视掉了。
刘季吐出嘴中草根,却不由瞥一眼光幕中跪伏的人影。即使天幕将声音扭曲得模糊不清,以刘季的敏锐老辣,也立刻察觉出了这酸儒生语气中的异常。
€€€€怎么听起来阴阳怪气的?
【也正是这样近乎偏执的坚定,祖龙才能把事情一件又一件的强压下去。无论“书同文”也好、“一度量衡”也罢,甚至于郡县制与官僚制,样样件件都捅在六国士人与宗室王孙的软肋上,甚至于捅在秦国贵族的心口上。但祖龙并不在乎。有山则移山,有海则平海;作乱的以秦兵弹压,违逆的以酷吏威吓,如若实在难以处置,那么就皇帝亲自上阵€€€€即使一生奔波巡游,即使披览政务日以继夜,即使损害健康缩短寿命,也绝不与六国稍有妥协。
没有人喜欢偏执狂,但在那样满世皆敌的时候,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当然,当然,偏执有它的害处,不可估计的害处。但如孔子所言: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恰当好处的中庸与平衡是最理想的状态,但那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如果世上已经没有圣人,那么宁愿狂狷激进,也不要软弱懈怠、一事无成!
狂狷者毕竟还在前进,软弱者却已经驻足不前。前进时固然会制造错误,但驻足不前却已经不是错误了,那是对整个民族,整个文明,整个历史犯下的罪孽,不可以被饶恕的罪孽。
永远不要忘记,在那一次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时,便曾经有一个朝廷选择了苟安与软弱,选择了向洋人屈膝,选择了抛弃自己的责任,无视了后人的福祉,而遗留了无穷的祸患。
€€€€而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因为几十年的苟安、退缩、彷徨,所付出的代价,何止以千倍计,万倍计!那种惨痛的荼毒、那种绝望的挣扎,那数以万计数以亿计的鲜血,每一分都是在偿还前人所种下的恶因。
所以,所以我们总归是要感谢祖龙的。在那个沧海横流的时候,他毕竟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当然,他不算完美。但真正能权衡轻重,不偏不失,一心为民、绝顶出色的人物,整个华夏五千年也许才出能出那么几个。有这样的人物降世,那是一代人天大的运气,你不能指望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运气。能够有祖龙来主持场面,已经很好,很好了。要求得太多,便近乎妄想了。】
“绝顶出色的人物?”
刘邦突然出声了。他上下打量始皇帝,语气颇为奇异:“天下竟然还有比老哥更厉害的角色?真正是料想不到。”
始皇帝默了一默,淡淡开口:“这样直白粗俗的奉承,未免太过拙劣。”
刘季从鼻孔中喷出一口气来,左右摇头。
“咱是喜欢满嘴胡咧,但这一句是实话。”他语气很诚恳:“这玩意儿说老哥‘坚钢不可夺其志’,咱是心服口服,绝无怀疑。老哥这个心气和心力,我刘三是决计赶不上的;不要说我刘三赶不上,以咱刘家的家风看,恐怕后世子孙也没几个能赶得上。咱这个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高祖皇帝遍历天下,自认当世所见人物之中,祖龙的心志材力都称得上是一流第一,迥非常人可企及;而天幕口口声声所说,那些还要超乎其上的“天才”,又该是怎么样的人物?
一时间两位皇帝都有些沉默,彼此思索沉吟。片刻之后,始皇帝平静开口:“或许是后世的圣贤之君吧。”
天幕爆出的大雷接连不断,仅仅几刻钟之内,便将始皇帝一统天下以来的刚愎之气尽数打消;祖龙心态顷刻之间天翻地覆,又有了往昔的理智与冷静。
刘邦却咂着嘴摇头。
“不像。”他道:“帝王帝王,说得好听,其实不还是损天下奉一人?咱是这样,老哥也是这样。损人利己,怎么能称得上私德的绝顶出色?什么圣德巍巍,骗骗别人就行了,总不能连自己也骗了。”
这简直是在指着皇帝鼻子开嘲讽了,可祖龙并未动怒,他道:
“但天下历来便是如此。”
高高在上的帝王盘剥庶民,在战国时是这样,在春秋时是这样,哪怕远在尧舜之时,想来也是这样。
这实在是一语中的的至论,刘邦不能不点头表示赞同。但正因为如此,他才不觉稍稍迷茫:
如果,如果世上真的有那样绝世脱俗、无可比拟的人物,那么,莫非这些人超越了历代的圣贤君主,真正臻至了某个不可想象的境界么?
高高在上的帝王们已经统治了几千年了啊……难道真有人能击破这数千年王侯将相的循环么?
即使以老流氓的跳脱敏锐,也实在无法想象这样飘渺而近乎虚无的东西。沉默片刻之后,他只能叹了口气。
“咱听说,孔子拜谒老子之后,曾经感叹自己见到了龙,那样乘风云而上天的神明,合而成体,散而成章,言语笔墨都不能形容。”他叹道:“唉,想必天音所说,便是龙一般的人物吧!夭矫九天,乘云气而养乎阴阳,玄深而莫可蠡测,实在不是我们这样的凡人可以妄言论断的。”
“可惜啊,我若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亦无恨。”老流氓啧啧道:“真想和他们喝一杯酒啊!”
始皇帝没有说话,只是再次抬起头。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评价始皇帝与高祖皇帝时,有一个标准总归是一致的:他们固然在种种决策上大相径庭,但都担负起了该有的历史责任。
不过说来有趣,而今回首往事,秦汉交替的那段历史的确有着回环交织的玄妙美感。要知道,自战国末年以来,中原回荡着两个预言,其一是“秦当并天下”,其二则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两个预言看似彼此抵牾,但在广袤的时光里,却又水乳交融,彼此成就。
始皇帝二十六年时,六合毕,四海一,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完成了“并天下”的预言;但仅仅十余年后,便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入关灭秦的刘邦项羽,都是楚国的遗民。即使只有三户,楚人也终于灭亡了大秦。
€€€€但预言还没有结束。当刘邦项羽彼此对垒之时,秦与六国的历史微妙的重演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再一次走上了战场,隔着楚河汉界相望。而“秦并天下”的预言又一次应验,依附于刘邦的秦制终于横扫了它所有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