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志气!”皇帝点一点头,却微笑着望向跪坐在侧的上官才人:“魏王忠勇可嘉,是不是?”
上官才人还能说什么?唯有沉默而已。
女皇似乎轻轻呵了一声,而后甩开拂尘,抬头凝视天幕。
【说难听点,立武氏为后嗣无异于是一次巨大的赖账,等于公开宣称关陇江南河北诸世家自唐兴以来的一切功绩与账目全部清零,大家重新来过。
相较而言,女皇称帝这种区区小事,简直都不值一提€€€€女皇虽然改易了国号,但同样在宗庙中祭祀高祖太宗高宗三位皇帝,该有的配天祀地礼节一丝也不敢短少,等于公开承认武周不过是李唐的后续,李唐的列祖列宗依旧是武周的列祖列宗,各世家自武德贞观以来的一切投资仍然有效,皇帝秉承孝道,会关怀他们的家族与子孙。
换言之,唐周易代名为易代,但实则绝未触碰制度的禁忌,大臣们完全可以自我说服,认为唐朝这个大家族不过是换了个女主人当家,在惯常的清洗异己中稍微过火了一点而已。但过火归过火,只要宗法制还稳固坚定,建立于宗法制上的利益网络便将屹立不倒。继而利益不受动摇,那么又何必在乎皇位上姓李姓武?
但是,当女皇试图窥伺宗法制中某些碰都不能碰的话题时,一切便都不同了。
大概是为了描绘诸武当国时的残暴,传统史书总是喜欢描述武氏宗亲勾结酷吏男宠残酷迫害忠良的细节。但如果将角度颠倒过来审视,那么所谓接连惨死的忠臣良臣,反复兴起的大狱,未尝不是臣下向皇权一次又一次发起冲锋的过程€€€€当皇帝表露出挑战宗法制的倾向之后,天下一切的世家、重臣、勋贵都迅速感受到了根本利益被动摇的威胁,因而展示出不屈不挠的战斗力。
€€€€皇帝任用酷吏,他们就打倒酷吏;皇帝任用男宠,他们就摧折男宠。十几年来大臣们前赴后继死不旋踵,纵使皇权亦不可弹压。
而这种君臣之间往来的冲突,终于在万岁通天年间达到了矛盾的最顶峰€€€€万岁通天元年,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与营州起兵,祸乱数州之地,兵锋甚锐。但契丹本是漠北弱小的部落,人口兵力都不算众多,因此皇帝不以为意,选派了自己的堂侄武攸宜、武懿宗等率军出征,大概是想给武氏刷一刷军功。
但结果嘛,却是周军兴师动众,劳师百万,竟然在前线接连败绩,不仅损兵折将,大失颜面,更一度被契丹逼迫至河北的赵州、冀州,距洛阳不过数百公里而已。
以强击弱却能打出这种战绩,除了武氏子弟的下饭操作之外,武周内部的矛盾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唐人笔记记载,在营州之乱中,契丹兵锋所及的豪强基本是作壁上观,对朝廷讨逆的号召应者寥寥,甚至于有人借机生事,挑唆孙万荣等公开叫嚣:“还我庐陵王(李显)”!
如若河北豪强暗地里的操作还算隐蔽,那么关陇之内,干脆是连装都不装了。营州之乱时,则天皇帝令人于洛阳以外募兵,“无有行者”,等到召回李显,再次募兵,立即是“闻太子行,北邙山头皆兵满,无容人处”!
€€€€能在募兵中展现出如此强的组织力,能够调动这样的人力,绝非百姓自发可以达成,而是有关陇世家豪强集体的操作。
换言之,在营州之战以后,皇帝与臣下的矛盾已经激发到了顶点,朝中大臣、地方豪强,乃至域外的蛮夷,在此刻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他们以内外勾结,近似于逼宫的方式,毫无疑义的向皇帝下达了最后的通牒:如若再继续挑战宗法制,挑战所有人最根本的利益,那么大臣内叛,诸将外反,豪强引四蛮入京,亡可翘足待也!
皇帝是宗法制下的皇帝,当尊崇宗法制时她所向无敌。可一旦试图逾越底线,她所有的盟友与臣下都会变成她的敌手,必将是真正意义上的死无葬身之地€€€€权力绝不能反抗缔造它的源头,便如人不能抓着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提到半空。
当然,以前后的反应来看,皇帝应该完全没有料到事情的进展。当时她已经将亲近李唐的狄仁杰立为宰相,授予了莫大的权力,因此顺手要加强武氏再制衡一波。甚至在加强武氏之时,皇帝的手段中也有说不出的小心思€€€€譬如,她亲近信任的并非武家中居长的武承嗣,而是水平更为低劣的武三思,大概也是要挑动堂兄弟间彼此嫉妒,削弱专权的可能。
只是,个人的手段终究难以抵挡历史的潮流。反复横跳的制衡权术或许可以短暂的影响局势,但在面对根本的利益冲突时,君臣之间绝没有商量的可能。历史会围绕着均值反复波动,但必将驶入既定的轨道€€€€礼制还没有到败坏的时候,那么谁都不可以挑战。
不过,历史归历史,武周能被河北关中洛阳内外的世家官吏们上下一心的抛弃得如此迅速,武家子弟的功劳也是不可小觑的。彼时武懿宗奉命征伐突厥,一路被敌手打得屁滚尿流尤且不说,为了发泄兵败的怒气,居然将从突厥逃脱的平民剖心取胆,手段残虐至不可思议;等战事稍一平定,此人还立刻向则天皇帝上书,请求将河北士人百姓尽皆灭族。
可以说,武懿宗以短短数月的精彩操作,便轻易让河北豪强世家们认识到了窦建德刘黑闼花费数年都不能说服他们的事实€€€€关中朝廷的脑子已经完全不正常了,一旦让武周延续,他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既然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不如先把武周给埋了吧!
怎么说吧,武家之才共有一石,武皇独得十六斗,其余诸武倒欠六斗。如武懿宗、武攸宜、武承嗣等卧龙凤雏,得一便可亡国;女皇拖着这一群猪队友,居然硬是周旋了十五年才被内外勾结搞下台去,委实算是手腕高超,难以想象了。】
偌大的宫殿中又是笃笃两声轻响。女皇倒握拂尘再次敲击御榻,向魏王投去了审视的目光。
说来奇怪,虽然已经听到了将来被“搞下台去”这样可怕的描述,但皇帝并未表示出被篡逆夺权的怒意。她的眼神漠然而又高远,冷淡而又从容,不像是凡人被七情六欲所沾染的双眼,反倒更像是洛阳龙门的那座庄严华贵的卢舍那大佛。
正因天幕爆料而神思恍惚的上官婉儿稍稍打了个寒噤€€€€她认得这个眼神;当初圣神皇帝决意罢黜而今的庐陵王时,也曾在朝堂流露出这理智到不似凡人的神采!
皇帝开口了。
“朕刚刚称许了魏王的忠勇,眼下就正是要用到魏王忠勇的时候。”她淡淡道:“去吧€€€€去把狄仁杰,去把河北的豪强,去把关陇的世家,乃至契丹、突厥等等蛮夷,一齐为朕收拾了。朕立刻便立你为储,如何?”
武承嗣再愚蠢荒诞,此时也终于反应过来了。他从喉咙中发出了一声怪异的悲鸣,终于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皇帝再未顾及这拖后腿的侄子。她从御榻上起身,望向了半空中五色华光的天幕。
“朕有几句话要上禀。”皇帝缓缓道。
听到一个禀字,上官婉儿额头汗水沁出,毫不犹豫的以脸贴地,四肢紧紧蜷缩于地面,再不敢有一丁点的举动€€€€皇帝自称是在“上禀”而非“谕令”,那么便不再是以至尊的身份号令天下,而是作为天子,以臣下的身份上告皇皇昊天上帝了!
这样的言辞,这样的对话,绝不是€€€€绝不是一个女官应该留心的!
皇帝并没有在意身侧女官的举止。或者说,此刻她与天地独相精神往来,在上告于天的神圣静谧之中,已经没有这些凡人的位置了。
女皇沉默了片刻,似乎稍稍思索,终于郑重开口。
“上天斥责朕的种种过失,说得一丝错误也没有€€€€岂止没有错误,还颇有委婉含蓄的余地,实在已经是顾及朕的颜面了。”
“其实,朕的过错岂止是这一点?自秉政以来,朕除了大肆拣拔自己那些不争气的亲戚、以酷吏威慑上下之外,还大兴土木、广造神佛,耗尽府库。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事实俱在,朕也不能辩驳。不仅如此,昔日徐敬业骆宾王于檄文中所指之滥赏、苛税、徭役繁重等种种过错,也都是公道直论,朕亦不能驳斥。若将来煌煌史书公笔,以此定下千秋罪名,朕没有虚词掩饰的余地。”
女皇停了一停,没有在意身侧抖颤蜷缩几近昏迷的宫人,只是平静的再次出声,虽是引咎罪己,从容语气中却自有皇帝的威严:
“€€€€虽然如此,朕还是想多嘴解释一二。”
“天授元年,朕以微末之身侥幸登临皇帝的宝座,从此朝野汹汹,没有一刻能够平息。女子称帝实在触犯大忌,密谋叛乱的绝不仅是李唐的宗王贵戚,更有天下无数的臣工百僚。朕高居皇位之上,看似万人之上、威权至重,实则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上苍垂示未来,斥责朕破坏宗法所引发的种种弊端,这当然是实实在在的金玉良言;但如若顺从宗法,以李氏为嗣,那么名份既定,天下归心,用不了一二年的功夫,朕欲求一太上皇而不可得矣。”
“天音为朕昭示武氏一族的愚蠢颛顼,这更是真知灼见,垂爱殷殷;但神都上下都是心怀李唐的旧臣,朕若不拣拔这些愚蠢无知的亲戚,不任命那些唯利是图的酷吏,谁又还会尊崇新朝,为朕所用?天下士子口口声声都是‘牝鸡司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所谓的君子都对大周敬而远之,那我这个女子做的皇帝,当然也只能拉拢那些小人!
€€€€不错,满朝上下多得是狄怀英娄宗仁这样的忠臣贤臣良臣,但就是这些才高学广的忠臣贤臣良臣,心中念念不忘,到底记挂的是李唐还是武周,真当朕是一无所知么?上苍所说的过错,的确句句是实。但若没有那些愚蠢的亲戚,没有随意任用的小人酷吏,没有那些挥霍出去的赏赐,恐怕朕是决不能站在这里了。”
这几句话不徐不疾,平平而来,并无丝毫的正言厉色,也没有什么华丽玄妙的辞藻修饰。但这几句话都是赤裸裸的大实话,而大实话的确有着无可比拟的力量。以至于满殿之中寂然无声,女官们摇摇欲坠,在高压之下近乎昏迷。
在这死一般寂静的片刻之后。彩光闪耀的天幕波澜起伏,终于浮出了一行大字:
【陛下何意?】
皇帝迈下御座下的台阶,向天幕稍稍拱手
“朕想向上天借一件东西。”她淡淡道。
第57章 武周 第一个视频(三)
皇帝语气平静而又从容,却在寂静的宫殿中显得格外响亮,回音袅袅不绝。
但天幕只是缄默,似乎迟疑了许久,才缓缓浮出两个字:
【何物?】
皇帝微微一笑,不徐不疾:
“天命。”
光幕上文字闪动,但再并没有什么多余的变化。
女皇并不以为意,她徐步而下,缓缓在偌大的宫殿中踱步,似乎旁若无人,沉浸于某种悠远而辽阔的回忆之中。
“自登基以来,朕也是宿夜忧惧,手不释卷,只盼着以史为鉴,可以国祚绵延。一年之间,除先王圣贤的经传之外,朕最常翻阅的典籍,却是太宗皇帝的批阅的奏折。”
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又平和,只是语气中渐渐多了某种怅惘,似乎真是在对着高远飘渺的天意坦诚心声,倾吐她种种不可言说的迷茫:
“太宗皇帝的教诲当然字字珠玑。只是朕越是细读,就越不由困惑€€€€太宗皇帝也曾在玄武杀兄逼父、摧残至亲,为什么他就能安安稳稳的任用魏征,任用王€€,任用一切隐太子旧日的臣僚,却从不会遭遇任何的背叛、异见呢?太宗皇帝可以随意任命贤才拣拔亲信,因此有贞观煌煌之治€€€€而朕呢?朕如若一心求治,放手提拔狄仁杰魏元忠等等良臣,恐怕过不了几年,就只能去太极宫养老了吧?”
说到此处,皇帝居然微微一笑。
“当然,太宗皇帝是栉风沐雨的开创之君,朕无论如何是不能与其比肩了。但朕思来想去,却总还有些不甘€€€€高宗皇帝时,朕受命辅政,政无大小,皆与闻之,此时大唐外平西域、高丽,内和百姓,天下义安,是何等光辉耀目!这样青史留名的功业,固然有高宗皇帝信任之功,也未尝没有朕的几分苦劳吧?只是,朕在做皇后时,尚且还能用心经营,媲美先贤;而今登基掌权,却再也不可企及了……”
“是因为朕昏聩、衰老了么?不,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朕没有可以说服天下人的‘天命’。”
皇帝一字字开口述说,分明是平静讲述,语气沉稳,却隐约若有千钧之重:
“因为朕没有天命,所以天下的士子绝不会亲附归依,能勉强信用任命的,唯有贪婪无耻的酷吏、愚蠢无知的亲戚;因为朕没有天命,所以国中流言汹汹,群贼觊觎,不得不以祥瑞震慑人心;因为朕没有天命,所以文臣武将时时异动,各个都有不可说的邪谋,朕也唯有滥施赏罚,邀买人心,勉力维持架子不倒而已。因此而生出的种种弊政,实在不可言说。”
“……大唐开国以来数代君主,朕自问不敢与太宗相比,但总不会比自己的脓包儿子更差吧?可为什么他统御天下就能那么的轻松、自在,朕治理天下却偏偏那么艰难?是因为朕谋夺了儿子的皇位么?是因为朕毕竟不姓李么?还是因为朕……终究是个女人呢?”
说到此处,皇帝的声音渐渐低沉了下去,直至隐约不可辨认,仿佛只是喃喃自言自语。
而伏地的上官婉儿则脸埋入了地毯,恨不能瞬间陷进地板之下。
……显然,这绝不是一个皇帝可以当众讲的话。所谓君不密则失身,在臣下面前倾吐自己的彷徨、惶恐,乃至€€€€乃至沦丧天命的焦虑,这将会激起何等的猜疑与惊惧,动荡与不安?
所以,皇帝是真被天幕中的细节破防,乃至于情不自禁,竟尔在高高在上的苍穹之前泄漏了不可言说的心声么?
不,当然不是!上官婉儿紧绷的精神依旧在连连示警,嘶叫着警告她眼下是何等微妙而又危险的局势€€€€她侍奉皇帝多年,已经能从最细小的蛛丝马迹中窥视出至尊的心意。而今圣神皇帝语气殷殷,言辞缱绻,似乎真是在向上苍真情流露,但,但遣词造句之间,却俨然又有某些不可言喻的东西。
陛下默了一默,似乎稍稍整理了思绪,才终于徐徐开口:
“所以,有时候朕也难免会妄想,如若朕能够歆享正统,至少能拥有与自己儿子差相仿佛的天命,那么天下自定,海内荡平,朕又何必再玩弄这些狡诈刻薄不可见人的权谋诈术?权谋不过是维护地位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而已。归根到底,朕何尝不想做一个明君,为天下黔首谋取一些福祉呢?”
€€€€委婉铺陈到现在,皇帝终于图穷而匕首见了!
当天幕毫不停歇爆出种种惊世骇俗的可怕消息时,皇帝先而狂怒后而惊惧,但惊骇畏惧之后又凭着数十年养气的功夫迅速镇定,并立刻意识到了天幕叙述中关键的细节€€€€天音固然对她不假辞色,多有讥讽,但含沙射影的却只是她任用小人酷吏摧折忠良等等具体的举措,而非针对她这个人!
换言之,天幕似乎对女人当皇帝这破天荒乱纲常的大事并无意见,它没有维护纲纪的意愿,所排斥的唯有皇帝当政后的种种过失而已!
这种区别极为微小,却极为关键。如若天幕排斥的是女皇的皇位与皇权,那么这底线绝不可妥协,即使要被天诛地灭不得超生,也唯有殊死一搏;如若天幕不满的唯有皇帝为施行的弊政,那就好办得太多了。
不就是要治平天下的明君么?朕也可以治平天下,朕也可以做明君!
€€€€不过,朕固然有做明君的意愿,也有做明君的心气,无奈只是欠缺了一点小小的天命。想来,上苍既然特意降下警示,痛心疾首于朕种种的过失,总不能高站干岸之上,看着朕被这小小的天命阻碍,天下黔首被这小小的天命阻碍吧?
只能说皇帝就是皇帝,无论哪一朝哪一代的厉害皇帝,在甩锅与道德绑架上都是无师自通,且水平高妙绝伦€€€€只要天幕还对九州万方的芸芸黎庶有一丝一毫的挂念,那就不得不硬吃上女皇这一记道德绑架,轻易挣脱不得。
上苍怎么了?上苍朕也敢算计一次!
但这算计委实是戳中了天幕的软肋。以至于瞬间竟将它干沉默了下去。光幕虽然纹丝不动,内置的思考回路却在疯狂运转€€€€以高宗朝二十余年的治功而言,女皇的确有做明君的水平;而明君,尤其是盛世的明君,则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历史偏差值,一个可以持续榨取的金矿。但设若€€€€设若女皇口是心非……
似乎窥察出了上苍的心意,皇帝平静补上了一句:
“€€€€若朕有违此言,揽权而戕民者,则独夫民贼,人人可诛,天厌之,天厌之!”
朕以自己的身家性命做担保,足够取信于上苍了么?
天幕彩光起伏不定,终于浮出了一行大字:
【请兑换您的历史偏差值】
€€
这一场算计虽然竭尽心力,但实则不过是往来间寥寥数语的问答而已。这区区片刻之中,殿内众人仍旧沉浸于天幕与皇帝的接连暴论,茫然而不知所措;唯有上官婉儿谨慎跪伏,心下却惊恐得犹如擂鼓,已然意识到了这言辞往来下的暗流:皇帝虽然巧舌如簧,精心算计了高不可测的上苍,但也不得不吐出了大量难以示人的密辛€€€€上天与皇帝之间的交易,这是臣子可以细听的么?
当然,殿中女官大都是武皇一手拔擢的心腹,生死祸福都掌握在皇权之手;而今皇帝又口口声声要凹明君的人设,大概不会痛下杀手。但除女官宫人之外,御榻下还跪着一个魏王!
以武承嗣的权势,地位,更重要的是以他的脑子,知道这么多密辛之后,又会搞出什么大活出来?!
显然,皇帝是绝不能容忍这种风险的。万一处置魏王时不小心被牵涉在内,这乐子可就实在大得无可言喻了。
思虑至此,上官才人额头冷汗涔涔,尽皆淌入地毯之中。
当然,女皇还没有功夫搭理小小一个才人的惶恐。她目不转睛的凝视天幕,调出了“偏差值”的细节。
总的来说,天幕还是厚道的,考虑到女皇在高宗朝常务副皇帝的地位,将麟德二年以后的功业按比例折算了过来,积累还颇为丰厚。只不过,这笔丰厚的积累在登基之后迅速开始了削减€€€€女皇自己的失策不算,她任命的那些亲戚男宠才是减分的重灾区。而且点开细目一看,除迫害大臣大行贿赂等女皇默许的操作之外,还有不少强夺民田、圈占庄园、掠买奴隶的劣迹,算是替女皇把京中平民到世家得罪了个干净。
……行吧,她算是知道为什么关陇世家会抵制朝廷募兵,坚决站位李唐了。
比猪队友更可怕的是什么?是一头猪闯祸的同时还高调声称它是你的队友。
女皇嘴角抽搐,终于划出了天幕为她所推荐的“天命”:
《唐中期农耕区气候及灾异综述》
对以农耕为生的华夏文明而言,什么祥瑞异像都只不过是虚妄,唯有切实影响耕作的气候与雨水,才是确凿无疑的昭昭天命。如若皇帝真能预知灾异及气候的变迁,那无异于变握住了关中关东河北河南所有农耕区大小世家的命脉,只要善加利用,足以奠定执政的根基。
天下人心或许思念李唐,但只要有切实利益满足他们的胃口,合法性上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只要,只要女皇不再刺激关中关外豪强世家的底线,能够继续保持朝堂的平衡,那么她的权力便将从此稳如泰山,再也不会有代唐以来,那种如烈火隐伏,时刻便会地动山摇的非议与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