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幕中,家里有一面大镜子。
摄像机和话筒在镜子中都穿帮了。
这让乔翼桥有点头疼。
毕竟穿帮这个问题在预拍摄中完全不存在,他们甚至在布置现场的时候都没想到这面大镜子会穿帮。
乔翼桥做了个简短的自我检讨。
这事儿他应该想到的,到底是经验不足了。
所以他们又拍了几条,这次稍微偏移了一些角度,避开了镜子。
效果依旧不错。
乔翼桥又按照之前的设计重拍了几条。
反正面对穿帮只有两个解决方法€€€€要么避开,要么后期用特效把穿帮内容擦除。
乔翼桥作为一个省钱狂魔,自然是优先选择了第一条。
但也为了第二条选择做出了准备。
这让乔翼桥花费了比预计更多的时间,但因为无论是哪一条,效果都很好。
再加上之前小何做通告的时候已经预留了很多时间,毕竟这次资金充裕,对于拍一部20分钟的短片来说,两个月的时间非常宽裕,乔翼桥有时间去一条一条镜头好好打磨。
之后的拍摄都很顺利,无论是几个人在家中的傩戏舞蹈还是李巍向着屋外疯狂的逃窜,效果都非常不错。
预拍摄的成功应用在这次拍摄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穿帮的问题比想象中还复杂。
商店的场景美术组设计了一个如同八卦阵的形状,而在八面墙上,都悬挂着一面镜子。
镜子之间相互反射,无论如何李巍站在这个场景里都是会穿帮的。
然而这一幕的镜头调度还十分复杂,需要摄像机在场景内围绕着李巍转一圈。
这转一圈不要紧,
但他们忘了镜子里的光线会随时变化,在反射中光线也随之改变了。
这个小插曲让整个剧组不得不停工等待。
压力又给到了乔翼桥身上。
所有人都看向他,等他拿主意。
用特效解决当然是最简单的办法,但擦除八面镜子的穿帮内容不仅要花大笔钱,效果还不能保证,毕竟八面镜子互相反射画面内容是很难做出的效果。
而乔翼桥作为实拍狂魔外加省钱狂魔也并不想这样。
他在思考了十几分钟之后,忽然想到了最简单的解决方法。
在默片时代,很多特效都是通过视觉差做出来的。
而且,当时有很多复杂的长镜头是用短镜头相互拼接的方式成型的,这种拼接在快速移动的镜头之中非常好用,因为在快速运动中很容易能藏剪辑点。
乔翼桥想到这儿的时候才觉得自己荒谬。
虽然预拍摄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不能一有问题就依赖这些高科技方式。
有时候,有非常简单,且省钱的方式可以完成拍摄。
乔翼桥立马开始安排:“把七面镜子摘除,只留下一面。”
现场的美术立马懂了,赶紧照做。
然后,这一条镜头就是只有一面镜子反射的镜头。
这一条重复拍了八次。
再之后,乔翼桥又道:“留下相邻位置的两面镜子,然后再拍。”
这一条又重复拍了八次。
再之后,就是留下三面镜子、四面镜子、五面镜子……
这样以来,这个长镜头在每一秒钟的旋转,都有八套镜子反射的方案可以用。
特效的工作压力瞬间减轻了不少。
而至于镜子反射造成的光影变化。
乔翼桥在重看了几次镜头之后,确信,这种变化其实比原本还要好看的许多。
这就是预拍摄阶段的局限。
没想到到了实拍阶段,虽然带来了很多麻烦,但也带来了更多的惊喜。
……
之后的两周时间里,乔翼桥把所有李巍等人的单独镜头都拍完了。
接下来就进入到了相对比较艰难地群演戏份拍摄。
乔翼桥预先设想了很非常多的困难。
但到了实际拍摄环节,却是意料之外的轻松。
每个群演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动作是什么样的。
乔翼桥本以为这么多群演的这么多套服装、道具,会在现场造成很多麻烦。
但电影工业化流程最美好的一点就是带来了非常好用的流程管控系统。
每一个道具从设计师到结构工程师,再到制作、打磨、做旧处理、维护、储存……每一步都有专人负责。
一次在拍摄中,一位群演打碎了手中拿着的保温杯道具。
可还没等乔翼桥喊,只见道具组已经按照编号,从仓库中拿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备用保温杯,连上面做旧的纹理都一模一样。
而在这个过程中,唯一有点麻烦的就是演员们的调度问题。
最多的时候,一个场景内有十三位群演。
这是一场在学校走廊里的戏,所有群演都在做自己的事,有的人在走廊里聊天、玩毽子,玩沙包,还有人在讲题,走动……
到了现场之后,乔翼桥发现因为每个人身高的差异,按照预拍摄的调度并不好看,所以就只能现场想出新的调度。
安排这些人的走位本来不是太大的问题,乔翼桥很快就提前设计好了。
难点在于沟通。
这一幕中所有人都穿着校服,所以执行导演在按照导演的意思传达走位的时候,很难按照以往的场景里喊“那个红衣服的人往前走!”、“绿衣服的后退三米”这些话。
而虽然大家都是帮里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绰号,但执行导演在交待情况和调度的时候很难第一时间反应出每个人的绰号,更何况有的时候“杰尼龟”、“皮丘”等等绰号叫起来也并不顺口。
乔翼桥想了一下,最终决定,给每一位群演编号。
按照每个场景,第一场的群演就是A1-A10,第二场就是B1-B13,以此类推。
而他又让美术组去做了如同运动员一样的胸、背贴纸号码牌。
这样在实际彩排时,每个人身上都写着编号,面对不同的调度,执行导演只用喊编号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没想到还误打误撞帮助到
了道具组。
以往每个人身上的服装、道具,他们都要写全名,面对重名的情况,还要写“李想1”、“李想2”这样的人。
但如今每个演员都有编号,他们就可以按照编号调整人员的服化道安排了。
简单易懂。
乔翼桥把这份经验也记在了心里。
如果以后,面对更大场面的戏,面对几百位乃至上千名群演,编号也必定会是最简单的方式。
……
解决了群演的戏份之后,时间又过去了三周,拍摄已经接近尾声。
其实除了穿帮和一小部分调度问题之外,整个拍摄过程无比顺利。
一方面,乔翼桥认为这必然是预拍摄的功劳,另一方面,乔翼桥也觉得,可能跟自己拍多了戏,经验变得更加丰富了也有关系。
《傩》的重点在于傩戏,但李巍的表现非常优秀,各位群演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三位老师的傩戏表演自是不必多说了。
傩戏的部分反而拍摄的最顺利。
乔翼桥想,真是不枉费大家长达四个月的练习。
看来自己真是一个相信体验派方法的导演,他希望演员都能经过长时间对角色的体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发挥各自的特质。
拍摄在接近尾声的时候,配乐也做好了。
此前的拍摄中,为了方便统筹和动作安排,只有鼓点。
而配乐是帮里的一个音乐学院毕业的家伙做的,名叫周皮皮。
乔翼桥之前听过他的音乐,风格是非常诡异的摇滚,和这次《傩》的配乐不谋而合。
《傩》的配乐其实也是这部片子的一大重点。
毕竟恐怖片的声效一直是制造恐怖点的主要因素。
而在配乐中,周皮皮特意用了很多傩戏的原曲,以及各类民俗乐器。
听说他为了这些配乐,每天都在听各地的各种傩戏,现在已经是半个傩戏专家了。
在此基础上,他又融合了电子乐等等比较先锋的手法。
乔翼桥听他讲完,就开始听起来。
先听的就是第一场戏,爷爷、父亲和母亲为了儿子做法那场的配乐。
起初,是寂静中暗含鼓点
,然后鼓点越来越躁动,瞬间,一声高亢的唢呐划破一切,以极其有冲击力的方式砸向了乔翼桥的耳膜。
乔翼桥:!
吓一跳!
再之后,就是非常复杂的编曲,把诡异和狂热的氛围衬托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