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玉现在还有些放不开,但已经尽量把自己当小孩,该玩就玩。总是绷着神经,人会受不了的。他点头,又朝外喊了声:“姐,去踢毽子。”叫上了徐馨宁,一起来到楼下玩。
看到他们手里的毽子,路边有两三个瞎跑着玩的小孩就被吸引了过来。这时候玩具少,即使是这么简陋的毽子也不是谁都有的。
“带我们一个玩啊。”小孩也不怕生,直接就开口了。
李磊低声问徐宁玉:“要带他们吗?”
徐宁玉点头。他也无所谓,多些人还热闹。
“那我们分队,来比赛。”李磊这才让几个小孩加入进来。大家按人数分成两队,两边轮流踢毽子,落地就换人,看哪队加起来踢得最多。
冬□□服穿得太厚,徐宁玉抬腿很费劲,一次只踢了五个,很快毽子就掉在地上,他也光荣下场。不过他还不是最差的,有两个小孩连毽子边都踢不到,一脚出去踢个空,懊悔坏了。
李磊也没好到哪儿去。虽然他劲大,可是没两下就把毽子踢飞了,腿伸老长也够不到,看得徐宁玉只想笑。
还是徐馨宁最会踢,一次踢了几十个了,还没落地,还能从后面踢,用左腿踢。一群孩子欢呼着,一起拍着巴掌给她数数,都特别兴奋。
等到下午徐宁玉在屋里写差不多两小时,徐馨宁也来喊他出去踢毽子。这还是李磊特别拜托的,他下午要去捡鸡蛋,就让徐馨宁记得提醒徐宁玉休息。
很快楼下又聚了一帮小孩,正欢快地踢着毽子,徐宁玉就听见有人在后面喊他的名字:“徐宁玉!”声音特别熟悉。
他一回头,竟然是魏校长。魏校长骑着自行车,带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见他回头,两个人下了车,推着朝他走过来。男人挺瘦的,戴着副眼镜,手里还拿着个公文包,看着很像干部。
孩子们也不踢毽子了,都停下来看热闹。魏校长笑眯眯地朝徐宁玉招招手:“玩儿呢?我有点事想问你。”
徐宁玉不明所以。周围这么多人,魏校长也不可能对他怎么样,就走过去,喊了声:“校长好。
“你好啊。”魏校长笑着给两边的人介绍,指着身旁的人告诉徐宁玉:“这位是《儿童文学》的余编辑,他说你给他们杂志投了稿,他找到学校来说要看看你,我就带他过来了。这位小朋友就是徐宁玉了。”
余编辑是《儿童文学》杂志社的副总编,过完年没几天,他们杂志社负责审核投稿的年轻编辑送了一份稿件过来,兴奋地跟他说:“余总编,您瞧瞧这篇,我觉得很特别,跟其它写学生的故事都不大一样。”
余编辑脾气好,编辑部的年轻人有事都喜欢来找他。他这两天正烦心呢,和一位熟悉的作家约的长篇稿质量出奇的差,根本不能用。可手上其他作品也没有特别出色的,只能硬着头皮用了。
听到年轻编辑的话,他立马来了兴趣。不过他看了这么多年的文章,什么优秀的稿子没见过,已经不会再像年轻人一样激动,就笑道:“行,拿来我看看。”
他接过稿子,一目十行地看过去,脸上轻松的表情渐渐被沉思所代替。
这时候的人把文字看得很严肃,总觉得“文以载道”,作品里一定要宣传某些思想才算是好作品。即便是儿童,里面也多少带点说教的成分,或是用些成语典故。
之前看多了这样的,余编辑还不觉得什么,可和手里的稿子一对比,那些就显得有些陈腐了。
他手里这稿子短短一万多字,没有一句说教,通篇用特别简单通俗的语言,写出了发生在小主人公身上的各种趣事,非常清新自然。小主人公的很多想法新奇,
余编辑当即做出判断:这绝对会成为小读者们喜欢的作品!
这样长篇的作品如果刊登,自然是要分成几期连载。对连载作品的选择,杂志社非常重视,不会贸贸然就做决定,万一后面稿子质量跟不上,可就砸了招牌。
余编辑当即对年轻编辑说:“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作品,我来联系作者,了解一下对方后面的部分完成得怎么样了,你把稿子再拿给总编看一看。”他把作者的地址姓名抄下来,把稿子重新交给年轻编辑。
年轻编辑第一次推荐的作品就得到副总编的肯定,激动地去和总编报告了。
余编辑作为副总编,办公室自然安装了电话。他拨了淮水市的区号,跟接线员说了对方的单位,接线员查了半天,总算联系到了那个偏远的矿中学。
学校虽然还在放假,但有值班的老师。余编辑和对方打听之后,意外得知全校只有一个叫徐宁玉的人,但对方是三年级的学生,当即就懵了。
“徐宁玉是个学生?真没有叫徐宁玉的老师吗?”他反复确认了几遍,最后不得不相信了这个惊人的事实。
事情好像变得复杂了起来。余编辑沉思后,和总编商量过,决定亲自去看看。这时候的编辑为了一部好作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去拜访作者的事也时有发生。《儿童文学》的编辑部在金陵市,和淮水市相隔不远,坐火车只要三个多小时,他们出去采风也经常不止跑这么远。
一大早,他就坐上了火车,到了淮水市后,按照地址,辗转来到了西桥矿四十八中。得知他是《儿童文学》的编辑,魏校长非常热情,当即亲自带他来找徐宁玉。
虽然余编辑已经知道了作者是位三年级小学生,但看到徐宁玉本人,他还是有些不可置信:“你就是写了《小淘气上学记》的徐宁玉?”实在是他面前的孩子太小了点,模样是挺好看,可哪里像是三年级的,说是学前班的都行。
没想到杂志社的编辑会亲自找上门,徐宁玉也很惊讶。他仰头快速打量了这位余编辑一眼,才回答:“是的,那是我写的。”
魏校长也看出了余编辑眼里的惊疑,马上帮忙解释:“别看徐宁玉年纪小,跳级念了三年级,下学期就升到五年级了。之前他还发表过很多篇文章,是个小神童。”
竟然还是个能跳级念书的神童?真是出乎意料。余编辑仔细看了徐宁玉一眼,再看已经有大人围了过来,忙笑道:“徐同学你好,能去你家里坐坐吗?关于你的稿子,我想和你谈一谈。”
徐宁玉看看他,又看了看一脸鼓励的魏校长,忽然客气地问:“余伯伯你好,我能看看你的工作证吗?”
余编辑和魏校长都是一愣。魏校长怕人家大编辑不高兴,马上打着圆场:“小孩子肯定是电视看多了,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余编辑您别介意。”
“没事没事,毕竟我也是第一次来,太冒昧了。”要是个大人这么说,余编辑可能会觉得受到了冒犯。可对方是个这么漂亮的小娃娃,说话特别严肃,可是一张嘴就露出个小豁牙,实在是太可爱了,让人怎么可能跟他生气。
余编辑觉得这小孩真有意思,特别有想法,从包里掏出了工作证、编辑证,笑着送到徐宁玉面前:“你看看,是不是真的。”
徐宁玉仔细看了一遍,照片、单位的钢印、红章,都很清晰,这才把工作证又递回去:“麻烦伯伯了。我家住楼上,您跟我来吧。”
第29章 巨款
徐宁玉迈着小短腿一马当先走在前面,带着余编辑和魏校长来到家里。王梅正一边带孩子一边看电视,见来了两个穿得像干部一样的陌生男人,后面还跟着一群看热闹的邻居,有些惊疑不定:“什么了,是有什么事吗?”
魏校长忙笑着解释:“您是徐宁玉的母亲吧?我是四十八中的魏校长,这位是《儿童文学》杂志的余编辑,来跟你家徐宁玉谈他投稿的事。”
王梅一震,激动地心想:编辑该是国家干部吧?大干部竟然亲自找上门来,徐宁玉真写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她赶忙热情地招呼人进来坐,又拿出茶叶盒和茶杯,给他们泡茶。
余编辑把一网兜从家里带来的苹果放在桌上,忙客气道:“冒昧上门,给您添麻烦了。我过来是想和徐宁玉小朋友谈一谈他写的《小淘气上学记》这篇稿子。徐宁玉小朋友很了不起,他的这篇小说我们杂志社已经决定采用了,只是对后面的内容还有些疑虑。”
余编辑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沓复印件,低头看向徐宁玉,和颜悦色道:“徐宁玉小朋友,你这篇小说总共要写多少字,你有打算过吗?”
徐宁玉没吭声,看了余编辑一眼,看看门边围着的一群人,再看看魏校长,大眼睛忽闪一下,魏校长瞬间明白了。他暗笑一声:这个小机灵鬼!站起来走到门口,对邻居们说:“各位街坊,实在不好意思啊,要谈点事情,回头再跟大家聊。”客气了几句,道了歉,把人都劝走了,关上了木门。
虽然关上门也没法完全隔音,但好歹不用再被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万一谈了什么要紧的事,所有人都第一时间知道了。徐宁玉最不喜欢着时候的一点就是没有什么*。他稍微安心一点,就告诉余编辑:“总字数大约在七八万字左右。”对于全文字数,他仔细做了大纲,心里早有计划。
“这个长度挺合适。”余编辑点点头,又问,“那不知道你写作速度怎么样,目前除了投稿的这一万字,还有完成一部分吗?”
“我每个星期能写一万字,目前已经完成了大约四万字。”
已经完成了一半,那连载基本不会出问题了。余编辑稍微放心了一点:“那能让我看一看后面的稿子吗?”
“可以的,不过还有两千多字只打了草稿,还没有誊抄,您稍等一下,我去拿。”徐宁玉快步去了次卧,把已经誊抄好的三万字稿子和所有的草稿都拿了出来。
余编辑仔细看着草稿。上面修改的痕迹很清楚,能够反映作者的思路。加上刚刚徐宁玉和他对答非常流利,能看出这个男孩非常早慧,他已经能够确定是本人创作。后面的质量也没有下降,他越发放心了。
花
了二十多分钟把故事浏览了一遍,余编辑满意地点头:“非常好,徐宁玉小同学,感谢你向我们杂志投稿。不出意外,下一期就能登载了。已完成的部分可以都交给我,至于稿酬,”
徐宁玉立即竖起耳朵,只听余编辑继续说:“目前我们国家规定,原创作品稿酬最高是千字二十元,我暂时只能你这个数目。但如果作品反响好,我保证会提高稿费。”
虽然国家规定最高只能给千字二十的稿费,但其实很多畅销的报刊杂志并不会严格遵守这个规定,而是会通过自行提高稿费来吸引作者投稿。
《儿童文学》是销量数一数二的儿童刊物,对质量不错的作品都会给最高的稿酬,长篇小说在连载的过程中如果反响好,拉动了销量,还会再提高。至于特别受欢迎的作品,稿费提高几倍也是有的。不然作者后期不写了,或是被其他杂志社挖了墙角,那他们损失就大了。
徐宁玉这才知道,国家对稿费的数目还有规定。他毕竟还是个新人,千字二十已经很满意了,而且人家编辑这么远亲自上门来,非常有诚意,徐宁玉就点头:“誊抄好的部分余编辑可以带走,后面的部分我也会尽快完成。”
“那太好了。”跑一趟就敲定了一部好作品,余编辑心情非常好,当场就打开公文包,掏出了几张百元的钞票:“这是前面四万字的稿费,其余的部分要等刊登后补齐。”
徐宁玉没想到,余编辑竟然当场发稿费,饶是他一向淡定,看着那一张张绘着四位伟人像的蓝票子一时间也都有些发愣,旁边王梅和徐馨宁更是接连发出了两声惊呼。
因为取钱不方便,这时候人们出门很习惯携带大量现金。余编辑做惯了用钱砸作者的事,不觉得有什么稀奇,还很满意大家惊讶的模样。
将钞票放在桌子上,他又拿出了钢笔和一张纸,指着一个空白地方对徐宁玉说:“徐宁玉小朋友,还要在这边签个字,说明你收到了钱,伯伯回单位要报账的。”怕徐宁玉不明白,他解释了一句。
徐宁玉“嗯”了声,把纸仔细看了一遍,确实是杂志社给出稿费的单据,还盖着红章,就拿起钢笔在收款人那一栏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屋里几人都愣愣地看着徐宁玉表情平静地收下了那几张百元大钞。一百块的票子平时可不常用,大家出门带个五十块钱都算巨款了。这可是好几百块钱啊,省吃俭用也得攒个一年半载,没想到徐宁玉这么个孩子,坐在家里都有人送钱。首发l
徐宁玉只是在一开始惊讶了片刻,很快就恢复正常的表情,让余编辑又高看他一眼。这么小的孩子,这么能稳得住,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顺利完成了工作,余编辑非常高兴,就准备告辞了:“那不打
扰你们了,编辑部这两天特别忙,我得抓紧时间回去。等杂志印出来,一定给你多寄几本。”他又在纸上留了一串数字:“希望徐宁玉小朋友继续写出更好的作品,这是我的电话,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跟我联系。”
徐宁玉收下了,礼貌地道谢:“麻烦伯伯了。”
余编辑看他小小年纪,牙都没长全,说话却这么一本正经,忍不住想笑。
见余编辑这么快就要走,魏校长急忙挽留他:“余编辑,哪有来一趟就走的,那显得我们多没礼。这都快四点了,去吃个饭,在招待所住一晚,明天再回去。”
余编辑连连推辞:“太谢谢魏校长了,不过这两天真的忙,实在不能留。新一期的杂志选稿还没定,我得马上回去,特地过来就是因为徐宁玉小朋友的稿子质量高。我现在坐车走,晚上七八点钟就到了,不算晚的。”
两人又推又拉,很是客气了一番,徐宁玉只有默默旁观的份。最后还是余编辑说服了魏校长,魏校长亲自骑车送他去坐车。
徐家人又客气地把他们送到楼下,目送这两人走远了,邻居们这才挤到徐宁玉周围,争先恐后地问他:“小玉啊,这人是干嘛的?光听见是个编辑,好像是给你送钱的?”
不满足邻居们的好奇心,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徐宁玉就告诉他们:“我写了一篇文章,这位伯伯的杂志要用,是来看看我有没有写完的。”
“你又写文章挣钱啦?人家亲自上门,那一定不少吧?”大人最关心这个,追着问他到底挣了多少钱。他们还不知道人家已经当场给了钱,不然会更激动。
徐宁玉当然不会告诉他们,就含糊了一句:“没有多少的。”徐馨宁在他旁边帮忙挡着人,徐宁玉躲姐姐身后,小短腿跑得飞快,一路跑回家,躲进了卧室。
王梅一阵好说,才把邻居们送走。关上门,她就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刚刚的事是真的啊!天天看徐宁玉写东西,谁能想到竟然能换这么多钱。
她追到卧室,瞪眼看着徐宁玉,想说什么又不知要怎么说,脸憋得通红。
徐宁玉已经把钱和余编辑的电话都放到了卧室抽屉里,回头看王梅一眼,也没说话。
王梅就强笑道:“这么些钱,放屋里不安全吧。”
徐宁玉一脸平静:“明天就存银行。”
“好,你心里有数就行。”王梅僵着脸出去了。只是她心里:这小孩,难不成又要自己管钱?这么多钱啊,可不是几十块钱,回头得跟徐建兵说,不能留他手里,他花钱那么厉害,最好是拿过来,存到银行去。
等李磊一路蹬着大杠,风一般从农场回来,直奔到徐家,就见小玉后妈今天表情特别不对,眼睛都通红的。他赶紧进了卧室,压低了声音问徐宁玉:
“你后妈咋回事?我看她样子跟要吃人似的。”
“大概是因为我挣了一笔钱吧。”徐宁玉清楚王梅的心思,但没准备顺着她。这笔钱他是要存起来,但没打算存多久,因为他要劝父亲买房。
前几年淮水市就有了商品房,到现在房价在两百块左右一平,安平县城的房价一百块都不到。只是房源很少,不一定能买到合适的。
徐馨宁直到这会儿心情还很激动,忍不住帮着解释:“下午来了一个编辑,要买小玉写的那个故事,一下子付了八百块钱。”她已经数了两三遍,是八百块钱没错。
“哇!”李磊兴奋地叫起来,“给我看看、给我看看,我还没摸过一百的呢。”
徐宁玉从抽屉里把钱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李磊睁大了眼睛,小心地伸手摸了摸,又一张一张搓开数了数:“真是八张大票子啊,小玉你太厉害了!人家还亲自上门来给你送钱,小玉,你就跟诸葛亮一样的!”李磊好激动,说话都有点语无伦次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估计最近又听了评书,徐宁玉无语:“摸好我收起来了,明天去存银行。”
“那我陪你去。”李磊刚要把今天挣的三块钱掏出来,又重新塞回了兜里。这天太冷了,小玉坐自行车肯定会冻坏的,明天坐大通道去,这钱正好留着买车票。
徐宁玉又问李磊:“你的钱也有五十了,要不要也存到银行?”
“真能存啊?”李磊有点小兴奋。他也想和小玉一样,就使劲点头:“我也存银行。”
王梅站在卧室门外,竖着耳朵听屋里的动静,听他们真的说要自己去银行存钱,就有些着急。可她又做不了什么,只能在心里暗暗叨咕,盼着徐建兵早点回来。可惜徐建兵每天下班回来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她再急也只能干等着。
第30章 存钱
刚过六点,徐建兵才把自行车停在楼下,就有邻居跟他打招呼:“你家下午来人了,是个编辑,找你家小玉买文章的!”
徐建兵精神一震,客气地回了一句,就大步上楼。刚到了家,他就被一直守在门边的王梅拉去了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