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 第43章

如果能收服李牧,日后出兵西域定然如虎添翼。

“李牧将军神勇,但在赵并不受信任。赵王寡恩,李将军恐怕心有不满久矣。”顾衍平静的分析着,“赵王迁性格软弱,易听信谗言,若是我大秦可利用这点挑拨两人之间的关系”

“先生有多大把握李牧会归顺?”嬴政打断他。前世秦国不是没有想过策反李牧,但最后他还是得到了李牧的死讯,说明在执行上出了问题。当然前世李牧身死的结果他也不是不能接受,或者说李牧死才是他最满意的结果。他毕竟是赵国重臣,不死很可能会给统治赵地留下隐患。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他要是想要出兵西北,有李牧在当然是最好了。

顾衍比划了个六,示意只有六成把握后遗憾的说,“我毕竟从未见过李牧将军,只是道听途说了些他和赵王的关系,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如果要拉拢李将军,还需仔细挑选出使人选才是。”

秦赵恩怨已久,最好可以恩威并施逼李牧不得不投奔秦国。

嬴政皱着眉头考量着可操作性。可以先挑拨赵王和李牧的关系,然后收买李牧身边的人给他传递秦意图收留他的消息,然后无非就是两中结果。挑拨成功,李牧为自保投秦,挑拨成功但赵王不愿放人,之间杀了他。

简单地对结果有了预判,嬴政觉得两中结果他都能接受,于是对顾衍说,“寡人认为可行,先生自去安排吧!”

“那便先不攻赵,先集中兵力拿下魏和楚?”顾衍在纸上记下嬴政的命令防止自己遗忘,嘴上说道。

嬴政想了想,还是决定和顾衍说清楚,也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楚国的事恐怕需要几年,所以先生在分配粮草的时候要安排好。”留足楚国四十万大军的粮草后,再给其他出征的部队安排。

顾衍脑子里算盘打得劈里啪啦。如今秦国实际控制面积差不多30万平方千米,有关中、河内河东、陇东陇西、巴蜀、黔中、江南、鄢郢地区,再加上还未完全收复的陶郡和楚国的三分之一国土,基本有50万平方千米不到,人口350万左右(1)。每亩地产粮三石

因为粮食的增产,国家税收差不多是四十万金,比以前涨了十万金,如果要支撑四十万大军的前提下再抽调粮草给其他出征的部队,那势必要征税。现在的税量是按旧时的标准收的,亩收三斛,顾衍原本是想着让百姓缓些时日再按收成增税。

如今战事频繁,也没办法了。

“今年秋收结束后,王上就下令按比例收税吧!”顾衍皱着眉头思考着,“但是还要和百姓说清楚,如今是战事原因按三税一来收,日后没有战事了就会减税。”他不希望把百姓的收入压得太过。

嬴政早就想涨税了,刚刚提这件事就是为了引导顾衍主动提出涨税。如今一亩能收三石粮,但是顾衍还是让民部的税司按曾经的三斛收税,给那些百姓留两石六斛的粮食,要知道一石粮就是一个人一个月的口粮。坚定执行商君所言的秦王觉得民富而国弱,根本就不给顾衍说什么藏富于民的几乎。

头铁的君王满意的看到自己的丞相按照自己的预计更改了政策,心里想着等国内的战事结束还有和胡人的战事呢!什么时候减税还不是他说了算?

“对了,先生想好怎么安排那些贵女了吗?”嬴政支着头随口问道。上一次燕朝讨论的结果就是,旧韩国宗室这段时间总是无缘无故的暴毙,很多家族甚至感染上了‘瘟疫’,让秦王不得不封村封里。

时人都在传新郑是不详之地,有瘟神,才会导致那些宗室大范围的染病死亡。当然,这个理由是李斯想出来忽悠其他五国的,真相是那些宗室在被封闭的村里被大范围的屠杀。这个理由非常好用,现在的医疗不发达,很多病都没得治,再加上前两年诸国刚刚经历了蝗灾,大灾后必有瘟疫这是常识,所以在听说了传言后大部分人都没有怀疑背后的真实性,只是感慨韩国的不幸,怪不得这么快就投降了呢。

经过这么一闹,本来人丁兴旺的韩国宗室已经所剩无几。那些血缘关系比较远的宗室,比如韩非也只是知道自己的很多亲戚都患病身亡了。这些人中当然有怀疑的,但是直系宗

室死亡后他们的财产和继承权就会移交给旁系,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人真的站出来质疑。

但,原本就被进献的打量女眷一直在咸阳,并没有在‘病死’的范围内。所以嬴政才问顾衍有没有按他先前的计划安排那些贵女。

顾衍笑着说,咸阳向西有渭河谷地,人烟稀少,我命人圈了院子安置她们。当地人多牧羊,羊毛剪下后大多废弃,我觉得有些可惜,于是就让越丫带着她们研究怎么纺毛线制衣了。越丫就是他那个从小陪在身边的女奴,在升成他的管家后已经脱离了奴籍。

嬴政眨了眨眼睛,有些听不懂顾衍在说什么。女子缫丝纺织没什么奇怪的,但是拿羊毛制衣?难道自己的先生又发明了什么纺织机?

“先生什么时候这么关心纺织之事了?”嬴政觉得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顾衍又去鼓捣新玩意不告诉他了!

顾衍笑着说,“不是臣,是越丫。王上是知道臣一直想要让朝臣统一着装,但苦于统一制作服装实在太过费时费力,越丫知道臣的苦恼后自告奋勇为臣解忧。她是和臣学过制作水车的,又熟悉纺织机,所以就和阿罗一起做了个水力纺车,正好拿去渭河边让那些贵女试着用。”她学做水车还是在顾衍和嬴政在咸阳郊外读书的时候,帮忙给周边村安装水车时学会的。

此时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但是阿罗撺掇越丫挑战极限,两个人直接将水利和纺车联系在一起,做了个能同时用几十枚锭子的水力大纺车(2)。夸张的效果根本就不能给正常的人家用,顾衍就直接让越丫带着她和甘罗的作品去了安置韩贵女的地方,给她们找点事干。也算是变相建了个纺织工厂吧!

“效果怎么样?”嬴政只关心这个。

“普通纺织机每日纺纱三斤,她们这个一台一天能纺一百多斤。”提起这个顾衍就头疼的和嬴政抱怨,“臣都不知道从哪里给她们找那么多麻、毛和丝了。”他也没想过越丫能和甘罗鼓捣出这个到元后期才出现的东西。要知道,水力纺织机已经具备了现代机械纺纱机的基本功能和效率,可以说是工业化纺织机的雏形。

其实如今已经有效率非常高的踏板织机,几乎比春秋和战国早期的纺织效率提高了六十倍,是非常快的速度了(3)。但也不知道是和谁学的,两个在府中没事的家伙竟然搞出了效率更高的。

“不够还可能从胡人那里换。”嬴政一听效率如此之高立刻高兴地说,“先让她们给将士们准备冬衣,不拘着材料,毛、麻都可以,不够就和少府说。”看这架势是打算用自己的私库填补生产材料不足的漏洞了。

“先生,你说要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中机器”嬴政抓着顾衍的说,非常期待的问,“不出几年,天下必定衣食足仓廪实。”

“王上,王上。”顾衍就知道好胜的君王会动这中念头才没有第一时间将这件事告诉他,他无奈地安抚君王道,“只是机器效率高,羊要长毛,麻也需要时间生长,百姓更需要休养生息。没有材料和人操作,机器也不过是废铁一堆罢了。”

知道自己还是需要先发展农业,嬴政摆摆手道,“那也可以先推广发明创造嘛!”先生的女奴都能造出这中好物,那些自诩饱读诗书经典的士子难道不行?就算士子不行,那些经常劳作的百姓不也在书院识字吗?还不能做个差不多的出来?

想好要下令奖赏发明创造后,嬴政笑眯眯的和顾衍谈起其他的事情。

顾衍听着嬴政的声音就知道,他肯定又在琢磨什么奇怪的事情了。但是摆在面前的涨税和军队粮草的事情让他没有心思去管嬴政在想什么了。

秦王政八年,秦军出函谷关点兵于颍川郡,剑指魏国。同年五月,拔魏垣、蒲阳、衍,魏献丽邑求和,秦不允,十月围困大梁。同年,秦王下令,设创造司负责统合民间有新发明者,于国有利者,按其重要程度受上、中、下赏。

作者有话要说:(1)《中国历史地图集》

(2)一种宋元时期出现的大规模纺织车。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中国比西方早了四个多世纪。

(3)战国时的纺织车,一直被用到宋才又一次被改良。踏板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纺织机的通称,用人的双脚来踩踏进行工作。织机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是织机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它以人的双脚来踩踏工作,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以生产平纹织品为例,比之原始织机提高了20至60倍,每人每小时可织布03至1米。(这段来自百度,我不确定数据准确,但是原理介绍是对的)

感谢在2022-02-2021:13:42~2022-02-2121:21: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文沫lwz10瓶;所求皆无望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3章

但灭掉魏国显然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秦围困大梁的第一个月顾衍就收到了来自杨端和的军报。信使来的时候正是将要宵禁的时候,街上已经没有人,马蹄的声音惊得一旁休憩的山雀四散飞开,翅膀的扑棱声伴着马蹄声预示着今晚不会是一个平静的夜晚。

顾衍在收到军报后,立刻让甘罗给他备车,同时让韩徒去通知王宫他要进宫。

当顾衍匆匆进宫求见嬴政时,嬴政已经打算休息了。完整的官僚体系将很多无用而重复的工作都消化了,留给他的都是重要的事情,他不需要像前世那样每日点灯熬油,最近又没什么大事,所以他休息的也早。

“王上,顾丞相有急事求见。”殿外宫女跪在冰凉的石板上叩首朗声道,然后战战兢兢的等待寝殿内王上的回应。虽然外界都盛传王上乃仁君明主,是终将赢秦百年基业推向高峰之人,但对于名如浮萍的宫中奴隶这些都和他们无关。

对于这些宫仆来说,嬴政还是那个少年时就能为查出先王身体为何出问题而血洗王殿,打杀宫人无数的那个秦宫之主。所以在王上休息的时候打扰他,简直就是不要命。要不是顾丞相地位崇高,又愿意保他们这些奴隶,估计这次根本不会有宫人帮他传话。

嬴政皱着眉头,挥挥手让室内的宫人去请丞相到书房,自己从榻上起身重新穿戴。顾衍一般不会在这种时候打扰他,这次这么着急恐怕真的有急事。

“王上。”嬴政刚刚到书房,顾衍就起身行礼然后迫不及待地将手里的军报递给他,“杨将军来信,燕、赵、齐联军救魏,斥候来报不日就会到大梁。”带去的军队本是为攻下魏国准备的,根本没有给应付三国联军留下空余。

不是嬴政不想,是秦国现在真的没人了。四十万大军在楚,这次去魏国又带走将近十万人,整个秦国几乎被这五十万人掏空家底,€€€€就连顾衍都只能想到增税这种伤国本的方法,可见嬴政拿下六国的决心。

虽然有三位将军在,三国联军也不可能讨到好处,但这次的战略目标大梁恐怕是没办法攻下了。而且顾衍担心就算能打败联军,秦军也会损失兵力对日后再出征不利。

嬴政支着头点了点眉心,像是在思考。窗外月光皎洁,透过窗户撒进点着烛灯的书房。顾衍现在眼睛稍微能视物,他平静的望着自己案几上的小烛台,自从他能视物后就非常喜欢看这些能发光的东西,好像是在弥补自己常年浸在黑暗中的眼睛。

火苗随着微风微微摆动,然后在快要烧到底的时候明明灭灭的提示人要挑烛花了。

此时的灯只有一根可怜的细线作为灯芯来引燃蜡烛或者油,这种单独的细线在燃烧的过程中,会因为燃烧不充分而慢慢下塌分叉,这样灯火的明度就会降低,所以在燃烧一阵后需要剪掉一部分多出来的烛芯来维持明度,而隔一段时间就要拨动固定烛芯的铁片来帮烛芯稳定姿态。这两个动作风雅的称呼叫剪烛、挑灯。

顾衍轻轻拿起一旁的拨片,将灯盏中的小铁片拨正,又拿出自己的小剪刀剪断多余的烛芯。

“让杨端和带骑兵转道攻赵,威胁赵退兵。蒙毅和辛胜回兵稳固,再向魏要十城。”赵一退兵,没了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燕国和齐国估计不攻自溃。大梁城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攻破的,那个天下最结实的城池再支撑个两三年不是问题,还不如借这个机会讨些好处然后先安心收复新地发展建设,来日再彻底拿下魏国。

“实在不行,就让王将军去。”顾衍点点头,推荐道。王翦现在带兵在楚地,他嘴里的王将军是他的儿子王贲。杨家、王家和李家蒙家一样,世代为秦作战,是带领着秦国最精锐的部队。有杨端和在,再加上王贲问题应该不大。

嬴政想起前世王贲攻下大梁的手段,想了想说,“再看看吧!”要是真的水淹大梁城,日后想要彻底让魏国人归顺那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反正现在还没到非攻下大梁不可的地步,顾衍见嬴政还有别的考虑也就没再劝。

王令连夜被发往东边的前线,蒙毅拿到命令后立刻让杨端和和辛胜来商量。

他们已经围困大梁数日,攻城战也不知道打了多少回,但面对内外城墙加起来厚十几米的大梁城来说根本就没有没有任何用处,反而让部队非常劳累。

“他母婢也,这魏王简直就是缩头王八!”辛胜一脚踹翻案几,撩其衣袍坐在小马扎上骂了句脏活,“大梁城有粮草数万,足够撑到来年春。我们不能再等了!”一到春天,军队就必须回国了,今年出征已经耽误军士们春耕,再耽误一年军队就要暴动了。要知道,这些壮劳力们都是家中种田的主力,两年不回去种地,让家中老母稚

子吃树皮去啊!

“王上如何说?”杨端和没有那么暴躁,沉稳的问一言不发的蒙毅。

站在地图前的蒙毅将王令递给两人看,然后在两人倒吸一口气的声音中说,“实在有点冒险。”

岂止是冒险!

杨端和一手把辛胜压住,一手举着王令又看了一遍,确定是王上和顾丞相都签字确认,然后有仔细看了看笔记,最后只能承认这确实是从秦国最有权势的两个人手里发出的命令。

“让某带骑兵去攻赵,留你们二人在大梁”杨端和重复王令,“但先不知三国联军究竟人数几何,这再要十城也不知道魏王会不会答应。若是不答应,与三国联军里应外合恐怕不妥啊!”因为这两个命令都是不确定的答案,只是预计。

他去攻赵,赵王不一定会让军队回防,这样的话三国联军就会借道赵国直奔大梁而来,那留守在这里的秦军就麻烦了。考虑到李牧还在赵国,赵王很可能不需要让派出去的军队回防就能抵御全是骑兵,不擅长攻城秦军部队。这样的话,这个战术意图就根本没用了。

“但是你也不能说这个法子不会成功。”辛胜一巴掌拍开杨端和压着他脑袋的手,闷闷地说,“军无常法,不可能有结果确定的方案的。”他们现在面临的就是到底要不要按照王令冒险。

三人商议了半天都每个确定的结果,最后还是蒙毅说,“那就让斥候再去探,若是三国联军人数过多就驻守大梁或者撤回沙海,静观其变。若是人数少于十万,那就按王上的命令来。”剩下两人点头赞同。

三人离开大帐的时候,蒙毅故意走慢了些和杨端和并排。蒙家和杨家都是世代秦将,两人又相识多年关系自然好。蒙毅低声道,“其实某估计三国联军人数不会超过这个数。”他用两个手比了个十五,然后说,“除去三万骑兵,某和辛将军用七万人对付那些乌合之众并不成问题,而且某接到家中来信,说是如果咱们这里僵持不下,王上会命王典那小子带援兵来魏。”典是王贲的字,蒙毅比王贲大些,一直这么叫他。

“胡闹,国内现在哪里来的多余的军队?”杨端和皱着眉头,将蒙毅拉进自己的帐篷里斥责道,“王上这么说不过是为了威慑诸国,你怎么也当真了?”咸阳城里其他国的探子不少,既然蒙家能给蒙毅说这种事肯定是王上没下封口令,那么估计现在全城都知道了。

“总归有点威慑作用的。”蒙毅劝说道,“你一生未尝一败,留在这里会毁了一世威名的啊!(1)”其实他也知道,最好的结果就是退兵,更坏的结果就是他们要败在魏国和三国联军的夹击中。王上要魏国十城,再加上他们现在攻下的魏国领土,基本上就是拿走了魏国八成土地,魏王只要脑子清楚就不会同意。至少这次带兵的三个将领都觉得,如果他们是魏王,他们肯定会死守大梁等三国来救,而不会在这种对自己有优势的前提下献上领土。

蒙毅觉得他们这次很可能要败。

所以,他劝说自己的好友道,“你带骑兵攻赵,不论赵王是否引兵回援,都能拿下一个半个的战功。要是和我们留在这里,等待你的很有可能是战败!”虽然骑兵不擅长攻城,但赵国有很多小城而且长平之战后国内男丁稀少根本无人驻防,杨端和只要不突发恶疾总会拿下些城池的。若赵军回防就更不是问题了,骑兵对步兵有天然优势,领兵的又不是李牧,对面就是再有十万人,杨端和都不会输。

杨端和皱着眉头拍拍蒙毅的肩膀安慰他道,“再等等斥候的报告吧!”

他总觉得王上不会这么冒险,就算他们有个喜欢豪赌的君主,但人在咸阳城的顾丞相肯定不会放任君王这样胡闹。要么就是在他们离开咸阳后,顾丞相和王上又干了什么事,让他们笃定这次不会出现秦军被包夹的情况。

在城外秦军将领商讨日后的行动时,魏王假正在慌忙召集朝臣商议此事。蒙毅、杨端和他们知道的情况,魏王也知道的差不多。但魏国君臣商议的重点却不是如何保存实力,等待援军,而是在献十城让秦国退兵还是直接投降这两个选项间摇摆不定。

作者有话要说:(1)从文献上来看,杨端和确实一生未败,不止他没有败过,他家的其他将领除了杨熊因为和有张良帮助的刘邦在韩作战兵败外,其他将领基本上没有战败的记录。

感谢在2022-02-2121:21:05~2022-02-2221:21: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毛毛19瓶;虚叶3瓶;巧克力爱好者、云溯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4章

在被围困的日子里,魏王不知道召开了多少次会议,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他们现在只需要等三国联军来救就可以了,所以朝臣们上朝的表情都是麻木的。直到魏王命宫人将秦王的通传念出来后,才在朝堂上激起千层浪。

郎中令是最先发言的,他沉稳的说,“今秦兵围我,久攻不下必然心急,再过数月便是春耕,耕作甚重,秦军本就不会久留。而我等已求援于诸国,联军不日便会来救我,只待那时秦军将士心忧春耕,即使不退兵也难做到令行禁止,我等与援军两面夹击、里应外合便可破其锋芒。若援军不能到,也可拖至来年春天。”

“今秦王本就无法再从魏获利,只不过是疑我等不明真相才如此诳骗。王上必不能被秦所骗啊!”

郎中令的意思大概就是,就算我们不割地,他们也会退兵。现在就是怀疑我们不知道城外的情况,想着能骗多少是多少。魏王你不要上当啊!

不过魏王没用对他的建议表示赞同,而是放弃思考般问自己的丞相道,“丞相觉得如何?”他不是不想说出些挽救的方法,心里也早有决断,但常年面对朝中这些蝇营狗苟之辈让他分外疲倦。距离他的老师信陵君去世已经过去近十年,他深刻地理解了自己老师当初忧郁而终时的心情。

不论他们再怎么挽救,这魏国是守不住了啊!

明白王上心思的丞相田氏在心里哀叹了一声,面上平静甚至诡异的带着些许期待地说,“能弃之弗能用之,能死之弗能弃之,此人之大过也(1)。臣认为”土地被攻下就是死地,毫无用处了。放弃手里的土地等着被秦攻下,不如用这些土地去贿/赂秦国。不这样做,才是人的过错啊!

“弃其地不如用之易也,死其地不如弃之易也。丞相如此说,意在使王上降秦?”一个尖细的声音插嘴道,他是魏太仆,同样为朝中重臣,他略带谄媚的说,“既然丞相如此说,那王上为何要贿秦而不降秦?闻韩王投降后依然可保留宗庙土地,子孙降等袭爵,可见秦的意图并不在赶尽杀绝,王上若是如此贿秦来日必丧失所有土地,还不如就此投降已保留宗庙。”

“某看是太仆想要保留职位吧!”郎中令不客气的说,然后也不管魏太仆的辩解转而对王上说,“王上定要深思啊!如今并没用到非要贿秦弃地的地步!若是投降,那韩王宗族就是我等日后的下场!”韩国宗室的大范围死亡并不是没用人怀疑,很多有识之士都感受到了阴谋的味道。

“二位肱骨,让某说完行吗?”丞相皱着眉头厉声道,“郎中令所言确实不错,但如今亡地数千里,国患依然未解,实乃王之弃其地,而未用之也。若是再僵持下去,来年秦定破我大梁,灭我等宗庙€€€€”

“丞相糊涂!”

“应直接投降€€€€”

两个完全不同的声音同时响起,被田丞相一一瞪过去,然后他继续说,“秦强而我魏羸弱,如臣所言,亏地不足以伤国,卑体不足以苦身。(2)”

魏王假摆摆手,让其他完全不在状态的朝臣退下,然后对郎中令说,“丞相所言极是,郎中令不必多言。便按秦王的要求办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