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衍眨了眨眼睛,在嬴政嘲笑的目光下让少府詹事退下。他揉了揉额角,对嬴政说,“臣要写信给昌文君,让他在吴越旧地找找矿脉。”既然现实已经这么不科学,他觉得自己应该能在越地找到自己想找到的矿脉,然后炼合金。
“那先生还去少府围观他们炼王剑吗?”嬴政戏谑的声音响起,惹得顾衍头上青筋暴起差点就维持不住自己的风度。他还从来没有犯过这种低级错误!唯一一次就被嬴政抓了个正着。
作者有话要说:(1)改自抱朴子,意思大概是顾衍应该是天生修仙的,不应该整日沉迷于政治,器械之类的‘俗事’。
(2)抱朴子€€应嘲
(3)抱朴子€€应嘲
(4)秦汉时期对未出嫁的贵族女子的称呼
(5)现发现的秦剑都有一层致密的铬层,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是人工镀层,觉得是这些剑在地下埋藏时间长,自然镀上的铬,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比古人会电镀技术更不靠谱。从几微米的铬层和剑身的接触度来看,显然是人工造成的。大部分秦剑都经过铬盐氧化处理,但是现在还不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感谢在2022-02-2521:16:58~2022-02-2620:51: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我们都是催更人5瓶;she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8章
顾衍当然不会去碰王剑的制作工艺,这个时代有着自己的坚持,也有着自己的信仰。就算退一万步,少府的工匠们愿意让顾衍用这种给宝剑镀铬的工艺给工业铸件镀铬,顾衍估计也是相当困难的。
献给君王的的东西,无外乎三种情况,要么耗资巨大,要么耗时过长,要么需要些机缘。他还没忘嬴政刚刚说他的剑是穆王时期铸的。以他对嬴政的了解,要是能拥有一把新的王剑,他才不会用百年前的古董。
所以,顾衍在刚刚已经做了个决定。他不再考虑电镀铬的事情,转而去想炼制钨钢。钨矿虽然难找,但钨本身提纯和冶炼的温度要求并不算太高,总比他去挑战4000摄氏度镀铬要低得多。在嬴政的默许下,顾衍写信给昌文君、狄道侯李瑶要求他们帮自己找钨矿。
如果能炼出来,钨钢的强度应该足够了。
顾衍一边想,一边回答嬴政的提问,“若是少府监让臣看的话。”他轻笑着说,“就是怕少府现在不炼王剑啊!”
嬴政哼笑了一下,挑眉道,“寡人当然要给自己一统天下后铸一柄绝世之剑,少府已经在准备了。”
顾衍揉了揉额头,反正少府的开销是嬴政的私库,只要不花国库的钱顾衍就不劝他。这是当年他改革官制,将秦宫的开销和国家开销分开时和嬴政做的约定,每年他都分出专门的钱放入嬴政的私库,他可以随意使用里面的钱,相应的,他不能插手国库的开支。
“既然能看,我当然想知道少府密不示人的工艺是什么样的。”顾衍将自己的剑收好,然后对嬴政行礼道,“那臣就静等少府来请臣了。”
嬴政矜持的点点头,挥手让自己的老师退下了。第一次在顾衍脸上看到震惊的表情,他现在非常高兴。
顾衍哪里管嬴政幼稚的内心活动,心里琢磨着赵国被灭后好像有个什么事被自己忘了。顾衍边想边熟练的穿过前朝,找到正在和淳于越一起读《书》的小家伙。没有打扰他们,顾衍在屋外木制的穿廊边找了个能晒到阳光的地方坐下,低声让旁边的宫人给自己找来茶和滚水。
此时的茶是将茶粉磨碎加盐、米之类的东西一起炖煮,味道一言难尽。顾衍一直喝不惯这些东西,后来有了点钱他就自己派人去四川买茶回来磨成粉冲泡,带着嬴政也习惯喝这种茶粉。所以秦宫里常常备着茶粉,宫人很快就给顾衍端了过来。
茶粉在沸水的冲击下变成了青绿的茶汤,顾衍摸了摸手里的漆杯,静心听扶苏糯糯的读书声。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1)”
顾衍眯着眼睛,想起年少时自己也读过这样的句子。那时候,得知自己可以通过理解圣人言重获光明的父亲急迫的让他读了很多书,即使是一直看不上的儒者之学也让他学了不少。只是,他的灵魂毕竟不是这里土生土长的。现代人的浮躁,自大和他自己都不想承认的傲慢让他不能完全理解所谓的圣贤之言。
那时的他即使失去了光明,也觉得不过是天道不满于他改变了历史,本质上还是承认了他比这个时代的人更聪慧,他觉得自己可以改变所有人的命运,甚至带着一些和天道对抗的快乐。所以那时,他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书上的话。
后来因为天道的压力越来越大,他又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于是就很少再静心读书。
如今再听此言,倒是心里清明了些。
他静坐于书房前,耐心地等扶苏做完功课。淳于越离开时也看到顾衍在喝茶,像是有心事一般,于是也没有上前叨扰,只是远远的行了礼就转身离开了。
扶苏早就看到顾衍了,能耐着性子读完书已经非常不错,现在脱离了淳于越的掌控当然是第一时间来找先生。
顾衍摸摸已经长高不少的扶苏的头,笑着问,“长公子刚刚读书,可有不解?”淳于越奉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理念,很少会直接告诉扶苏文章的含义,但顾衍觉得小孩子还没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这样教导难免有些揠苗助长,所以有的时候会为扶苏解读文章。
扶苏也坐了下来,手里捧着顾衍递给他的水杯,盯着手里的茶水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学生不解。”淳于博士和他说要自己明了才能得其真谛,但他实在不通。
顾衍温和的对一脸苦恼的扶苏说,“人心易危,道心易危,譬如此水。”他将自己身边长时间没动,已经有些沉淀的水杯指给扶苏看,“放之勿动,则浊气下沉,清明上升,观清明而见自己察事理矣。”
他将杯子端起来,再给扶苏看,“若稍有动摇,浊气动于下,清气飘忽上,则不可得大道观心,如是而已。”
这些话
也不知道是说给扶苏的,还是说给自己的。
“是故,当持正念不动心神。”扶苏看着顾衍手中的水杯,又看了看自己的水杯接话道。
顾衍笑着喝了口茶,眯着眼睛点点头,“长公子聪颖。”
扶苏见先生夸了自己,立刻笑了出来又缠着顾衍给他讲神话。自从他听了顾衍说些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之类的神话后就迷上了上古的事情,总是缠着顾衍讲给他听。顾衍一边在心里感慨这才是正常小孩听了神话的反应,一边笑自己曾经看不出嬴政的不同。要知道,十岁的时候他也给嬴政讲过同样的事情,那个时候嬴政甚至连个反应都没有。
和扶苏消磨了一段时光后,顾衍就回到丞相衙门处理公务。在身边的仆从第五次过来挑灯的时候,顾衍终于放下了手里的公文。他不需要灯,但周围的人都需要,所以他这里也是常年灯火通明。
这样频繁的挑灯实在消耗人的经历,顾衍想了想让韩徒找来灯芯,三个为一股轻轻一搓就将三根线缠到一起了,然后用这种三线一股的灯芯把旧灯芯替换下来,果然,在灯芯烧完之前都没有人挑灯了。
吏部上书照现在的势头下去,过不了多久现有的官吏就不足以管理秦疆域了。顾衍想了想,在吏部长官的文书上批下明年准备科举考试的回复,然后又给太学写公文让他们挑选合适的学生也一起编入会派往赵国的官员里。
这些外派的官吏一般都是由从太学刚出仕的学生和已经为官多年的官员混合而成,到了任上都是老臣带新人一两年,再分派到其他地方去。
但这只是去控制政权,和民生有关事项需要在日后再派人去执行。这只是人手不足的权宜之计,这次顾衍想一步到位,明年赵国应该才会全线归于秦国,刚好能给他腾出时间组织自建立书院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新领地是锻炼人的好地方,也能给秦国内部一个适应时间。
现在还没到秋收的时候,趁着官员们还没有放授衣假赶紧先把科举的题目类型想出来。
想到这,他又写了份公文通知各个部司准备科举的事情,让他们检查自己手下基层官吏的空缺岗位有多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后才结束今天的工作。
惦记着明日会有客人来访,顾衍不能就这样在衙门过夜,趁着夜色未浓来到停车的地方。像他这样的等级的官员是不受宵禁限制的,这个时候出发回府也不算太晚。
当他走到自己的马车旁时,车夫和韩徒正在合作给车轴上油。顾衍就站在旁边等了一会,秦国的马车轴承都是中空结构,里面会放动物油脂来减轻摩擦,这样可以让战车和马车跑得更快。一般过一个月就要在车轴里增加脂肪。
韩徒见顾衍已经来了,立刻停下手里的工作上前回复道,“再过片刻便可出发,还请主君稍等。”
顾衍点点头,脑子又回到了早上去见扶苏前想的事情。刚刚仆从提醒自己明日燕太子要见自己,他才想起来自己遗忘的事情。
‘荆轲刺秦’
顾衍张了张嘴,呼吸间并没有熟悉的血腥味。他无奈的摇摇头,因为嬴政登基、亲政的时间都发生了改变,历史进程随之改变后很多事情就算他在心里想想,甚至说出口都不会再影响身体了。但他知道,这不代表着燕太子不打算刺杀嬴政,更可能的是重生的嬴政知道自己要遇刺。
顾衍拿着鸱枭杖敲了敲地,很快就明白嬴政在想什么。现在开战非常看重战争的正当性,就算是一个立不住脚的理由都可以鼓动部队开拔出征,秦国如此流氓每次开战都会绞尽脑汁想个出兵理由的。这些年秦国攻韩、魏、赵,其中韩国和魏国是用的联军攻秦的由头,攻赵国是因为今年的三国联军救魏。同一个理由不能用两次,攻燕可就不能再用什么三国联军冒犯秦国这种理由了。
燕王胆小,秦国说什么就是什么让嬴政都找不出发兵的借口。但是太子丹可不是燕王那种老狐狸,一腔热血的太子一直觉得自己父王非常窝囊,一心想要抗秦,殊不知他父王的政策才是如今保全国家的最好方法。
放太子丹回国,让他去安排荆轲刺秦王,这当然是个秦国发兵灭燕国的好理由。
顾衍在月色的映衬下点点头,心下明白明日应该怎么对待燕太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1)尚书
感谢在2022-02-2620:51:41~2022-02-2721:00: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039097428瓶;路辞安、我们都是催更人、伏见桃山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9章
一个敌国质子求见当朝丞相,自然不会得到什么太殷勤的接待,燕丹对此是做足了心理准备的。但他实在没想到,自己竟然连从丞相府正门进入的资格都没有。他的马车到丞相府门口后,竟然有贱奴让他下车步行从偏门进府!
这是对待地位卑贱之人的礼制,用在他这个燕国太子身上就是一种折辱。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到府内后竟然来丞相的面都没有见到,只见了顾衍的学生,如今的太学博士张苍。
吃了闭门羹的燕丹再也忍不了,不顾自己父王在信中千叮咛万嘱咐的让他对秦王、秦丞相殷勤些的话,没说几句话就愤怒的当着张苍的面甩袖立刻,也没有谈这次来的最重要的事情。
“太子,您这样”从燕国带来的仆人担忧的说,“若是激怒顾丞相,王上那边不好交代啊!”
“秦辱我在先,又是何理?”燕丹冷冷的说,“秦王与我有旧,却几次三番不见我。秦丞相让我以太子之身自偏门入,也不亲自来见,不就是欺辱我在秦为质吗?”
“可王上命您借丞相之口传达燕愿献地以保宗庙之事”显然,仆从是燕王喜的人,他按照燕王的命令规劝向来不喜燕王命令的太子。
“噤声。”燕丹不耐烦道,仆从立刻不再说话。他毕竟是奴仆,再多说惹恼太子,恐怕就要被拖去打死了。
燕丹觉得他父王只会不断贿秦来保全自身,也不看看秦国是不是那种可以用一点利益就能满足的?在他看来秦就是吃不饱的豺狼,只有将其杀死才能换来一线生机。
他眯着眼睛琢磨着,那顾衍不是号称天纵奇才,凤鸣而生吗?也不知道神仙究竟是不是真的庇佑他。打定主意后,燕丹回到府内就避开燕王派来的仆人,找到自己的亲信,将他要逃跑的消息透露出去,让亲信去打听秦兵换防的时机。
而这边,张苍正将自己和燕丹的谈话复述给顾衍听。
顾衍笑着问他觉得燕丹后面会有什么举动,张苍沉默了一会说,“求见王上,若不成便会趁机逃回燕国。”其实他也觉得自己先生这次有些奇怪,明明谁来求见他都会礼遇非凡,唯有这次燕太子来像是故意折辱对方一样。
就像是,逼燕太子逃跑一样
张苍忽然觉得自己真相了,他猛得抬头看向自己温和的先生,然后眨了眨眼睛又底下了头。顾衍看着张苍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就让他退下了。昨天晚上他让人通知张苍今天早上早点到丞相府,张苍肯定没休息好。
张苍行礼退去,一旁的韩徒瞥了他一眼心里暗叹自己的主君真是谁都不信任呢!
事实上,刚刚张苍见燕丹的时候顾衍就在屏风后面坐着,在回来后还让他复述了燕丹和张苍的表情和动作,最后才是听张苍的复述。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就如此复杂,韩徒根本想不到自己主君在面对那些官员的时候是多么谨慎。
高位者,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
几日后,顾衍和嬴政正在研究少府送来的关于剑镀铬的技术时,一个宫人匆匆进来对嬴政低声耳语了一番,嬴政当即就笑了出来。
“先生,那燕丹跑了。”
顾衍眯着眼睛想看清剑上的花纹,努力了半天也没什么成效,然后放弃般的将剑放回案几上说,“臣让兵部放松了出城的检查,燕丹今日出城已经是很谨慎了。”他本来以为燕丹前几天就跑了。
“王上还是尽快让蒙将军回来吧,要不了多久就是秋收,过了年是春耕,正是用人的时候啊。”他拿着少府掩藏了关键技术的报告抖了抖,“明年春耕一过,王上就能发兵燕国了。”
“燕丹是急性子,恐怕不过了多久”嬴政想起上一世那荆轲中剑后在殿前大笑的样子,眯起眼睛想了想,“若是有刺客来,先生还请躲远点。”顾衍的眼睛不好,又没学过什么剑术,在荆轲那样的亡命徒手里可讨不到好处。
顾衍点点头,已经打定主意秋收之后就少府的工地巡视,不在咸阳城待。自己替秦王把燕丹的仇恨拉满,估计他也不会放过自己,像他这种战斗力还没有半只鹅强的瘦弱青年,还是远离是非之地比较好。
顾衍琢磨着要是南方能把钨给他找来,他这个冬天就带着人试着炼钢。不管最后能不能成,他总是要有个理由离开咸阳的。
在他为自己小命着想的时候,嬴政抽空见了回咸阳述职的李冰和李瑶二人。
李冰将自己自昭襄王末年到现在的工作一并汇报给嬴政,然后对嬴政道,“今蜀中人地皆宜,耕耘不断又无水患,可保丰年永蓄。臣闻王上剑指东方诸国,定然缺粮草人马,但从未听朝中有在蜀地征召之意,此来向为王上分忧。”巴蜀原本是流放中原犯人的地方,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已经是非常
安稳富足的地方了,但蜀中并无立功脱罪的机会,这次李冰来之前就被手下的百姓拜托请王上征召他们参战。
有仗打,才有可能脱离奴籍成为平民。
嬴政其实一直比较关心巴蜀的建设,但呈报上来的都是需要上税的正常人口,那些贬为隶臣妾的奴隶罪人是不算在这里面的,所以他一直不知道巴蜀究竟有多少人。李冰这么一说,他才想起来还有这么多人没用呢!
想起顾衍为人手,粮草头疼的样子,他点点头对李冰说,“李郡守的心意寡人知矣,秋收后便让狄道侯清点人手,攻楚吧!”李瑶在南方的主要职责就是镇压当地的夷族,山地作战经验丰富,由他带兵最合适不过了。
李冰和李瑶同时称诺,领了王命。
然后李瑶犹豫的将李牧和自己的关系,以及李牧给他写信的内容禀报给嬴政,请嬴政定夺。
“李牧将军愿意秦征战自然是好,但寡人也不忍他与母国刀兵相向”嬴政犹豫道,像是真的在为李牧着想一样,然后说道,“寡人会命丞相去见李牧将军详谈此事,狄道侯不必忧虑。”
松了口气的李瑶连忙行礼,拉着一旁安静的李冰就要退下。两人还没推出前殿,嬴政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朗声道,“二位在南方日久,恐沾染瘴虫,明日寡人命太医拜访府上!”
“多谢王上体谅。”
“谢王上。”
两个在南方多年的臣子听后,连忙跪下叩首道谢。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君王连这点小事都记挂在心上,出了殿门李冰不着痕迹的用袖子擦擦眼角的热泪,对身边的李瑶说,“王上仁慈,你我定当为秦尽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