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 第45章

如果说冬至吃饺子来纪念张仲景,是一种温暖的举动,那么寒食节纪念介子推和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初衷,都是一种悲哀。

【介子推,我愿称他为第一大冤种。

怎么还有人称晋文公为明君的?

我简直目瞪口呆,难以理解。介子推护着重耳逃亡十九年,期间重耳饿到不行的时候,介子推割股啖君,把自己大|腿肉割下来给重耳吃了。

可重耳在当上晋文公后又是怎么做得?

论功行赏却独独忘了介子推,等到介子推和老母亲隐居山林后,晋文公又想把人找出来,这个大聪明,用的居然是放火烧山的方法!

人没请下来,到是把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都烧死了。

放火烧山,牢底坐穿好吧!

就这,居然还有脸,用禁火、吃寒食来纪念介子推?】

第43章 延伸

春秋时期。

被天幕称为大冤种的介子推,此时的心情是茫然且无措的。

他跟随、护送公子重耳,是因为公子是个礼贤下士、德才兼备的人,这一路的逃亡中,公子为人也确实如此。

但这与天幕所说的后来之事,并不冲突。

因为介子推从未觉得保护公子是一件可以用来说的功劳,乃是忠心之人自发而为的事情罢了。

公子成为晋文公后论功行赏,也定然是知晓他不图这份名利,是以才未曾嘉赏于他。

至于最后会用放火烧山的方法来请他下山,定然是公子被世人口口声声的“恩义”所裹挟,这才迫不得已而为之。

介子推是知道自己的,既然已经选择隐居,定然是不愿再下山背上索取之名的,想必正是因为此,他才会被烧死在山上。

他唯一愧对的,就是自己的母亲。

没一会儿,介子推就为以后会发生的一切,找到了理由。

公子重耳尤为激动,起身向着介子推作揖感激:“若他日,不与子推共心,上天视之!”

【说到这,我觉得晋文公这个人蛮矛盾的。

我认真看了一遍,就觉得《史记》上写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像是同一个人能干出来的。

与其说他的流亡之路,倒不如换个角度,从他娶妻生子的视角来看。

起先他流亡的时候,已经是40多岁的年纪了,这个时候肯定已经娶妻生子了吧?但是我没看到过相关的记载,也不知道他们最后咋的了。

反正从重耳逃亡开始看,他一开始是逃到了他母亲的故国狄国,在那里娶妻生子了。

几年后,他爹死了,国内发生了一系列事变后,大臣来找他继位,他说自己不配,让他们立别人。然后他弟继位了,他弟这个人吧,人品不太行,不仅言而无信,还杀了之前要迎重耳的大臣。

搞的人心尽失之后,他弟就怕百姓都去依附重耳,所以就要去追杀重耳。】

晋国。

晋献公死后,里克等人杀了奚齐和悼子,正准备使人迎回公子重耳。

前去狄国的人选都已经定下了,就是公子重耳的舅舅狐毛,他还是一直跟随在公子身边的狐偃之兄。

本以为这事情肯定稳妥万分,不想忽然听见天幕这样一说。

他们的心,直接凉透了。

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继续去迎公子重耳尚有一丝转圜的余地,但若是退而其次迎回公子夷吾,只怕是必死无疑。

【重耳一听这事,就准备跑路,这个时候他对妻子说了一句很茶的话。

“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1]

你等我二十五年,要是我二十五年后还不回来,你就另嫁了吧。

真的,就那个时候的平均年龄……

重耳!你让人家等你二十五年?你那时候是去逃命,不是去继位,你根本就不确定能够在二十五年内就把人接去享福,你说这话亏不亏心呐!】

弹幕:啊这,这很难评价……

弹幕:主播你早说呀,那我就对他后面会做出放火烧山的事情,一点都不感到惊讶了。

弹幕:所以后来呢?他当上晋文公之后,把妻子孩子接回去没?

【接肯定是接回去了。别急,咱按顺序来看。

重耳又开始逃亡,他逃到齐国之后,齐国的国君将一个宗女嫁给了他,又是一通恩恩爱爱。

哦忘了说,前面重耳在狄国也是恩爱生活了十几年来着。

重耳在齐国生活几年之后,齐国的国君死了,局势不妙起来,跟随重耳的狐偃等人就开始密谋要离开。

不巧被齐国妻子的侍女听到了,就密告给了妻子,妻子是个远见卓识的女人啊,她不仅杀了侍女,还告诉重耳要志在四方。

成语“志在四方”就是出自这个时候。

但是这个时候,重耳却说:“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於此,不能去。”[2]

……

最后是妻子和狐偃等人用计,用酒把重耳灌醉后,带着他离开的。注意啊!前方高能!

醒来后的重耳暴怒,说要杀了他们,还说要是事情不能成功,就吃了他们的肉。[3]】

秦朝。

这已经不是嬴政第一次听到,有关于晋文公的故事。

但却是第一次从这样的角度,听人以批判的口吻来说起。

在天幕的口中,晋文公似乎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这让嬴政觉得奇怪。

西汉。

刘彻一个人独坐着,此时他已经隐隐有点后悔独处的决定了,因为想说的话太多,却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天幕是如何知道晋文公说过这些话的?”

“那朕……朕同皇后她们说的话莫非也……”

“哎,这还是天幕第一次这般详细地说起一个人的生平来,虽然难堪,但是可见天幕是认真去了解过这个晋文公的。但天幕对朕就是一知半解的,之前的抽奖,也没有给朕!”

唐朝。

“是《史记》!”

李隆基惊呼,他感觉有一股阴冷之感,如蛆附骨,一点点蔓延至全身。

《隋书》由魏征所写。

那后世所看的《唐书》、《唐史》呢?是何人所写。

李隆基顿时觉得,天幕口中有关于他的那些事情,他未必做了,说不定只是宋朝的人胡乱揣测,施加在他身上的。

他瞬间就什么都不担忧了,直接令人喊宋€€进来。

他要同宋€€好好谈一谈,如何才能防止后世胡乱书写唐书,以至让天幕有了错误印象一事。

【略过一些不欢迎重耳的国家不谈。

接着,重耳到了楚国。在这里他没娶妻,到是有了一个“退避三舍”的成语,答应以后用退避三舍来报答楚国的国君。

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哪里是什么退避三舍,分明是诱敌深入,打败楚军。

这事暂且不提,重耳总算是经由楚国到了秦国。

于是!第三次娶妻来了!

秦国的国君直接嫁了五个宗室女给重耳,其中有两个还是重耳侄子的妻子。

这里要说一下,是晋国太子在秦国为质,听说父亲病危之后就跑回去了,让秦国国君很生气,就想扶持重耳。

在谋臣的劝说下,重耳统一了。之后就是侄子继位,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回晋国夺位。】

楚国。

原本听闻公子重耳即将来到楚国,正准备好好招待一番的楚成王不乐意了。

此前,他曾在弹幕上看到过后世的“张仪”,用一张嘴将他的子孙唬的团团转的事情,他可不想自己单单一句“退避三舍”,就同样因小失大。

立即就有人劝楚成王:“若不以礼相待,不如杀之,以绝后患。”

【其实介子推的个性,从接下来这里就能看出来。

就在要踏上晋国土地前,介子推嘲讽狐偃无耻,说明明是上天想要公子重耳登上高位,可狐偃却在这里邀功。

后来一干人等中就介子推没有得到赏赐,他的老母亲和身边人劝他去和晋文公讲讲的时候,他讲出了一个成语:贪天之功。

他认为重耳能上位是上天的意思,而非受封赐的群臣的功劳,这是贪天之功。

可能我是现代人的脑子,理解不了古人的忠君爱国?】

狄国。

正聚在一道看天幕的狐偃、赵衰几人,此时都表情不畅起来。

说他们是贪天之功?

先不说他们这一路以来,为了保护公子重耳躲避追杀,付出了多少,就说日后,天幕所说的那桩桩件件,都让狐偃几人感觉到了心凉。

公子的那些表现,着实是不像有回到晋国之心。

但比起这些未定的以后,眼下更紧要的,是即将要天翻地覆的局势。

几人都已经感觉到了风雨欲来,重耳又岂会感觉不到,他既感怀于介子推的一片忠心,不愿寒了他们的心,但同时又怕将狐偃他们捧得太高。

一时间,该用何种态度来面对几人,让他有点难把握了起来。

【醒一醒啊介子推,要是没有你们这一群人护着重耳,为他筹谋,推着他一路走,他真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你们不会以为他有骈胁[4],就真觉得是圣人之像,舍他其谁吧?

虽然曹国的国君当时也想偷看重耳的骈胁,但是骈胁真的只是一种生理畸形啊!就和重瞳一样,是先天的粘连畸变,并非圣人的表现!

我发现古人真的很会给自己造势,什么生下来紫气萦绕,生产时雷电大作有蛟龙破窗而入,还有五色祥云,赤气冲天的……

全都假的不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