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应答,元若也不恼,耐着性子又喊:“妈€€€€”
杨何英手上的动作停住,须臾,不轻不重地应道:“嗯。”
元若说:“放那儿吧,待会儿我来洗,你去歇着。”
杨何英没动,侧身望过去,似在思忖。良久,还是放下东西,擦了擦手,出去了,把余下的活儿都留给元若,去客厅等着。
不多时,外面传来轻微的说话声,是元利和在低语。老两口在争论什么,有意压着声音。
厨房里的元若尖着耳朵去听,却听不清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只隐约听见元利和低低地说:“行了行了,人都回来了……没办法的事,还能怎么样?别逼她了……”
一会儿,又是一句:“管不了了,就这样吧……”
不知为何,元若的眼睛变得湿润,莫名就有点难受。
很多事真的难以说清,家里人反对会难过,接受了也难过。
感情都是矛盾的。
这天晚上,元若端着切好的水果出去,一家三口在客厅里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视,什么都没谈,没有别的话,只是坐在一个沙发上。
夜深了,是元若送老两口回房间休息。
走到门口,元利和停下步子,回头看着元若,想了想,无奈地说:“过阵子你妈生日,别忘了,到时候提前一天回家,过来吃个饭。”
元若杵在原地,没吭声,只点点头。
门被关上,她在那里站了好一会儿才离开。
老两口还不能接受元若和沈棠,但也在改变当中,有的事不能一蹴而就,可以慢慢来。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元若又回去了一次,且远在B市的沈棠给杨何英打了个电话,从那边寄了些特产回来。
快递只用了两天时间,收到货那天正正赶上元若回家,恰巧大哥他们也过去了,元利和直接把包裹拆了,把特产摆上了桌子。
餐厅的装修事宜还在继续进行中,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元若变得很忙,三天两头就得过去一次。
另外,上头的政策已经下来,重点开发投资早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只不过需要进行一道道程序而已。提早就听到风声的不止闻姐他们,还有别的人,动作快的已经抢在了前面,但赚或赔还不一定,这种事没个准。
政策一出,下面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好些人抢破了头要往这里挤,都想赶在前面分一杯羹,然而哪有那么轻巧。
元若有些庆幸,还好当时听了闻姐的话,不然哪有她的份。
距离正式开业还在,等装修结束,之后还有一大堆事要做,还有得忙。
最近沈棠也比较忙碌,读研生活不是想象中那么轻松,一山更比一山高,能在B大读书的都不孬,厉害的人多了去了,那边的竞争比新民街的还要激烈。
小崽的压力有点大,有时候为了做项目连饭都吃不上,熬夜是常有的事,早睡反而稀少。任何高于常人的成就都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即便是难得一见的天才都需要经过打磨才能发光发热,学习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
但就算如此忙累,沈棠还是会定时给元若打电话,一个星期至少三次视频通话,聊聊学习和日常,必要的沟通不能少。
异地很累,要坚持下来也很难。
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之前想象的那样,离开了C城,要回去一趟不太容易,不是想走就能走的。
十二月份,沈棠终于抽空回了趟C城,但只在这边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又得走,她还有小组项目得做,没多少时间。
那天的元若正在处理餐厅的工作,装修已经正式完毕,她忙得团团转,每天睁眼闭眼都是事。可得知小崽突然回来了,元若还是立马抛下工作回去,让何妤过来帮自己顶着。
见一面也做不了什么,吃顿饭,说说话,时间很快就过去。
早上是元若开车去送沈棠,天不见亮就出门了。快到机场的路上,沈棠忽然说:“明年有个公费出国交流的项目,大概要出去三个月左右,我报名参加了。”
前面是弯道。
元若打了半圈方向盘,对此并不意外,很是淡定,平静地问:“几月份?”
“开了春以后。”沈棠说,“去美国。”
“嗯。”
“导师推荐的,之前考虑了很久。”
用余光瞥了下对方,元若问:“怕我不同意?”
“不是,”沈棠回道,顿了片刻,实诚地说,“是我舍不得,不想走。”
元若笑了笑:“才三个月,又不是不回来了。”
沈棠说:“三个月也想你。”
小崽愈发会说话了,情话张口就来。元若就吃这套,听不得这种,一听就耳根子软,她只笑,一时想不出话来接,良久,才说:“那我应该把签证准备好,早点交申请。”
沈棠也笑了,偏头看过去。
她说:“等你想我了,我就过去找你。”
她俩曾经为此闹过矛盾,那会儿感觉这种事不可调和,可当真的遇到了,其实解决的法子很简单,不是非得二选一。
一件事有诸多应对的方法,选择可以很多,不必一开始就局限进去。
南方城市的十二月份已经比较冷了,寒风一阵一阵,顺着袖口直往身上钻。家里到机场的路不远,不多时就抵达那边,这回元若把沈棠送到里面。
临分别前,元若抱了沈棠一把,抵在这人颈间,轻声说:“下次再回来,一起去见见我爸妈他们。”
沈棠应道:“嗯。”
“好好照顾自己。”
“知道。”
元若揉了揉这人的头发:“也别担心我。”
沈棠没出声,微微用力搂紧她。
快到时间了,又是分离时刻,不能再久留。元若拍拍沈棠的后背,柔声说:“好了,该走了。”
对方一动不动,还是抱着她不放。
元若没把人推开,任由抱着,没再催促。
许久,沈棠轻轻说:“等我毕业了,跟我结婚吧,不想再等了。”
元若一怔。
一会儿,她嗯声:“好……”
.
飞机划过长空,在云层之上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迹。
作者有话说:
正文到此结束,追文辛苦,感谢大家。
番外还有几章,涉及到以前的故事和简单的后续。
第五十七章 番外一
97年,C城还没发展起来,整个城市都破旧落后,低矮的房屋,杂乱的街道,青苔与藤蔓顺着潮湿的烂砖墙生长。这里是中国西南部的缩影之一,比经济正在起飞的沿海城市差多了。
那会儿的老城区还是重点发展地区,大院子是比较抢手的地方。
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了许多国家,好些有钱人都遭了殃,却并未过多地影响到小地方的生活,日子还是照旧过,物价的波动好似无关紧要。
彼时九岁的元若正在一条街外的中心小学读四年级,与年纪相仿的沈梨是同班,还是同桌。
因着两个孩子走得近,又是邻居,元家与孟家的关系还不错,所以孟晴云生了二胎后,元家是最先过去探望的,大包小包的补品没少送。
沈家的第二个孩子便是沈棠。
棠,寓意海棠花开的时节。
沈父稀罕小女儿,抱着娃都不肯撒手,非得凑上去用胡子拉渣的下巴蹭,惹得襁褓之中的沈棠嗷嗷哭。
那时的计划生育管得严,但已经不像早些年那样生二胎全家遭殃,只要交够罚款,上头基本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是躲起来生的,带回家都四个月大了,罚款交了七千。
年幼的元若不清楚七千块的概念,只知道街角早点铺的包子一块钱四个,米糕两块钱半袋,沈家一年的开销加起来不过五千。
总之,这笔钱很多。
当时正值暑假期间,杨何英过去探望孟晴云时把她带上了,让一起去看小妹妹。
四个月大的婴儿已经长实了,不似刚生下来那么干巴,白白嫩嫩的,很是可爱。
在此之前元若不大愿意过来,因为几个月前嫂嫂生了元艾宁,几天大时她去见过,又丑又皱巴,皮肤红红的,看起来脏兮兮,简直磕碜。她以为沈棠也会这么难看,然而小孩儿长得很漂亮,讨人喜爱。
大人们围在房间里谈话,陪着孟晴云聊天,拉拉家常。
元若小心地趴在床边,打量着正在费劲儿翻身的肉团子。她偷摸戳了下小孩儿软乎的肚子,接着很快收回手,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肉团子不动了,大黑眼珠提溜转,眼也不眨地看着她。
元若心虚,赶紧别开脸看向别处。
然而小孩儿还是盯着她,像是在看什么稀奇物。
坐在床头的孟晴云笑了笑,柔和问:“要不要抱一下?”
元若立马摇头,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毕竟七千块的玩意儿太金贵,而且来之前杨何英就叮嘱过,不能捣乱,不能碰沈棠。她向来听话,能不碰就不碰,杨何英没有发话,肯定是不可以动手的。
可沈棠似乎有不一样的意见,小孩儿哼唧了声,两条胳膊动了动,像是想靠近她。
孟晴云眉眼弯弯,轻声说:“她很喜欢你。”
元若绷直了身子,动都不敢动。
大床没有护栏,沈棠翻两个身就会滚下去€€€€如果没有人在床边挡着。
小婴儿长得快,一阵子一个样。
大院子里多了一个人,周围各家各户的孩子都高兴,三天两头就往沈家跑,一待就是半天,家里喊吃饭了才肯离开。
那个年代的网络还不发达,不是每家每户都买得起电脑,手机也是稀罕物,娱乐方式不多,凑热闹算是其中一种。
沾沈棠的光,元若和沈梨的玩伴也随之变多,一群孩子每天在巷子里疯闹,叽叽喳喳地喊,一根木棒攥手里都能挥半天。
沈家在巷口开了家小店,卖各种杂货,生完孩子的孟晴云没多久就投入到看店之中,带娃的任务就落在了放假的沈梨身上。
作为沈梨的小姐妹,元若也得去帮忙。
沈家客厅中间的茶几被挪走,换成了柔软厚实的垫子,两大一小就在垫子上度过了一个暑假。
元若和沈梨一左一右坐着,支起小桌子低头写作业,沈棠就在她俩中间,有时安安静静地睡觉,有时咿咿呀呀地叫,听不懂到底在叫唤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