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第34章

等陈县里的韩人自己狗咬狗的消息传到咸阳,扶苏这才满意。

看,这不就给他们找到事情做了?

每天光顾着吵架,就没工夫生事了。还能从内部分化瓦解敌人,防止他们联合起来反叛。

不过都亡国了还只顾着吵架,韩人也委实是够心大的。

扶苏想了想,觉得光这样还不够。

旧贵族不是爱打着复国的旗号闹事吗?那就挑拨他们和韩王安之间的关系。

扶苏吩咐下去:

“我大秦是礼仪之邦,自要善待所有诸侯王。以后韩王安的吃穿用度都上最好的,让天下人看看我大秦的风度。”

反正之前灭韩时搜刮地皮弄到了不少金银财帛,别说让韩王安过几年奢侈日子了,过几百年都绰绰有余。

羊毛出在羊身上,扶苏挥霍起来一点都不心疼。

善待诸侯王,一来可以拉拢韩地民心,二来可以洗白大秦的残暴形象。三嘛,还能挑拨韩侯和韩国旧贵的关系。

任谁看到韩侯日子过的那么舒坦、自己连口好的都吃不上,想来都会心生不满。倘若旧贵因此对韩侯口出妒言,大秦就可以抓住机会大做文章了。

“让天下人好好看看,善待韩侯的是我大秦,而对韩侯恶语相向的反而是他韩地贵族。”

你们这群对国君一点都不尊重的旧贵族还妄想重新拥立韩王复国?太可笑了,谁信你们是真的为了国君,而不是为一己私利啊!

曾经的六国仗着秦国不擅长舆论战,随意给秦扣各种帽子。如今可不同了,你会污蔑我也会,你会挑拨我比你更会。

只要给扶苏一点把柄,他能宣扬得全天下皆知。对付这些人,非得抓住关窍、釜底抽薪才能一击致命。

这件事交给谁去督办好呢……

扶苏眼眸一转,忽然想起一个很擅长逢迎媚上的家伙。让他去做肯定能办得漂漂亮亮,甚合上位者的心意。

而且等事情办完了,还可以把那人推出去顶锅,说苛待贵族都是他自作主张的。然后将之处决,用来平息六国旧贵的怨气。

就决定是你了,赵高。

作者有话要说:

赵高:???

第23章 聪明人

“赵高?”

秦王政听了儿子的计划,皱眉想了想这个赵高是谁。

无果,毫无印象。

这很正常,赵高的第一次出人头地在胡亥长大了一些的时候。

那时他因为为人勤奋、精通律法得到了秦王政的赏识。不仅被提拔成中车府令,掌管君王车架,还被派去教导公子胡亥断案判狱。

现在的胡亥才五岁,远不到学这些的时候。而且这个年龄还是公子们集体增长五岁后的结果,按上辈子的正常年纪来算,胡亥怕是才刚出生。

所以赵高其实是天下一统那会儿才得到的赏识,在此之前一直待在隐宫里头。

扶苏解答道:

“赵高是赵国宗室的远支,其母因触犯律法被刑€€,羞于见人,便一直待在隐宫劳作生活。”

赵高的母亲也是在那里与人生下赵高兄弟几人的,所以他并非自己犯罪被处刑才去了隐宫,而是受母亲牵连。

赵高本人在此之前并未受过什么刑罚,大秦的宦官也不全是阉人,赵高就是其中健全的宦官。

秦王政一听这人是个罪人之后,立刻失了兴趣:

“你缘何想起这么个人?”

秦王政对人才的出身没什么偏见,若是真有才华,他一样会重用。但这个赵高能被扶苏安排去做这种要命的差事,显然证明他不是什么好东西。

更重要的是,这个赵高还是赵国宗室远支,越发讨人厌了。

秦王政平等地不喜欢每一个赵国宗室。

扶苏并不意外父亲的反应,但他也深知父亲很吃讨好卖乖这一套。

要不然上辈子赵高犯下重罪即将被蒙毅处决的时候,父亲也不会因为赵高的一番巧言令色就赦免了他,还让他官复原职。

扶苏深以为这个处置很不妥。

大秦以律令治国,怎能轻易放过犯法的人?他赵高于大秦又没有功绩可以抵罪,怎么算都没有网开一面的资格。

爱惜人才可以,但是得有个底线。哪怕把赵高调去一些棘手的岗位让他戴罪立功,也比官复原职要好。

继续回去当中车府令,能立下什么功劳?把帝王车架精心保养得更好吗?

但当皇帝的嘛,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自然只凭自己的心情来。

指望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是做梦,法律只是帝王治国的工具,是用来维护他们手中权柄的。

扶苏很难说服父亲在类似的事情上完全按律处置,那就干脆别让赵高这种的小人有机会接近父亲好了。

这么多年来,父亲身边也就出了赵高一个胆大包天的,犯了罪还敢叽叽歪歪,其他人哪个不是乖乖认罚?

扶苏便道:

“赵高最擅长奉迎献媚,让他去办这件事,便不用我们明说。他自己会揣测上意,将事情办妥。”

秦王政秒懂。

既然“不用明说”,那么就相当于一切都是赵高自己的想法,是他自作主张。

他说他是估摸着上位者心意行事的那就是了?上位者可什么都没说,分明就是他自己曲解了王上和长公子的想法!

而且更妙的还是赵高的出身。

隐宫出来的宦官,为了出人头地、脱离罪恶的过去,一着急做出什么自以为对的错事那不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更何况他赵高还是赵国远支,谁不知道秦赵不合啊。赵高这么干,那可说不准到底是秦国的意思,还是赵国的意思。

很好,以后他赵高就是赵国奸细了。

卸磨杀驴的时候就把这个推论拉出来,逻辑非常完美。

秦王政被儿子的一番妥善安排给震住了。

半晌,他才找回声音:

“你打哪儿学来的这些阴谋诡计?”

总不会是跟他学的吧?

秦王政左思右想,反复自省,也没想起来自己有这手段,应该没法言传身教才是。

扶苏心虚地移开目光。

什么阴谋诡计,听着多不上台面啊,这叫足智多谋!

有的人生来就有这种天赋,没办法的事情。

秦王政也不管他了:

“罢了,随你折腾去吧。”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管他什么手段,对大秦好就行。有能力的继承人总比光风霁月的傻子要好,国与国之间的博弈,谁跟你讲道义。

既然父亲都放权了,那扶苏当然不能叫父亲失望,能上的手段都上了才不辜负他的期望。

于是咸阳宫里很快流传出一则消息,说是长公子那边需要一名宦官替他全权负责照看韩国旧贵的事务。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若是做得好了,能入公子的眼。现在谁不知道长公子是所有公子里最得王上青眼的儿子,早点投诚就能早一些成为下任秦王的心腹。

整个咸阳宫里的宦官都心思浮动起来,试图给长公子身边的侍者塞钱打通关系,拿到这个名额。

原主身边的侍者原先都是楚系安排的,这几个月扶苏已经不着痕迹地替换了一部分。

既然是自己人,自然知道扶苏的意图。所以他并没有轻易给其他宦官承诺,而是一直拖着,和所有来讨好的人打太极。

众人意识到这位侍者油盐不进,恐怕并不是爱收受贿赂的那种人。

不少人都打消了走他门路的心思,但也有人不信邪,觉得是给的还不够多。

隐宫中。

赵成将自己攒下的银钱都给了赵高:

“兄长,我们这点钱真的能买通长公子身边的侍者吗?”

赵高闭了闭眼:

“试试吧,纵使不行,也没什么损失。”

传闻里没出现过谁给了钱之后对方拿着钱不办事的情况,都是直接说不收的。既然如此,何妨一试呢?

赵成一想也是,咬了咬牙道:

“那不如我们再借一些,若是事成了,日后荣华富贵少不了,借的钱自能还上。若是事情不成,再将钱币退回,也不必背上负债。”

赵高点点头:

“你说的有理。”

于是赵家兄弟又去找相识的人借钱。

隐宫中的人大多没什么前途可言,也少有像赵高这般有本事的。所以赵家反而是其中最富庶的一家,还有心气敢尝试去抓住机会翻身,其余人大多想都不敢想。

听闻赵高要借钱,他们倒也不吝啬。没人生起与他相争的想法,倒是都挺盼着赵高能得势的,好拉拔一下他们。

最终,赵家兄弟筹集了不少钱,找到了扶苏这边。

接待他们的依然是扶苏身边的侍者。

要钓的大鱼上钩了,侍者却不着急一口答应。他挑剔地看着这笔钱,没有第一时间给出答复。

做局就是要这样,不能太上赶着。要是直接收网,鱼儿就会意识到自己被套路了。

能在扶苏身边坐到侍从领头人地位的,又怎么会是庸才呢?

侍者便道:

“这钱呢,我是不缺的。若你只会行贿,如此重要的大事,我可不敢交给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