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夷人家 第6章

  (用的人太多?……以前也没见你经常去哪!)

  阿哥:“以后我们可以一起练,阿哥教你。”

  南仔:“喔……”

  (你自个儿水平都不咋样,还想教我?)

  阿哥:“然后大家就会晓得,阿苏家的两兄弟都是一等一的好猎手!”

  南仔:“喔……”

  (你确定你不是中二病发作?)

  ……

  阿苏南抽抽嘴角,反驳的话一句都没能讲出口,年轻人还是要鼓励为主,有梦想是好事,万一实现了呢。

  朗阿是个小寨子,没有神庙,但祭台却是必定有的,祭台下面有一个很大的晒场,收获时节用来晾晒农作物,平常日子则是练武的好场地。因为地方够大,还挂了靶盘作了专门的箭台,用来练习射箭,闲暇时寨子里大大小小的男人男孩都喜欢过去玩上几盘,算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娱乐活动。

  不过他阿哥说的也没错,闲暇时晒场上玩闹的人太多,轮不到几次天就黑了,娱乐的成分大过练习。但是,又不是非要赶着人多的时候过去,以前也没见自家阿哥自个儿跑去训练,一趟赶山会回来,突然之间变勤奋了?

  看阿哥一锤一锤往树上钉木头靶盘的专注样子,连额头上的汗水都顾不得擦拭,阿苏南不说话了。那东西是神庙比武的奖品,前五十名人手一个(换言之,但凡进入到复赛的选手都有一份),按阿苏南的理解,那就一个“安慰奖”性质,但显然他家阿哥不是弄子想的。

  靶盘大家都会做,不值几个钱,但这一个意义重大,乌衣寨神庙出品,全寨子独此一个,何况做工精细,设计也很巧妙,可以收缩伸展,收起来只有一只大盘子大小,足可以让他家阿哥宝贝样一路背回家,一回家就兴致勃勃地往蕃果树上挂。

  钉好靶盘,阿苏措又开始做风灯台,说是“只要放上风灯,就算天黑了都可以练习”云云,阿苏南懒懒旁观,只有家里的两只傻狗上蹿下跳为阿苏措捧场……

  唉,或者人人都是有潜力的吧,虽然以阿苏南不太专业的眼光看,他家阿哥从头到脚都没有沾上一星半点的主角光环,但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受到适当的刺激再给予适当的引导,没准儿他也可以迸发出超越自我的强大光芒?!

  会不会我就是那个“适当的引导”?

  阿苏南小盆友突然捂住腮帮子,这种酸掉牙的感觉是弄个一回事?

  ……

  木楼中,阿妈小心翼翼地捧起个小竹坛,揭开坛盖,迷糊了:“他阿爸,这里面装的啥物事?”

  “南仔让买的,说是叫酱油,还有那边那个,叫菜油,是用野菜籽榨出来的,两个都是做菜用的。”

  “做菜用的?”

  阿妈狐疑地看看阿爸,又看看罐内黑乎乎的液体,用手指蘸了一点,尝了尝:“咸的,没盐巴咸……”

  阿爸连忙阻止:“你莫乱动,很贵的,一罐30文钱。”

  阿妈吓了一大跳,看看当家汉子又看看手上的酱油坛子,皱起眉头。

  “他阿爸,买弄个贵的物事做啥,你莫要老惯着南仔。”

  “这不是南仔自己挣的钱嘛,五个香包卖了一百文呢。”阿爸嚼着香芫,语气中满满的自豪。

  阿妈却是给惊的合不拢嘴:“你说啥?……一百文?”

  阿爸把卖香包的事情细细讲了,又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银角子,阿妈阿朵对视一眼,两个女人同时起身,“咚咚咚”一前一后冲下楼,一路冲到阿苏南跟前。

  看着面前发着“凶光“的两双闪亮眼睛,阿苏南只觉得一阵阵发寒。

  喂、喂、喂,你们这个样子是弄个意思啊,得了奖盘的是阿哥不是我耶,莫要搞错喔?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摊开手掌,掌心上一个白色的小物事:

  “阿妈,我牙齿掉个了……”

  ……

  阿苏家最终也没能靠着香包发家致富。

  阿妈阿朵想的挺简单,做香包用的是边角废料,所费不过一点绣花线,5个香包100文,50个不就一千文啦?一千文,十个银角子呢,发大财啦!阿苏南只好给两个没见识的女人普及市场经济:这次卖了高价是碰巧遇到喜欢它们的人,如果专门绣了拿出去卖,很可能一个都卖不掉。

  这两天他算是想明白了,山里人喜欢大红大绿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成天呆在雾气沉沉的地方,自然想看些抢眼的颜色,而他弄的那些个阳春白雪,恐怕只在月街的某个小圈子里才有市场,从朗阿寨到月街有两个月的路程,跑弄个远只为卖几个香包?……

  他还是等着做兔子生意吧。

  *--*--*

  从赶山会回来,阿苏南成了学馆里面的风云人物,人人都在问他乌衣寨的事情,先生敲了好几下桌子才把这帮小崽子镇压下去。

  先生对阿苏南也很感兴趣,先生感兴趣的是他的染料写字。初时他看阿苏南聪明好学,心里自是喜欢的,却也没有惊为天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想着教一两年看看后劲再说。直到小孩子自个儿鼓捣出了染料墨鹅毛笔,这才刮目相看€€€€会读书的孩子很多,能创新的却是寥寥无几,像他自己,自负聪明,明知道夷家人穷,买不起纸买不起笔,读了弄个多年的书不也想不出解决的法子,不对,应该是他从来就没有生出过要去“解决”的念头。

  想不到小小的后巫夷寨子里竟然生出了一个出色人物……先生自此有了一种使命感。

  总而言之,从赶山会回来,先生登门与阿爸阿妈一番详谈,此后阿爸阿妈看阿苏南的眼睛都是亮亮的,告诉他以后下午也要跟着先生念书,打猪草挖蚯蚓这些事情就不要再干了,态度非常坚定,不容反对。

  晴天霹雳……当真是晴天霹雳啊!

  他才刚刚央求阿爸帮他做了个笼子,三对小兔子才刚刚放进去……他的富家计划啊!

  好说歹说,阿爸终于同意他下学后的时间自由支配,后来阿爸阿妈看他没有耽误功课,这才不再过问他养兔子的事情。

  学馆里面,先生像是在测试他的潜力似的,识字以外又增加了历史算学,看他应付的蛮轻松,又开始教授诗歌……自此,阿苏南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惊人,天天把他的特殊纸笔带到学馆,一得空就抄书做作业。一般小孩子初学写字,能够不歪不斜就很难得了,先生看他一个一个的字写的似模似样的,还以为他在课堂外花了多大功夫,暗自感叹朗玛神赐福,不只是让他遇到了一个天才,这个天才还小小年纪就懂得勤奋自律。

  先生全然不知,他眼中的这个“天才”,如此用功如此努力,所图也不过是为了挪出时间来养兔子€€€€阿苏南现在才晓得兔子也不是弄个好养的,倒不是小兔子娇贵,是兔子野惯了,压根不愿意被圈养,刚开始捉回来的几只都是不自由毋宁死,给他来了个血溅后院,后来阿哥捉回一只怀孕母兔,大概是母亲护崽的天性起了作用,他们家才算是成功养活了第一只兔子。

  一门心思想要赚钱养家的毛孩子阿苏南不知道,寨子里面大感时间不够用的小朋友远不只他一个。自打他大大降低了纸墨的成本之后,但凡有能力的人家都给小孩子买回一叠芭茅纸,没能力的也想方设法几家人合买,总之,纸买回来了,染浆随便用,鹅毛随便拔,每天必须要写满一小页生字才准吃晚饭。以前还好,沙盘里面鬼画一番算完,现在字写纸上,家长们才发现小崽子们画出来的东西与鬼画符相当,一个个气的七窍生烟,一顿顿“青竹笋炒屁股肉”过后,以前的野马们纷纷被套上笼头关在家里看书写字……

  可想而知,这群野小子对始作俑者痛恨到何等程度。

第10章 月街兔丁

  而这个始作俑者,对于伢崽们的怨气毫无察觉,现如今最让他头痛的事情是:他家的兔子长的太慢、太慢啦!

  他记得小时候养兔子,见风样长,一天一个样,两三个月就喂大了。现在养的野兔食量不小,个头却不见长,该不是品种不同,生长周期也就不一样吧?

  好在巫夷山上的野兔很多,自家的是指望不上了,只得央求阿哥帮他打几只回家,阿哥也痛快,没两天就带了两只回来€€€€有了此前卖香包的战绩,全家人都眼巴巴地等着看他如何用兔肉换钱呢。

  阿苏南此前认真计较过,一只八斤重的大公鸡换二十文,一只同样重量的兔子只得七八文,如此不值钱,一是野兔太多,二来也是烹调不得法。巫夷人家饮食简单,肉类大都是抹点盐,挂火塘上烤着吃,或者用水煮,锅里放些香料菜叶……操作简单,营养丰富,却实在是太单一,天天吃,年年吃,再是美味都该腻味了,何况夷家人的饮食也实在是算不得美味。所以,阿苏南琢磨着把兔子做成兔丁,拿到集市上去卖,只要大家喜欢,价钱可以卖高一些。

  上辈子的随安认识一位异国友人,那人大学毕业后到随安常去的医院做义工,那时候随安只十六七岁,他居住的二线城市尚且看不到西餐的影子,小伙子有一次异常痛苦地抱怨说只有五星级酒店才能吃到西餐,太贵了。随安大为惊讶,中餐又好吃又便宜,干嘛放着中餐不吃非要去吃西餐?有苏姓病友为他解惑:中餐好吃那是对你而言,对他来说,家乡的牛排面包才是百吃不厌,你要晓得在他老家,就算是极度热爱中餐的人,也不过一个星期进一次中餐馆……

  这件事教会随安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偏好(不单单是饮食),是跟他自小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如此,他才没胆子像其他的穿越族一样,再世为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开餐馆,阿苏南首先想到的,是口味。幸而朗阿寒一带阴寒潮湿,居民们无辣不欢,山上的野辣椒比记忆中的朝天椒还要厉害,就算是煮菜汤都要放上一两棵,如此来说,前世那款辣子兔丁,应该会得到认同吧?

  ……

  “放点盐,不要放太多,好,拌匀……嗯,再倒一点酒进去……好了,放那儿搁一会儿……”

  “放水里煮,嗯,锅里放姜……阿妈,不要放香菜叶进去……”

  “兔子切成小块,还要小一半,对,就弄个大……锅里放点菜油,就是阿哥旁边那罐,不是黑色的,是青色的,对,就是那个……”

  “菜油烧烫,放兔子肉进去炒炒……不要太久,好了好了,兔肉铲出来,现在放花生米还有黄豆进去炒,再炒炒野辣椒,快快,阿哥快把锅端起了,油太烫会燃……”

  “把酱油倒在兔子上,阿妈你倒的太少了,再多倒一点,再多一点……放点糖,还有姜,哦,还有刚才炒的山椒花生黄豆,把锅里的菜油也倒进去……”

  “好了,阿爸阿妈你们尝尝,不好吃就不要叫我了哦……”

  以上是阿苏家第一次制作香辣兔丁的全过程,阿苏南年纪小,家里人不准他碰火,操作由阿妈阿朵完成,他站在凳子上全程指导,一只野兔出锅,脑门儿上全都是汗。

  看着阿爸阿妈把兔子肉送进嘴里,阿苏南心都提到噪子眼儿了,他前世好歹长在富裕人家,哪里下过厨房,好在生在美食之乡,耳濡目染,常识还是有一些的,这道兔丁全都是他凭着脑子里仅有的那点常识瞎蒙出来的,至于有没有蒙对,那就不得而知了。

  朗玛神在上,千万不要搞砸了哈,要晓得为了这东西家里专门找蛮仔阿爸打了一口炒锅,那可是一大笔巨款,现在还欠着账呢!

  阿爸阿妈也可恨,绝对是故意的,明明看他急的不行,就是不告诉他好不好吃,还把勺子递给阿哥阿朵……

  还是阿朵最好,吃完后抱住他转了一个圈:“好吃好吃,好好吃,南南你是弄个想出来的?快说快说,弄个想出来的?……”

  ……

  好好吃吗?

  阿苏南还真不觉得。

  他最后一个品尝,跟记忆中的没的比,他也不知是哪道工序出了问题,又或者是少了某种配料,做菜他本就不在行(好像他也没啥在行的),也只能如此了。

  虽然不尽如人意,阿苏南还是热泪盈眶,无论如何,这道香辣兔丁是朗阿寨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美味,想他一个几乎没有踏进过厨房的人居然估捣出了这样一道菜,容易嘛他!

  两只兔子被一抢而空,面对家人的追问,阿苏南只好搪噻说是他看了乌衣寨食廊里面做出来的菜,自个儿想出来的,家里人好糊弄,都理所当然地认定是自家小崽聪明,半点没见起疑。

  阿苏南养的兔子是指望不上了,想着过几天就是刀莱寨赶集的日子,阿爸阿哥进林子打了好几只野兔,赶集当天阿妈阿朵起了个大早,把四只兔子做成兔丁,木桶里面先铺一层荷叶,把兔丁放进去,桶上再盖一张大荷叶,又往桶边串了十来个小木碗,然后阿朵背上木桶,阿哥扛起猎物,阿爸带着阿苏南,一起往刀莱寨而去。

  “刀莱寨”是左近的第一大寨,有将近三百户人家,比朗阿寨大了三倍多,每月月初月中开集两次。从朗阿到刀莱没有危险的索道,只是路程也不短,要走上三四个钟点,多了阿朵脚程又慢了一些,他们半上午出发,下午才到。

  平常赶集,阿爸阿哥都是直奔寨子里的营地休息,养足精神,第二天一大早去集市。今天情况不同,他们要卖兔子,猎物托给同寨子的阿叔照看,一家四口一头扎进了刀莱寨的“木楼区”。

  “香辣兔丁,香辣兔丁,又香又好吃,不好吃不要钱咯……”

  一行四人走在刀莱的石板路上,阿朵走一路叫一路,听的阿苏南脸上直发烫,这个广告词不用猜肯定是他的大作,上辈子随安在商品社会中浸泡了二十多年,再是不懂也知道新产品上市一定要做广告,于是就有了阿朵现在脆生生的一路叫卖。

  这一招老是老,却是卓有成效,还真有人叫住阿朵,大家都没有听说过“香辣兔丁”,很是好奇。阿朵也机灵,一见有人询问立即停下步子认真解说,对方刚开始还觉有趣,等听到三文钱一碗,立即说了句“兔子肉也卖的弄个贵哦”,纷纷散开。

  阿苏南见一连数人都是只问不买,越来越沉不住气,心里想着是不是把价位定的太高了──虽然是三文钱一碗,但一只5斤重的大肥兔也只得六七碗,况且酱油菜油都不便宜,原以为这个价位很合理的。

  阿朵倒是没受打击,继续扯着嗓子脆生生叫了一路,又有人过来询问,阿朵甜甜地说了一大通,末了还用勺子盛了一块递到那人面前:“阿叔你尝尝,不喜欢不用买的。”

  汉子迟疑了一下,先在衣服上擦擦指头,这才伸手接了,吃了之后一脸惊奇:“真的很好吃呢,味道跟我在月街吃的一模一样呢,你们是弄个做出来的?”

  阿朵连忙道:“阿叔我没有骗你吧,很好吃的,这是我们家的独门秘方,后巫夷就我们一家做得出来。三文钱一碗,买一碗回去给阿婶尝尝,我们可是从朗阿寨来的,明天就回去了,要到下次赶集才来……”

  听阿朵这样一讲,男人再不犹豫,他们是本寨人,也不用阿朵的小木碗,唤了自家朵朵拿碗出来,花6文钱买了两碗,高高兴兴而去。

  有一就有二,正是做晚饭的时间,女人们忙着做饭,男人们却三三两两聚在木楼外面聊天,看见邻家买了说好,立即就把阿朵给围住了,阿朵不停地递出“免费试品”,这个时候她无师自通地把广告词也改成了“月街兔丁,又辣又香”。月街有没有兔丁他们不晓得,但是月街的招牌确实好用,很快又卖出七八碗。人群散去,一行人继续朝着寨子深处走去……

  天黑前,四只兔子卖掉一大半,剩下的几碗卖给了营地里面竭息的赶集人,总共得钱84文。

  “刀莱首战”大捷,阿苏家士气大振──如果单卖4只兔子,得钱不到30文,还不一定卖的出去,没想到做成兔丁收入翻了三倍,兔子皮还是自家的,虽说花了七八文配料费,也是非常合算的。

  阿苏南却是大呼侥幸,幸好山里凉爽,兔子肉放桶里一天也没坏掉,这一点是他先前没有想到过的。

  坐营地里吃晚饭的时候,阿苏南悄悄问阿朵做啥不在刚一开始就让人品尝,阿朵小声说最先的几个人不像是会花三文钱买兔子肉尝新的,给他们尝几块没关系,就怕他们不买又不好意思说是舍不得花钱,只说东西不好吃,别的人就不来了。而后面那个阿叔住大屋,细布衣服七八成新,应该有些闲钱,所以才给他第一个尝……

  阿苏南听的直眨眼睛,阿朵的经商头脑远在他之上啊,看样子以后就不用他大老远地跟来了。

第11章 生意风波

  “月街兔丁”大获成功,一家人磨拳擦掌,半个月后,阿苏南没有去刀莱,阿朵的木桶里却装了六只兔子。阿苏南害怕卖不了弄个多,实在说刀莱也不大,三百户人家,不比朗阿富裕多少,就算多了赶集的外寨人,消费力也非常有限。阿朵却说无妨,这次她往兔丁里加了一半芹菜,仍然卖3文一碗,却多了一个杂粮做的小饼,这小饼也是经过改良的,烤前加了很少一点点油脂,烤好之后在菜油锅子里煎了煎,口感比一般的杂粮饼香脆,一碗兔丁一个饼,娃崽们保管喜欢。

  这次阿朵成功地带回家140文钱,一家人算了一次账,如果每次都卖出六只兔子的话,扣除所有本钱,人工忽略不计,一个月纯收益百文左右,而且家里养着兔子,这生意不只夏秋,一年四季都做得,每年就此多出上千文闲钱,对于贫困的夷家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这一个春天,朗阿寨的阿苏家充满了欢声笑语,欢笑声中春天走入尾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