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孩于是越来劲,在门口点了一个又一个。
家里离得最近,自然不能掠过,顾兰时一进来,就看见他娘和竹哥儿在堂屋忙着摆果碟。
看见他俩进门,新衣裳一穿,比往常精神多了,苗秋莲瞧得欢喜,连忙迎进来。
一家子凑到一起,话就多了,院里登时热闹起来。
拜年送礼,面果子和干果花生什么的都往手里塞,裴厌话依旧不多,坐在桌边吃丈母娘给塞的东西,再不见以前的浑身戾气。
大年初一还是挺忙的,在村里拜完年,两人回去后套上驴车,跟着往苗秋莲娘家去。
不止他们,村里其他人家也有在门前套车的,要么就是提着酒水年礼走路去亲戚家。
顾兰时和竹哥儿还有大嫂张春花坐在板车上,裴厌牵着毛驴在前面走,路面不平,板车颠簸,他几人身体随之晃动。
路过徐启儿家门前时,顾兰时刚好面对着那边,见院里没人,许是在屋里忙碌,他心想不知道这兄弟俩年过得怎么样。
毛驴拉着车很快驶过,他被大嫂说的话拉回神思,又同家里人说笑几句,小河村渐渐被落在后面。
徐家。
徐启儿正在打点年礼,他手里没多少钱,年礼不过是最便宜的烧饼,提两串往舅舅家去。
他年纪这么小,自然没有来给他俩拜年的,因此连年饭都不用备,况且他做饭也就那样,待客什么的,做的菜其实根本拿不出手。
自从他阿姆病死后,外祖爷和两个舅舅在葬礼上大闹了一场,无非就是骂他爹狼心狗肺,只往赌场跑,输了个精光,连给他阿姆治病的钱都没了,自那以后,他爹就和舅舅家断了来往,他爹死时外祖家自然没一个人来。
他原以为两家断了,穷苦时也不敢过去,也怕去了,外祖奶看见他俩哭他死去的阿姆,没想到今年深秋时大舅舅竟带了点菜食来看他俩。
到底是亲外甥,周家那边念着他俩年岁小,既然徐应子死了,孩子又可怜,偶尔接济一下也没什么。
只是周家也不怎么宽裕,家里又是老又是小的,都要张嘴吃饭,哪里来的多余钱粮。
况且前几年没管过徐启儿兄弟俩,甚至连看都没看过几次,对面坐时不免有些生分。
尽管如此,徐启儿还是带弟弟出了门。
徐应子把亲戚都得罪光了,他其实还有一个亲姑妈,只是亲姑妈家离得远,又被他爹借过钱,好几年要债都没要上,人死后他姑爹说钱不用还了,却不再来往,他二人如今也就只有舅舅家能走动走动。
“该打的狗!敢偷吃肉了!”
路过邻居家时,听见一声女人的怒喝,随后一条狗被打得夹尾巴从院里窜出来,手里举着扫帚的妇人气不过,连周围人都不看一眼,大步追了上去。
狗比人跑得快多了,她气喘吁吁停下时,有人便同她说笑。
过年时的肉都得看好了,不然会被猫猫狗狗偷着吃。
徐瑞儿听见肉这个字,忍不住砸吧两下嘴,说道:“哥哥,咱去舅舅家能吃到肉吗?”
徐启儿想了一下,说:“想是有的,昨儿不是吃过了?”
“吃肉谁嫌多。”徐瑞儿傻笑着说道,随后咽咽口水,拎着一串烧饼脚下都觉得有劲了。
徐应子还在的时候,年夜饭偶尔会有一点肉吃,昨儿徐启儿自己炒了半碗肉片子,可以说分外解馋。
肉是里正家给的,里正家之前杀猪,他俩路过门口时,喊住他俩给了一吊子肉,让拿回去吃。
他们本来就和里正家是比较亲近的本家,只是以前徐应子把里正气狠了,落了个连亲戚都不愿沾手怕惹麻烦的下场。
如今只剩他兄弟二人,日子苦了些,好歹有房屋和两亩薄田,亲戚偶尔接济一下,就算饥一顿饱一顿,好歹能活下去。
迈着步子往周家村走,徐启儿心想,过了年天一暖和,镇上码头也该开工了。
*
年节热闹,吃得也比平常好些,这家走一走,那家转一转,留着再吃顿饭喝点酒,一天过去得很快。
到初五这天,顾兰时一大早就在灶房忙碌,该泡的干菜都泡上,该备的肉菜都备好,他支使裴厌抓山货干果摆碟子。
头一回待客,裴厌把果碟装得都很满,蜜饯果脯都拿了出来,没有吝啬,这原本就是为待客买的。
过年席面总要有一盆汤,顾兰时看着摆满的案台思索,想起有点干桂花。
往年他娘总是做丸子汤,今年他弄一个不一样的,用桂花炖鸡汤,大伙儿也尝尝新鲜,他阿奶都说了,用桂花炖香气浓呢。
打定了主意,他出来往东屋去拿桂花,看见裴厌跟绣花一样在桌前看来看去,他忍不住笑道:“就说半天没听见你动静,还在这儿装碟子呢。”
裴厌被笑话了一句,有点不好意思,问道:“你看看怎么样?”
顾兰时看一眼,笑着说:“好着呢,就这样,放心,出不了错。”
他又说道:“对了,咱就一张方桌,我估计摆不开,人多得两桌才能坐下,你过去跟爹说一声,搬张桌子来,多跑两趟,记得拿几张凳子和一摞碗。”
“好。”裴厌没耽搁,当即就往外走。
顾兰时笑一下,没说什么,自己在家里忙碌。
快到晌午时,他爹娘还有哥哥姐姐好几家人陆续进了门,有孩子的都带着孩子,几个小孩凑在一起,裴厌给他们取了炮仗,让在宽敞的大菜地里玩儿。
砰砰砰,炮仗不断炸响,小孩尖叫声也响起,顾兰秀抱着刚一岁的儿子在院门口看热闹,小牛不怕炮声,一听哥哥姐姐尖叫,他也乐得直拍肉手。
裴厌陪着两个姐夫在菜地里转,周书宏和唐睿文直感叹这菜地就是大,怪不得能出那么多菜。
之前顾兰时和裴厌也给他们送过一次菜,菜地建成后,两人来过一次,但比较匆忙,今天总算能好好转转,不过眼下什么都没有,还是夏天那会儿枝叶繁茂更好看。
顾兰时菜肉都备齐了,在院子和家里人说笑添茶,裴厌买的蜜山楂和海棠果脯比较稀罕,还有那些糕点,吃的大人小孩都高兴。
他没忘了喊方红花,离得这么近,怎么能忘了自己阿奶,方红花坐在上首,嚼着蜜山楂满面笑容,说道:“怪不得卖那么贵,果然好吃呢。”
见状,顾兰时把蜜山楂碟子放到她面前,笑着说:“阿奶,好吃就多吃几个,还有呢。”
竹哥儿和狗儿对这边很熟,吃喝都不用让,自己就上手了,也帮着添茶倒水。
没一会儿顾兰时就进灶房烧火做菜,做好得一阵呢,总不能叫大伙儿都饿急眼才开饭。
外头炮声还在响,院里说笑声不断,他和竹哥儿在灶房忙,脚下转个不停,心里却很高兴,家里人都来了。
他和裴厌备了这么些肉和菜,不怕来的人多,只怕来的人少了,东西吃不完,那才叫糟蹋了。
他手脚麻利,到饭时正好开饭,两桌菜十分丰盛,尤其桂花鸡汤,连孩子都嚷着要尝桂花是个什么滋味,怎么这么香。
饭菜吃得好,人人都高兴,热热闹闹过了一天,一点差错也没出。
到下午家里人都走后,两人虽然有点累,但心里都很欢喜,早起时的忐忑化为乌有,等到明年过年肯定更熟练。
第106章
天一暖和,积雪融化,河中冰块消解,顺着水流飘向远方。
麦地里麦苗长势不错,随着一天比一天暖和,绿意渐渐明显。
一整个冬天少有鲜菜吃,野菜冒出头后,村里三两成群在荒地和山上挖野菜的人就多起来。
清明前后才是栽树种菜瓜的好时节,花木市的生意还没那么兴旺,不急着买树苗。
晌午,太阳正大,顾兰时在院里洗衣裳。
棉衣吸了水沉重,捣衣搓洗还好,到拧干的时候,他喊了裴厌帮着一起拧。
两人一人拽一头,水哗啦啦流下来,裴厌手劲大,也不计较干这些活,拧了几下后,他从顾兰时手里接过,又使劲拧了两下,水挤出来多一点,衣裳也好干。
裴厌顺势把衣裳搭在木架上,说道:“明天我去码头看看,有活的话干一天,多少挣点。”
自从下雪,他再没进过山,年前年后又都忙,眼瞅着正月就要过去了,这两月没几个进项,也就前几天上山砍了一车柴卖了四十多个铜板。
“那明天起早点。”顾兰时坐在板凳上搓洗裤边,正月没多少活要干,不免贪睡,起床晚了一点。
他又问道:“明天给你带几个馒头,咸菜疙瘩切两片夹进去,怎么样?”
“行,足够了。”裴厌答应一声,去码头做工能吃饱就不错了,从家里带点干粮,总比花钱好。
捣碎两颗野澡珠,顾兰时说道:“对了,这两天得了空,我松松院门前的土,改天咱俩把葡萄架和葫芦架搭了,不然到种的时候才着急。”
他俩之前都划好了,院门口东边的空地比较大,不止能搭两个架子,还能顺着山壁前面和篱笆随便栽几棵香椿树和桑树。
“好,我知道了。”裴厌应道,拧衣裳要他帮忙,他就没走,从柴堆前拿了根短木头垫着坐下。
顾兰时笑着开口:“洗完咱俩到山上转转,挖点野菜,明儿我给咱们蒸些野菜馍馍吃。”
“嗯。”裴厌点点头,说:“刚好给猪割草。”
顾兰时爹娘这些年养猪,懂不少事,之前他爹来看过,他俩这头小母猪怀上了,一般来说错不了,到三月差不多就该生小猪仔了。
想起这事,裴厌笑了下,说道:“最近要忙的事也多,今年下了猪仔,肯定要多养两头,猪圈也得提前垒好,这两天我去码头挣几个铜板,回来再上山找石头也不迟。”
“嗯,不着急,到时咱俩一起去山上。”顾兰时说着,又问道:“那今年咱俩留几头小猪?爹那边肯定要还一头,这个得留着。”
裴厌思索一阵,开口道:“后院还能垒三个猪圈,再养三头不成问题,这样的话,每天吃草就要好几十斤,不过养一年,到明年过年前,能卖两头大猪,留一头咱们自己杀年猪,就不必买肉吃了。”
顾兰时一听这话来了劲,说:“打草算什么活,我去就行了,你得闲不去码头上工的话,咱们两个人割的更多。”
裴厌笑着点头:“嗯,一头大猪若养得好,差不多能卖三两,在年前能得这一笔,不少了。”
他俩闲聊着洗完了衣裳,院里木架上湿衣服不断往下滴水,大黑踩着院里水迹懒洋洋往门外走,在太阳好的地方趴下。
顾兰时收好木盆,随后和裴厌一起背着竹筐拿了镰刀和木铲上山。
刚走上山坡,他远远就瞅见两个熟悉的身影,是他娘和竹哥儿,便和裴厌往那边走。
“娘,二嫂那边如何了?”顾兰时近前问道。
苗秋莲把野菜丢进篮子里,站起身换换腿脚,说:“我早上去了一趟,还没生,要生了,你二哥早跑来说,这几天你大嫂没事了也在那边转,有动静自然就知道了。”
说完,她看一眼裴厌,笑着说:“方才我到你永安叔家串门子,倒听他们说了一件事。”
“娘,什么事?”顾兰时不解她的犹豫,一旁裴厌倒是有了几分猜测,脸上没什么变化,只做出听闲话的姿态。
苗秋莲一摆手:“€€,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裴家给裴虎子踅摸了门亲事。”
她说着,又看了看裴厌脸色,见姑爷没什么厌恶,这才放心。
“裴虎子?”顾兰时想了一下说:“他好像有十六了。”
苗秋莲说道:“过了这个年,都该十七了,比狗儿大一岁呢。”
裴厌听着,在旁边一声不吭,对裴家事没有任何言语的念头。
“那也是时候了。”顾兰时不以为意。
苗秋莲开口道:“你不知道,他家是打算拿春艳丫头换亲呢,哪里是像别人那样说亲。”
“春艳?我记得她和竹哥儿一样大,今年不是才十三。”顾兰时有点惊讶。
虽然十三四岁也有成亲的,但毕竟少,他们大夏风俗,多数人过了十五岁才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