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大佬的蜜月旅行 第93章

其中,目前最适合拿出来做生意的就是牦牛了。

牦牛,基本上作为本地人主要肉食,但是家家户户都养得多,牦牛寿命也长,体积也大,宰杀一头,就基本上够一家吃一年了。

吃不完的,村民们都会把他做成风干牦牛肉干。

凌秋桑就想着试试做牦牛肉干的生意。

这牦牛肉干十分耐放,只要做好之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一年都不会坏。

最主要的是,这牦牛肉干,平时村民们外出放牧,有时候十天半个月不回来,带的食物也是牦牛肉干为主,能补充热量,营养价值也高。

凌秋桑回忆了一下,本地的牦牛肉干其实口味都差不多,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做法,不能说有多么的好吃,但也不难吃,就是一块肉得嚼半天。

如果要拿出去做生意的话,得改良一下牦牛肉干的配方。

凌秋桑跟施懿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施懿琢磨着也还行,这个时代的物资比较匮乏,要大批量的生产投入市场,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就靠村子弄个小作坊,产量有限。

应该能销售出去。

再加上,这个时候各种购买物资需要的票据逐渐推出市场,除了家电这一类的大物件,肉票粮票都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施懿回忆了一下外面的物价,“城市里,猪肉鸡肉鸭肉倒是常见,牛肉反而不算多,偶尔碰见,大部分都是一块八到两块五一斤。”

这个物价,在这个时代,算是比较贵的了,猪肉才七八毛钱一斤。

但是还是有人会买,无论是哪个时代,永远不缺有钱人。

而他们这算是特产,牦牛肉,跟普通牛肉还是有区别的。

风干牛肉,基本上已经彻底脱水了,一斤牦牛肉干,看起来可不少。

再加上,这是内地买不到的东西,碰到了,应该也会有人愿意买个新鲜。

“哥哥,你说这个价格,卖多少合适?”

施懿想了想,“差不多要四斤牛肉才能出一斤牛肉干,我们卖他个八块钱一斤,不过分吧?”

八块钱一斤,大城市里应该没问题,小地方可能不行,小地方现在人均工资才二三十块钱。

算一下成本价,其实按照他们本地,一斤牦牛肉干的成本大概在三到四块钱,卖八块钱,除去要给人辛苦费,还是有赚头的。

哪怕一个月就只卖出去五十斤呢?五十斤,一斤就算赚他三块钱,也有一百五十块钱的赚头了。

一百五,可能看起来不多,但这个地方,镇上的那些单位里的正式工才二十来块钱一个月的工资。

不过,总体说来,要按照出货量,分配到村子里,也分不到多少钱。

也不担心,慢慢来嘛,总归算是给村里创收了。

凌秋桑和施懿规整好了家里的小窝,随便吃了点晚饭,就去找村长了。

这事情,不能绕过村长,得跟村长说说,后续还需要村长组织大家。

村长是个汉民,叫林安,读过书,有个高中文凭。

他也想过要给村长创收,但是能力有限,他也无能为力。

好歹他们这里算十里八村的大村子了,要不然也不能有村小学,国家也不能主动给他们安装电话了。

凌秋桑和施懿说明来意,林安考虑了一下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两人也不催促,喝着村长媳妇儿煮的酥油茶,小口小口的吃着糌粑,默默的等着。

过了好一阵,林安才开口。

“你们两个怎么突然想给村子创收,想做生意了?”

凌秋桑滋着牙,笑得淳朴,“我今年要高考,顺利的话,我就要出去读书了,以后要回来一趟可能很麻烦,村子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对我有恩情,我也想走之前,给大家一点回报。”

施懿也跟着说,“我来村子快十年了,大家都很照顾我,去年考上大学,错过了,但今年肯定是要走的,离开之前,也想为这片土地做点儿事情。”

林安欣慰的点点头,“你们说的,我感觉好像能行,就是不知道你们准备怎么把牦牛肉干卖出去。”

八块钱一斤的牦牛肉干,一个月卖五十斤,他们就有一百多块钱的毛利润,他们从前想都不敢想。

哪怕是分配给村民,每家每户就几块钱,那也是一笔收入了。

别看他们养了那么多牦牛和羊,自己是吃不完的,要把牦牛和羊变现,在这个地方,难啊。

所以他是愿意去试一下两个年轻人的方法的。

万一成了呢?

凌秋桑和施懿对视一眼,说道:“我们这里经常都有路过的货车,他们给川藏线送物资,以前也会偷偷卖东西,现在做生意不违法了,反正他们都要卖东西 ,不如试试我们的牦牛肉干。”

是这个道理。

林安琢磨了一下,“就怕人家不愿意,哪怕人家一次性进货十斤,也是一笔不低的费用了。”

凌秋桑道:“我们按照批发价,七块钱一斤给他们,第一次可以让他们先把肉干带走,买了之后,下次再给我们钱。”

林安琢磨,“万一人家把肉干带走,不回来了,那不是亏了?”

施懿笑着解释,“这时候大货车司机还是很吃香的职业了,能有一条固定的运输路线,这就代表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不至于为了一点肉干,不要工作了。”

到时候,他们也会写个简单的合同,让人把身份信息留下。

“行。”林安大手一挥,试试也不会有影响,哪家哪户都存得有不少的肉干,先拿一点出去试试。

这次就先拿他家的去试试吧,万一运气不好,被人骗走了,村民也不会有损失,他家底还行,损失点肉干也不心疼。

凌秋桑又提出了要改良以后肉干的制作方式。

这事情是施懿开的口,毕竟是城里来的读书人,在淳朴的村民眼里,那就是见多识广的代表。

特别是这施懿从前也为村子做了不少的贡献。

要改良肉干的制作方式,不少什么大事情,真要做得好吃,哪怕不是卖出去,他们自己也能吃。

事情说好之后,凌秋桑又说了后天可能有人打电话过来,让村长留意一下。

村长知道两人要参加高考,要复习,也没给他们安排外出放牧的工作了,就村子里的一点小事情,两人忙乎一下差不多,不用出村。

从村子家扛了二十斤牦牛肉干出来。

凌秋桑嘶了一声,“二十斤居然有这么大一包。”

当然了,扛大包的是施懿。

看着很大一包,但也就二十来斤,施懿还有力气谈笑风生。

“我刚在村长家里看到虫草了。”

凌秋桑眼前一亮,随后又颓丧了,“我们这虫草不如那曲地区那边的多,偶尔能挖到几根,现在也不是挖虫草的季节。”

虫草,其实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的功效,也没有那么大补,就是被传得神乎其技的,甚至还有人传言虫草能让人起死回生。

典型的穷人买不起,但富人趋之若鹜。

这虫草真要做生意,还是得往高端上靠。

“可以让货车司机卖货的时候顺道问一问。”施懿说,“如果有人想买,到时候再看具体如何操作。”

凌秋桑想想也是,一年能有两三个人买,用礼盒包装一下,一盒放十来根,卖个百十来块钱,也不过分吧。

几十年后,虫草可都是按克数卖的。

两人说这么多,还不知道那边大货车司机能不能同意呢。

不过也不怕,这条路的货车司机多,这个不行就换下一个。

两人拿着肉干回家,连夜调配了一点调料,把肉干的味道提升了不少。

喷香。

凌秋桑没忍住都拿了一根当磨牙棒,啃了半个晚上。

这次时间紧急,只能用这种方法了,后续他们就可以从肉干腌制开始就放调料,到时候味道应该比现在好很多。

时间一晃,就到了该等大货车司机电话的那天了,那边打电话过来的时间还挺早的。

凌秋桑和施懿早早的就把东西准备好了,骑上马就出发了。

这次没累到马儿,两人一人骑了一匹马。

马儿养得膘肥体壮,四肢有力,跑起来十分畅快。

凌秋桑还有心思乐呵,“要放几十年后,景区骑个马都得几十块钱,要到马场去跑马,那可就更贵了。”

施懿听着,心里微动,“桑桑,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发展旅游行业?”

这个时候才改革开放不久,出行也只有绿皮火车或者大巴车,旅游业,还不太盛行。

但是几十年后,川藏线那可是网红国道,来这里徒步旅行,骑行川藏线的年轻人可不少,被称之为朝圣之路。

别的不说,这一路的风景是真漂亮,一天时间看尽四季风格也是正常的。

他们这里,现在要发展旅游业,可能还是有些苦难的,到底还是交通不方便。

施懿想了想,“我们可以去报社投稿,写一点关于本地的风土民情,自然风光,试试水,万一有人来呢。”

“行。”凌秋桑觉得,各个办法都试试。

到时候真有人来旅游,住镇上,这时候民风淳朴,他们镇上唯一的旅馆还开在了派出所旁边,安全也有一定的保障。

他们可以教人骑马,带人体验放牧生活。

这事情真要成了,还是得跟官方合作。

先不急。

加油站,旁边的停车场停了不少的车辆。

一眼望去,都是重卡,大家伙呢。

凌秋桑找到加油站小哥,小哥给他们引见了他口中的大货车司机。

不是一个人,是一家三口。

夫妻俩一起跑车,吃饭的家伙都放在车上,停车的时候,就拿下来做饭。

还带着他们的儿子,看样子,差不多也有十七八岁了,模样有些机灵。

简单了寒暄了几句,他们也打听了一下外面的信息,顺便套了一下这一家三口的信息。

货车司机姓刘,叫刘建国,妻子叫王淑芬,夫妻二人的名字都十分具有这个时代独特的气息,他们的儿子叫刘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