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铎笑笑:“当然了,我们国家€€不说别的,在竹简修复的技术上,绝对是全球领先€€。”
听到这话,楚孑也放下心来。
他还想着屠銮教授的话呢,觉得海昏侯不应该只有€€这荒淫无度的一面。
也许这些竹简,就是揭开他另一面的关€€键。
…….
当晚,一批志愿支持的学者就从隔壁省份八百里加急到了现€€场。
秦铎和€€楚孑早就站在一旁等候。
虽然他们也很想将这些竹简提取出来,但一来他们经€€验比较少,二来这批竹简几€€乎都和€€淤泥融为€€一体了,很多地方只有€€头€€发丝的粗细,所以还是需要更专业的人€€来操作才€€可以。
因为€€西江省本身考古经€€验比较少,再加上这一批竹简的状态非常差了,所以西江文保所主动帮忙联系了北湖省的荆周文保所进行修复工作。
相比起€€西江省这种文物出土比较少的地方,荆周那边则是会经€€常和€€竹简打交道,接到支援请求之后就立即派出了一个小组的竹简方面的专家€€,带着各式各样的先€€进设备和€€试剂,异地奔赴。
这种跨省、乃至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在这次海昏侯墓的发掘工作中非常常见,也为€€后世积累了很多经€€验。
荆周文物保护中心的主人€€,全国有€€名€€的简牍修复专家€€方北松先€€生亲自带队出征,足以见得他们对这次考古工作的重视。
到达€€墩山之后,一队人€€马更是连吃口饭,休息一下的功夫都没€€耽误,直接进入了工地。
这下不仅仅是楚孑,还有€€很多和€€他同龄的,资历比较轻的考古队员都围到了文书档案库的周围。
因为€€这种现€€场复原竹简的事不仅最有€€意思,而且非常少见,实在是不能错过。
当夜,整个€€墩山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谁也不想错过此种盛事。
方北松先€€生立即指挥旗下的工作人€€员,对现€€场的情况进行了分类。
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提取的竹简,一批经€€验丰富的队友直接进行了分离提取的做法。
而面对那种已经€€烂糊成一团泥的竹简木牍,方北松先€€生则使用了创新的整箱剥离的方法。
他们将所有€€的淤泥以及其中的竹简一起€€挖走,打算带回实验室,用特殊的、可以稳定分子结构的药水浸泡之后再进行分离。
这些场景在场的考古工作人€€员就没€€有€€眼福了,可能只有€€最顶尖的竹简木牍修复专家€€才€€能看到。
但最有€€意思的事即将发生。
现€€场除了淤泥状的文物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干燥,但因为€€时间过长所以萎缩了的竹简。
这批竹简需要现€€场复原。
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看着方北松先€€生的操作。
只见他拿起€€一个小镊子,轻轻夹起€€了一团已经€€完全蜷缩在一起€€的竹简。
方北松先€€生虽然看上去是个大汉,但动作十分轻柔,只三两下就把其上面附着的泥土抖落干净了,然后将它轻轻放入了一个装满了液体的玻璃盘中。
这是保密配方的竹简修复溶液,主要是乙二醇和€€一些别的物质。
看到大家€€的目光都击中了过来,方北松先€€生也特意将这个小玻璃盘放到了更高处。
这下所有€€的考古学工作者,不管男女老少,都在认真看着,说是屏息凝神也不为€€过。
然后,所有€€人€€都看到了那一团本身干干巴巴的竹简很快将那些特殊液体染黄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忽然就颤抖了几€€下,然后逐渐舒展开来。
它就像是一个复苏的人€€在伸懒腰,渐渐地伸直、舒展、膨大。
跨越两千年的小小竹简,就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和€€大家€€打了一个招呼。
这也宣示着,它,复苏了。
第87章
在方北松先生手里小小的玻璃盘中, 竹简慢慢地膨胀了起来,直到几乎恢复成€€了它原本的样子。
连见多识广的杨华都不禁感叹:“原本一个头€€发€€丝大小的玩意能恢复成€€这么大?”
“这是我们文保所特制的竹简还原保护液,”方北松先生介绍道, “这在全球范围内来讲,都是最€€先进的配方。”
“当然, 目前这个配方也是保密的, 要知道, 在我国€€科研事业不断有新发展的同时, 我们搞实验室考古的人也不能落下!”
杨华点点头€€。
在这个考古基地待久了, 越发€€觉得€€考古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
虽然海昏侯墓就在这小小的€€墩山上, 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作人员,还有技术,都在无声地支援着这里。
在他们这种一线考古队友眼中,搞实验室考古的确实都很神奇,像是魔术师一样。
能亲眼看到一个几毫米的竹简变成€€正常尺寸, 那震撼不亚于看到那座钱山。
几个小时后,那根系细细小小的竹简终于全部舒展开了, 就连上面附着的污渍也溶解在了特质的保护液当中。
而最€€关键的是, 上面的字显现了出€€来。
屠銮教授被从远方的酒局坑中叫来, 风尘仆仆地看向字迹。
但€€其实大家€€也不用非要屠教授亲自来看,只是扫了一眼就都明€€白€€了。
上面写€€的是隶书,能看清的只有“臣贺”的字样。
杨华当即觉得€€奇怪:“怎么是用隶书写€€的?”
众所周知,根据出€€土的文物来看,汉代初期,尤其是汉高祖到汉少帝刘宏时期(公元前256-公元前180), 主要流行€€的字体是小篆。
而到了海昏侯(公元前74年)这时候,竟然已经用隶书书写€€了, 这不能说是不奇怪。
因为小篆和隶书完全是两个体系,小篆从名字也能看得€€出€€来,更偏向象形古文字,而隶书则算得€€上是用笔画化的新文字的代表、
我们现在所用的方块字,也可以说是从隶书起源而来的。
如果对繁体字比较了解,可以认读,那么对隶书的学习就不会太难,因为它们基本上是一样的。
相传,隶书的发€€源于秦代的监狱,因为当时的狱卒嫌抄笔录的时候用小篆太慢,于是自己缩减了笔画,用“横竖弯钩”来代替隶书中原本像画画的部分。
却没想到,这种发€€明€€出€€来偷工减料的新字体很快风靡起来,深受低级官员和平民百姓的喜爱。
想来在写€€作这方面,谁都会想偷点懒。
但€€当时的王室贵族,以及一些高级官员却对这种风气嗤之以鼻,认为隶书特别不优雅,丧失了文字本身€€的精髓。
这和很多国€€家€€地区的贵族都一样,希望知识这种东西本身€€就有门€€槛,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卓越性。
而这种风气到了汉代初期亦是如此。
但€€汉隶却对隶书进行€€了又一次的优化(优化者无从考究),很快在西汉的低下阶层流传开来。
而西汉的统治者也没有秦统治者那么固执,等到使用汉隶的人足够多了,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
其实汉代从整体来看,更像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国€€家€€刚刚结束常年的战乱,礼崩乐坏,正是需要重塑的时候。
所以很多文化的传承都是在这个时代开始延续,并€€逐渐发€€扬光大的。
文字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到了东汉的时候,小篆已经不见踪影了,整个汉文化圈中只用隶书这一种字体。
但€€是,多年来史学家€€对于隶书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取代小篆这件事颇有争议。
因为汉代的考古工作进展的并€€不算多,所以,有专家€€觉得€€在汉武帝时期汉隶就已经取代小篆了。
但€€也有专家€€认为到了西汉晚期才完成€€这样的取代。
而海昏侯墓中这些用汉隶书写€€的竹简木牍无疑成€€为了证据,证明€€至少在汉宣帝时期,西汉就已经完成€€小篆到汉隶的转变了。
毕竟海昏侯本身€€就是一个贵族,甚至可以说是地位很靠上的一位贵族。
如果连他都习惯用汉隶书写€€的话,足以证明€€当时的风气了。
而这些竹简上面的“臣贺”字样也是另一重铁证。
“臣贺”二字通常出€€现在奏折之类的结尾,很可能是刘贺及妻子写€€给新帝或者太后的。
如果连给皇室的奏折都用了汉隶,那么足以证明€€当时汉隶的风靡了。
而这,基本也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就是刘贺本贺。
除了他,应该也不会有别的海昏侯再这么热情给皇帝写€€奏折了。
一众考古学家€€瞬间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能通过€€一根小小的竹简确认了这么多事。
看来竹简学的存在很有必要!
但€€杨华的关注点显然有点歪,在方北松先生带着其他学生继续确认别的竹简情况的时候,他忽然开了口。
“虽然我不太懂书法啊,但€€刘贺的字是不是还挺好看的?”
这话一出€€,大家€€才反应过€€来。
确实啊!
这可是刘贺2000多年前亲笔写€€的!那还不得€€多看两眼!
连楚孑也不能免俗,又凑了回来。
他对书法的研究不算太深,只觉得€€这字写€€的很有力道。
联系到海昏侯写€€这些字的时候也只有二十€€来岁,对他的敬佩就更深了。
而书法爱好者屠銮教授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字很好,温润却藏锋,力道也足。”
屠銮教授的评价一直都是这么的言简意赅。
但€€也足能看出€€刘贺的水平了。
杨华有点惊讶:“还挺厉害……”
没想到昏庸的刘贺竟然写€€得€€一手好字。
但€€还有更让他惊讶的发€€现。
当晚大家€€散去之后,文书档案室的发€€掘工作就交给了荆周文物保护的团队,而他们在文书档案室的内侧,发€€现了两个除竹简木牍之外的文物。
那是两个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