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利是人的本性,这个时代农村和城镇的生活差别巨大,很少有人会放弃城镇的户口,到农村去安家落户。
至于“赤脚医生”都是近两年来才逐渐被人认识。
最初是海市郊县的公社,为响应“六.二六”指示的政策,开办了医学常识和简单的医疗方法的速成班,培养了一批懂得简单医疗知识的医务人员。
之后随着不断的发展,六八年“赤脚医生”这一称呼,随着一则相关的报道,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但况叶所在的省,目前是没有所谓的“赤脚医生”的。
“上个月下旬的时候,召开了全省的卫生会议,就说要落实‘六。二六’指示,听说一些省已经成功开办了赤脚医生学习班,省上也准备大力的培养一些赤脚医生。”见况叶知道,蒋委员就继续说他们得到的消息。
省卫生会议召开之后,会议相关的内容也迅速的在全省传开。
作为卫生系统的成员,蒋卫生员和伍卫生员自然也很快的得到了消息。
“原来如此。”听完,况叶也算了解的这事的原由。
不过会议的内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落实到丰水公社还不好说,毕竟现在的全省的局势还有乱。
第153章
在和蒋卫生员两人的交谈中, 药品也被全部清点完。
之后况叶和两人再聊了一会儿,了解了一下这次会议更详细的内容,药品的交接也算完成了。
走出卫生院后,缴税、购买生活用品花了些时间, 他就回了九大队。
十一月的天, 加上下雨, 外面的温度很低, 尽管况叶身体素质不错, 也想早点回去。
回到家,先把被雨水浸湿了一部分的衣物换下来, 穿上一身干爽的衣物后,他才开始整理买回来的东西。
这次去赶集买的都西不少,很多都是需要票证才能买到的东西。
上次刘医生给他的那些票证,有一部分是吃食相关的。况叶趁着这次赶集,就把能买的都买了。
其中干果、糕点、鸡蛋、营养品、罐头、以及一些荤腥的干货, 几乎快要把他的背篓塞满。
这次购物,因为是光明正大的拿着票证买的,比起以前在熊哥那买货要畅快不少,算是让他过了一把购物的瘾。
这些东西看着挺多,但况叶消耗得应该也快。
这几年时局动荡, 熊哥那边早早的歇了业,集市上买货的老乡也逐渐消失,他想给自己增添些荤腥都有些难。
因为空间的关系, 他虽然不缺粮食,甚至各种瓜果蔬菜都相当的充裕, 但肉蛋奶是真的缺。
为了不被扣“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帽子,这几年各家各户养的鸡都少了, 况叶自然也随大流,家里如今只有一只下蛋的母鸡。
情况好的话,每天有一个鸡蛋。但鸡也不是一年四季都下蛋,受季节气温等的影响,总会有不下蛋的时候。
至于空间中养鸡,况叶不是没考虑过,但想到打理有些麻烦,空间中的作物还容易被祸害,就做了罢。
要知道这个时代养的鸡,普遍还是农村土鸡,虽然个头不大,但却极为活泼。
当然除了鸡蛋,况叶还有鱼可以吃。
空间中的小水渠中养着不少鱼,他会偶尔打打牙祭。但水渠的空间有限,养的鱼有限,鱼长到能吃的大小也要花点时间,他一个月最多吃两三次。
除了这两样,其他的荤腥就极为少见了。
猪肉最多过年的时候,能有一点;野味,诸如野兔,况叶采药的时候运气好的话,能够遇上一回,但这样的情况相当的少。
而况叶自从进入练气一层,练习的体术换成进阶版的后,这饭量又涨了几分。
哪怕是有补益丸,他每次还是能吃不少饭菜。为了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一些植物蛋白高的作物他这几年没少种,花生、大豆、豌豆等是餐食中的常客。
饭菜虽然管饱,但这其中的荤腥实在太少,让他每次都有种不太满足的感觉。
所以他上次在和刘医生他们谈报酬的时候,就特别要求了一下,给他一些吃食相关的票证。
新鲜的猪肉这些,他住在九大队,去场镇的时候,可能来不及买了,罐头、干货这些倒是不怕。
把这些东西放好后,他也没歇着,又是一个月开始,卫生院和医疗站的订单又得开始准备。
接下来的第二天,外面的雨停了,况叶忙着采药制药的时候,关于要大力培养赤脚医生的事,也逐渐在队员口中流传。
对于此事,一些队员最开始还不明白这赤脚医生到底是怎么回事,等问清楚这具体是什么之后,众人的情绪就被吊起来了。
九大队因为有陈繁仪的存在,队员们看病倒是没最初那么的麻烦。
陈繁仪的所学相当不错,医术比得上卫生院的徐医生和熊医生。
自从医疗站重开之后,队员们看病基本上就不用跑到卫生院去了,一些比较紧急的情况也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可以说,从六十四年开始,因为有陈繁仪的存在,九大队的死亡率都降低了不少。
除了九大队,周边的几个生产大队也因此受益。
不过也正是陈繁仪的医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每天来找她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看病的人一多,陈繁仪根本忙不过来,每天基本上都忙得跟个陀螺似的。
一个医生根本满足不了九大队和周边生产大队的需求。
现在听说要培养赤脚医生,队员们都相当的期待。
他们了解到,赤脚医生是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而专门培训的一群人。
赤脚医生将会从农民中选拔培养,是农民自己的“赤脚医生”。
到时候这些赤脚医生,是真正落户在农村的医生,和以前那些偶尔来巡诊的医生不同,会一直都在。
听到这,队员们如何不高兴。
而且到时候,其他生产大队有了自己的医生,那么陈繁仪这边就会轻松不少,队员们自己想找她看病也就更容易些。
相关的消息队员们都知道了,这关于如何选拔人员培养,又激起不少人的野望。
虽然关于学习班的事,还没有踪影,但选拔的大致要求,倒是传了开来。
这其中首要的条件,参选的人必须是农村户口,毕竟只有户籍在农村,才能保证这些培养的人不会流失。
其次是需要政审合格的人员,被归为黑五类的人员是不能够参选的。
满足这两项条件后,还需要参选的人至少是小学学历,毕竟培训是需要有一定学识的。
当然这小学学历只是最低的门槛,大多数生产大队是也不会推荐个小学学历的人去,除非是情况特殊。
尽管九大队已经有了陈繁仪,但既然有了这样的政策导向,一些有想法的队员也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
这些人找人打听到,有三类人最容易选上。
一是医药世家的人,也就是家里面有当医生的长辈的,但九大队基本上就没有这样的,毕竟神婆这样的可不算,这几年还因为政策,神婆等人早就不愿提起这身份。
二是思想过关的贫下中农。这个条件,九大队的队员们,也都差不多,根本分不出太多的差别。
三是就是学历比较高的了,这其中其实知青算的上最为突出的。毕竟下乡的知青,大部分至少是初中毕业的,还有不少是高中毕业,甚至还有些大学生。
况叶不知道周光旭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但他们这次想要参选怕是很难。
九大队上过学的年轻人其实不少,虽然大多都是小学毕业,但也有一些读到了初中,甚至考上高中的都有。
要是真要选拔的话,队员们会更倾向于这些出自家生产大队的年轻人。哪怕是选拔投票,周光旭四人也没有一点优势。
但周光旭四人参选不了,九大队却还有不少想参与竞选的人,为了让自己更有优势,这些人开始行动了起来。
大队长陈庆国处事还算公正,这些想参选的人虽然也找机会在他那刷好感,但更多的是把目光看向了陈繁仪,甚至还有况叶。
学习班还没开办起来,但要是他们能掌握一点医学相关的知识,那么就比起其他人更有优势。
而九大队有相关知识的,就是陈繁仪和况叶。
一开始找陈繁仪的人比较多,毕竟她是医疗站的医生,医术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的。
而且陈繁仪本身就是中西医都兼学,无论是针灸、推拿等中医的手段,还是西医这方面的相关手法,都有一定的水平。
还有就是,陈繁仪虽然是一名知青,但她本来就是陈家的人。
想要提前学习的人,自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她。
当然在这个时代找人学本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是就这么直接上门,基本上没有结果。
为了能够得到陈繁仪的指点,各家各户各显神通。
让关注此事的队员们,多了不少谈资,况叶也因此听说了不少。
“哎,我听说二队上的祥兵娃儿想找陈医生学点东西,送了一条大草鱼过去呢!”这天况叶跟着队员们上工,就听到同行的队员说道。
“嘿,陈医生没收呢。”另外一个队员也开口道。
“这大草鱼可是难得,听说是祥兵娃嫁到圆坝公社的姑姑帮忙找的,要是我的话肯定得收下。”
另一个队员有些羡慕的开口道,这可是肉呢。
队上虽然养了鱼,但堰塘中的鱼都不算大,而且想吃基本上得等到过年或者卖鱼的时候,平时队员们想捞都是不行的。
至于小河渠中的鱼,都是些小鱼仔,还被队里的小孩捞的差不多了。
也只有在安溪河旁边的生产大队,才能有机会捕到一些比较大的草鱼之类的。
“陈医生没收的多了,这段时间不少人送东西过去,基本上都没收。”关注着这事的队员,再次开口道。
“听说都是些好东西呢,咋不收呢?”
“想学本事哪那么容易,而且陈医生也没啥时间啊,哪有空教人哦。”了解此事的队员回道。
“也是,陈医生这一天天忙得哟,有时候大半夜还得背着药箱出门呢。”想到陈繁仪的繁忙程度,队员们也能理解。
“哎,陈医生也不是都拒绝,她说自己没时间,但书有不少,愿意学的,可以找她借书先看着。”一个队员也开口道。
“先看书也不错,不过我们队上不是还有懂医的况知青嘛,咋没人想到这呢?”一个队员笑着开口道,还把话题转到在一旁吃瓜的况叶拉了进来。
“...我最多认识点药材,哪能给人当老师呢。”话头落到自己身上,况叶有些无奈的开口。
不过队员的话一语成谶,没过多久就有人找到了他。
第154章
和队员们闲聊过后没多久, 况叶因为天气原因,和大部分队员一样没有去上工。
这天上午,他趁着这空闲的时间,整理着屋子里堆放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