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63章

“的确是,况知青当年可瘦了,我当时都怕他被风吹走了。”

旁边的队员也笑着到,当年况叶的模样的确给他们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

况叶无奈,他当时的确非常的瘦,但那个时候他其实在人群中不算特别突出。

六三年的时候,三年困难时期也就才过一年多。经历过这场困难时期的人,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虽然慢慢缓了过来,但也不多。

当时的人群,一眼望去就没有不瘦的。

况叶之所以这么突出,还是因为他的个子在当地中比较突出,又高又瘦可不就显得更加瘦弱。

之后有空间的便利,加上青蕴酒、补益丸等,他不复最开始的瘦弱状态,却也没胖起来。

以这个时代的物资困乏程度,想要养出一个胖子相当的困难。

九大队的队员们,三餐能吃得饱就已经是条件不错的家庭了,每天的劳作还很费体力,想养胖点都不可能。

“所以瘦点不怕,就怕拈轻怕重的。”

这些年下乡插队的知青不少,什么样的人都有,九大队这边遇到的知青还好,但丰水公社的其它生产大队,也不是没有让人头疼的知青。

“就是,五大队那边不是有个叫...”讲到这,队员们的话题一下转到了其他知青上,一个队员分享他最近得到的消息。

时间就在忙中偷闲中过去,傍晚下工回家,况叶简单收拾了一下,就提着些东西去知青宿舍,准备和两位新来的知青打个招呼。

“况叶哥,你这是要去哪?”

不过还没等到他走到知青宿舍,就见到了两名新来的知青。

就在他接近医疗站的时候,在外边阶沿上的朱静看到了他,连忙招呼一声。

“朱静,我正打算去你们那呢,你这是陪新来的知青?”

见到朱静,况叶也有些意外,不过很快就猜到了原由。

之前朱静他们四人,第一天上工结束后,没去医疗站找陈繁仪针灸或推拿、以及拿药,结果第二天直接晚起,没能赶上开工的时间。

当时还是二小队的小队长找过去,把四人带去医疗站,找陈繁仪这边处理了一番,才不至于被累瘫。

吸取这个教训,新来的两个知青,应该是听取了他们的建议,来了医疗站。

“嗯,我带王知青和罗知青他们来看看。”朱静指了指正在医疗站屋里的两人。

况叶也随着她的目光方向,看到了两名新知青。

“静姐,这位是?”屋里的两位之知青,也发现了况叶,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就是况叶知青。”朱静先介绍了况叶,之后转头介绍了两人。“这位是罗佳知青,这位是王月兰知青。”

“你们好。”

“况知青,你好。”

“你好。”

有朱静的介绍,况叶也就和两名新来的知青打了个招呼。

知道了两人的姓名,况叶也稍稍观察了一下两人。

罗佳,个子比朱静稍稍高一点,但和圆脸的朱静不一样,有些凹陷的脸颊,显得人更是瘦弱,好在一双眼睛看着明亮,看着倒还精神。听她说话的口音,应该是本省的人。

王月兰,个子比罗佳还高一点,身板看着有些消瘦,一口带着吴地口音的普通话,让她更显弱气。

看来今天上午队员们的担心,的确不是空穴来风。不过况叶知道,这事现在还不能下结论,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得出来到底如何。

王月兰和罗佳昨天就听朱静他们说过队里的另外两名知青,不过看着个子有些惊人的况叶,她们还是有些被惊到,一时间也有些拘谨。

看出两人的拘谨,朱静缓解气氛,和况叶闲聊起来,不是还让王兰月、罗佳加入话题。

等到两人拿到医疗站开得舒活膏,那分拘谨也消散了许多。

见到了两人,况叶没有第一时间回家,而是跟着朱静三人一起去了知青宿舍。

虽然他的主要目标是见见两位新来的知青,但也想和朱静他们四人叙叙。

因为不住在一起,平时无论是况叶还是周光旭他们,都要忙着制药或上工,碰面的时候也不多。

正好趁此叙叙旧。

再去知青宿舍的途中,况叶在和朱静三人的聊天中,也更加详细的了解了两位新知青的信息。

两人年龄都不大,罗佳18,王兰月17;一个来自山城,一个来自苏城。

也从她们口中了解到今年下乡的知青的一些信息,可以说来自四面八方的都有。

而今年插队的知青其实不算多,据罗佳说,今年下乡的知青,很大一部分都被安排到云省的建设团去了。

听到这,况叶心下叹息。

去云省建设团的知青,他在没来这个时代就知道一些相关的消息。下乡到此的知青,生活的艰苦自是不用说,之后的回城之路比起普通的知青更多了不少艰难。

到知青宿舍,和周光旭他们聚了聚,他也没有久留,在傍晚十分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认识了两位新来的知青,日子还是照常的过,只不过偶尔听到两人的一些消息。

就这样三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四月开始队里的农活越来越忙,一年一度的“双抢”又将开始。

而就在所有人都忙着上工的时候,一则消息让整个丰水公社的知青都激动起来。

去年十二月说的推荐招工,如今终于有了动静。

丰水公社这次就有两个名额。

名额事很快就在知青中传开,一时间知青们走动频繁,都想争取到一个名额。

但丰水公社的知青可不少,有资格争取名额的知青,况叶稍稍估算了一下,差不多有八十多人。

这其中除了他和陈繁仪这样的老知青,还有刚刚满两年的周光旭他们这一批知青,光是他们就有足足八十人。

况叶先不说,毕竟他是不打算去争这个推荐名额的。

八十多个知青,争取两个名额,这其中竞争有多激烈可想而知,而且他们要过的首道关卡是所在的生产大队愿不愿推荐。

第176章

因为招工名额而人心浮动的知青们, 在忙碌的“双抢”期间,也四处走动,动用能用的一切关系。

但丰水公社这次的名额只有两个,一时间竞争非常激烈。

九大队的许诚、姜雨、朱静三人, 他们目前也达到了招工标准, 自然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况叶不用打听, 就能从队员们的口中得到三人最近的一些动向。

三人都找过大队长这边, 公社也去了, 甚至还听说给家里发了电报。

不过名额就两个,还是整个公社, 大队长这边也做不了主。

最后公社看知青们实在闹的厉害,干脆组织了一场会议,所有符合招工要求的知青,都到场镇上去一趟,会议决定这两个名额的归属。

八十多名知青齐聚一堂, 况叶也在其中。

虽然他没有争取名额的打算,但作为符合要求的一员,会议的表决需要八十多名知青全员到场。

除了他们这些知青,还有各个生产的大队长也到场了。

他们对各个生产大队的知青的评价,也至关重要。

会议内容也简单, 想要这两个名额的人,由在场的人投票决定,不过在投票之前, 每个参与竞争的知青可以发言进行拉票。

八十多名知青,除了不想竞争的况叶和陈繁仪等一些在此安家的老知青, 其余的基本上都上台进行了拉票。

这期间,底下的知青也会对一些知青所说的进行反驳。

毕竟下乡两年, 不是每个知青都积极参与劳动,甚至还有些行为很不妥当。

对于这些反驳,台上的知青可以辩驳,不过一旁的大队长会不会帮忙说话就看情况了。

八十多名知青,其中八十人都是六九年三月初同一批来到丰水公社的。

虽然被分散到各个生产大队,但这两年来都有联系,相互之间还是知道一些实际情况的。

况叶虽然和这些知青不太熟悉,但这两年也从队员们口中听到不少和他们相关八卦。

哪怕之前他不认识,等以往八卦中的主角站上台自我介绍之后,也就把人和相关的八卦联系起来。

这样一来,也就能对其的发言有了些具体的判断,更何况底下还有一堆竞争者,这个时候揭老底的可不少。

但除了这两年表现不好的知青,也还有不少的确是勤勤恳恳的知青,他们想要获得大家的投票,就得靠其他的了。

这个特殊的时候,政治身份也是能拿来做筹码的。出生红,就是其一。

毕竟这个时候招工,政治审查要是过不了,一切也是白搭。

想要竞选的知青们在台上各显神通,等他们发言结束后,给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投票。

每人一票,不能给自己,最后获得票数最多的两人得到名额。

投票的这半个小时,不少知青们凑成一堆,想要在最后时刻在活动活动。

不过时间不等人,半个小时后,随着唱票结束,有四人获得了最多的票数,但却是相同的票数。

但名额只有两个,之后还进行了一轮投票,在这四人中最终确认了两人。

被推选出的两个知青,虽然其他竞选者很是不甘,但也都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一个是和张友岁他们一批下乡老知青,当初时局动荡没有跟着回城,一直在所在生产大队表现良好,他获得这个名额,在场的知青也都没有意见。

另一个是六九年下乡,但不是九大队的三个知青之一,而是十七大队的一名女知青。她能够脱颖而出,除了这两年表现良好,还因为其去年识破了两名人贩子的拐卖行动,救助了被拐的三个小孩。

这件事,在丰水公社流传的很广,况叶和在场的其他人自然是知道的。

两个推荐名额有了最终的归属,会议也就很快散场了。

落选的许诚三人心情自然是不怎么好,回九大队的路上,况叶看着三人失落的模样,却没有多说什么。

这次丰水公社确定两个名额的方法,是他都没有想到的,但却不能否认这个方法已经相当的公正。

三人落选,的确是在八十多人中不算最好。

后面这样的事,他们可能还要经历不少,能选上自然是皆大欢喜,选不上只能自己想开才行。

不过他不多言,许诚他们却还是想找他倾诉倾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