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我不穿了! 第52章

而如果得到汉臣支持,再借汉臣与宗室之力压制住帝族,那他就可以全力南下,完成自己的抱负……

李冲并不是给谁灌了迷汤,而是把握住了皇帝的脉搏,提供了最让皇帝满意的选择。

如果按这种想法去推断。

李冲他们一定会……激化皇帝与平城勋贵的矛盾,削弱他们的势力,他们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因为,皇帝毕竟是胡人!谁也不知道他会坚持多久。

想通这一点后,萧君泽发现自己如今暂时介入不到这么高阶的斗争里。

他如果积极参与,就与自己与世无争,一心治学的人设不符合,再者,他也没有必要帮助平城勋贵抵挡来自汉人攻势。

他来北魏,不是为了反对改革,而是为了借助北魏这波改革的春风,发展自己的势力,把世界改成他喜欢的样子。

为此,前期他需要蛰伏,将根系深深扎入这个国度,才能在它崩溃之前汲取到最大的养分。

……

在分析完局势,萧君泽几乎也能想到汉臣会如何针对平城勋贵,又为何会波及冯诞了。

李冲他们那么精明的人物,怎么可能允许太子恂那样抵触汉化的太子上位?

而对平城勋贵而言,太子恂是他们对抗汉化最好的一张牌——君不见当年北魏太武帝灭佛,而他的太子信佛,不但挽救了大量僧尼,保留无数典籍,还在太武帝死后,重新恢复佛法,并且耗费巨资开凿了武州山云岗佛窟。

所以,汉臣与平城勋贵的角力,必然落在换太子一事上,而做为平城勋贵的代表,在这事上,冯家不可能不被卷进去。

他们具体会怎么做呢?

萧君泽想了好一会,才微微摇头。

信息太少了,他不可能凭借几句风言风语,就推测出两边的谋划。

只能提高警惕,先静观其变。

-

萧君泽再入宫时,已经是二月初。

洛阳的二月已有了些春意,枯草之下,隐隐能见些黄色嫩芽。

拓拔宏——如今他已经改名为元宏,接见萧君泽时,肉眼可见的清减了许多,想来这个月的改姓风波,让他耗费太多心力。

“君泽又长高了。”看到义弟入宫,冯诞很是欢喜,起身上前相迎。

这算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了,萧君泽轻咳一声:“阿兄谬赞,也不是长得太高,不过半寸罢了。”

男孩子嘛,生长期肯定要长高的。

“哪有,元恪十四岁了,也不见长。”冯诞随便举出一个反例,“快坐,可曾吃了朝食?”

萧君泽点头,从袖里拿出一个小玻璃罐:“这是南方的茶叶,我如今每天用它与奶同煮,能增进食欲,生津止渴,提神解乏,阿兄可以试试。”

这是他前些日子让人去南朝找来的茶,如今茶还算是一味草药,没有正式进入饮品行业,这种产品,如果想要打开销路,那走上层路线无疑的最好的。

冯诞微笑着收下,便见旁边一只皇帝一手倚着凭几,托着头,感慨道:“如此不入人眼,这皇帝当着实在无趣,阿诞你说对否……”

萧君泽按住要帮他说好话的冯诞,冷漠地坐到他面前:“我决定帮你修河,只是我人微言轻,怕是难以支撑,阿兄若愿意随我一起,我便轻松多了。”

说着,他对冯诞微笑道:“阿兄,洛阳烦闷,你与阿弟一起,同游这大好山河如何?”

冯诞眼睛微亮:“这,倒是个好主意……”

“一派胡言!”原本靠着凭几的拓拔宏瞬间坐正了身子,“一国司徒,三公之首,随你一个小儿前去修河,怕是要被嘲朕国中无人!若只是要个有威望的,谁人不能去?”

他脑中飞快转了一圈,排除一些脾气不好的,一些必须留在身边处理国事的,然后便献祭了自家最乖巧的一个弟弟:“彭城王元勰(音:斜),性情恭谨,心思缜密,行事有静气,当能助你成事!”

冯诞正要说话,拓拔宏已经大手一挥,斩钉截铁道:“不用问他,君无戏言,就这么定了,拟旨吧!”

萧君泽围观了这场自救,忍不住对兄长调侃道:“相逢岂有分别时,当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冯诞敲了阿弟的额头:“莫贫嘴,元勰性情安忍,虽有少年意气,却是守礼庄重,你与他共事,切莫欺负他。”

萧君泽悠悠道:“弟弟我呀,岂是欺凌弱小之辈?阿兄也太操心了些。”

啧,他本意是想把冯诞带走这是非是地,如今看来,怕是不能了,那他暂时也不能离开洛阳——没有冯诞的庇护,他那姿色就能带来无穷麻烦,只能看到时能不能借势再整个大活了。

这样话,勘察、联络、各方势力周旋的前期工作,就能只交给那位只见过数面的彭城王元勰了。

于是他微笑道:“如此,事不宜迟,把元勰叫来,我与他分说分说。”

元宏轻咳一声,似乎这时才回过味来,觉得卖弟弟卖得太快,有些心虚,点头道:“也好。”

有他看着,也免得六弟那个老实孩子,被人骗得什么都不剩下,便让人将六弟寻来。

于是萧君泽趁着没事,给冯诞冲泡起茶来。

当成中药送来的茶叶,没有杀青揉捻过,只是阴干后自然卷曲,冲泡时,留下的风味自然也比不过后世新茶,不过这时代的人,本身也没那么挑剔,那淡淡的茶水在饮下后,些许苦涩又有一丝回甘。

倒是颇得冯诞的喜欢。

元宏想蹭一杯,萧君泽按住茶罐,义正严词地表示你身为帝王,当时时紧醒自身安危身系家国,不能随便喝这种来历不明的东西。

这玩意没有大规模种植,非常少,萧衍都在信里抱怨他为什么找这么偏门的东西,他手上就拿到两斤,还要给将要来洛阳草原头人们试喝,是他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岂能再分一份。

看着少年严肃的模样,元宏笑了笑,随后,便用微带着挑衅的目光,拿起冯诞没喝完的半碗剩茶,一饮而尽。

“还行。”元宏将小碗倒扣了一下,示意喝光了哦。

萧君泽微微磨牙,正想着怎么收拾他,便见门外有人通报,说彭城王元勰到了。

元宏将人宣来,便见一名二十出头的青年走入,目不斜视地恭敬行礼,他模样俊美温润,一身汉衣,俨然一个翩翩读书郎,不见鲜卑士族的英武之气。

元宏介绍道:“六弟,这是君泽,有大才;君泽,这便是朕之幼弟。六弟,此次宣你前来,是有重要任务,要由你担当。君泽,你给他细讲。”

萧君泽看了一眼青年,开口道:“陛下,这修河之事,一个中书令尚且差了许多。”

元宏微微挑眉:“好大的口气,你这是非要一位三公来给你作配么?”

萧君泽微微摇头:“那倒不必,我是想提议,由陛下你设立一处,条例司。”

“条例司?何解?”

“在三省六部之外,独设一司,能过问财权,有闻风奏事之权,有征地征丁之权,”萧君泽自信道,“独享财权,此司独受陛下节制,如此,方能行修河大计,不必被六部牵扯。”

说穿了,其实和后世的(XX计划委员会)差不多,不必受上官节制,拿着的权力,只对皇帝负责。

元宏轻声道:“为你,独开一司?”

萧君泽摇头:“不是为臣,而是为修河大计,河成之日,便可以解散这条例司,各去安置。”

“朝廷官职,岂容如此儿戏!”

萧君泽没有回答,只是又冲了一碗茶,递给冯诞。

元宏皱眉数息,终于道:“这条例司,当由六弟主持。”

身为一名有为之君,他连朝廷整个官制都改成九品中正制了,也不怕多加个讲议司,但君泽毕竟年纪还小,他不能轻易将这权力交出。

“这是自然,以后诸多大事,都要仰仗彭城王奔忙,”萧君泽果断道,“修河之事,最重勘探,如今首要,便是记录当年白沟、平虏渠,漕渠如今的是何水位,还剩多少河段,各地又有多少存粮,可供修河之需……”

他一一例数,大工程嘛,最重要的就是人、物资、工程进度,中途的施工、监理,可麻烦了。

元宏听完后,正色道:“这些事,便交你与元勰主持,莫要让朕失望。”

萧君泽点头起身:“如此甚好,六殿下,随我来吧,咱们边走边说。”

元勰满脸疑惑:“皇兄……”

我是你亲弟弟啊,你不多交代两句的吗……

“跟他去便是!有朕在,他不敢吃你!”元宏毫无负担地道。

第61章 又中一个

殿外,春风未暖。

萧君泽走出大殿,一反刚刚在皇帝面前的桀骜不驯,对着青年微笑拱手行礼:“在下君泽,见过彭城王。”

他行走于洛阳宫廷长廊之上,眉眼温柔带笑的一瞬间,周围宫人的呼吸声似乎都在一瞬间静止了。

那是一种一眼望去,心神弱些,便能让人忘记先前所行之事的惊艳。

元勰也怔了一瞬间,但随即回过神来,声音也不自觉柔软起来:“小王元勰,不才忝为中书令,有幸共事,还请阁下多多指点。”

萧君泽微笑道:“殿下,陛下与你说起过我么?”

这俊美儒雅的亲王神情中带着一丝好奇,看着那刚到自己胸口的少年,温和道:“有所耳闻,曾听皇兄所言,自南征时,得一大才,仅此一人,这兴师动众,便不算无功。”

元勰还说起当时他们兄弟们十分好奇,便问这大才是大在何处。

随后便听皇帝历数三国至今,各地的人口、天气,古籍记载,讲出了气候论,证明为何会是由北至南一统,而非由南至北一统天下。

全是因为北方气候一但恢复,良田广厦无数,国力雄厚,远胜南方多矣……

他说到这里,眉眼间皆是风发意气,似乎饮马长江,一统天下,便近在眼前。

萧君泽微微一笑:“想得很好,但一时半会,没可能,做不到。”

元勰一怔,不由苦笑道:“阁下在皇兄面前,也是如此说话么?”

“是啊,反正他也不会生气,”萧君泽微笑道,“他脾气不错,只要不扯到冯司徒身上,便很能讲道理。”

只元宏虽然讲道理,但道理要是讲不通了,下起手却是一点都不含糊的。

元勰也笑了起来:“有道理。”

说到了共同话题,关系便很容易拉近了,元勰早就对皇兄口中的奇人充满了好奇,便将原先心里的一些困惑询问而出。

当下朝廷最热门的话题,无疑就是皇帝的改革了。

元勰想知道这位奇人对这次改姓易服、更改官制的行为如何看。

萧君泽便答道,不看好。

这话不算逾越,朝廷里那些反对的臣子,能从洛阳宫廷排到城门口去,说过的重话比这重多了。

“此言何解?”元勰问。

“这可太复杂了,一句两句,说不清楚。”萧君泽随意打发道,“你我,还是先说说这运河之事吧,你想必已经知晓,为何要筑这运河了么吧?”

“皇兄的意思,筑此河,能连通幽州与洛阳,便于运送军粮,”他又思索了一下,继续道,“尤其是草原上马匹牲口,从前需翻越阴山、要走平城,太行山,自漳水而下。若是能修通此河,便能翻越燕山,直通洛阳。”

萧君泽摇头道:“那只是表面文章罢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