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方奇幻小说网 > 大理寺少卿的小厨娘> 第41章 冲突

第41章 冲突

◎空食王母千斤粟◎

大魏凡涉严重刑案的犯人,须三司会审,再将审判结果呈于御前,由圣上再亲自过目定夺。

宋鹤卿罗列好杨文忠的罪名,定的是秋后处斩,折子写好先交到御史台,御史台审后呈入宫廷。

宋鹤卿对朝廷各个法司机构的流程周期了如指掌,按照他的预期,御史台从下到上,至多花不了五日的时间,这罪名便能板上钉钉,呈送到陛下眼前。陛下提笔一勾,这事儿便算圆满了结,余后时日,杨文忠在牢里等着砍头便行了。

然而,一连七日过去,御史台那边都没有丝毫动静。

宋鹤卿差人去问,所得到的答复无非是“没审到”,“再等等”,之后又等三日凑够整十日,也还是没有动静传来,折子进了御史台便如石沉大海,连个响儿都没发出。

宋鹤卿觉得蹊跷,干脆派人去找了崔群青,想问个明白,结果崔群青也同他打起了马虎眼,说他是管监察的御史,案子那块不归他管,他回去可以帮忙催催。

然后便又是几日过去。

盛夏时节,天地如熔炉,万物火中烧。

宋鹤卿连折子都批阅不下去了,抓着头发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嘴里念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往从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发生,这杨文忠作恶多端是出了名的,有何杀不得?我还就不信了——”

自言自语到这,宋鹤卿忽然眼前一亮,道:“何进,近来可有朝会?”

何进掰着手指头数了数,道:“如今国泰民安,朝会一月一次,距离上次朝会已过二十余日,再有两日,大后日便是朝会了。”

宋鹤卿拿定主意:“好,那我就等到大后日上朝,将杨文忠一案亲自说与陛下,这样便再也拖沓不得了。”

何进面上一愣,想了想终道:“少卿大人,这不妥啊。”

“您想想,历来奏折便是要经御史台审验,您这直接绕过御史台,御史台脸上没光,其他官员也不乐意,这不是得罪人吗。”

宋鹤卿皱眉,顿下步伐道:“那我该怎么办?继续等下去吗?这御史台也不知是出了什么幺蛾子,他们一日不呈上奏折,我便等一日,十年不呈,我便等十年?这算什么道理。”

何进也为难,张口想再劝两句,便听宋鹤卿道:“别说了,我意已决,你现在就给我润笔研墨,草拟奏折。”

何进叹气,只好照做。

两日后,到了上早朝的时候。

闷沉数日的天气,终于在天亮时分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给这熔炉般的天地带来丝丝凉爽。

晌午时分,雨势由小转大,集市上的摊贩不得不收摊回家,街上行人神色匆匆,脚步落在雨水中,溅起一汪汪水花。

唐小荷手里拎着刚买的一小捆萝卜苗,跑到大理寺大门的檐下避雨,嘴里正抱怨着,便听车轱滚动声传入耳中,擡眼一看,是宋鹤卿下朝回来了。

马车前,侍从环绕,车厢中的朱红身影被搀扶而出,何进正要打伞为其遮雨,那身影便不顾雨丝,兀自迈开大步行入正门。

这还是唐小荷第一次见宋鹤卿穿朝服的样子,朝服也是朱红色,只不过比公服要繁琐许多,分上衣下裳,腰间束大带,大带上又以罗带束着蔽膝,腰间挂玉剑,锦囊,玉佩,头戴獬豸冠,手握玉笏。

他走路太快,看不见他的表情,但唐小荷能感觉到,眼前的宋鹤卿,和素日的宋鹤卿,气势不太一样。

如果说先前是威严,那现在,便是凌厉了。

她不由自主跟上去,想问问发生了什么,却被何进拦下道:“小厨,别过去了,大人现在正烦着呢。”

唐小荷诧异起来:“他烦什么。”

何进挠着头,皱紧眉头道:“这一句话两句话的,也说不太清。”

就在这时,外面又响起哒哒马蹄声,崔群青从马上跃下,奔入大理寺的门道:“姓宋的呢?死哪去了?”

唐小荷往内衙的方向指了指。

崔群青立马跟了上去,路过不忘捏了把唐小荷的脸过过手瘾。

何进见状又赶紧追上去,欲哭无泪道:“崔大人现在还是别过去了,我家大人此时烦着呢,八成谁都不想见。”

“你家大人哪天不烦?这天都快被他捅出窟窿了他还想装没事人,做梦。”

“崔大人你这……唉!”

二人一前一后往内衙去,只剩下个唐小荷愣在原处,满脸莫名其妙,对那两道背影喊道:“喂!到底发生了什么啊,你们俩就不能留下一个来给我讲清楚吗?”

喊完她又跟想到什么似的,垂眸自言自语道:“最近好像是有桩案子让宋鹤卿很头疼,难道还是因为那个杨文忠?”

她这念头刚生起来,余光瞥到手里的萝卜苗,立马摇了摇头改口道:“算了,关我什么事,我一个厨子,做好饭还不行吗,管那些有的没的干嘛。”

还是回厨房研究这萝卜苗怎么吃吧。

内衙。

宋鹤卿顶着一头被雨浸湿的乌发,推门回到卧房中,随手便扔下玉笏,摘下头顶獬豸冠,又扯掉腰间玉佩锦囊,扒掉一身朝服,只着雪白中衣,转身便要离开。

崔群青挡在门口,皮笑肉不笑道:“宋大人干什么去?”

宋鹤卿眼中无波无澜,冷漠平静道:“辞官,回老家。”

“你要是回老家了,大理寺怎么办?大理寺少卿谁来当?”

“谁爱当谁当,关我屁事。”

崔群青沉了脸色,严肃着声音:“宋鹤卿,你怎么能说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话。”

宋鹤卿掀起眼皮,盯着崔群青,不自觉间眼眸已眯成凌厉的形状,问道:“我不负责任?我问你,杨文忠他是不是有罪?是不是该死?他犯下的每一条是不是都能把他千刀万剐?”

崔群青眼神有一刹那的闪躲,却还是诚实道:“是,你说的没错。”

“那为什么满朝文武对他袒护至此!”

宋鹤卿大吼一声,眼底变得通红,咬牙切齿道:“人证物证俱在,折子我那么早便已经提到了你们御史台,为何你们迟迟不呈到御前!好,你们不给圣上看,我写奏折,我上朝亲口告诉他,然后呢?然后为什么又突然跳出来那么多人!说这案子有隐情,说案情全貌并非皆如我口中所言,我就不明白了,那杨文忠手里到底有你们多大的把柄,能要你们为他如此肝脑涂地!”

崔群青沉默许久,长呼一口气,终是道:“宋鹤卿,你断案的时候,眼睛里能不能别只装着案子。”

“你动动你的脑子去想一想,杨文忠这个案子在当地搁置那么久,都无人去碰,偏到你这便给破了。是,你是脸上有光了,你为民除害,你是青天大老爷,但落在陛下眼里呢?”

“陛下会想,为何这么简单的一桩案子,别人都破不了,单他大理寺少卿能破,那之前那些人都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对杨文忠屡次手下留情,究竟是能力不足,还是私下早已以权谋私,狼狈为奸?”

“自古伴君如伴虎,即便那些人里有明哲保身的,怀疑的帽子只要一扣上,弄不好便是灭顶之灾。因为你一个人,便要坏上十人百人的性命,你想不通他们为何阻拦,我告诉你为什么,他们那是为了保住一家老小的命。你可别忘了,上一个牵扯进这种案子的人,可是被抄了满门,在死牢里等着斩首示众呢!”

宋鹤卿两耳嗡鸣,胸口起伏不止。

门外,大雨倾盆。

过了许久,他启唇发出一声轻嗤,道:“所以呢?”

崔群青抓住了他的肩膀:“所以你就不该去管这个案子!现在收手还来得及,只要你现在承认案子弄错了,杨文忠并非大奸大恶之徒,不轻不重的那么判一判,你就什么都不用再操心了,这世上有的是案子给你断,你何苦执着于去管这一桩呢?”

宋鹤卿将肩上的手拨开,喃喃道:“是啊,我何苦执着于去管这一桩呢,横竖刀子落不到我头上,管不管的,我都是大理寺少卿,那个月拿的都是那点俸禄,天塌下来又与我有何干系。”

“可是,我不管,谁管?”

“是被抢了房屋粮田的老夫妇管,是被打死了爹娘的童稚小儿管,还是自己惨遭玷-污,丈夫横死街头的妇人管?”

“你说,崔御史,我不管,谁管。”

崔群青的表情僵了,天际响起几声轰雷,宋鹤卿迈开脚步,绕过崔群青,走入雨中。

他去意已决。

就在这时,崔群青转头朝他放声大吼:“宋鹤卿!你断起命案如三花聚顶,怎么做起人来便如此顽固不灵!你难道到现在都还没看出来吗!杨阁老之所以当初能权倾朝野,不是因为他天纵奇才,是因为他手下弟子无数,并且皆身居要职。我可提醒你,那个他最得意的弟子,可是姓谢!”

宋鹤卿全身僵住了。

一道雷闪劈来,白光亮在他的眼前,逼退他眼中迷雾,逐渐清明重现。

许多原本混乱不堪的思绪,瞬间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

姓谢,姓谢……

怪不得杨文忠能犯下那么多案子还全身而退,怪不得他当初刚碰这案子便遭刺客暗杀,怪不得杨文忠气焰那么足,落网大理寺还能有恃无恐。

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人。

作者有话说:

杨文忠这个人物原型也有历史参考,具体名字我不记得了,反正祖父是明朝有名的“三杨”之一,后台过硬,干过不少坏事,一直没人能管,后来被汪直宰了

推荐阅读:
  • 《沙丘》六部曲合集
  • 《波西杰克逊》系列合集
  • 《猎魔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