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谁是包袱!? 后记

大家好,我是主角梅贝儿.瓦伊斯的友人A芭希拉.亚维西丝。

如果硬要把我的名字直译成日文,就是『鸟网雀科』

算了,还是改得像个名字一点,写成『鸟纲雀』吧

对不起。没什么特别意义。纯粹只是想说说看而已。

这次我也遵循代代相传的传统,以掷硬币的方式,从作者那里抢来了后记发言权。我们说好十元硬币掷出正面就由我,背面就由作者来负责后记。

结果掷出正面,因此,这回就由我负责后记啰,十元硬币上刻着『日本国』的那一面才是正面,不过以为刻『10』那一面是正面的人好像比较多。由上述内容来看,十元硬币是没有背面的,我可以在此断言。

因为这样,这次我也守护了传统。

好了,各位觉得枪与剑可以对等交战的世界如何?

长剑不可能赢过火枪吗?

不尽然,毕竟那可是在枪枝的命中率提升,射程也获得延伸之后的事情,在这个故事里的枪枝,仍是命中率低,射程比不过弓箭的弱小武器。

因为弹丸是球形,会受空气阻力影响,无法直线飞行,速度也会下降,再加上与枪管同样大小的弹丸会堵住枪管,而稍微小一点的尺寸,又会在枪管内到处撞击反弹,更不知道它会飞往何方了。

史实上的枪枝,是在枪管内侧刻有螺旋膛线的来福枪诞生、弹药改为流线型之后,命中精准度上才得以提升的,顺便一提,来福(Rifling)就是膛线的意思。

这种螺旋状的膛线似乎是在偶然中被发现的。最初,据说是为了方便打扫煤灰,而在枪管内刻出直线型的膛线。似乎是因为直线型的膛线会使爆风外泄,让子弹无法飞远,才会把膛线改成螺旋状。

在技师之间,很早就得知这种螺旋状的膛线能令子弹回转,让圆形弹丸也能够笔直飞行。这方面的记载,早已在十五世纪的文献里便已记载。

不过,在战场上使用的大炮与手枪内也刻上膛线,则是三个世纪以后的事情了。因为当时还是由枪管前端填充弹药,在枪管内刻划螺旋状的膛线会卡到弹药,填充时得多费些工夫,这样一来,在战场上可会丢了性命,好像是因此而没有普及。

膛线的技术,似乎在比起省事,更注重命中精准度的猎枪上获得了普及。

而子弹会改成流线型,同样也是偶然的产物。为了让来福枪更加便于使用,有人研究比枪管小上许多的弹药,于是发明出一种把圆形弹丸切成一半,在弹底设计凹孔的子弹。如此一来,发射时的爆风会经由这个凹孔将弹头底部撑大,得到让子弹与枪管内侧咬合的效果。子弹会改为流线型,是因为光是把圆形弹丸切成一半,无法使子弹有凹孔的部分必然朝下。流线型弹身是为了让子弹能笔直地装填,而在较长的一端增加厚度的结果。偶然很有意思吧。

也就是说,本书里提到的世界,是枪与剑还能对等交战的世界。应该说在接近战中,拿剑的一方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虽然纳巴尔先生是拿着平底锅战斗

顺带一提,种子岛火枪好像是拜制枪师傅技术优异所赐。不论在命中精准度或飞行距离上都无可挑剔,让人感觉不出有改良的必要。需求可说是发明之母,不过,如果能以工匠高明的技术补足,那不需要、不方便的发明就已经够用了。有这种环境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真是难以判断啊。

枪的话题说得太多了,接着来谈谈设定吧。

作者一开始设定的,似乎是个夏冬两季寒暖差异不大的世界,即使在高纬度地区也十分温暖。像是地轴倾斜幅度比地球来得小的星球,或是就此变成比地球更炎热的环境,距离太阳稍微远一点,这样一来,一年的时间会变长。同时也需要重新思考历制,以春分为起点等等,作者好像构想了很多。

不过,最后因为嫌说明上麻烦,而让一年与一天的长度,依然与地球相同。历制也连带延用了太阳历,只是将名称改为圣历。

这就叫作『桌上的空谈时间的浪费电脑要靠电力运作』吧。

这次也是说了好多话喔。作者虽然用象形文字来写原稿,企图让我看不懂,不过,这种小计俩对我而言是无效的,

那么,下次再见啰。当然,我会继续守护代代相传的传统!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传统的继承者芭希拉亚维西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