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后记

《野球少年》这部作品以儿童文学形态问世,是在一九九六年的岁末。正好经过七年的岁月。在这七年的时间中存在过什么?

酒鬼蔷薇(注:发生于神户的儿童杀伤事件)、九一一恐怖攻击、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绑架、不景气、倒闭……共同生活了十多年的爱犬与爱猫死亡,今年晚秋有大量牵牛花不合时节地在庭院里疯狂绽放。私事暂且不提,经历了不只蜿蜒起伏,甚至可以说是翻腾来回的历史,自己在七年前为小朋友所写的一本书,再度得到了发表的机会。

用校稿的形式一边加以重读、推敲、增补、删减,一边不断地叹息。面对过去的作品,也就等于面对自己当时的年少。总之,作品的不成熟与稚拙一再让我羞红了脸,不过在不成熟与稚拙点点褪去、文章渐渐成形的过程之中,身为作者的自己也被点醒,思考自己对于写作本身是否失去了那份真诚与紧张。

一九九七年七月,当时十四岁的少年以连续儿童杀伤事件的嫌犯身分遭逮捕后,十几岁少年所犯下的严重罪行陆续披露,在媒体上加以讨论。有识之士、政治家,心理学者和教育家,分别试图对少年的心理加以剖析、讨论和寻求对应。

家里有两名正值青春期少年的我强忍惊慌,紧张地观察自己的儿子,一面也和同为人母的朋友们慨叹「怎么可能,我们家的孩子才不会那样。」、「这种想法最危险了。对了,最近我家孩子的眼神似乎变得好凶恶……」、「是啊是啊,学校的事几乎都不提,也不肯好好回答。」这类的话题。在这股漩涡当中,尚未成熟、依旧青涩的感性微弱地发出了抗议。真的是这样子吗……?你试图想去捕捉的少年,真的是心里抱持着黑暗、口袋里藏着凶器的那种存在?是只会去惩罚别人或是令人心生恐惧的一群人……?真的是这样子吗……?不,明显不是。既然如此,你想描写的人又是谁……?我想描写的人是……

我想描写的是傲慢、脆弱、死心眼、纤细、不成熟、没神经、具思考力、对于期待的渴望、旁徨的心……不过就是包含了难以简单区分成善恶、好坏的所有一切,独自屹立的一名少年。

把思考拉回原点,在这七年之中,我若即若离地和《野球少年》这个故事保持着关联。我想相信自己的感性。身为女性(而且还是有着相当年纪)的我,想要相信自己从十几岁的少年身上所感受到的光芒。我想要相信,十几岁的少年能够自然地散发出光彩。我不想去否定自己试图捕捉的那份感性,想要把自己所捕捉到的东西表达出来。我带着胆怯的自信,思考着这份表达能否对试图将「十四岁的黑暗」热切讨论、加以定型的人发出某种抗议。

是的,我想创造一个拥有活生生身体与精神的少年、一个彻底坚持自我的身体与精神。把自己所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依循着自己的表达及语言而活,虽然在这个国度不受欢迎,甚至遭人嫌恶。生活在只倡雷协调、重视群体远胜过个人的学校体育制度下的孩子更是如此。我没有运动天份、缺乏其他资质,也没有强韧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轻微抗拒、挫折与服从之中不断来回,度过了青春期的那段时光。无法逃离被强加在身上的少女框架,明明难以承受痛苦,却又害怕逃离,于是就被社会框架紧紧绑住。一面怀着总有一天要展翅高飞的梦想,却又对自己翅膀的能力没有信心。

所以我才会想写这样的故事。

相信自己、接受一切的结果。我想用这只手,试着描写只懂得这种生活方式的少年、试着把这样的少年摆到学校体育的领域。我想描写一个不羁的灵魂、一个不会为了存活而被大人、队友、朋友,以及无可取代的伙伴所改变,而是对抗周遭、带来改变、穿破框架而生存的灵魂。十几岁的身体与精神,普遍深藏着这样的力量,所以才会发光,从黑暗的底部发出光芒。

他站上投手丘,投出一球。站在那里的感觉、鼓动、风声、扬起的砂砾、闪烁的阳光、指尖的热度,投球的快乐就代表了一切。他要拒绝别人强加给他的故事。友情的故事、成长的故事、斗争的故事,拒绝所有这些命中注定的故事,站在名为投手丘的这个位置。

人不能活在别人的故事里。想活着就得压抑自己、必须配合框架、屏除自我、闭上自己的嘴、捣住自己的耳朵、失去自己的语言、停下自己的思考。我也是像这种在整个日本随处可见的大人其中之一。不想赌上自己的身体发言、也不想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起全部责任。靠着自作聪明、既非毒素亦非灵药,伤不了自己、也伤不了别人的枯槁语言活下去。

不过,在完成这本书的同时,我也站上了投手丘。为了提出抗议、为了让自己相信、为了不被社会框架定型、为了突破预定调和说(注: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兼哲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所提出的哲学说。他认为心与物之间的关连都需要靠上帝来撮合,而恶本身不具有积极性,它是被创造物本身所具有的有限性所造成的,包含物理上的天灾以及道德上的缺陷。)的故事,我站上了属于自己的投手丘。

经过七年的时间,我的文章愈写愈好、懂得如何使剧情高潮起伏,也学会将出版社所要求的页数和作品加以结合的技巧。这七年来,我一直都是这么做。我愈来愈涣散,涣散到连自己都没有发现。

我想让被这个国度、时代、人类危机给折磨到变得迟钝的感觉重新复苏。我想和少年一起,再次获得抵抗的力量。「我想找回自己的语言」是我现在的想法。对我而言,《野球少年》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是一部瑕疵很多的作品。我可以说很多次,这是一部不成熟且稚拙的作品。不过这样反而让我拿定了主意。这部作品不论是受到批评还是嘲笑,我都要直接面对。既不会挪开眼睛、也不会装作没听到。身为一名作家,我的原点就在这里。既然如此,就从这里出发吧!

由衷感谢角川书店编辑部的冈山智子小姐,是您让我回到出发点、给我重新质问自己的机会。佐藤真纪子小姐和我共同拥有《野球少年》的世界,这回还创造出属于她自己的原田巧,不禁让我对她抱持着敬畏之心。

浅野敦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