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四章

两周后的某一天,我收到一封信。之前我向浅草的儿家制鞋专科学校申请了人学指南,寄信人便是其中之一。 信里有一张邀请函,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他们的一日入学体验。

之所以萌生去体验一下 的念头,或许是受到公园里遇到的那个女子的影响。我开始希望尽早成为能赚钱养活自己的人。我想快点进入社会。

我预约了周六去参观,早便按照信中地图的指引,出发前往制鞋学校。学校位于住宅区里,从浅草站步行约十五分钟即可到达,建筑看上去不像学校-楼是装了玻璃幕墙的展示厅,可以接受全定制鞋的订购。地上铺着朴素的地板,踩上去会发出动听的脚步声。玻璃柜里并排放着好几双样板鞋,全部采用上等皮革制成,完美的镜面抛光看得人如痴如醉。之后我才了解到,这栋楼的二楼是工作间,三楼是教学设施。这里的主业其实是制鞋工坊,人才培养则是附属的业务。

这天接受体验人学的只有我。负责接待我的是-一个三十五岁左右的英俊男人,他穿着灰色衬衫和优质夹克,即使是和我这个高中生说话,也一直用敬语。

“为什么您在这个年纪会想学习制鞋呢?”对方问道。我们来到爬示厅的桌子旁,这里大概是用来离读的地方。

“我猜可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便准备了答案。”

“请说。”

“我想到了几种回答,但说真的,硬要说出理由其实挺牵强。可若要说真心话,除了‘单纯被鞋吸引了’这个原因以外,又没什么好说的了。”

“我明白这种感受,不过,能否先说说您准备好的那些理性动机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欧式鞋是一种立体造型物。举个极端的例子,我对日式草履( 注:这里指日本的一种传统鞋履,外形与木屐相似,用于搭配和服)就毫无兴趣。要说两者有什么不同,就是平面和立体的差异吧,像这样把鞋托在手…”我用手在空中比画着旋转鞋子的动作,“横转竖转的话,能看见它不同的侧面,我想自己就是被这个吸引了吧。”

“您的回答很有意思,您知道有种说法叫‘西服 是立体的,而和服是平面的’吗?

“咦,不知道。”

“和服要折叠起来放进壁橱里,而西服要使用衣架垂直挂起。因为西服是立体式设计,折叠起来也无法变成平面。”

这么说来,的确如此。

“立体的欧式鞋和平面的日式草履,其实就像西服与和服的对立吧。’

“是因为日本人不善于掌握立体的事物吗?

“不,日本人也能创作出宏伟的佛像,与其说擅长不擅长,更多的是文化喜好上的差异吧….您继续说。”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的亲身体验。有些鞋店会根据顾客的情况,对市面上出售的普通鞋垫做个性化定制….

我说了西新宿的一家鞋店来做例子。

“您知道这家店吗?”

“啊,我听说过,好像很多运动员都会去那里买鞋。”

“那是我母亲介绍给我的,每次想买运动鞋,我一定会去那里。第一次穿上的时候,我受到极大震撼,仿佛自己的脚掌终于有了正确的形状。或者说,那时我才知道,自己与生俱来的脚掌其实是那么不完善…

“我能理解,”他点点头,接着说道,“给自己做鞋的时候,我也有同感。”

“什么?”

我瞪大眼睛看着面前的这个人。

“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制鞋师,包括经营者、业务员和文员。’

“啊,原来是这样。”

“世上的大部分人不会去质疑自己脚掌的形状,毕竟这是与生俱来又形影不离的东西。可正如您所说,它往往没有长成最适合本人走路的形状。若只是穿着批量生产、仿佛取了最大公约数制成的新人用难意识到这点而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可说是现代制鞋师的个任务吧。”

“制鞋并不是做一个东西把脚包起来就可以了,可以说,是要为人们做出一双浑然天成、理想的脚。因此,我认为制鞋师的使命就是让人们能走得更长更久。”

一整个上午 都是单方面的授课。桌上摆放着鞋的部件和还未制作完成的样板鞋等。按照顺序观摩下来,就能对鞋的构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教学过程中没有抽象的东西,完全是应用实践。

我拿出自己带来的几个东西,寻求对方的意见。我带了仅仅将皮革缝合后制成的简易鞋子、用缝纫机缝好的纸样(皮革实在太贵了,不好用来练习)、用石膏和木片做出来的鞋楦,等等。很多部分的做法都有问题,对方为我一一进行调整。

下午开始见习,也就是实际做鞋。当然,即便是专业制鞋师也不可能在一天内完成所有工序,我只体验了绷棺这项。绷榷是指把甲革(注,指鞋面的皮革)绷到中底(注:鞋面和鞋底连接的地方,一般较软,起缓震稳定的作用)上,也就是将鞋子的底面与上半部分进行合体。中底和鞋面都是事先淮备好的。

将现成的鞋檀压到中底上,然后蒙上甲革。用鸟嘴钳这种金属工具将皮革往底部拉伸,再用专门的缝针固定起来。拉伸皮革时无比费劲,感觉是使出T吃奶的劲儿拉扯,然后强行固定。

“如果真的把脚放进去,包得这么紧恐怕得疼死吧。”我说,“可以不放进鞋植,直接缝合起来吗?

“不能。这里必须利用皮革的伸缩性,做出完全贴合用户脚部的形状,否则就没有意义了。鞋楦要一直放在里面,直到皮革充分伸展成型。”

“大概要放多久呢?’

“鞋楦要放一一个月。”

要完成对方所说的操作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力气。完成之后看到那像模像样的形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不过,好几个地方都留有褶皱。当然,这种东西和真正的商品相差甚远吧。

我说了自己的感想:

“鞋这种东西,真的只是用线把皮革缝起来就能制成啊。”

“没错。皮革、线还有蜡,原则上,有这些东西就能制鞋了。”

“我以为现在的鞋子是用黏着剂之类的东西来缩短工期的。’

“当然,工作间和制造商为了兼顾成本等因素,常常会使用这样的东西。这也无可厚非。不过在我们这里,教的还是过去那种只用皮革和线制鞋的方法。”

“这是为什么呢?”

“你觉得是为什么?

我请他给我点时间, 然后开始思考。大致整理完思路后,我说道:

“简易化操作是建立在原本那套复杂程序的基础之上的…就是说一种是知晓这项工序的原始意义,在此基础上主动选择了简单的做法,另一种是只知道简化法, 并以为它就是原本的操作,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正是如此,”他点了点头,“没想到您这么年轻,却想得如此透彻啊。”

“我平时会做饭,”我解释道,“经常看一档烹饪节目,里面的老师会热心地教大家用海带和鲣鱼干做高汤,不过他也会说,如果太忙没时间,可以用现成的高汤包或高汤粉代替。他说,虽然用高汤粉也可取,但你得知道真正的高汤是用鲣鱼干煮出来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知道这一点, 你就能品出味噌汤的不同味道, 而不会一上来就认为它们都是用高汤粉兑出来…”

“真是一事通则万事通啊。”

“冒昧问-下,虽然只有今天一天不好判断,但您觉得我能成为制鞋师吗?”

“这真的不好说,毕竟这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这个行业也并非如此。如果要自己开店,还需要相应的经营能力,并不是只会制鞋就行了。”

“也是….”

“不过,制鞋的能力是一个大前提,没有这种能力,后面的事都免谈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仔细地、系统地去学习,掌握这门手艺应该是没问题的。毕竞像您这样在接受教育之前已经自学制鞋,还把作品带来的人是凤毛麟角。”

“我的心里还有一个疙瘩。不知是不是无法适应学校这种环境,我就是不爱上学。我受不了别人给我灌输东西,上课时总在和自己的冲动做斗争,以免下一秒就踢翻椅子跑出去,所以才一直在自学制鞋的道路上摸索。”

“嗯

“所以,我担心付了学费之后会出现刚才所说的情况。”

“这样啊…他低头思考了一会儿,随后慢慢地说道,“不过,您现在和我们学校取得联系,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尽管没有最终解决疑惑,您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吧?”

说中了。

“您能具体说说情况吗?

….其实,最近有一个熟人和我说了一句话:假如是天壤之别的差距,那就无所谓了。

“这样啊。”

“也就是说,在初中和高中里,老师和学生之间看不到所谓的实力差距。老师基本就是照本宣科,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在教学辅导书上也能找到。因此,即便和老师面对面,学生也不觉得他拥有自己触手不及的非凡能力。”

“或许吧。

“可大学和专科学校就是另一个世界了。听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老师和学生在知识与经验上有着压倒性的差距。学生每天都会直观地产生这种感受,所以接受老师的教导或许就谈不上痛苦….甚至可以说,要是不努力跟上老师,学生随时会被甩掉,根本没空在意那些细枝末节,或许也就不存在厌学的问题了,这是那个熟人说的。我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事。”

“您的友人说得很对。”他继续说道,“看来您身边有知性的成年人在影响着您呢。”

“不,恐怕并非如此。”我答道,“我身边净是大早就喝啤酒吃巧克力的人。”

人学体验全部结束后,外面已经天黑了。

“最后想和您说件有些多余的事,可以吗?”

我行完礼刚想走,对方就叫住了我。

“请说,什么事?”

“您很年轻又充浦力量,而且营于感同身受,希望您能思考一下如何帮助他人。”

听到这句话时,想必我的脸上堆满了困感吧。

“咦……您要说的不是制鞋吗?”

“不,可以说制鞋也是其中一种方式。”

我越来越听不懂了。

“说来或许不着边际吧。您提起身边有古怪的成年人时,我突然想到了这一一点。头脑聪明又善解人意的人往往活得很辛苦。敏感有时也是一种脆弱。”

我仍然不太明白,只是点点头。

“或许您现在光是自己的事就够忙活了,不过遇到这样的人时,或许可以试着帮对方一把。”

“这是要我变得成熟一点的意思吗?

“不是。或许您自己想快点长大,但把长大成人当作一个笼统的目标其实毫无意义。我是说,要让自己拥有一颗敏感且坚韧的心,这与儿童还是成人无关。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能做到的人就应该努力去做到。”

我还是不怎么理解。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我想应该展现出一种奋力前进的姿态吧,这是第一步。”

(吐槽这是开了上帝视角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