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 夏 12

「唔~。」

和老人分别后,我回到酒店,沉浸于阅读日记的后续中。

场面正好是托莉女士,听到奥斯汀公共广播宣布『拒绝无条件投降』的场面。

从托莉女士的字体突然歪掉了,她的动摇可见一斑。

这段公共广播在历史上很有名。奥斯汀的历史教科书,基本上都刊载了这一场面的照片。

那是当时在首都的新闻记者,俯视大街拍的一张照片。

在首都维茵大道上,国民随着『无条件投降被拒绝』这个广播而暴动起来的照片。

把维茵市民叹息,焦急,恸哭的样子,以漂亮的构图捕捉住。

而托莉・诺艾尔,也身处于那个历史时刻的维茵大道上。

战争的威胁近在眼前的那张奇迹照片,或许也拍下了她。

我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再细看那张照片。

那么,沙巴特联邦政府,为何会拒绝奥斯汀的无条件投降呢?

这在历史上也是始终未解的谜团之一。

即使是按照当时的伦理观,那也是绝不可能的暴行,当时的沙巴政府到现在依然受到了指责。

当时的沙巴特政府高官,姑且也就『拒绝无条件投降』作出了两番解释。

最初的说法是「奥斯汀语翻译有误,以为不是投降而是议和」。

所以他们拒绝的是『讲和』,如果是『投降』的话就会接受云云。

但这个主张,被当时进攻穆崧堡的沙巴特前线指挥官明确否定了。

因为他作证说,上级下达了『对方提出了无条件投降声明,所以停止进军』的命令。

由于这种解释受到了指责,接着沙巴特又改口说『因为在穆崧堡发生了迎击行为,参谋本部判断无条件投降是敌人的假情报』。

从当时奥斯汀的战况,要说无条件投降是假消息未免太牵强了,所以这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但现在这个说法,便是当时首脑的正式见解了。

实际上,没人知道为甚么会作出这样的判断。

虽然历史爱好者之间不断提出了假说,但大多都只是推测,缺乏了决定性的因素。

最广为支持的,是政府高官收下了军事企业贿赂的说法吧。

虽然沙巴特国民对东西战争的长久化抱有不满,但从军事企业的角度来看,这却是『战争时期需求泡沫』。

只要生产武器就有人买,而且研究费如流水般源源不断从税金中投入。

在军事企业眼中,应该是笑不住口吧。

可是,由于丝露芙攻势,东西战争走向了终战。

投入了巨额资金建立生产线的军事企业,面对忽然的终战而头痛。

于是就生出了他们是不是提出了「希望战争至少能持续到清空库存为止」这种要求的说法。

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当时大多数民众都相信这种说法。

结果,赚取了暴利的军事企业经营者的家遭到袭击,听说一家老幼全被杀光了。

因为当事人都被杀了,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办法证实说法的真伪。

……虽然我觉得这个说法,有很大机会接近事实。

还有一个说法,说丝露芙・诺瓦希望继续战争。

指丝露芙提出了「我们招惹了太多的怨恨。为了不让奥斯汀国民发生叛乱,应该减少他们的人口」这种不合理的提议,而军方也听从了。

不过,我对这种说法保持怀疑。

当时的她应该只是布鲁斯塔夫将军的附属品,没有那样的权力。

这只是从后世的印象,认为如果是丝露芙的话,会说出这种话也不奇怪而生出的说法吧。

除此之外,还有在战争中失去家人一心复仇的官僚失控了的说法,或是政府内部中发生权力争斗,好让自家人立下功劳之类,还有不少诸如此类的奇怪说法。

但到头来还是缺乏决定性证据,当时的沙巴特政府为甚么会做出那样的决定,理由已经没入了黑暗之中。

事到如今,已经无从得知了。

「……」

我确认一下距离列车开出时间还充裕,继续往下一页读。

一边为着能够通过托莉女士的日记,触摸到历史的转换期而兴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