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后记

这篇后记,是在二○一九年六月撰写的。正好就在前几天,电影《知道天空有多蓝的人啊》公布了配音员名单。

撰写小说版的期间,我时常在想「葵会用什么样的声音说话呢」、「慎之,拜托你一定要用帅气的声音讲话」。因此在名单中看到若山诗音小姐、吉冈里帆小姐、吉泽亮先生、松平健先生的名字时,我由衷庆幸自己接下了这份工作。

当初角川的责任编辑委托我写小说版的《知道天空有多蓝的人啊》时,其实我曾为了要不要接这个案子而烦恼了一下。记得那是二○一九年三月的事。当时我的手上已有一大堆案子,所以担心「如果再增加工作量,真的不要紧吗……?」,不过我烦恼了大约五分钟后,决定回答对方:「请让我接下这个案子。」

因为当时编辑交给我的企划书里,出现了冈田麿里小姐的名字。

《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名(简称:未闻花名)》在电视上首播时,我还在就读大学。

当时的我是个梦想成为小说家的大学生,深深著迷于冈田小姐笔下的世界观。明明是动画的世界,登场人物全都不存在于这个世上才对,但活生生的刀子却会冷不防飞向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当我们被刀扎到而惨叫时,又拋来一句「哎呀,你们就带著伤痛活下去吧」,这就是冈田小姐所描写的故事。

如果回绝了撰写小说版《天蓝》的工作,五年后、十年后自己一定会后悔。于是,我才接下了这份工作。

最重要的原因是,编辑拿给我看的《天蓝》企划书、出自田中将贺先生的角色设计、冈田小姐所写的脚本,全都非常有趣。

平常我以小说形式,绞尽脑汁努力描写的「活得笨拙的人们」、「做不了想做的梦的人们」,确实就活在那个故事里。

接下这份工作后过了一个月,长井龙雪导演画的分镜脚本就送到了我家。我在将近七百页的分镜脚本里,见到了活蹦乱跳的葵、茜、慎之与慎之介。

当天我忘了工作,沉迷地阅读这份数量庞大的分镜脚本。对一名著迷于《未闻花名》的作家而言,尚未在任何地方发表的《天蓝》分镜脚本简直就是一座宝山。

为什么这一幕,要从这个角度来描写葵呢?

在这一幕里,为什么不让观众看到慎之介的表情呢?

以铅笔绘制的分镜脚本里散布著长井导演的演出意图,因此撰写小说之前,我先著手搜集这些导演留下的讯息。

之后,苦思著「自己能以小说家的身分为《天蓝》做什么呢?」的我,便开始撰写小说版的《天蓝》。

有别于交错著各种登场人物视角的电影版,小说版则是将焦点放在「相生葵」这位内心有著矛盾与纠葛的女高中生身上,时而切换成「金室慎之介」这个大人的视角,以这种方式来讲述故事。

当初看到脚本时,我就很想尝试这样的结构。因为我个人认为,「小说」这媒体的趣味之处,就在于能够深入描写登场人物的情感与思维。

因此,撰写小说版时,我在当中添加了自己的设定,以及电影版没有的场景。感谢各相关单位同意我做出这样的尝试。

其中特别让我有感触的一幕,是刚来到东京的慎之在独自居住的公寓里,发誓要实现梦想然后回去接茜。电影版并未特别对这个场景做什么设定,小说版则是将他住的房间设定成位在西武池袋线沿线,窗外可以看到驶向秩父的红箭号。

生活于东京的他,是在什么样的时候想起故乡、再次确定自己该做的事呢?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想到了红箭号。

其实学生时代,我也曾住在西武线沿线。梦想成为小说家而离开乡下的我,第一次独自生活的地方是埼玉县所泽市。每天晚上打完工后,我都会在返家的路上看到红箭号从自己的旁边飞驰而过。

记得自己在独自回家的路上,经常会陷入思考。今天那件事没做好、真希望可以更怎样怎样……像这样想著想著,烦恼反而变得更大了,最后甚至担心起「这样下去,我到底能不能成为小说家呢?」之类,再怎么想也无济于事的问题。

这种时候,红箭号总是飒爽地越过烦恼的我而去。我则会不自觉地瞪著那一节节灰色的车厢。

参考分镜脚本描写慎之时,我偶尔会想到这辆红箭号。说不定他也跟我一样,总是瞪著灰色车厢上的红线,确认自己该走的道路。

写下这一幕的瞬间,高中时期的慎之,与三十一岁的音乐人金室慎之介确实连结在一起,并且朝著故事的后半段奔去。

正在阅读这篇后记的各位读者,你们已经看完正文了吗?还是打算之后再看呢?

已经看完的读者,请问你觉得小说版的《知道天空有多蓝的人啊》如何呢?

之后再看的读者,如果这部内容与电影版稍有不同的《天蓝》能让你乐在其中,对于负责撰写小说版的我而言是非常幸福的事。

最后,真的很感谢角川的K编辑给我机会,参与制作学生时代就很喜欢的超和平Busters的作品。

「我想看写出《如果石井可奈子笑了(暂译)》的额贺老师笔下的《知道天空有多蓝的人啊》。」

因为K编辑在头一次给我看《天蓝》企划书的那一天,对我说了这句话,我才有信心抓住这个机会撰写小说版。

井底之蛙不识大海,却知天蓝。

真是耐人寻味的佳句。知道天空有多蓝的人,究竟能够做什么呢?能够前往何处呢?这是一句让蓝天无限延伸的良言。

期盼未来还有机会,能在这样的蓝天之下,与阅读这本书的各位读者再会。

额贺 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