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一个人知道了一直以来和自己生活的双亲并非血亲的话,她会怎么办呢?
如果是个年幼的孩子,大概他会哭泣着询问理由吧。
当到了能够分辨事物的好坏是非的岁数时,说不定她已经察觉到但却装作浑然不觉。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察觉了自己与双亲没有血缘关系并装作全然不知、之后若无其事地与双亲一起继续生活的话呢?幸福和艰辛,到底那一边的成分多一些呢?
艾莉卡正是这样一个孩子。
自己并非芳婷夫妇的亲生女儿,这一点在她孩童时期就已经发觉了。那时虽然已经可以开始记事,但还并未到可以正确区分好坏是非的年纪。
尽管如此,艾莉卡依然保持着平常的态度,若无其事地和双亲一起生活着。因为她觉得这么做的话,深爱着自己的双亲会比自己过得更加幸福。
芳婷夫妇并没有亲生孩子。正因为这样,艾莉卡从小就得到了夫妇俩如亲生女儿般的疼爱和关怀。
并且,当“那件事情”发生时,夫妇俩拼了命保护了艾莉卡,全然不顾自己的立场和将来。
“那件事情”,当然指的是艾莉卡那奇迹般的力量。
最初这股力量只是治愈的能力。
当艾莉卡用双手触摸、抚摸时,伤口或者疾病就能够神奇般的治好——当这件事被人宣扬出去时,芳婷家被近邻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不,不光是近邻。一传十,十传百,结果仅仅数日,其他地方的人也纷纷在芳婷家周围涌现。
芳婷一件并没有对伤病员收取任何治疗费用,芳婷夫妇并不想用女儿来赚钱。
不久之后,只要艾莉卡走过的不毛之地,地下水就会涌溢而出,渐渐汇集成一眼眼清澈的泉水。
从这时候起,人们看待艾莉卡的态度发生了急剧变化。
当人类遇到了与所知的社会常识相去甚远的事情时,往往会产生尊敬憧憬或者是恐惧害怕的心理。这一点只要看看生活在艾莉卡周围的人,就会一目了然了。
社会上出现了拥戴艾莉卡为新的耶稣的怪异宗教团体,以及惧怕艾莉卡、完全不敢接近芳婷家的这两种极端对立的群体。这两种人的态度,到底将艾莉卡那幼小脆弱的心灵伤害到何种地步,是大多数人不难想象的。
一直守护着艾莉卡的,正是芳婷夫妇对她所倾注的全部的爱。
在充满各种欲望的人们面前绝不妥协、在充满恐惧心理的人们面前将女儿藏匿起来——对夫妇二人来说,艾莉卡是“上天授予他们的孩子”,同时也是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护的亲生女儿。
艾莉卡得知自己出生的秘密时,刚好就是这段时期。近邻的大人们喝醉酒,便开始向周围的他人吐露芳婷夫妇的秘密,而艾莉卡则凑巧在角落里听得一清二楚。但是,艾莉卡没有将这件事告诉父母。这是幼小的她不愿让父母伤心而作出的选择——即使是自己了解到了这一事实本身,就会让父母陷入烦恼忧愁的困境之中,同时会牵扯出一连串的骚动——过去长时间被众多陌生人包围着生活过来的艾莉卡,早早的明白了这个结局。
之后欧洲大战爆发,而与其说是军方不如说是国家政府将艾莉卡包装出去一事,则发生在不久之后。这是为了受了伤的士兵们……不,确切的说是为了提升国民和士兵的士气而策划的宣传活动。这其中,相比政府是不惜工本通过了大量的舆论工具和媒体来进行报道的。所谓“蒙马特尔的天使”,就是这样一个被政府操纵的舆论所包装出来的存在。
但是,艾莉卡诚心诚意地去探望了受了伤的士兵,并为他们进行了治疗。
士兵们也打心底里表示感谢,将各种各样的谢礼颂歌了这位可爱的小天使。
尽管和士兵们之间的交流是纯洁无暇的,但遗憾的是,事情的结局却并没有那么美好。
随着媒体舆论不时的登场亮相以及为“不辞辛劳”地将艾莉卡的事迹大肆宣扬,周围的人们也渐渐地明白了政府所耍的花样。
艾莉卡并没能成为新的“白衣天使”。
周围的人看待艾莉卡的眼光越来越刻薄,各种尖酸苛刻的传闻开始在社会间传播,并美其名曰:“卖名行为”、“收取了高额回扣”、“诈骗犯”等等等等……
是芳婷夫妇的爱,使得艾莉卡的心没有朝着最糟糕的方向扭曲,但是艾莉卡所受到的精神痛苦,却是夫妇俩的爱所无法治愈的。
虽然在自己的面前总是有说有笑,但是夫妇俩烦恼、哭泣的身影,艾莉卡却在背后看得一清二楚。
由此,艾莉卡领悟到了一点——绝对不能再过着引人注目的生活了……
这一点,成为了她后来成为一名修女,进入修道院生活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