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是罗姆尼耶斯历前三年。
地点是希布司市的郊外。
此处即将展开决定世界霸权落入谁手的一大决战。
罗姆尼亚王国集结的军队有十二万人。
与之对抗的东域各国联盟军有十八万人。
两派人马加起来共三十万的大军,布满整个荒野。
偏远乡村上所建立的小国罗姆尼亚王国,企图成为掌控西方世界的霸主。
2
为何罗姆尼亚王国能成长得如此迅速?
原因很多,其中最大又最核心的主因,据说是国王罗姆尼耶斯卓越的领导力与战斗力。
国王精力充沛地往西往南调派部队,在多场战争中获胜。然而,他并非百战百胜,也曾几度吃过惨烈的败战。罗姆尼耶斯王的过人之处,便在于能将败战经验转为养分。
即使战败,国王每次都宛如不死鸟般再度复活,即便落败,也不会连连吃败仗。其他国家看到国王骁勇善战的气魄,不是主动表示顺从之意,就是选择抗战到底而灭亡。
统一大战的气势磅砖无人能挡。罗姆尼亚王国愈强大,敌对势力也愈大,到头来,一次战争中的一胜——以对方来说就是一败——具有足以决定战争趋势的重要意义。
情势来到这种状况,罗姆尼耶斯王便不会落败。
因而获得「常胜军」的名号。
国王优秀之处当然不只是在战斗上的指挥能力,光是如此并不能夺得天下。国王在内政与外交上虽也发挥高超的手腕,但聂厉害的是惠眼识英才的眼光。他在拔擢有能之士上不会拘泥于身分、地位及家世,有人从平民晋升到政权干部,也有人是从奴隶身分晋升为将军。
他并非不认同名门贵族或血统,而是单纯欣赏任何有能力的人。相对来说,他不认同没有能力的人。
无论如何,国王是现实主义者也是能力主义者。
受拔擢的人当然会很感谢国王,誓言忠诚。
这些人不仅在军事方面,在内政与外交上也担任中枢要职,罗姆尼亚王国因而得以如此强盛。
以骑虎之势扩大势力的罗姆尼亚王国,并吞西方世界的中部与西部地区,只剩东部地区尚未得手。
若能压制住那区,西方世界的八成便落入罗姆尼亚王国手中,王国便可升格成世界帝国。
不允许这事态发生的东域各国组织成对抗罗姆尼亚的联盟,为一挫罗姆尼亚国王罗姆尼耶斯的野心,召集全部的兵力进行决战。
3
统一战争的最终局面是与强敌的殊死战,以罗姆尼耶斯王来看,只要战胜这场战争,即意谓消灭了阻挠自己称霸世界的敌对势力。
若得胜,便能统一世界。
倘若不幸失败……
只要留下一口气,总有一天能卷土重来,但另一方面,端看战败的程度,也有可能招致王国底下各地势力的众叛亲离。如此一来,他的霸业就会大幅衰退,甚至有可能不得不放弃称霸世界的梦想,最糟的状况,是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尽数瓦解。
全部到手抑或全部失去,罗姆尼耶斯王以这样的决心临战。
相较之下,不知东域各国联盟首脑有无这样的觉悟?也不知战胜这场战争后,有无规划对未来的展望?
这样的差异对这场大战的胜败带来不少影响……之所以这么说是后世史学家的坏习惯——只以结果论来看事情。
无论如何,关乎世界命运的大战已然揭幕。
三十万大军爆发激烈冲突,人间地狱活生生的出现。
所到之处血流成河,曝尸野地的尸髅堆积如山。
4
浩大军队间的战斗,一般都是日出而战日落而息。
毕竟那是个没有任何通讯设备与人工照明的时代,晚上能仰赖的只有火把的火光,无法继续再战下去……这是打仗的常识。
自知在兵力上处于劣势的罗姆尼耶斯王,大胆地逆转这样的常识。
然而,他并非果敢地进行夜袭。
以夜袭来说战场实在太大,双方的兵员也为数众多,为进行夜袭而出兵或许会因分不清敌我而陷入混乱,大批军队的移动也会被敌方察觉,因此国王不考虑夜袭,而是采取别的计谋。
那就是错开开战时间。
罗姆尼耶斯王在下午很晚的时候才下令先锋部队进行突击,这举动出乎对方的意料。
太阳已逐渐西落,不久就会天黑。
「今日不开战,决战是在明日吗?」
松懈的气氛开始洋溢在东域各国联盟的阵地,没想到就在此时……
大地发出轰然巨响,大气振动。
罗姆尼亚王国的右翼先锋,对呈横向队列的东域各国联盟阵地左翼展开突击。
超乎常识的开战方式,令各国联军相当诧异,手忙脚乱地反而更加恐慌。
由于反应慢了一拍,一开战罗姆尼亚王国军便压制住敌军。
不过各国联军并未因此败逃。
毕竟兵员数差距太大。
打破起初混乱的情势后,各国联军仗着庞大的人数开始逐步反击。
经过一段时间战情逆转,换成罗姆尼亚王国奋力抵抗蜂涌而上的各国联军。
接着,黄昏来临。
大地被流血的士兵与西沉的夕阳染得一片通红。
「今天应该到此为止了吧。」
这样的气氛又流向了各国联军的士兵之间。
能在今天的战争中平安存活觉得松了口气。
反攻之际战事却顺延多少有些不甘心。
不过还是梦想着明日再战就能立功。
挥剑的气势减弱,士兵们都在等待停战的指示。
然而,
罗姆尼亚王国完全没有停战的打算。
一般而言,日落后两派人马都很有默契地让战事逐渐停下来,但罗姆尼亚王国士兵却仍发狂地舞着剑刺着枪。
如此一来,各国联军也无法送出撤退的信号。
黄昏的薄暮中,双方士兵都不见停战的气氛,依旧不断挥动刀剑与长枪。
太阳终于整个没入西边,四周夜幕低垂。
即便如此,罗姆尼亚王国军仍未停止战斗。
罗姆尼亚王国虽没选择夜袭,却有夜战的心理准备。应该说,这本来就是他们的目的。下午很晚才开战,入夜后仍持续战斗,也就是用双重的非常识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国王为此对自家的精锐部队彻底进行过夜战训练。
由于入夜后就难以辨别敌我,因此自家军队用布缠在手上作为记号。考虑到这样有可能还是无法分辨而教所有士兵讲暗号,也就是信号。
靠着记号与暗号,罗姆尼亚军的士兵在黑暗中战斗就不会弄错敌我。
相反的,各国联合军的士兵就不是这样了,因为他们对夜战毫无准备,身处在黑暗中分不清眼前是敌是友,结果到处发生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情形。
混乱的情况终于扩展到整个东域各国联军,各国联军的士兵等不了停战的信号,纷纷退向后方。
到了半夜罗姆尼亚王国军也收兵,那天的战斗持续到隔天才结束。
然而。
即使退到后方,各国联军的士兵仍无法安心。
罗姆尼亚军发动了超乎寻常的夜战,所以不知何时会突然夜袭攻过来,他们深陷在这样的疑虑中,即使增派人手守夜,士兵仍担心得彻夜难眠。
到头来,他们几乎一夜没睡,就这样迎接天亮。
另一方面,罗姆尼亚王国军的士兵却得到充分的休息。
体力的差异大大影响了隔天的战事,也是理所当然吧。
5
太阳升起,四周清楚可见后,情势跟前一天完全下同。
东域各国联军的阵地,宛如缺了梳齿的梳子般到处都看得到空隙。这是因为害怕夜袭的一部分军队大幅后退,导致由各国拼凑起来的部队其弱点彻底曝露出来。
作战方式不是听令于地位最高的唯一司令官,而是采共军决议制的各国联军无法临机应变,也很难采取具强制力的对应方式。只要没收到命令,各国的部队就能依各国君王或首长的判断来行动,所以遇到紧急状况时容易落于人后。这个体制的缺点,因罗姆尼亚王国军所采的夜战战术不经意地曝露出来。
远眺着如缺梳齿的梳子般到处出现空隙的对手阵营,罗姆尼耶斯王天亮后立刻下令再战。
据说这时的战力,罗姆尼亚王国军约有十一万多,而各国联军只剩十三万,这代表各国联军有多达五万名的士兵脱离了战场。
昨日夜战中死伤的士兵不到这么多,大部分都是因为害怕罗姆尼亚王国军的夜袭而大大往后方撤退的部队。
联军的首脑相当惊慌,派快马传信至撤退的那些部队,命令他们赶赴战场,但却已经赶不上决战了。
兵力的差距一消失,关键便取决于士兵的精力与体力。
与前晚虽不算充足却已适度休息过的罗姆尼亚士兵相较,各国联军士兵因恐惧敌人夜袭而难以入眠,在开战的时间点上等于已经背负了
不利的条件。
下令全军进行突击的罗姆尼耶斯王,也命令随行的王子——自己的儿子们参战。
据说当时参战的是第一王子到第六王子。
萨法卡尔王子也率领了二干人的部队。
十二万人中的二千人,说是装饰性质也不为过。
毕竟他只是年方十五的少年。
这年龄便率领了二千人的部队赴战场,从这件事看得出罗姆尼耶斯王对萨法卡尔王子的期望。
如果萨法卡尔王子不负父王的期待大显身手事情就简单多了,但却不是这么回事。
受命突击时,萨法卡尔的部队正在吃便当。
一早就开始打仗,当然没时间吃早餐。若空腹一直到下午也没体力再战下去,因此各部队临机应变地在战场一角吃预先准备的便当。
萨法卡尔的部队偏偏天一亮就开始吃便当。
「吃便当吧。」
萨法卡尔此话一出,副官当然强烈反对,不过萨法卡尔却坚决表示现在不吃等等就没机会吃了。
「此话怎讲?」
副官逼问,萨法卡尔解释说:
「因为前方的部队很难对付,这条战线的友军会很辛苦。」
「所……所以呢?」
「如此一来,我们就必须从旁掩护友军,在那之前最好不要轻举妄动,所以要趁现在填饱肚子。」
「请问,您为何说前方的部队很难对付?」
「因为他们不紧张。」
「欸?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看得出来他们的态度很沉稳,所以是强劲的对手。」
副官惊讶地眨着眼,眺望隔着山谷摆好阵势的敌军部队,但横看竖看都感觉不出萨法卡尔所说的「不紧张」或「沉稳」的感觉。
萨法卡尔看起来没有特别害怕的样子,既然如此,在他眼里看到的果真就是那样吧。
虽然半信半疑,副官仍听从萨法卡尔的意见。万一出了什么错,可以推说因为不能违抗王子的命令,副官应该也有这种打算才对。
然后,就在部队士兵们开始吃便当之际,收到了罗姆尼耶斯王的进攻命令。
这时萨法卡尔毫无顾虑地对传令兵说:
「现在正在吃便当,吃完后再行动吧。」
从传令官那里听到这个回答的罗姆尼耶斯王既不生气也不讶异,只是笑了笑。
战况的发展竟如萨法卡尔料想的一样。
指挥战场在这附近的第七与第八军团的将军主力发动突击,却因敌人的反击而无法突破重围,也迟迟无法攻下敌军。然而,本应支援主力的一部分部队却开始衰退,主力也只好硬撑住这场苦战。
「好了,差不多该行动了。」
吃完便当的萨法卡尔命令自己的部队进攻时,战线正陷入胶着。
「冲向敌军的侧面吧。」
萨法卡尔对奋勇的副官摇摇头。
「不需要用冲的,光看到我们作势冲过去,敌军就会避开了吧。」
「啊,是这样吗?」
「应该吧。」
无视疑惑不解的副官,萨法卡尔让部队前进,为了绕过在前方激烈战斗的敌我双方部队而绕到山脊上。这时,萨法卡尔的部队大力挥舞着旗帜,敲锣打鼓地大声嚷嚷,如此一来,敌军的主力也会察觉到萨法卡尔部队的动作。
「敌军的突击队打算从我们后方攻击。」
光是这么想,联军士兵就变得有些消沉。
其他战线上罗姆尼亚军之所以能占优势,应该也是掌握到敌军的状况。如果勉强埋头苦干,只有他们的部队会被敌军给捕获。想到这一点,干脆别硬是埋头苦干了,那是萨法卡尔的推测。
果然,情况如他所想。
顽强地抵抗第七与第八军团,被逼着往后退的敌军部队终于开始井然有序地撤退。看到这状况的副官,之后回想起来简直不可置信。
第七军团、第八军团以及支援他们的部队都受到相当大的损害而无法追击。
这条战线就只有萨法卡尔的部队毫发无伤迎接终战。
几乎没人能正确解读萨法卡尔当时的行动与目的,即便是他的副官也毫无头绪。对站在远处眺望的人眼中看来,说不定觉得萨法卡尔部队完全没有使上力。因此军队的干部间都在热烈讨论,萨法卡尔王子是否会受到罗姆尼耶斯王的责怪。
可是决战结束后,萨法卡尔并没有受到国王怪罪,或许是国王看透了他的盘算吧。
国王对这件事没说半句话,因而引来各种臆测。
可能是大战获胜的国王龙心大悦,又或者国王对萨法卡尔已经死心,或是佩服在决战前能平心静气吃便当的萨法卡尔的胆量,褒贬不一的传闻在宫里四起,总之,萨法卡尔是个大傻瓜的评价,肯定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流传于王宫与民间的。
先不管这个了。
无论萨法卡尔有没有参战,都不会影响罗姆尼亚王国军的胜仗。
那一日的决战上,东域各国联军出现多达六万人的死伤人数,被打得七零八落四处奔逃。
相较之下,罗姆尼亚王国的伤者约一万,死者约三千到四千人,因此关乎世界命运的决战,由罗姆尼亚王国大获全胜画下句点。
东域各国联盟已无力阻挡罗姆尼亚王国称霸世界。
看准这一点的罗姆尼耶斯王不慌不忙地花了三年的时间,将敌对势力一一击破,终于得手西方世界。于是罗姆尼亚王国成为罗姆尼亚帝国,罗姆尼耶斯王也登基为皇帝罗姆尼耶斯一世。
这三年间,萨法卡尔是傻瓜的评价不仅没有获得平反,反而传得更开,如今彷佛已成为难以撼动的事实,世人皆称萨法卡尔为「傻瓜皇子」。
6
于是,关于萨法卡尔的故事揭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