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一七 三皇之战 正名

好不容易从悲痛的回思中走出,把浸满了肉沫的大米塞进嘴里,后藤小五郎身边却是多了一个传令官。“后藤殿下,有上命!”传令官递给了后藤小五郎军令。

后藤小五郎接过来,郑重打开,认真看了,忽然把那临时写就的军令狠狠的抱在怀里,他霍然战起,在人群中人奔走,高亢的声音传遍四方:“伟大的元首殿下下令,明日我军当直面犬羊夷狄,为中央上国的大军打出第一场战斗,此战我们坚守阵地,元首殿下便是可以横扫丑虏,成为天下唯一的天下人!

元首殿下和中央上国为我们在虾夷地、对马、琉球准备了三十万石石高恩赏和无以计数的赏金,我低贱野蛮之辈树立武勋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明日了,明日的战功便是未来的封赏,诸位,竭尽忠勇吧,为天下人效力的机会到来了。”

后藤小五郎像是疯了一样,在营地里穿行,遇到谁便是抱着他大叫一遍,一直到力竭了,才是作罢。

而整个东方军团中也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朝鲜人、日本人全都欢欣鼓舞,期待着明日的战争可以立下大功,改变命运。

当李明勋的出现在中军后营的时候,牵着李君华的他终于被人认出来,随即,这座专属于近卫军的大营爆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军官、士兵跟着李明勋欢呼,随即引来了越来越多周边军营的人,人们自发形成一条走廊,分列在李明勋两侧。

军服笔挺的军官、年轻有为的军校生、刚毅坚韧的老兵,还有穿着各异的外藩外族,乞列迷、高山族人、索伦兵、广西狼兵、蒙古人、满洲人、朝鲜人、日本人、琉球人,还有欧罗国的英国人、法国人、葡萄牙人,他们站在那里,用热切、崇拜的眼光看着李明勋,相互推搡,都想挤到前面瞻仰元首样貌,他们激动的难以抑制,有些人已经跪下祈祷,也有人热泪盈眶。

“尊敬的元首,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对吗?”一个略显稚嫩的士兵被人挤到了李明勋面前,鼓足勇气,问出了深藏内心许久的问题,也是让昼夜难眠的问题。

李明勋拍了拍他的肩膀,摸了摸他的脸,微笑说道:“当然,我的孩子,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铁骑,没有任何能对抗我们的长枪,胜利注定属于我们,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年轻的士兵被李明勋近身鼓励,胸膛起起伏伏,他握紧了手里的燧发枪,李明勋再次伸手,挑起他的下巴,让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昂起头,挺起胸膛,李明勋问道:“士兵,你愿意为我,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去战胜伪明和满清吗?”

“我愿意,这是我的荣幸,阁下!”士兵眼含热泪,用毫不迟疑的口气说道,他的声音吼到最大,用标准的军礼向李明勋致敬,他再次吼道:“明天,我将会用这把枪里的子弹打死野蛮的满洲皇帝,用这把刺刀,刺进背叛民族的伪帝胸膛,为您扫清一切敌人,尊贵的阁下!”

李明勋一拳砸在他的胸膛上,抓起他的手,高举起来:“这就是我大汉男人,这就是我炎黄子孙,万胜!”

“万胜!”无数的人欢呼起来,声浪滚滚不休。

欢呼持续了很久,李明勋放下士兵的手,微微点头,继续向前走去,忽然,安静的背后响起那个年轻坚定的声音:“可是........。”

他依旧用最大的声音吼道:“可是.......如果我明日诛杀二帝,这片土地就没有皇帝了,我们需要自己的皇帝,我们需要您,阁下!”

“对,我们要有自己的皇帝!那就是尊贵的元首阁下,无往不胜的元首阁下。”

年轻的士兵冲到李明勋的面前,像刚才李明勋举起他的手一样,抓起李明勋的手举起,用平生最大的声音,最坚定的语调高呼:“万岁!”

“万岁!”

“元首万岁!皇帝万岁!”

“元首万岁!皇帝万岁!”

一句话,引爆了合众国大营这座巨大无匹的火山,欢呼声此起彼伏,随即在各个营地全都附和欢呼,数十万人的齐呼的万岁成为了这个世界,这片战场唯一的声音,压到了一切,声浪和庆祝的火光汇聚成了洪流,冲向敌营,冲向中原,冲向整个世界。

清军营地。

顺治从黑暗中惊醒,在帐篷里大喊大叫起来,侍奉在外面的索额图冲了进来,见自己的主子一身冷汗却没有发现袭击者,他稍稍安心下来。

“索额图,给朕弄些水来。”顺治低声说道。

索额图端了热水来,正要服侍顺治饮用,忽然外面传来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呼喊声,索额图怒道:“临战之时,南朝也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顺治静心一听,听到的是山呼万岁之声,微笑说道:“他们也只能靠这些无用的.......。”

忽然,顺治在齐整的呼喊中捕捉到了元首二字,这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顺治跳下床,顾不得穿鞋,跑到了帐篷之外,果然,所有人都在静心听着,风把声音吹来,是:元首万岁,皇帝万岁!

“是东番那边,皇上!”苏克沙哈一身戎装,跑了过来。

顺治光脚站着,脸上已经没了神色,喃喃自语:“李明勋已称万岁了,李明勋已称万岁了........。”

“主子,您怎么了?”索额图关切问道。

顺治忽然抓住他和苏克沙哈的手,握的死死的,坚定说道:“没有退路了,只有拼死搏命!”

索额图不敢反驳,只得把这句话复述了一遍:“是的,主子,没有退路了,只有拼死搏命!”

明帝大帐。

寒风的风不断吹动着闪烁的烛火,安静的大帐里只有毛笔与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但一切都被外面传来的万岁声给压制,那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连绵不绝。

永历与洪承畴君臣二人对坐,都是低头忙着书写,永历面前的文稿更是把他大半张脸遮住了,从滇京时他就汇编那本书,到了成都是这样,南京也是这样,沂州仍旧这样,即便到了战场,这也是他唯一感兴趣的事情,他一直有条不紊,一直到那万岁之声钻进了营帐,永历的心不再安静了。

“没有时间了,没有时间了........。”永历魔怔了一般,口中念念有词。

洪承畴听得清楚,但却佯装听不到,他知道,事已不可为,手写圣旨,亲盖印玺,进行了最后一次调配,夜深了,外面的欢呼声似乎停了,但这个声音却在君臣二人的脑海里不断重复,从未结束过。

“天晚了,陛下,您该休息了。”洪承畴做完了部署,走到了永历面前,提醒道。

“没有时间了,马上没有时间了........。”永历依旧低声呢喃,似乎没有听到洪承畴的话。

洪承畴上前,端走永历面前的砚台,说道:“陛下,休息吧,大明的将士们明日还要仰仗您的天威呢?”

没了墨汁的永历收了笔,看向洪承畴,盯着看了许久许久,他问道:“洪先生,你后悔了吗?”

“后悔什么?”洪承畴不解。

“后悔没有死在辽东呀。”永历好像在说一件普通的事情。

洪承畴愣住,长叹一声,没有回应,永历说道:“朕却后悔了,后悔没有死在滇京。”

“陛下,大明........。”洪承畴想要开解。

永历却是根本没有耐心去听,而是把一份刚刚写就的文稿放在一个锦盒里,说道:“洪先生,你能派人把这个盒子送到对面去吗,交给朕的妹妹,让她把朕未做完的事情做完,这样,朕便是明日死了,也心甘了。”

洪承畴知道那是什么,接过来,却说道:“陛下,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朕要休息了,洪先生,这件事拜托了。”永历根本不想听洪承畴说那些有的没的,转身离开了。

这个夜晚,对于明清联军中很多人来说,都是无眠之夜,特别是顺治,年轻的他坐在地图前,看了很久,一直到清晨的阳光透过帐篷的缝隙射进来,闪了他的眼睛,顺治才是完全清醒,他走出营帐,看到的是等待他下达命令的将领,而在高地北侧,绵延无绝的军阵覆盖了这片大地。

清晨的阳光把百脉湖区的清冷和晨雾清散,天气变得晴朗起来,无风无雨,真是厮杀的好天气,顺治在高地上等待着永历的到来,两位皇帝将同时出现在四号高地,以示平等和团结,就在这个时候,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再次传来,顺治拿出望远镜,向南看去。

......

“万岁!万岁!”

欢呼声滚滚如潮涌,霸烈似山崩,顺治看到一面巨大金龙旗帜出现在了合众国陆军的右翼方向,那旗帜极高极大,一出现便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细看才发现,那旗杆竟然树立在一辆宽大的马车之上,八匹黑色犍马拉动着,而在其前后左右,则是聚拢着数百骑乘白马的骑兵,为首一人骑乘神骏的白马,一身金色的铠甲,手持一把华丽的长剑,他经过的地方,是山呼万岁,是欢乐的海洋。

金龙旗出现在哪里,哪里的军队便是一阵欢呼,手中的旗帜也是摇动回应,所过之处,气势铺天盖地,李明勋在从右翼骑行到了左翼,然后返回了中军,当开战的鼓声隆隆作响之后,热烈的欢呼声消失,士兵们开始变得沉默,整片战场再次回归了暴风雨前的肃静之中。

李明勋登上中军所在的高地,四面望去,严正的军队、锋利的刺刀和各色的旗帜、军帽已经汇聚成了一片海洋,浩浩荡荡展开了一片壮丽的画卷。

回到中军大帐,统帅部作战参谋们已经把昨日和昨晚侦查到的情报汇总到沙盘之上,合众国针线已经标注清楚,陆军用旗帜、模型标注到营一级,外藩、内藩和盟军则标注到两千人规模的营团,从凌晨五点开始,各军便是吃饭备战,如今都已经进入到了进攻或者防御阵地,而对面敌军的大体情况也已经搞清楚了。

按照情报总长的分析,明清联军的数量在五十五万左右,而壮丁、包衣之流多半已经被扔到了后面,还未曾赶赴战场,与合众国大军分为左右中指挥不同,明清联军并未整编合营,而是泾渭分明的各自占据了战场一边,清军在东,明军在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明军分为了两大集团,而清军则分为了三大集团。

作战参谋们已经用旗帜把已经弄清楚的情报标注在了沙盘上,从东向西,分别是西北绿营集团、中原新军、中军八旗和明国禁军、湖广与团练兵团、北方勋镇集团。

西北绿营是满清之中最能打的绿营军队,出身陕甘的他们并不缺乏吃苦耐劳的素质,原先的九边士兵对骑射、步战也都熟悉,顺治在大规模向山东增兵的时候,第一个就召集的西北绿营,并且把山西几个军镇加入进去,使得西北绿营的数量达到七万人,只不过西北绿营仍然是旧式的古典军队,无论是战术还是武器,与明末清初的军队没有多大区别。

中原新军则混编了直隶、河南和山东部分的军队,底子是张存仁主政山东,兼任三省总督期间训练的,已经是以火器为主的新军了,特别是常年在山东与北洋战区对阵的部分军队,成建制的装配了燧发枪,而其余新军中的步兵也是以轻型火绳枪为主要武器,西班牙三磅炮这类轻炮也是不缺,重火力则以红夷炮为主,在青州大营,中原新军在阵地战中表现出了充足的战力,甚至连八旗都是不如,随着张存仁的背叛,顺治派遣满洲、蒙古将接管整编了中原新军,并且把山东本地士绅组建的团练武装混编其中,使得兵力超过六万。

两支重兵集团摆在了右翼的正面,而四号高地,也是明清两帝所在的核心阵地则是八旗兵和蜀兵为主的禁军,数量在超过了五万,部署在高地及其周边的位置,这些军队统一归顺治指挥,但是可以看出,清军利用四号高地北面的纵深隐藏了几支实力不弱的军队,而且多是骑兵。

关外八旗至少还有两万人,外藩蒙古不下三万,漠北与漠西的蒙古汗国加起来超过一万五,还有以关外八旗名下包衣和八旗包衣训练的包衣军,也能拉出三万,山东团练军团也是经过了整编,也能拉出四到五万人来,而这些都没有出现在锋线上,显然作为预备队或者隐藏手段,特别是那些关外八旗和蒙古人,骑兵为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