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個,和盧象升一樣,進士出身,對兵事極爲看重的人,叫袁崇煥。
袁崇煥乾的事中最有名的,就是單槍匹馬遼東打了個轉,回來給天啓帝上了一堆奏疏,差不多意思就是給我足夠的兵馬糧草,我一個人就能守得住遼東。
幾年內我就能把遼東擺平!
結果就是被朱由校一通批,懟的袁崇煥安安分分乖乖的在遼東給孫承宗打下手。
結果在孫承宗回家之後沒幾年,袁崇煥又固態萌生,跟崇禎皇帝朱由檢,再度提出了五年平遼。
於是皇太極帶着人馬繞過山海關直撲北京城,袁崇煥即便是回來救了崇禎皇帝一命,卻也失了崇禎的信任。
落了個凌遲處死的結局。
朱由校穿越到了這個時代,雖然說袁督師不會再落得個歷史上的下場,但是同樣的,像袁督師一樣,對戰爭有着讀書人特有浪漫思維的那些人,也沒法跟原本的歷史上一樣,輕鬆掌權。
偏偏就是這些人在原本的歷史上,都是朱由檢喜歡用的!
盧象升聽着天啓帝的話,揉起了自己的腦門。
“回稟陛下,臣這一路上,作爲尋常的士卒,見到的和臣之前有官身時所見的,截然不同。”
“所以臣能明白,這是陛下給臣一個歷練的機會。”
“臣不勝感激,不勝惶恐,又豈會怪陛下。”
“何況本就是臣棄官掛印有錯在先,本該萬死,陛下大恩,恕臣之罪,臣更是感激涕零!”
這番話一出,袁可立驚了。
原本袁可立可是以爲這盧象升,只是一個普通尋常的丘八,泥腿子。
然而盧象升這一開口,就暴露了他盧象升的讀書人文人身份!
朱由校挑了挑眉,看着袁可立說道:“感激涕零什麼的,朕也不需要。”
“沒誰喜歡看一個大老爺們哭哭啼啼。”
“盧象升,朕給你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這位,乃是兵部尚書袁可立,山海關事畢之後,袁尚書將會輕兵前往海上,尋找登萊水師。”
“你,跟着去吧。”
“如果此行任務達成,朕對你擅自棄官的事,就真不追究了,而且根據你功勞,論功行賞。”
盧象升頭盔面甲下的一張臉上,頓時就出現了喜色。
本身他盧象升棄官偷跑,就是想着伺機投軍報國,不浪費這一身苦苦修習的文武藝。
因爲當一個文官,實在是太沒意思了。
特別是對盧象升這種,因爲邊關有戰事,所以自小立志從小習武的人而言,即便是武將地位低可是武將也同樣可以保家衛國。
戰場不比官場熱血多了?
更別提天啓皇帝讓他跟隨的可是朝堂內外就負盛名的袁可立,袁老大人!
以文臣駕馭武將,朝堂內外甚至連孫承宗都不服,偏偏就服袁可立。
不因爲其他,而是因爲自努爾哈赤席捲遼東起,整個遼東唯一敢向建奴軍隊亮劍抽刀,並且給他們留下了慘痛教訓的軍隊。
就是袁可立一手練就的!
喜好兵事的盧象升又怎麼可能對袁可立沒有幾分敬仰?
更別說這一次出發,是去尋找登萊水師。
盧象升有點摩拳擦掌,因爲毛文龍的大名同樣也是衆人皆知。
只不過相比起袁可立而言,毛文龍的大名,卻更像是惡名。
畢竟每年東江鎮一地索要的軍餉物資,就堪比遼東數鎮。
只見盧象升轉頭看向了袁可立,恭恭敬敬的說道:“久聞袁老大人威名。”
“此行還需多多指教。”
“學生盧象升,常州府人士,天啓二年進士,有一身武藝,亦頗知忠義二字。”
“年少輕狂,不知所謂,讓陛下費心。”
“既然陛下讓學生隨袁老大人同去尋找登萊水師,學生願爲袁老大人,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有一說一,盧象升這一副武夫打扮的人,開口閉口卻是一副文縐縐的樣,着實是讓袁可立有些不適應。
即便是在登萊巡撫多年,可是袁可立骨子裡的文人清高,卻還是存在的。
袁可立正欲開口,勸誡一下這個自稱學生的晚輩,卻無意間發現,朱由校的雙眼,亮了起來。
“陛下,老臣來晚了,死罪,死罪!”
人未到,聲先至。
朱由校看着那個鬚髮皆白,瘦骨嶙峋的老人,連忙站起了身,快步走了過去。
並沒有什麼別的原因,純粹只是因爲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孫承宗。
這個人的身份,是大明帝師。
原本歷史上,有很大可能能夠將建奴按死在小冰河期裡的孫閣老。
原本歷史上,一家老小皆壯烈死戰殉國的老大人!
這麼長的時間裡,朱由校也很清楚這個時代的一些作風了。
這位老大人既然口稱死罪,那麼真讓他到了合適的距離,十有八九就給自己跪下了!
朱由校可以大大方方的接袁可立,接張維賢的大禮,可不代表朱由校願意去接孫承宗的大禮。
因爲這個老人,是正兒八經讓朱由校打心眼裡尊敬的那種。
原本歷史上,自天啓二年,到吳三桂開關,這二十二年間從未間斷過修繕的關寧錦防線,就是從孫承宗的手裡開始的。
袁崇煥口口聲聲說五年平遼,可是歸根結底還不是堅守孫承宗這一套堅壁清野?
本身只要是朝內不出問題,孫承宗袁崇煥他們的烏龜殼可以繼續下去,那麼遼東的建奴,就有極大的可能不攻自破。
就算不被小冰河期帶來的極寒給生生凍死!
如果不是中原富庶,建奴還是過着苦哈哈漁獵生活的話,也絕對沒有力氣進攻短時間根本啃不下的關寧錦!
只是可惜了,原本歷史上的朝堂紛爭,葬送了孫承宗,也葬送了袁崇煥。
果然,剛打算膝蓋一彎跪下去的孫承宗被天啓帝生生扶住。
“老師是要折煞朕麼?”
緊接着來的,是天子的質問。
聽着天子這一句老師,孫承宗只覺得兩眼一熱,下一瞬,就熱淚盈眶了起來。
“陛下!既然否了老臣的軍餉物資之請,又何苦來這遼東走一遭哇!”
“陛下糊塗!老臣也糊塗!魏忠賢吶?魏忠賢何在?陛下,讓老臣打死魏忠賢那個奸賊!”
就在去年,孫承宗認爲遼東兵馬糧草皆盡齊備,讓天啓帝發餉二十四萬,大舉進攻建奴,爭取平遼。
奈何原主在兵部工部閹黨東林的紛紛阻攔下,只得否了這條奏疏。
如今時代變了,此天啓帝非彼天啓帝。
朱由校輕輕一笑,看着孫承宗說道:“老師,去年,可不是個什麼出城反攻的好時節。”
“加上兵部,工部,閹黨,東林多方從中作梗,朕也沒能分清忠貞黑白,故而暫且擱置了老師你的奏疏。”
“如今,戰機已至,不知老師,可願助朕平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