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京師雲涌

建奴大軍已至錦州,這件事情是無論如何也瞞不過草原上的蒙古人的,更何況就在關外,建奴和蒙古人,很多地盤都是相連的。

這也是爲何朱純臣可以這麼快就和蒙古人聯繫上的原因。

同樣的,這山海關外的蒙古部族,其實都是屈服於建奴淫威兵鋒之下,甚至多次作爲建奴的僕從軍和大明掐架。

他們都知道,這一次建奴是傾巢而出,想要重現昔日天命七年(蒙古部以建奴爲尊,年號亦然。)趁着遼東經撫不和,臨時易帥的機會,再度席捲遼東。

徹底將昔日因爲孫承宗坐鎮遼東,而不得不放棄的那四十餘座遼西城堡吞下。

然而蒙古人當然也不樂意建奴盡收遼西,因爲他們很清楚,建奴現在人口不足,是無力揮師破關南下的。

盡收遼西之後,建奴的兵鋒所指,除了東邊的朝鮮之外,也就只剩下了他們蒙古!

比起朝鮮而言,蒙古的牛羊馬匹,對於建奴而言吸引力要大得多!

所以蒙古人,本就做好了暗中幫一手大明的準備。

此次朱純臣假借大明京師商人的身份,向蒙古泄露了大明和建奴摩拳擦掌準備大戰的訊息,則是徹底坐實了蒙古人暗助大明的決心。

畢竟在他們眼中,如果不是明人自己對大明都沒信心,那又怎麼可能前來蒙古通風報信?

蒙古人曾經短暫的統治過中原,當然清楚這偌大的大明朝中,很多商賈毫無禮義廉恥,只要能賣個好價錢,通敵賣國算什麼?親爹親媽都可以考慮作爲交易!

山西那邊,就有着好幾家商賈在和他們蒙古人做生意!

下意識的,這些人就覺得朱純臣前來通風報信,毫無疑問就是爲了謀取利益!

而這,也正中了朱純臣的下懷!

說到底,朱純臣見到的並不是和他有着友好關係,有可能撥亂反正直接投了大明的那一部。

而是一個受銅臭味洗禮多了,凡事只看利益進行權宜的部落。

這就讓朱純臣完全的放下了底線,本身朱由校還說,如果那支部落對大明有好感,願意投靠大明,朱由校願意爲他們劃分一片牧場,供給他們放牧。

這可是屬於戰後分蛋糕了!

朱純臣清楚的很,天啓帝就沒打算讓喀爾喀蒙古參戰後能夠全須全尾的縮回去!

臨近遼東的那幾個大部,以前被努爾哈赤欺負,那麼等大明揍了努爾哈赤之後,他們要麼成爲大明養在關外的惡犬,要麼,就成爲過去式!

臥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

這一點,可不僅僅只是宋朝的皇帝,才能幹出來這樣的事。

遠到三皇五帝時期,華夏百姓的諸多部落之間,就因爲相鄰的領地而產生了無數的爭端。

炎帝黃帝之戰,黃帝蚩尤之戰,商周之戰,秦趙之戰,漢匈之戰。

從古至今,因爲土地而產生的戰爭,就沒有缺少過。

然而就在關外烽煙漸起的這些時間裡,京師中的風波,也是同樣的一天大過一天。

監國王爺朱由檢看着面前堆積如山的奏摺,只覺得自己頭大如鬥。

因爲這些奏摺天南地北,上到殺人,下到偷雞摸狗,啥樣的都有!

而這一切,還偏偏就是他朱·不服輸·由檢一手造就的!

急於向自己老哥證明自己才能出衆,可以替老哥分憂的朱由校自作主張,從魏忠賢手中接過了權柄,得到了內閣直接上疏的權利。

而且誇下海口,事無鉅細,皆要過目!

結果就是朱由檢被砸了個七暈八素,每天看着這堆積如山的奏疏摺子,欲哭無淚。

無他,因爲天啓帝忙着親征,魏忠賢也同樣忙着保證軍資暢通,樂的將重擔丟給朱由檢,所以朱由檢拿到他心心念唸的朝政大權,可以說是輕而易舉。

然而魏忠賢撒開了朝政這一塊,東林當然會及時跟上。

於是奏疏奏摺日多,比起天啓帝在京師的時候,多出十幾倍來。

墊着腳在殿中打着轉的朱由校抹去額頭上的汗珠,看着急匆匆走入宮中的張維賢和魏忠賢,朱由檢只覺得自己跟遇上了親人似的,兩眼出現了喜色,甚至還帶着了一抹淚光。

天可憐見,朱由檢這出生到現在十幾年間,什麼時候見過這樣的陣仗?

更別提朱由檢本身就是個喜歡多想,喜歡瞎想,甚至有點被迫害妄想症的人。

經過老哥朱由校的一番調教之後,朱由校對東林黨人的信任感本身就變得極低,這一封封的奏疏摺子,還不得翻來覆去咬文嚼字數十遍才能夠確定好如何批示。

這就導致朱由檢不僅僅工作效率極慢,甚至還搞的自己精神恍惚了起來。

“魏公公,新城侯!本王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給您二位盼來了!”

“來來來!快快入座!爲本王說說,皇兄如今在遼東如何了,何時才能歸京凱旋?”

聽着朱由檢這急切的話,魏忠賢和張維賢二人相視一眼,朝着朱由檢行了個禮,各自坐下。

張維賢輕輕咳嗽一聲,雙目如炬,看着朱由檢道:“信王殿下,萬事不可急於求成,如今陛下遠征遼東,前方戰報未至京師,老臣估計啊,是還沒打起來。”

“但是眼下里陛下不在京中,信王殿下既然監國,那麼要做好新春之禮,普天同賀新年纔是。”

魏忠賢心裡偷樂,看着朱由檢連連點頭道:“新城侯說的沒錯,前方戰事,奴婢也好,新城侯也罷,皆無法插手,如今情報不明,也只能爲前線的陛下和將士們祈福,希望他們大勝而歸。”

“然則現在,最爲重要的事情,是即將到來的新春,天啓五年,馬上要到天啓六年了,信王殿下坐鎮京中,身擔監國重任,不可有絲毫鬆懈纔對。”

“今日急召奴婢與新城侯入宮,信王殿下,是有何要事?”

聽着魏忠賢和張維賢二人一番話,朱由檢心中只覺得不是個滋味,自己殫精竭慮都成什麼樣了,怎麼着自己皇兄給自己留下的兩參謀,居然還能說上風涼話呢?

眼巴巴的瞪了一眼魏忠賢,朱由檢長嘆一聲道:“魏公公,如今本王才知道,爲何皇兄對那些文官清流,有那麼強的敵意了。”

“因爲讀書人,最擅長軟刀子磨人,蜜裡藏毒!”

“看看這些摺子吧!本王,甚至都看不下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