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曙光

當時夏書、金博士和文博士還有點不敢相信,爲什麼楊平把這麼重要的手術交給小五張林兩個吊兒郎當的人去做。

其實楊平心裡有數,小五張林跟着宋子墨和徐志良這麼久,不敢說水平多高,外科研究所的常見手術還是能夠拿下。

而且在手術整個過程,楊平都會穿着手術衣在臺上,只是他一言不發,在旁邊安靜的看着他們做手術而已,一旦有什麼問題他隨時可以出手。

兩臺手術已經做到差不多下午五點,張林和小五接着做第三臺手術,他們幹勁十足,準備晚上做到十一二點才收工。

第一次主刀手術肯定心裡很興奮,後面兩臺手術,其中有一臺是上頸椎手術,還有一臺是胸椎的腫瘤切除,這兩臺手術的風險都比較高,所以楊平一直要陪在旁邊。

夏書、金博士、文博士感嘆,外科研究所真是強將如雲,連個打雜的都這麼厲害。

就像天兵天將當中一個普通的天兵,可能連名字都沒有,就是最厲害的凡人也不是他的對手。

金博士,文博士和夏書,本來以爲他們兩個的手術沒什麼好看的,現在決定一從頭看到尾,至少人家能夠拿下手術,而且做得不錯。

不過這兩小子真的很有意思,缺了一個就不能做手術,必須在兩個人同時在臺上才行。

手術一直做到晚上十二點,如果麻醉醫生和護士不反對,這哥倆能夠做到天亮,做到十二點,哥倆還十分興奮。

做完手術小五和張林在科裡睡覺,半夜去看看患者的生命體徵。

早上六點多,他們又結伴去查房,仔細地查看生命體徵、尿量,術後抽血的檢查結果等等,連患者術後鎮痛情況他們也是非常認真地檢查,然後依據病情進行調整鎮痛的方案,讓患者儘量無痛。

查完房,他們又在醫生辦公室一起討論昨天的手術,做得好的總結經驗,做不好的吸取教訓。他們還不忘記給宋子墨和徐志良打電話,告訴他們科裡很好,讓他們放心,趁這個機會在歐洲多玩幾天。

中國的早上,正是德國的深夜,宋子墨和徐志良這個時候很是懵逼,特麼半夜打電話給自己,叮囑自己多休息幾天,這兩貨怎麼這麼貼心。

——

歐洲法蘭克福。

脊柱外科學術年會正在召開,可能爲了感謝中國醫生對脊柱外科的貢獻,今年整個會場的佈置別出心裁使用中國元素。

比如中國紅、橫幅、穿旗袍的禮儀小姐,整個會場讓人耳目一新。

最有意思的是奧古斯特,他看到宋子墨和徐志良穿着立領的中山裝,立刻加急定做一套類似的中山裝,不過穿在身上看起來還不錯。

曼因斯坦作爲特邀嘉賓爲會議致開幕詞,這也是會議的亮點。

在以前,曼因斯坦對這些毫無興趣,但是這次不一樣,因爲奧古斯特與楊教授的私人關係很好,所以爲了加強與楊教授的聯繫,曼因斯坦只好答應奧古斯特的邀請,勉爲其難地站在臺上發言。

曼因斯坦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又是個外科全能者,在全世界的醫生心中,尤其歐美醫生的心中,那是神一樣的存在。

此次他的開幕式致辭的題目是:《曙光》。

大意是脊柱外科已經陷入一潭死水,諸多看起來活力無限的新技術,不過是急功近利者的道具而已,比如彈性固定、人工椎間盤技術、微創技術,都已經進入瓶頸期,而脊髓損傷的修復遲遲沒有取得突破。

而楊教授創新技術的出現,打破脊柱外科四面的高牆,讓所有人看到希望的曙光。

曼因斯坦演講中,很多次提到楊平的名字,多次提到楊平的新技術。

然後是學會主席奧古斯特的演講,他對脊柱外科的現狀和發展做了一些總結,並指出脊柱外科將來面臨的挑戰,比如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最後的總結是,未來世界的希望在東方。

在演講的結尾,奧古斯特沒有忘記向大家推薦新的期刊中文《醫學》,而且在手裡亮了亮剛剛從宋子墨手裡拿到的期刊。

整個會場是一片譁然,他們以前根本沒有想過去讀中文期刊,更不會想到歐洲脊柱外科學會主席在這種會議室推薦一份中文期刊。

“我不是在做廣告,完全沒必要,我而是在幫助大家,因爲沒有我的推薦,大家一定會錯過這份期刊,它是世界上棒的期刊,它將幫助你進入一個全新的醫學世界。”

''如果中文閱讀困難的也不用擔心,在歐洲,有好幾個志願者學術組織負責翻譯,它將被翻譯成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日語等等。”

“我曾經也很迷茫,但是這份期刊告訴我,希望在可見的遠方,正如曼因斯坦先生說-——我看到了醫學的曙光。”

奧古斯特大大方方地說。

“接下來給我們演講的是一位來自中國的醫生,他將帶領我們走出迷茫,看到未來的希望,重新樹立我們對未來的信心。”

奧古斯特鼓掌。

高大帥氣的宋子墨走向講臺,面對六千多名世界各地的醫生,他將用三十分鐘的時間報告三個課題。

有些提前得到消息的醫生,知道這是楊平的助手,楊平就是大名鼎鼎的發表13篇CNS的神人,很可惜,他本人沒有來。

一個助手,居然安排在學術報告的第一個,這是赤裸裸的藐視吧。

密爾頓先生坐在第一排一言不發,如果是往次年會,第一個學術報告的是他,這已經成爲會議的默契,但是今年,奧古斯特沒有提前知會他,把發言的第一個居然改成年輕的中國醫生。

不過,這個中國醫生是楊平的助手,密爾頓也認了,楊平他是認識的,不過只有一面之緣。

當時在馬來西亞,他和奧古斯特兩人爭相向楊平要聯繫方式,但是回國後,密爾頓因爲事務繁忙,漸漸忘記這事,而執着的德國人卻立即付諸行動,來到中國跟隨楊平學習脊柱外科。

當時楊平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論文,密爾頓也是看過,只是沒想到事情會發展這麼快。楊平論文中的新技術現在成爲這次學術大會的焦點,脊柱外科太需要新的東西,大家一直在兜兜轉轉,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即使大家自認爲耀眼的微創技術,不過是腔鏡技術在脊柱外科遲來的應用而已。

脊柱側彎的矯形,自從CD兩位大師開創現代脊柱矯形的理念以來,大家一直在兩位大師的框架裡兜兜轉轉,沒有走出這個框架。

密爾頓提前已經看過宋子墨帶來的論文,第一篇關於楊平自創的截骨方法,這個技術其實也還是在CD理論的框架之內,只是對截骨的方式做了改進提升,將截骨、矯形、脊髓的形變三者聯繫起來考慮,對脊髓的形變進行精確的預測,這樣可以在充分矯正畸形的基礎上,將脊髓損傷降到最低。

對於一些程度極爲嚴重的脊柱側彎畸形,最大的併發症就是癱瘓,這些病人因爲極大的癱瘓風險導致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楊氏截骨出現後,這個問題將被解決,以前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現在可以安全地進行手術。

第二篇論文,外固定架治療脊柱側彎,這個技術已經完全跳出CD的框架,成功地將伊裡扎洛夫技術與脊柱矯形結合起來,用一種和緩自然的方式來矯正脊柱畸形,這種技術的弱點是治療的時間比較長,需要3個月到1年時間,但是因爲其顯著的優點:安全、保護脊柱的活動度,在優點面前缺點就顯得微不足道。

第三篇論文,骨骺精確阻滯技術對脊柱側彎的矯形應用,目前在動物實驗取得巨大的成功,已經準備進入臨牀。

這個創新的理論徹底顛覆現有的脊柱側彎治療理念,如果臨牀應用成功,十年後,二十年後,三十年後-——醫生將碰不到需要做手術的脊柱側彎患者,也就是在以後沒有成年的脊柱側彎患者。

因爲在兒童時期,一旦發現脊柱側彎,就可以用這種技術進行干預,這種技術極爲微創,不用開刀,直接用穿刺的方式將骨骺刺激或阻滯植入物送到椎骨預定的位置,讓它發揮作用。

術後幾天,兒童可以正常上學玩耍,整個治療過程對正常的學習生活沒有任何干擾,在不知不覺之中,脊柱得到完全的矯形。

真是神奇!

楊平教授真是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天才。

就憑這幾個脊柱外科的貢獻,楊教授是當今世界當之無愧的脊柱外科泰斗。

難怪今年的年會充滿中國元素,密爾頓只是後悔自己當時爲什麼就忘記聯繫楊平,直到現在也還是見過那一次。

宋子墨在這次會議上不僅要演講,還要主刀三臺手術,一臺爲楊氏截骨的手術,一臺爲脊柱外固定架手術。

還有一臺爲骨骺精確阻滯技術治療脊柱側彎的手術演示,這是歐洲第一個臨牀病例,屬於跨出臨牀應用的第一步。

這臺手術將由宋子墨和奧古斯特一起完成,在全世界六千多名醫生的關注中完成手術,此後將在全世界六千多名醫生的持續關注中完成矯形。

主會場的講臺兩側,樹立着兩隻巨大的仿製唐三彩的瓷器花瓶,身着旗袍的禮儀小姐、服務員站在會場的四周。

曼因斯坦教授坐在第一排的嘉賓位置,前面放着一本期刊《醫學》,這是宋子墨帶來的幾本期刊之一。

對於這個天才來說,只要他願意,將漢語學好不是什麼難事,現在他完全可以輕鬆地使用漢語閱讀這本期刊。

他輕輕地翻閱期刊,空間導向基因真的存在!不僅存在,而且楊平已經找到一種這樣的基因,破解了它開啓與關閉的方法。

利用這個空間導向基因,楊平成功地用幹細胞培育出一塊完整的肌肉。

還在前不久,楊平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論文中,空間導向基因還是一個假說。那時世界各國的醫學家和生物學家認爲,這個假說的真實度非常低。

就算是真的,要用實驗證明它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幾十年?一百年?

這纔過去多久,楊平已經找到現實中的空間導向基因,說明空間導向基因不是假說,而是真實存在的,既然肌肉有空間導向基因,那麼其它的器官,甚至人體的任何一塊組織,任何一種器官都有空間導向基因。

曼因斯坦心裡如巨浪在翻滾,這是何等偉大的的科研成果呀?

他開創幹細胞體外克隆局部器官的先河,他解開幹細胞構建器官的密碼,他是一個天才中的天才。

曼因斯坦一直自信自己是天才,可是跟楊平比起來,此時此刻,他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是。

以前,曼因斯坦很討厭中文,他覺得這些古老的方塊字應該淘汰,可是現在,他覺得這些方塊漢字特別漂亮,每一個漢字似乎充滿靈性。

這個偉大的國家曾經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古代一直站在世界之巔,看來,現在他將要重返世界之巔。

曼茵斯坦已經沒心思關注會議的議題,他決定重複楊平這個實驗,他決定做世界上第1個重複這個實驗的人,他決定要馬上啓程去中國。

可是啓程去中國怎麼聯繫楊教授呢,他有楊教授的郵箱,但是當時僅僅只用於有關論文的聯繫,而且郵件聯繫很慢,來來回回很耽誤時間。

對,找奧古斯特幫忙,他是個中國通,與楊教授的私人關係非常好。

對,楊教授的助手不是來了嗎,現在就站在臺上演講。

這次想辦法跟着他們去中國,與楊教授面對面的對話,曼因斯坦一定要重複這個實驗,如果這個實驗可以重複,那麼論文中提到的空間導向基因就沒有任何問題。

“謝謝!”

剛剛一個服務員給曼因斯坦的杯子加了開水,曼因斯坦不經意間用漢語回答。

PS:1、關於空間導向基因,這是虛構的,來源於曾經看過的一本期刊上的文章對未來器官克隆的預測。2、前面幾章關於腫瘤細胞的凋亡,這是真的,論文發表在《自然》期刊上,是美國一個大學的科研團隊發現的。3、脊柱外固定架治療脊柱側彎:國內外都有團隊在研究,但是沒有實質突破。4、骨骺阻滯技術治療脊柱側彎,已經應用在簡單的兒童脊柱側彎治療上,估計未來這個技術會大放異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