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告祭太廟

最後的三天禁足轉瞬即過,李牧終於重獲自由,剛好趕上告祭太廟。李牧作爲從三品的開國侯,自然有他的一個位置。而且位置還相當靠前,,唐初時候的封爵‘公’這個級別是最多的,因爲立下大功之人實在是太多。其次是子、男,而侯爵反而是最少的。

李牧作爲侯爵,剛好是高不成而低不就,位於隊列中間的位置。李牧回頭一看,後面跟着的子爵男爵沒有一個比他歲數小的,前面的倒是有比他歲數小的,例如李世民的幾個兒子,其餘之外,也全都比他年紀大。

承天門大開,隊列魚貫而入,旋即關門,李世民帶百官來到太廟,登上順天樓,陳列儀仗侍衛。百姓們奔涌過來,把承天門堵的死死的,即便看不到,也等着聽聲音。古代的工匠雖然不懂得聲波之類的東西,但憑藉天才般的智慧,竟然做出了原始的‘擴音器’,李世民只要站在特定的位置,他的聲音就能夠被擴大,傳出幾裡不成問題。

禁軍押送頡利可汗前來,李牧偷偷瞄了一眼,只見頡利雖然衣着乾淨,也是可汗服色,但整個人已經像是丟了魂般,面色蠟黃,早已不復在突厥大帳時的神采。李牧不禁在心裡嘆了口氣,頡利也算是一代梟雄了,自他當上突厥可汗以來,統一了突厥諸部,讓突厥達到了百年來最興盛的時候,屢屢入侵中原,逼得李世民忍辱簽下渭水之盟,如果他能果敢一點,也許大唐現已不復存在。

但世界上沒有後悔藥,今日突厥已滅,頡利到底是沒有殉國的勇氣,做了李世民的俘虜。被押解的這一路,在大唐軍民人等的注視之下,他的心裡該比死了更難受吧。

李牧尋思的工夫,禁軍已經押着頡利跪在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輕輕擺了擺手,道:“頡利雖戰敗,但不當此辱,鬆綁。”

禁軍聞言鬆綁,頡利拜服於地,不敢擡頭。

李世民俯視着這位曾經的勁敵,心中快慰。忍辱多年,今日他心中所有戾氣都消散了。就是這種感覺!勁敵覆滅,江山在手,這便是天子,這便是帝王!

雖然李世民很想拔劍斬下頡利的人頭,但是這些日子以來,他已與朝中重臣商議過多次,頡利不可殺。蓋因突厥國家雖滅,但是西域突厥人口還有很多。若殺了頡利,羣龍無首。這些四散的突厥人,下馬是民,上馬是兵,滋擾邊境,再想治理就難了。而且漠北還有一個薛延陀,得把這些突厥人聚攏起來,加以控制,作爲中原的屏藩才行。這些事情,都少不得要利用頡利這個可汗。

因此,頡利不可殺,還要善待。

但即便如此,亡國之君,敗軍之將,也必然要受到一些折辱。就算李世民寬宏大度,不願做這種事情,當下也必須得做,渭水之盟人盡皆知,他要顧臉面,且要給大唐百姓一個交代。

李世民沉默半響,沉聲說道:“你有五罪:過去你父親國破,依賴隋朝得以存立。但當隋朝有難時,你卻一兵之力都不幫助,以致隋朝覆滅,此其一;與我爲鄰而背信侵邊,此其二;連年征戰不止,致使部落生怨,此其三;掠奪我國中百姓,踐踏我莊稼,此其四;許你和親而遷延逃走,此其五。朕要殺你並非沒有理由,只是渭上的盟約未忘,朕不願做失信之人,所以不想苛責。朕賜還你的家人,讓他們免受爲奴之苦。擇郊外良田,給你蓋一座府邸,以後的日子,官府供你用度。朕待你不薄,望你好自爲之。”

聲音擴散,承天門外百姓聽得一清二楚。雖有非議,但無不讚頌李世民胸襟寬闊,有容人之量。

頡利泣不成聲,只是不住叩頭,心裡到底怎樣想的,就不得而知了。有禁軍將他帶下去,隨即李世民焚表告慰天地祖宗,百官也隨之行禮,一套流程下來,李牧累得是腰痠背疼。

就在他以爲要結束的時候,階梯之下豎起一座華蓋,高公公唱喏道:“恭請太上皇。”

自李世民以下,皆鞠躬行禮。御攆擡着李淵來到臺階之上,站到了剛剛李世民講話的地方。李世民見到李淵,忽然抽動了一下鼻子,眼圈通紅,李牧見狀,心裡一驚,暗道,這該不會是要哭吧?三十多歲的大男人哭?這戲可有點過了呀!

事實證明他猜對了,李世民見到李淵,哇地一聲就哭了,哭得是蕩氣迴腸,哭得是撕心裂肺,跪在地上抱着李淵的大腿,眼淚噼裡啪啦的掉:“父皇,兒子履行了諾言,滅其國,擒其人,大仇得報,終有顏面對父皇,面對祖宗了!”

李淵輕輕扶起李世民,面對滿朝文武,承天門外的百姓,道:“諸位卿家,諸位臣民,今日我兒太廟告俘,朕心甚慰。多年心結今日也解開了,朕很高興!朕生了堪當大任大任的好兒子。朕沒有看錯人,他是一個好皇帝。”

“有一件事,今日朕要說與爾等。昔年朕傳位之時,世民立下誓言,不滅突厥,絕不入太極宮。朕雖覺得胡鬧了些,但畢竟是他的一份孝心,兼之也算是一種激勵,便應允了他。今日突厥已滅,頡利已降,當日誓言也履行完畢。朕決定明日搬出太極宮,遷居於大安宮,以度晚年。”

李世民聞言‘大驚’,哭泣道:“父皇,可是兒子有未盡孝道之處?!還請父皇明示,兒子當改之!”

“非也,太極宮乃是皇帝的寢宮,你既已登基爲帝,當居太極宮。朕心意已決,毋庸再議。”

李世民‘無奈’道:“既然父皇決心已定,兒子不敢不從。兒子當另擇福地爲父親修建新宮,迎父皇居住!”

李淵‘怒’道:“爲君者,怎可爲一己之私而勞民傷財耶?修建新宮所費不知幾何,今天下初定,當休養生息,豈能重蹈前朝覆轍?你當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若國泰民安,朕看在眼中,便是你最大的孝順了!”

李世民拜服於地:“兒子謹遵父皇教誨!”

羣臣山呼:“謹遵太上皇諭示!”

承天門外百姓高喊萬歲,只有李牧注意到了,李淵在說話的時候和李世民父子之間微妙的眼神交換。

李牧不禁搖了搖頭,這便是天家父子之情,也太累了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