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長樂門中人

“不可?”李世民皺眉道:“朕是曾說過你可以奉旨貪污的話,但那說的是門閥勳貴的錢,可不是讓你貪百姓的錢,朕以爲你不是貪戀錢財的人,爲何如此?”

“陛下,臣是爲陛下考慮。”

“爲朕考慮?”李世民眉頭皺得更緊,道:“莫非你認爲,朕會貪圖這十萬貫?朕是缺錢,卻還不至於把手伸到百姓頭上!”

“請陛下聽臣說完。”

李牧正色道:“陛下,那日臣與陛下說起築路的事情,曾提到過。築路,非門閥勳貴不可,其中原因之一,便是門閥手中有糧。有糧,才能養活勞力。因此,臣支持山東士族來修路。”

“但是他們的想法,卻在於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陛下也說過,門閥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一直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李世民哼道:“你既然知道,爲何還要促成此事?山東本就不服朝廷約束,若再修成了路,以後朝廷更加治理不了了。”

“臣正是爲解決此事,才極力促成的。”李牧認真道:“陛下剛纔說,這十萬貫,最終會分攤到百姓身上。臣卻以爲,不止。”

“什麼意思?”

“山東不服朝廷約束久矣,地方上的很多事務,不經朝廷允許,他們也沒有少自作主張。這次修路的事情,干係甚大。山東士族定是覺得,此事已經觸及了陛下底線,所以沒敢陰奉陽違。但一旦朝廷答應下來,其中的很多細節方面,他們還是不會聽從朝廷的調派。”

“臣試探過魏徵,問他,若朝廷答應山東修路,可否派巡檢司監督。魏徵含糊其辭,顯然是無法做主。這便確認了臣的猜想,不但這十萬貫,會分攤到山東百姓身上。日後收取過路費的時候,他們也一定不會按照朝廷的章程來。”

“陛下試想,道路不好的時候,過路是不花錢的。但是路修好了,卻要花錢走,而且價格不菲。若陛下是商賈,會不會對此不滿呢?”

李世民想了想,道:“道路不好時,大家走的路都不好。販賣貨物,賺得錢多少卻是差不多的。而道路修好了,雖然路好走了,卻要交不少的錢,販賣貨物得到錢所剩無幾,若朕是商賈,恐怕會選擇前者,畢竟有所剩餘。”

“就是這樣。因此臣在修路的章程中,特意註明過路費收取的標準。嚴令必須按照這個標準收取,爲此甚至不惜延長道路收歸朝廷的時間,目的就是不給百姓增添負擔。章程中的收費標準,是臣精算過的。大抵要比沒有修路之前,耽誤時間所影響的收益要小,這樣對百姓來說,修路之後即便交錢,對他們來說也是划算的。”

“而山東士族,不遵守朝廷的章程。藉此機會,大肆斂財,那麼山東百姓必然怨聲載道。而且陛下不要忘了,山東是不施行新政的。百姓無法得到貞觀犁,只能做門閥士族的佃戶。於此相對應的是,除了山東之外的地方,施行新政,且生活壓力更小。若陛下是百姓,陛下會如何做?”

“這……”李世民想了想,道:“朕大概會想,離開山東,奔個前程——只是,百姓遷徙不易,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陛下,遷徙之事,倒在其次。陛下可想過,到了這個份上,民心所向的是誰?”

李世民一愣,隨即恍然,他懂了李牧的意思。

李牧繼續說道:“這世上,最好收買的,就是尋常百姓的人心。只要給他們一丁點的恩惠,他們便感恩戴德。退一步說,即便沒有恩惠。少一點暴政,他們也不會說什麼。古往今來,若不是昏君當道,暴政橫行,便也不會發生陳勝吳廣的事情,還不是把人逼急了麼?”

“山東士族若是藉機斂財,正合了臣的心意。山東百姓苦其暴行暴政,必然對陛下的新政心嚮往之。如此一來,民心便調轉了。”

李世民擰着眉頭,道:“道理是這樣,只是如此行事,苦了百姓了。”

“陛下,臣卻以爲。山東百姓與山東士族,目前來看,算作是一個整體。若無百姓的支持和默許,山東士族也未必敢這樣狂妄。陛下體諒他們,他們可曾體諒過陛下麼?若不借此機會分化他們,時間長了,恐怕更是鐵板一塊,無下手處了。”

李世民點點頭,道:“你說得對,只是這都是你的猜測而已。萬一他們所做的方向,以你所想正相反呢?他們若真的只是爲了修路,無暴行暴政,豈不是讓百姓更加感恩戴德,使朝廷的影響力更小了麼?”

李牧笑了笑,道:“若真是如此,也算是百姓的福分。但臣以爲,陛下所想這種可能性不會發生。原因有二,十萬貫不是一個小數,錢肯定不是一家出,修路也不是一家修,話也不是一家說了算。有人願意吃虧,也肯定有不願意吃虧的人。如此就會有分歧。不願意吃虧的人,是肯定不會妥協的。所以,至少這十萬貫,他們一定會想辦法收回去。”

“再者,過路費的誘惑太大了。這就像是一個聚寶盆,裡面裝着無以計數的錢財。只要肯彎腰去拿,便源源不斷。如陛下和臣這等超脫了世俗的正人君子畢竟是少數,就憑那些山東士族的德行,臣以爲,他們沒有這個定力。”

李世民思忖了一下,也是頷首。

從人性的角度,李世民認爲李牧說得沒錯。但這並不足以決定他的想法,他能夠默許,是因爲他心裡還有另一個計劃。

修路不是一年可以完成的事情,如此大的工程,至少也得兩三年。兩三年後,休養生息也差不多了。攘外必先安內,到了那個時候,若山東士族還不服朝廷管束。李世民就打算翻臉了,論嘴,山東士族無數,口誅筆伐自佔上風。但若真動起手來,在李世民眼中,不過一羣土雞瓦狗爾。

而且,路修好了,行軍的速度也必然會加快。往日調兵需一月,路修好之後,十五日即可。平定山東,用不了多久。

這些李世民都沒有說,對於帝王來說,有些秘密註定是不能分享的。尤其面對的人是李牧,半大孩子一個,出些鬼點子他可以,軍國大事,李世民還是有些信不過他。

想過這些,李世民點點頭,道:“既然你已經把錢收了,那此事便依你了。朕記得與你約定,你收的賄賂,咱們是八二分賬。一共十萬貫,其中八萬貫記在內帑賬上。不要耍小聰明,朕會查賬的。”

李牧只好捏鼻子認了,當時也確實這麼說的。

忽然李牧想起了什麼,道:“陛下,有一件事,臣覺得應該告知陛下一聲。”

“說。”

“魏徵送過來的錢財,一半是金銀,一半是銅錢。如今山東士族在長安城中明面的勢力趨近於無,卻還能在短短數日之內湊齊這麼多錢,臣以爲不得不防。還有就是,在運來的金銀中,有不少器皿。其中一些的花紋制式被磨平了,但仔細辨認,似乎……出自宮中,臣不敢十分確定,只是想給陛下提個醒,宮中近日,有無丟失金銀器皿的事情。若有,可就此查一下。”

“宮中器皿?”李世民唸了一句,似乎有些走神,呆愣了一瞬,隨即恢復如常,道:“此事朕知道了,不必查了,不是宮中丟的,你自行處置就是了。”

“哦。”李牧心中雖有疑惑,卻也沒有再問,道:“那臣就吩咐下去,熔成金條和元寶了。”

李世民點點頭,道:“好了,說了這麼久,朕也乏了。你退下吧,那個鞠智盛給朕盯緊了,他與什麼人接觸,速報朕知。他若行賄於你,還是老規矩,八二分賬,去吧。”

“臣告退。”

李牧起身行了個禮,退了出去。門口遇到高公公,把他的《葵花寶典》還了,又閒聊了兩句,便離開了宮城。

卻說高公公這邊,在答對了李牧之後,輕輕推開殿門,悄無聲息地來到了李世民跟前。

他陪伴李世民將近二十年,看錶情,就能大致猜出李世民的心情。

“陛下……”

“高幹,長樂門那位,近日可有什麼消息麼?”

高公公心裡一突,謹慎答道:“回陛下的話,沒聽說有什麼消息。”

李世民不再問,停頓了一瞬,又問道:“袁天罡到哪裡了?”

“回陛下,約莫明日差不多了。”

李世民嘆了口氣,道:“吩咐下去,袁天罡什麼時候回來,就什麼時候來見朕。朕有很多事情交代他去做,耽誤不得了。”

“諾。”

高公公應了聲。

李世民沉默了一會兒,又道:“高幹,你去一趟長樂門。吃食用度等,撿宮裡有的,挑好的拿去一些。還有,到李牧的鋪子買幾套他那個豪華禮包,也一併送過去。再替朕問問,還缺不缺什麼,仔細記了,回來告訴朕。”

“諾。”

李世民疲憊地擺了擺手,高公公躬身後退幾步,轉身離開辦事去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