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海浪聲漸歇,白天狂暴的海浪,夜裡溫順的如同綿陽一樣,月亮懸掛在空中,倒映在海面上,有一種靜謐的美。
一休和利兵衛相對而坐。
倆人面前的海灘上,擺着一些吃食。有來自灞上酒坊的三杯倒,有程府出品的牛肉乾,還有劉三勺爲李牧特意準備的,用鯨魚肉製作成的下酒零食……不是什麼大餐佳餚,但對於利兵衛來說,已經是人間仙境般了。
一休看着狼吞虎嚥的利兵衛,腦袋裡回想的都是,他只有幾歲的時候,利兵衛帶着他輾轉逃命,拼死保護他的場景。當初的利兵衛,是很健壯的武士,但是現在,他已經如同一個老人一般了,骨瘦如柴,兩鬢斑白。
沉默了很久,一休道:“這兩年,我受益良多,學到了很多東西。中原天地廣闊,是咱們倭國的人難以想象的。我不想這輩子都留在倭國,我想在更廣闊的天地生活,救出了父親,我會帶他去大唐,利兵衛叔叔,你也隨我們一起去吧。”
利兵衛沉默不語,只是無聲地咀嚼着。熟悉他性格的一休知道,這是利兵衛表達反對的方式。
“我不想做天皇。”一休堅定地說道:“利兵衛叔叔,到了大唐,我才知道什麼叫井底之蛙。咱們倭國,便是井底,我們都是井底的癩蛤蟆。大唐疆土,何其遼闊,僅僅一個府,就比咱們倭國整個國家都要大。整個國家,怕不是得有倭國數十倍大了。但統治這樣遼闊疆土的人,只稱自己爲天子——但在咱們倭國,卻不自量力的自稱天皇,這不可笑嗎?”
利兵衛不吭聲,但是鼻息已經粗重了起來。他是一個愛國者,對倭國有死忠。聽一休這個未來的繼承人,編排起自己的祖國來,他如何能夠聽得慣?若不是對他父子仍有忠心,早就爆發了。
“大唐人傑地靈,無論是文化,技術,還是禮樂,都遠超倭國……”
利兵衛終於忍不住想要開口,但是被一休打斷了:“利兵衛叔叔,你不要覺得,我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事實就是如此!你看看咱們倭國,什麼不是學人家的?咱們是追不上的!也否認不了的!”
“還有、”一休望向不遠處篝火旁的李牧,壓低了聲音,道;“我的恩師,生而知之。我自詡聰明,但是在恩師面前,沒有半點秘密,我想什麼,做什麼,他都能料到,沒有一樣,是我能超過他的——”
“這怎麼可能?”利兵衛看着一休長大,見識過一休身上種種神奇之處,他以爲一休這個孩子,一定是未來世上最聰明的人,但一休卻告訴他,這世上有生而知之的人,難道他是神仙?
一休重重點頭,道:“我會順着恩師的路,一路走下去,至死方休。”
利兵衛沉默良久,嘆息了一聲,又灌了一口酒。他知道一休的意志力有多頑強,他既然這麼說了,自己怕是改變不了他的想法了。
一休繼續說道:“利兵衛叔叔,你當我就不愛自己的國家麼?你知道麼?這次出海之前,我問過恩師,他是否想要征伐倭國,你猜恩師怎麼說?”
利兵衛譏諷一笑,道:“他當然是冠冕堂皇的說了一通騙你了?難道不是?”
一休苦笑一聲,道:“若如此,還好了。恩師是這樣回答我的,倭國,有如雞肋。”
“雞肋?”利兵衛讀書少,聽不懂這種繞彎的比喻,一休只好解釋,道:“所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也。他從來沒有把倭國放在眼裡過,在他的心裡,倭國或許連新羅,百濟都不如。”
利兵衛勃然大怒:“他怎能把我們跟新羅百濟相比?百濟還好些,但新羅國力孱弱,如何是咱們的對手?”
一休笑了,苦笑:“利兵衛叔叔,看吧,你也清楚,倭國也就只能和新羅,百濟這樣的國家比較了。”他指着海面上的艦隊,對利兵衛道:“別的不說,你看看這個艦隊,倭國也好,百濟也罷,哪個國家是它的對手?”
利兵衛沉默了,他雖然不懂海戰,但是大小他看得出來,一艘長安號,就足以剿滅倭國的水軍了,如果能稱之爲水軍的話。
“我們,竟然是連當做大唐的敵人的資格都沒有。”
一休的一字一句,都戳中了利兵衛的內心。他不是不清楚,而是一直不敢面對。
“明日,我們將啓程北上,恩師的意思,要在本州島找一個礦脈。”
“礦脈?”利兵衛足跡遍佈倭國,但他也不知道,倭國哪兒有礦脈。倭國一直是一個資源貧瘠的地方,即便是有,蘇我蝦夷如何肯讓,多半會打起來。
一休笑道;“蘇我蝦夷也就在咱們倭國橫行霸道,面對我的恩師,他這點道行根本不夠看,他如果聰明些,最好躲着別出來,如果出來了,恩師順帶手就把他給收拾了。”利兵衛終於發現,一休奇怪的地方在哪兒了,他對李牧有着近乎盲目的崇拜,根本不管這件事,到底能不能行得通。
利兵衛決定不再勸了,他知道自己勸了也沒用。還是先跟在一休身邊,看看事情會怎麼發展,伺機而動吧。
“生命太短暫了,短暫到,哪怕窮盡一生,怕也無法看到整個天下的全貌,既如此,只好分秒必爭。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能真正給後人留下點什麼,纔是最重要的。”
利兵衛聽得稀裡糊塗的,懵道:“一休,你想給後人留下什麼?”
一休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腦袋,道:“科學,說了你也不懂。我已經跟恩師說過,明天出發的時候,他會把島上的人,都帶去,但是到下一個補給點,就得下船。”
利兵衛感激涕零道:“這樣就已經很好了,能上岸就已經很好了。”
雖然上了岸,大家很可能還是一個死。但至少比在島上困死,餓死好吧?再說,這是大唐的艦隊,完全沒有義務去救他們。
……
李牧連夜讓石匠,準備好了石板,把刻好了字的石板,埋在了一處隱秘的地方。做完了這件事,便只剩下淡水的補給了。
其實不補給也沒什麼事兒,船隊預留的淡水,足夠所需的了。爲了以防萬一麼,還是多準備一些,也方便空船在海上重力不夠,抵擋不了海浪。
李牧耽擱不起,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他要找到傳說中的石見銀礦。
爲何說是傳說中的呢?因爲李牧知道這個地方,聽過他的名聲,但是兩輩子,他都不知道這地方在哪兒。
這輩子就不必說了,他頭一次來倭國。而上輩子,他出生的時代,石見銀礦以及封山了。他也沒有親眼見識過,石見銀礦的輝煌。
可關於石見銀礦的傳說,他是聽過不少的。石見銀礦位於倭國本州島,島根縣。該礦牀發現於十六世紀,是十七八世紀世界上代表性銀礦牀之一,到石見銀礦上世紀20年代閉坑,開採了400多年,從日本戰國時代後期到江戶時代前期都是日最大的銀礦山。17世紀,這裡的銀產量佔世界銀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儲量可見一斑。
石見銀礦最重要的特點便是,它非常容易開採。不需要什麼後世纔有的化工手段,直接原始的熔鍊手段即可。石見銀礦的巨大儲量,可以非常迅速地緩解,大唐卻銀的窘境。
如果李泰在會寧那邊也一切順利,會寧和石見銀礦就會成爲一裡一外,遙相呼應的兩個巨大銀礦。這兩個大銀礦的儲量,足以支撐李牧籌謀已久的貨幣改革,讓大唐的流通貨幣,從銅變成銀。
但是兩輩子,他也沒去過根島縣,他找不到這個地方啊。他雖然能畫出來世界地圖,但是具體哪個地名在哪兒,他上哪兒知道去。而且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古今地名未必一樣,他就算是想打聽,也沒地方打聽去?難道逢人就問,聽說你們倭國有一個銀礦儲量不菲,你告訴我在哪兒,我去挖?
這顯然不合邏輯,但是大海無邊無垠,倭國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是狹長,又多是山地,想要找到卻也是難上加難。
更難的是,這玩意沒法說。白銀太敏感了,不管怎麼問,都顯得有些不懷好意。
李牧率領艦隊沿着本州島行進了十天,還是沒能找到與傳聞中相符合的地點,不由就有些煩躁了起來。而他行進的這十天,有一支龐大艦隊出現在本州島海岸的消息,已經都傳到了倭國所有權貴的耳朵裡。
其中自然包括蘇我蝦夷。
蘇我蝦夷不是傻子,利兵衛都能想到的事情,他當然也能想得到。如此龐大的艦隊,不可能是新羅或者百濟的,他們的國力,養不起這麼龐大的艦隊,倭國的鄰居,就只有這幾個國家,排除了兩個之後,剩下的一個,有沒有可能也都是它了。
這十天,謀士出入他的府邸,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意見。但蘇我蝦夷並不滿意,因爲這些謀士的意見,無外乎兩種。一種叫做瞎眼,一種叫做跪舔。
瞎眼,顧名思義,就是隻當自己眼睛瞎了,看不到大唐這麼龐大的艦隊在近海晃悠,你們愛幹嘛幹嘛,我只當不知道。跪舔,與之相反,主動接觸大唐艦隊,看他們有什麼需要,儘量滿足就是。
但是這兩個主意,都不是蘇我蝦夷想要的,他想出了一個他的謀士想都不敢想的解決辦法。
他想知道,大唐的艦隊此行的目的是什麼。然後根據他們的目的,設計一個陷阱,把這些唐人都弄死。唐人死了,這一支龐大的艦隊,可就是他蘇我蝦夷的了!
沒人比蘇我蝦夷更知道,在倭國,擁有這麼強大的艦隊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不可超越,如果有這強大的艦隊撐腰,蘇我氏至少可保三代無憂。
至於會引起大唐的報復?
蘇我蝦夷不在乎,他的膽子大的很,但他能混到今天的地步,也不光是靠膽子大而已。
他斷定,如此龐大的艦隊,即便是大唐,也養不起許多。如果這個艦隊被自己吃掉了,那麼短時間內,大唐應該也可能再派出這麼大的艦隊來攻打倭國了。
即便攻打又如何?那時自己不也有一支艦隊麼?大不了兩敗俱傷,傷的都是你大唐的筋骨,即便自己的如意算盤沒打明白,那也沒關係,名義上不是有天皇麼?蘇我氏又沒有損失。
但是這個念頭,他不敢說出來,因爲,就算他不畏懼大唐,可是他手底下的其他人,可是畏懼大唐如虎。如果只是單純的畏懼,還好辦。這些人骨子裡對大唐的嚮往,更甚於對大唐的畏懼。如果他把心裡話說出來,他不敢保證,這些鼠目寸光的傢伙,會爲了討好大唐背叛他。
倒也不是怕背叛,只是這個風險沒有必要。
蘇我蝦夷派出了手底下所有的武士,去在大唐艦隊登陸過的地方,終於瞭解到,原來大唐的水師,是在尋找一個礦脈。和利兵衛下意識的想法一樣,蘇我蝦夷也想不出倭國有什麼礦藏,是值得大唐如此興師動衆的。
但越是這樣,不就說明,大唐此行圖謀甚大麼?蘇我蝦夷的心思又改了,他不但要知道大唐大費周章也想得到的礦脈的消息,同時,艦隊他也想要了。
漸漸地,一個接近完美的計劃,在他腦海中形成了。
他決定不眼瞎,先從一隻舔狗做起。
蘇我蝦夷磨好了墨,沉吟了一會兒,刷刷點點寫下了一封信。叫來心腹武士,吩咐道:“一定要把這封信,親手交給大唐艦隊最大的那艘船上的人,有任何迴應,立刻快馬加鞭報我。”
心腹武士領命而去,蘇我蝦夷找到了倭國沿海的地圖。這份地圖與李牧的地圖相比,比例多有錯誤。但是每一個地方的每一個地名,都能在這張圖上顯現出來。
他拿起筆,在圖上劃了一條線,在線的末尾處,畫了一個標記。
就是這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