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第355章 學識爲重聞敵痕(第一更)

發現了毒蛇,護衛們很緊張,之前打草驚蛇時爲何沒見到?趕緊繼續找。

朱元璋看一眼蛇,與旁邊的里長說話:“山上的毒蟲多,有沒有人被咬傷?”

“身上帶了刺激性氣味的藥包,如面前的蛇一般,它不會衝過來攻擊,它對雄黃的氣味反感,除非它餓急了,不過那樣應該是找小動物吃。”

里長指指朱元璋腰間的香囊,裡面裝了很多種藥,不過像太子妃及村子裡的孕婦,就得遠離,都不能跟來。

朱元璋看看腰間的香囊,又看一眼手腕上的五彩繩,露出笑容:“咱小時候找不到五彩線啊!現在卻有了。里長可知五彩線的寓意?”

里長也把自己的手腕亮出來,同樣繫着五彩繩:“其實給孩子系五彩繩只有一個目的,好找。

端午要上山採露水、找艾蒿,故此會喝雄黃酒,戴香囊,爲了驅逐蛇蟲。

而孩子一早就給繫上五彩繩,乃因爲孩子跟着出去會亂跑。

這個時候胳膊、手腕、腳腕、脖子上的五彩繩就顯眼,能夠更容易找到孩子。”

“原來如此,對,是好找。”朱元璋以爲里長會說出來什麼各種吉祥的寓意,卻得到這樣一個答案。

二人說着話,其他人開始努力收割兩種蒿子,並不拔根。

倒是孩子們拔出來幾根,這個會掛在房間的門口,沒有根的不好看。

“這個根……”朱元璋看里長。

“都說端午節的時候艾蒿最好,其實之前就可以收了,至少宣城縣的村子都會在野外找艾蒿和黃花蒿、其他草藥。

拿來製作艾條和蚊香,現在割完,一個月後能收一回,等着天冷時,再收一回。

村子裡當藥材來種,自然不能把根拔了。野生草藥雖多,咱還是得自己準備。

咱本地適合種很多種藥材,甘草、柴胡、半夏、川芎、白芷、重樓等等。

如此節省了人力,同時更方便管理,陛下把一大片地方給村子,村子保證能種出很多草藥。”

里長介紹起草藥人工種植的好處,量大、易於管理。

朱元璋又看看周圍的山:“地好嗎?”

“一大片地的土壤好,植物種類多,說明可以用來種的草藥也就多。

該種草的地方種草,該種樹的地方種樹,如果人手多,還能養蟲子。

草類爲草本藥材,樹的是木本藥材,如丁香、杜仲、黃柏、桑樹等。

礦物類的,硫磺、雄黃、硃砂、石膏。

菌類的,蘑菇、靈芝、銀耳、茯苓等。

動物類的,牛黃、熊膽、麝香、鹿茸等。

昆蟲類的,蠍子、蜈蚣、知了、蜜蜂等。

還有海產類的等分類方法,最簡單的爲草木蟲石谷。”

里長見朱元璋喜歡聽,他就科普,不然自己豈不是白學了。

朱元璋確實很愛聽,一行人邊沿着小路走邊聊,里長爲大家介紹這裡的所有植物和動物,包括昆蟲等。

順便講當年的礦石,尤其是能夠用來當肥料和藥物的,再重點提泥煤的作用。

里長抓一把土:“陛下請看,之前村子便偷偷跑這裡拉土,泥煤能夠當煤炭燒,不過不值得。

它最大的作用是種作物,村子裡用他鋪新開荒的不好的地,這樣那地就變成了良田。

再就是拿他育苗,比正常的肥要好,包括透氣性和透水性。”

“相當於上了很多肥的好地?一般人哪知道啊!派人問問,看別處哪裡有,一大片地直接用來種東西,不如取出一些育苗。”

朱元璋理解這種土了,覺得直接在很厚的土上種作物不划算。

“是應該這樣,這些土裡沒有蟲卵,也沒有作物生的病的東西。

使勁一壓就是一坨,抖一抖又變得鬆散。從別的地方壓好裝袋子運輸,十分方便。

村子的兩萬畝小麥田,從這邊取土,取完後這邊根本看不到減少。當然,咱們沒盯着一個地方挖。”

里長把手上的土扔掉,到前面的小溪邊洗洗手。

經里長一說,周圍的人都知道這土是寶貝了,它的最大用途是把貧瘠的土地變良田。

如果別人知道的話,自己家裡都是下等田,跑這裡來運泥煤,回去就是上等田,畝產差太多了。

朱元璋都眼熱,他觀察下,確實很多,便說:“宮中也種了地,選好田取的土,嗯……”

“陛下回宮時可帶上幾船泥煤,東華門外的大棚裡放上,冬天便能吃到更好的菜了。”

里長懂,人家提宮裡了,得送,說白了整個江山都是人家的。

“好好好!哎呀!人要是有學問,種地都比別人強。

許多百姓種田,倒是知道用農家肥,可惜那肥又不多。

一年到頭,看天吃飯,趕上種的糧食和菜,有個病災和蟲災,除了哭,做不得旁的。

下丘村給出來的那些個方子,還有測土酸和鹼的試紙製造方法,只要百姓學會,至少不用無助地哭。

看天吃飯,咱也能跟老天爺鬥一鬥,糧食生病了給糧食治病,糧食生蟲了就殺蟲。”

朱元璋聊起農藥和肥的事情,遠的不說,寧國府、太平府、應天府三府,現在就由官府的人指點着種地。

衙門的人拿着冊子和試紙,到田間地頭看,見作物出問題,立即告訴怎麼調整,再幫忙送來東西。

而宣城縣二十一個村子,不用官員管,他們直接從下丘村學,然後知道哪裡有什麼礦,帶着人手去採。

平時時刻準備石灰水、草木灰,等着泡水給作物治病。

……

等蒿子全部收好,隊伍裡的人在孩子們的指點下又尋出來不少草藥,隊伍返回。

“那木頭橋,不如換成石頭橋,查出來人了?”朱元璋問來到車邊跟着小跑的人。

“陛下,昨天沒有人出去,今天一早也是。

不過西邊有打漁的人,他們說看到過一夥兒不是本地人樣子的人來過這裡。

前天一早來的,還與漁民問了路,問下丘村,之後再未見過。”

跟着跑的人彙報情況。

“知道了,再去探查!”朱元璋說完,前面就是那座木頭橋,周圍有人看守。

之前沒人發現橋晃動得厲害,估計以爲此橋就那樣。

只有下丘村的人才熟悉這邊的情況,橋也是他們後來給修的,原來搭的木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