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學歷歧視?先管管高考地域歧視吧(3,求自動訂閱)

很快。

沈飛就帶着自己的報告,來到了李正國的辦公室。

“坐吧。”

李正國擺擺手,讓沈飛坐下,便看起了他的報告。

許久之後,他擡起頭,對沈飛道:“江省這個學校的食堂,是承包給一家公司的,這家公司承包了七百個學校的食堂,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我知道。”

沈飛點點頭,認真的說道:“所以,我們督導辦建議江省徹查這家公司以及公司

的背後控制者。”

說到這裡,沈飛平靜的說道:“從之前蒼蠅變蝦米,到這次的指鼠爲鴨,我覺得這家公司的能量肯定不小,否則當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也不會做出所謂的鴨脖判斷。”

他這麼說,就已經非常明確的告訴李正國,自己懷疑這家公司背後有龐大的利益交換鏈條。

李正國聞言笑了笑,對沈飛說道:“你這個小傢伙啊。”

說着。

他乾脆拿起電話,撥通了大理寺那邊的號碼。

“我是李正國。”

李正國開門見山的說道:“江省的那個指鼠爲鴨事件,我看要深入調查一下,大理寺可以組成一個調查組,實地調研一下,有問題就處理,不要諱疾忌醫嘛。”

說完這番話,他掛斷了電話,看向沈飛:“怎麼樣,有什麼想法?"

沈飛已經愣住了。

他沒想到,李正國的處理竟然如此迅速,甚至直接打電話給大理寺那邊。

“首長,您…….”

沈飛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有些事情,該抓就抓,該殺就殺,不要瞻前顧後。”

李正國看着沈飛,平靜的說道:“你是督導辦的主任,要爲老百姓做事情,而不是爲某些人,明白麼?”

“是,首長,我明白了。”

沈飛連忙點頭。

他又不是白癡,自然知道李正國這是在敲打自己。

同時也告訴自己,凡事有他在,不用擔心。

“對了,你對於現在社會上關於學歷歧視的問題,怎麼看?"

李正國拿着電話,對沈飛忽然問道。

“學歷歧視?”

沈飛歪着頭想了想,卻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沉吟了片刻才說道:“我覺得,這個問題首先要從用人單位的角度考慮,畢竟如果是我開公司,我也會選擇學歷更高,學校更好的畢業生。”

他說的這是心裡話。

畢竟現在學歷歧視這個事情,雖然是很多用人單位都存在的,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人家憑什麼放着重點大學的優秀畢業生不要,去招聘那些普通大學的畢業生?

“是啊。”

李正國笑了笑,點點頭道:“這樣,你回去調查一下,看看能不能給我一個報告。”

“好的。”

沈飛連忙答應下來。

既然是領導要求的事情,那自然要做好。

離開李正國這邊,沈飛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思考剛剛的問題。

其實關於企事業單位在招聘過程當中存在的學歷歧視問題,沈飛倒是想起來之前章雪峰參加一個節目說過的話。

在那個節目當中,某些老闆假模假樣的說,章雪峰的觀點是錯誤的,考研究生纔不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關鍵,能力纔是,只要有能力,不管什麼大學的畢業生,都能夠找到好工作。

但章雪峰一句話就絕殺了他。

章雪峰告訴那個老闆:雖然我們嘴上說着能力比學歷更重要,但世界五百強的企業,是不會跑到一個三流大學去招聘的,他們只會去那些重點大學招聘。

沈飛覺得這個答案其實真的很現實。

回到督導辦這邊,沈飛便把李英傑跟張若楠等人都叫了過來。

“大家對於學歷歧視這個事情,是怎麼看的?”

沈飛對他們問道。

幾個人面面相覷,卻沒有一個人吭聲。

很顯然。

他們不太明白沈飛的意思。

“學歷歧視?”

張若楠想了想道:“沈主任,您的意思是……”

“算了,你們回去吧,把給我找幾個年輕人,算了,我自己去網上找資料吧,暫時先不用你們了。”

沈飛想了想,擺擺手道。

他忘記了。

這幫人一個個都已經是中年人了,對於學歷歧視這個事情,感受並不深刻。

但事實上。

學歷歧視如同任何類型的歧視一樣,在任何社會都存在。

歧視本身源自認知偏見,歧視是偏見的行爲。

在社會中,存在對於美醜、高矮、貧富許多方面的歧視行爲。

學歷歧視也在劫難逃,並且嚴重,影響深遠。

由於學歷,尤其是第一學歷一旦形成,就無法更改,從工作、結婚往後的生活裡,都存在被人歧視的風險因素。

這樣的歧視危害好比種族,從你本科錄取那一天開始直到生命結束,甚至會讓

後代也承受歧視的陰影。

人對於高矮胖瘦有歧視,爲何對學歷也會歧視呢?

大概是因爲,人們對於聰明與愚笨的區別心,人們認爲高學歷可以是高智商、高能力的顯性量化特徵。

由此,低學歷也就成爲他人眼中低智商、沒能力的顯性特徵。

將學歷指標化、顯性化成爲了學歷歧視偏見的源泉,爲歧視行爲提供了原始動力。

這聽上去有些荒謬,但確實存在於大部分人的生活當中。

打個比方來說。

在國內的招聘領域,985、211大學的學生,就是比普通大學的學生找工作更容易。

這也是很多人在網上怨聲載道的原因。

看着她們發的帖子,沈飛的眉頭緊緊皺在一起。

說實話。

他因爲是燕京本地人,對於這個倒是沒什麼感覺,但沈飛能夠明白那些人的想法,不過沈飛覺得,真正決定學歷歧視的,其實並不是所謂的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之分,更重要的地方在於,高考的地域歧視。

想想看。

江省、魯東省這樣的高考大省,哪怕你考了六百多分,結果卻未必能夠上燕京、盛海的重點大學。

但人家燕京和盛海的本地人,只要四五百分,就能夠上重點大學,這難道不是最大的問題麼?

有人曾經統計過,燕京的學生考上燕京大學的概率,是南河省的六十倍!

儘管有些人一直宣稱,大夏不存在所謂的高考地域歧視,但事實上,那隻不過是他們的錯覺罷了。

沈飛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整理了自己能夠查到的數據之後,真的是被震驚了。

大夏高考制度的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解決有沒有高考的問題,這個在七十年代末已經解決。

第二階段,解決高考升學率低的問題,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高等教育,從公開的數據來看,這一問題已在逐步解決。

第三階段,解決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匱乏的問題,迄今尚無實質進展。

由此來看,高考公平應當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升學率公平,保證每個省份的考生,都有相對比較公平的機會考入大學。

第二層次,在名牌和重點院校的錄取比例上,應保證各省考生擁有公平的競爭環境,同臺競技。

客觀說,相對於龐大的教育需求來說,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永遠是相對匱乏的。

而恰恰這一點,決定了優質教育資源必須要公平分配。

當前,羣衆對高考制度地域歧視的不滿,主要集中在優質高校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的問題上。以燕京大學本科生招錄情況來看,這種地域歧視是客觀存在、不容否認的。

數據顯示。

燕京大學在燕京去年的招生計劃是六百人,而在其他省份,基本上都是幾十人,甚至要十幾個省份加起來,纔跟燕京的招生人數一樣。

而如果從錄取比例來看,地域差距會更加怵目驚心。

相比較來說,燕京的考生數量,遠遠低於其他省份,但招生人數,卻遠遠高於其他省份。

高考地域歧視,違反了教育公平的原則和理念,侵犯了平等的考試權,硬生生把原本平等的考生,劃分成三六九等。

這種歧視的結果,只能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只能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只能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會造成更大的社會對立與割裂。

“利益作祟。”

許久之後。

沈飛拿着手中的報告,自言自語道。

他很清楚,這裡面牽扯了很多人的利益。

說句直白一點的話,燕京、盛海這些大城市的人享受的各種福利之一,不就是因爲這種不公平造成的麼?

想想看,一個南河、魯東的大學生,寒窗十年,到最後卻發現,自己拼命想要得到的東西,只不過是有些人唾手可得的,這是什麼樣的感受?

想到這裡,沈飛嘆了一口氣。

他把自己查到的這些資料,整理了一下,形成一份報告,派人送到了趙志傑那裡。

至於李正國會如何考慮,那沈飛就不清楚了。

在教育教學資源本身就落後於燕京、盛海的情況下,魯東、南河的中學及考生只能擠壓休息時間,加大學習強度,增加學習任務來提高升學率。

說白了,所謂素質教育,是給有錢人家孩子準備的。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考大學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了。

雖然絕對的公平不存在,但如果連高考都要承受這種不公平的話,沈飛真的有點鬱悶了。

就在這時候。

帝國教育衙門終於發聲了。

【針對近些年羣衆反映的高考地域歧視問題,將會(的錢的)展開調研,並儘快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伴隨着這個聲明,不少網友都就被驚呆了。

他們是真的沒想到,上面竟然要對教育資源不公平這個事情,進行調整了。

一時之間,這條新聞直接登上了微博熱搜的第一位。

無數網友都討論起了這件事。

“乾的漂亮!”

“不管能不能成功,起碼有個姿態了。”

“看樣子,上面也看不下去了。”

“不是看不下去,是真的太不公平了。”

“是啊,這高考真的太離譜,魯東等地的學生,根本就是千軍萬馬走獨木橋。”

“不過也不能都平均了吧?真要是那樣,那豈不是全都是魯東跟南河省的學生上重點了?”

“話倒是有點道理,但我覺得,起碼這個錄取比例,要進行改變。”

“對,哪怕不能絕對公平,也不能像現在這樣。”

“是啊,現在真是太過分了。”

“.………..….”

大家說什麼的都有,但很顯然,他們對於這個事情,都是抱着歡迎態度的。

沈飛這邊,看到這個消息之後,心情也不錯。

他其實也明白,絕對的公平肯定是不存在的元。

真要是全國統一試卷,那反倒是會出亂子。

畢竟真要是那樣,就只剩下幾個高考大省的學生能夠出人頭地了,剩下你讓其他省份的學生怎麼辦?

沈飛所求的,其實只不過是希望進行一些改變,最起碼不要像現在這樣,讓人看不到一點希望,如此的絕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