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沈飛要被報復了?(1,求自動訂閱)

“臥槽!”

“什麼情況?”

“山治大哥被封殺了?”

“這也太狠了,直接三個部門一起發文件,這是要硬生生把她置於死地啊。”

“呵呵,不錯了,只是封殺,都沒有去查稅什麼的。”

“說的沒錯,我要是孟美奇,現在就老老實實閉嘴。”

“姐姐做錯了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啊?”

“是不是有點矯枉過正了。”

“呵呵,有些腦殘粉真的是沒救了。”

“腦殘粉,很正常。”

“督導辦這一次我覺得沒問題。”

“是啊,這種藝人早就應該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

網友們說什麼的都有,但毫無疑問,對於督導辦跟文化管理局對於孟美奇的處分,大家都覺得很正常。

如今這個時候,娛樂圈的藝人,經過督導辦的幾次打擊之後,早已經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光環。

哪怕依舊有腦殘粉支持他們,但對於大部分的吃瓜羣衆來說,大家都很清楚,這幫明星藝人,到底是一羣什麼玩意。

換句話說。

也就只有那些粉絲,才把他們當回事。

普通的路人,壓根不關心這些明星的事情。

有那功夫關心明星的遭遇,不如想想自己這個月房貸車貸能不能夠。

這纔是生活的真相。

盛海。

一間別墅裡。

孟美奇看着手機上,自己被封殺的新聞登上熱搜第一,整個人都傻眼了。

“這到底怎麼回事?”

她擡起頭,看向自己的經紀人:“周哥,怎麼突然就針對我了?”

“我們也不清楚。”

經紀人看了一眼孟美奇,無奈的說道:“幸好咱們還有高麗那邊的市場,你既然國內呆不下去了,就去國外吧。我現在去找人探探風聲,看看這邊的解約要怎麼辦。”

畢竟之前她有廣告代言,還有綜藝的邀約,都已經簽了合同的。

說句直白一點的。

就算要解約,那也得把違約金的問題說清楚。

孟美奇秀眉微蹙,咬着牙說道:“這個督導辦,是怎麼回事?"

“估計是有人舉報吧。”

經紀人無奈的苦笑道。

“那個什麼沈飛,真是太可惡了。”

孟美奇恨恨的說道:“我看啊,說不定哪天就有人把他的腿撞斷!"

????

????

經紀人臉色大變,快步走到孟美奇的面前,擡手就是一個耳光。

啪!

一聲脆響。

孟美奇的臉一下子就腫了。

“啊!”

冷不丁被打了一個耳光,孟美奇一個趔趄,倒在了沙發上。

“你是白癡麼?”

經紀人雙目怒視着孟美奇,咬着牙說道:“你特麼想死,別帶着我們,你以爲自己是什麼玩意,還敢報復人家督導辦的主任?你知不知道人家是什麼級別?封殺你,你就老老實實的滾去高麗賺錢,還想要報復,你信不信你前腳報復完沈飛,後腳全公司上下都得跟着你一起被拉出去打靶!”

他是真的嚇壞了,乾脆一把抓住孟美奇的頭髮,冷冷的說道:“我告訴你,什麼都不許做,也什麼都不許說,督導辦沒查你的稅,就是網開一面,給你留條活路,趕緊滾去高麗,聽見沒?”

孟美奇已經傻了,只是愣愣的看着經紀人,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她不明白,自己只是抱怨了一句而已,怎麼就讓經紀人這麼恐慌了?

再說了。

這督導辦在娛樂圈裡面搞風搞雨,早已經被藝人和娛樂公司私下裡罵的狗血淋頭,怎麼就一提起說報復那個沈飛,經紀人就嚇成這樣?

殊不知。

經紀人現在已經打定主意,這次的事情之後,一定要跟這個孟美奇分道揚鑣。

開什麼國際玩笑!

她特麼居然想着要報復沈飛?

這是多虎啊!

什麼肥那是什麼人,那是正兒八經的欽差大臣。

人家代表的,是整個大夏帝國!

真要是有人敢報復沈飛,那迎來的絕對是帝國毫不留情的打擊。

畢竟整頓娛樂圈還需要藝人犯錯,需要證據。

但如果沈飛被娛樂圈的人報復丟了性命,那恐怕迎接文化娛樂產業這些藝人的,就只剩下一個名單了。

排隊打靶的名單!

沈飛自然不知道,因爲自己的緣故,孟美奇被經紀人打了一頓。

他交待趙靜處理孟美奇的事情,便沒有再關注這些。

督導辦現在每天要處理的工作實在是太多了,沈飛光是看文件都能看一上午,有時候真的很羨慕那些坐在辦公室裡面喝茶的仕途中人。

同樣是走仕途,人家的日子就這麼舒服,可自己卻像個陀螺似的,每天忙個不

停。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沈主任,有個事情。”

沈飛在看文件的時候,李英傑走了進來。

“怎麼了?”

沈飛有些奇怪的問道。

“我們在調查菸草專賣局存在的問題過程當中,發現了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

李英傑說着話,把一份文件遞給了沈飛。

沈飛一怔,隨手接了過來。

看了一會兒,他就愣住了。

這是一份關於某地菸草專賣局的資料,沈飛第一時間的反應應該是被驚到了,這哪是國企啊,明明就是私企,老闆就是那個局長。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這八個字來形容他,真的一點不爲過。

本身菸草在我們國家屬於壟斷行業,其利潤高的嚇人,工資高的嚇人,福利待遇更是高的嚇人,不要說全家都是菸草人,就是全家一個在菸草,也是祖墳上冒青煙了。

這也是許多人趨之若鶩、擠破腦袋想進入菸草的原因,可這位陳局長,就牛逼了!

當地第一任菸草專賣局局長,是他的親舅舅。

而陳局長呢,人家是幾十個人都在菸草,不管什麼七大姑八大姨,但凡有和他有一點點親戚關係網的,都被弄進了菸草,而且有不少是關鍵部門。

從他的妻子、女兒、妻弟、岳父弟、表弟、表妹、連襟、堂弟、堂妹…幾乎所有能稱呼上的親戚名稱,都被拉進了菸草公司。甚至還有一支結義兄弟的親戚隊伍。

哪怕是沈飛看了,都目瞪口呆。

“這,這也太離譜了吧?"

沈飛看向李英傑,他甚至都有點難以置信了。

“是真的。”

李英傑苦笑着說道:“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也非常震驚,完全沒想到,還有這樣的事情。”

沈飛聞言默然不語。

高考的熱度一年比一年遞減,在不少人看來,其重要性已經不及國考、省考。

失業的熱度一年比一年遞增,是因爲學歷在貶值,就業人口太多,與社會就業崗位嚴重不匹配,導致矛盾增大。

今年高考季、畢業季,祖孫三代都是稅務人,三代都是電力人、菸草人、石油人,火遍全網,人們豔羨於電力、菸草、油氣等工作崗位,不僅收入高,待遇好,

而且可以子承父業,孫成祖業。

很多人聯想到了上世紀盛行的接班制度,也就是子女頂替就業制度,父母退休、退職後,由其子女辦理手續,頂替空下來的名額,進入父母原工作單位上班。

事實上,沈飛專門瞭解過,這個政策始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

當時的背景,是大夏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大量增員,以至國營企業、事業單位招收的職工大大突破當年的勞動力發展計劃。

因此,上面強調精簡機構人員,爲鼓勵年老職工退休,提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吸收他們的子女就業”。

而後來到了六十年代,大夏遭遇嚴重的經濟困難,帝國決定實行調整國民經濟的方針,要求壓縮城鎮人口,大量精減職工,減少商品糧供應。

職工退休、子女頂替參加工作作爲鼓勵城市中老、弱、殘職工退休的一種政策全面實施,並逐漸作爲一種就業制度確立、延續下來。

等到六十年代中期,正常的退休、退職工作被中止,子女頂替工作也陸續自行停止。

子女頂替就業政策的再度恢復是在一九七三年。

爲了解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子女頂替就業政策在礦山井下、野外勘探、森林採伐和鹽業這四個行業得以恢復。

總體來說,這個制度的實行,只適用於企事業單位工人退休、退職,還沒有推廣到幹部退休、退職,實施規模有限。

而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大批知識青年返城、城鎮就業形勢極其嚴峻,爲推進解決待業青年就業問題,子女頂替制度大規模實施。

爲了妥善安置退休職的生活,並促進工人隊伍的更替,國家頒佈文件,大力推進幹部、工人的退休工作,並規定工人退休、退職後,“家庭生活確實困難的,或多子女上山下鄉、子女就業少的,原則上可以招收其一名符合招工條件的子女參加工作”。

辦法出臺後,各地均按照文件的規定製定了招收退休、退職工人子女參加工作的暫行辦法。隨後,子女頂替制度逐步在全國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的工人退休工作中廣泛實行。

這種做法,在沈飛看來是很有益處的。

一方面使年老退休職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另一方面促進了勞動力更新,提高了工人隊伍素質,對提高勞動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

政策的實施,對減輕城市就業的巨大壓力,安置上山下鄉知青,維護社會的安定,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隨着子女頂替工作的開展,各地在執行該項政策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問題。

其一,不少地區在國家職工子女頂替政策基礎上,自行規定幹部退休、退職時,也招收其一名子女參加工作,擴大了頂替的範圍。

其二,頂替工作中出現了大量弄虛作假、違反紀律和政策的情況。

其三,職工提前退休又帶來了諸多方面的消極後果,如職工隊伍的技術水平下降,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有些提前退休的技術工人又因工作需要被工廠請回,以致在職職工的編制進一步擴大等。

所以,之後到八十年代的時候,這種政策的弊端開始浮現了。

比如招收過多,以及就業機會不均等,甚至對學校教育、價值觀念和社會風氣產生了消極影響。

到了九十年代初,這個事情就被禁止了。

取而代之的央企、國企“面向社會,公開招收,全面考覈,擇優錄用”的制度,對於內部人士仍有操作空間。

依照政策,內部人士的子弟仍舊可以報考崗位,只是需要多一道考試的程序,這當中就有了更多“暗箱操作”的可能。

人情社會裡,你關照我的兒子,我關照你的女兒,招考時亮一下綠燈,開一下後門,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而內部人士,可以第一手掌握招考的消息,自然優先告訴自己的子弟。如何準備,考什麼題目,面試官是誰……裁判、運動員都是自己人,“遊戲圈”外的人自然無法競爭,於是形成了家族壟斷式的龐雜關係網。

在沈飛看來,這樣的公開招聘制度,實際上比接班制度更惡劣。

接班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必須是要等父輩退休了,才能讓子女來填這個坑。

接班畢竟是接不滿所有崗位,一旦生產擴張,需要增加崗位,那這些崗位就需要對社會開放。

而招聘制度,父輩仍在央企、國企就職,就可以把子女、親屬以公開招考的方式招進來。

不僅不填蘿蔔坑,而且還新挖蘿蔔坑,令外界更加感覺到,這裡的人事任用關係是針扎不進,水潑不進的鐵桶陣。

這也是爲什麼現在網友們越來越反感某些報紙媒體推崇的所謂三代人在同一個部門奉獻的說法了。

那是奉獻麼?

也就只有那些媒體人才會這麼覺得。

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很清楚,這裡面到底是怎麼回事。

想到這裡,沈飛看向李英傑,平靜的說道:“轉大理寺吧,讓他們調查一下,看看這裡面存不存在問題,如果有問題,嚴肅處理。”

不管怎麼樣,既然沈飛知道了這件事,那必須要嚴肅處理。

他能夠做的就只有這些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