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以符道之

行駛在官道上的黑色馬車速度很快,窗外的春樹青田快要被拉扯成純綠色的色塊。寧缺看着窗外的景緻,心情有些複雜,剛在書院後山看到驕傲的鵝、奇怪的人,轉眼間又有一個新奇而神秘的世界即將對自己拉開帷幕,真有些目不暇接的感覺。

對於傳說中最爲神秘的符道,除了在長安城某處道觀外看着某位老道演戲法般燒了張符,寧缺沒有更多的瞭解,但坐在這輛材質由精鋼鑄造本應極爲沉重的馬車裡,他隱約感覺到自己已經身處符道的世界之中——無論這輛馬車行駛的多迅疾,車廂裡的人竟是感受不到絲毫顛簸,而軟索前方那匹孤伶伶的駿馬,也不知道怎樣載的動這多重量。

顏瑟看着他臉上的神情,說道:“你似乎在思考什麼事情。”

寧缺轉過頭來,看着這位渾身污髒的老道士,猶豫片刻後問道:“我在想,這輛馬車上面刻的是什麼符,居然能夠讓重量減輕,簡直就像是魔法一樣。”

他沒有問馬車上是不是刻了符,而是直接問刻了什麼符,這個回答讓顏瑟大師頗爲滿意,但最後那個詞卻讓他極爲不悅,蹙眉說道:“符道便是符道,和魔宗又有何涉?”

寧缺只是下意識裡把這種超乎日常經驗的神奇手段歸類於魔法之中,完全沒有想到對於昊天道南門供奉而言,這個魔字是何等樣的刺耳。

一路輕柔歡愉的蹄聲逐漸變緩,精鋼打造的黑色馬車在長安城南郊的官道上停了下來。顏瑟大師帶着寧缺走下馬車。他看了一眼不遠處官道旁的離亭,還有亭外那幾棵細細的楊樹,回身對寧缺說道:“既然你知道車上刻着符,試着去感受一下。”

寧缺微微一怔,依言走到馬車旁,認真望向黑色的車廂板。他看的很仔細,確認廂板確實是由精鋼鑄成,那些繁複的紋飾則是由某種利刃深深刻進鋼鐵之中,再塗上一種泛着淡光的外漆,從而顯得格外漂亮,漂亮之餘卻又有幾分神秘。

那些紋飾過於繁複,繁複到甚至違背了美學的原則。他看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從中看出任何蹊蹺,心中漸漸生出一種判斷:真正起作用的符紋應該不會這般複雜,那些看上去像枝蔓一般複雜的線條,說不定是用來掩蓋混雜真正符紋的障眼法。

他在舊書樓裡看過幾本符道方面的書籍,但那幾本書籍都只是介紹,對於符紋本身沒有任何客觀認識,要從如此繁複的紋飾中尋找出真正能起作用的符紋,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過顏瑟大師既然要他去感受,想來應該是種考覈。

他沉思片刻後,緩緩閉上雙眼,擡起手臂用指尖輕輕拂過那些深刻入鋼的符飾。

忽然間他的眉頭皺了起來。

先前他睜眼去看時,車廂板上的繁複紋飾沒有任何異樣,此刻當他閉上眼睛,用念力操控天地元氣去感知時,卻發現自己的指尖隱隱約約多出了一層東西——那層東西很薄很薄,就像是一層無形的膜間隔在指頭與車廂板之間。

稍一分念,感知到的那層薄膜瞬間消失不見。

寧缺沉默片刻,進入自己最擅長的冥想狀態,重新開始用念力感知天地元氣最細微的變化,果不其然,那層無形的薄膜再次出現在他的手指與車廂板間。這一次他的準備更加充分,感知更加細膩,竟清晰地感覺到那層薄膜正在緩慢地流淌。

顏瑟大師的聲音在他的耳畔響了起來:“你感覺到什麼。”

寧缺認真感受,沉默很長時間後認真回答道:“很淡的天地元氣流動。”

顏瑟大師繼續問道:“是怎樣的流動?像什麼?”

寧缺平靜回答道:“像是水,但比水更輕……更空,更像是風,但不可能是風。“顏瑟大師看着車廂旁的寧缺,眉頭緩緩蹙起,問道:“爲什麼不可能是風?”

寧缺沉默片刻後回答道:“因爲……符紋上的元氣流淌太有規律,彷彿按照某種既定的路線在走,就像是在某個完整的系統之內,而風是空氣的流淌,不應該這麼規律。”

顏瑟大師緊蹙着的眉漸漸舒展開來,看着寧缺的後背,眼眸裡泛起明亮的光澤,似是在讚許又似是在驚歎,因爲寧缺此刻的表現,已經遠遠超出了他最好的想像。

寧缺手指離開車廂,他回頭望向顏瑟不自信說道:“大師,我是憑感覺瞎說的。”

“感覺,本來就是修行符道最重要的資質。”

顏瑟大師輕輕撫着下頜上的疏須,慈愛望着他,笑聲沙啞而怪異,就像是一個在自家後院挖地窖挖出古董的老農民:“你很敏感,比我相像的還要更敏感,我很喜歡。”

寧缺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你感受到的天地元氣流淌就是風的味道,因爲我在車廂上畫的是風符。”

顏瑟大師看着他說道:“至於說風爲什麼會按照既定路線行走,爲什麼如此規律,用你的話說……在某個完整系統內。道理很簡單,因爲符爲它規定了方向。”

“跟我來。”

顏瑟大師道袖輕拂,負手於後緩慢向道旁的離亭楊樹走去。

寧缺走到車前的駿馬身旁,看着它烏黑的大眼睛笑着說道:“你肯定是世界上最舒服的馬。”

那匹駿馬輕輕噴鼻,低頭咀嚼袋中的乾草,以沉默表示認可這個說法。

寧缺望着顏瑟大師的背影,加快腳步跟隨而去。

…………顏瑟大師盤膝坐在離亭中央,身旁不知何時多出了一方小炭爐和茶具。寧缺走進亭來,瞧見大師正準備親手烹茶,趕緊上前把搶過這個差事。雖說當日是這位神符大師哭着喊着要收自己當弟子,但他絕對不會傲嬌到錯過這種服侍老師討歡心的機會。

水沸注茶香漸起,顏瑟大師看着安靜分茶的寧缺,讚賞點點頭,食指輕叩茶盤,示意他坐好,說道:“修行法門諸多,有所謂劍術體術陣術,像我們這種畫符的本事,一般被人稱做符術,但我們自己不會這樣叫,我們稱之爲符道。”

寧缺將茶杯恭恭敬敬放到大師身前,正襟危坐認真傾聽。

顏瑟大師端起茶杯輕輕啜了口,問道:“你可知道符道是什麼意思?”

寧缺沉思片刻後試探着問道:“以符入道?”

“哈哈哈哈……”

顏瑟大師笑出聲來,看着他連連搖頭,說道:“人人都想求道入道,以劍以入道以殺入道以情入道,便是西陵神殿也脫不了這等思維模式,更何況是你?只是俗世蟻國大道何如?至高大道虛無縹緲,如何去尋?符道二字的意思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以符道之。”

以符道之?寧缺心想這是什麼意思,卻怎麼也想不明白。

“符是什麼?符是紋路,是線條,是痕跡。”

顏瑟大師漸漸斂了笑容,神情嚴肅看着他說道:“蛇過沙堆爬行的軌跡是符,枯葉間的脈絡是符,留在大道泥地上的車轍是符,野獸體內的血管是符,水流動的軌跡是符,風拂動的流痕是符,大地乾裂的縫隙上符,雲在碧空也是符。”

極簡單的話,極清楚的說法,寧缺聽的震驚無語,半晌說不出話來,按照顏瑟大師的說法,世間一切痕跡都是符,這種理念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思維境界!

沉默很長時間後,他怔怔問道:“大師,難道畫符便是模擬自然裡的所有痕跡?”

顏瑟大師微微一愣,看着他好笑說道:“那是畫師,不是符師。”

…………幾片青葉被官道旁的風吹落枝頭,還未等它們落入微溼的田野,便又被一陣風颳起,輕輕嫋嫋飄到離亭的上方,落在那些被雨水沖刷到黯淡的瓦片上,發出啪的幾聲輕響。

“野獸體內的血管是符,這種符只能維持它們的生存;水流動的痕跡是符,這種符只能讓它們按照昊天的旨意從高往低走;枯葉間的脈絡是符,這種符只能讓它們像億萬年來那樣,把根部吸取的養料水分灌注到葉片之中。”

顏瑟大師平靜說道:“這些符均爲自然之符,生於自然,凋落於自然,與天地元氣依偎共存,就如同我們每個人生存在這個世間的道理一樣。”

“然而人類無論修行還是研習符道,已然超出人在天地間的原本使命,也就是說超出了生存的需要,所以真正意義上的符道必然是來源於自然,卻一定要高於自然。”

寧缺沉默傾聽,隱隱然覺得大師這番講述雖然說的是符道,卻蘊含着很多了不起的道理。

顏瑟大師將杯中殘茶飲盡,看着他繼續說道:“來於自然卻高於自然之符,必須經過幾個過程:臨摹,會意,歸納,簡化,提純,賦意趣。所謂符,便是人類無數年來從自然之符中學習並且提取精華的那些線條痕跡。”

寧缺替大師將茶杯斟滿,坐回原地請教道:“那什麼是道?”

“道就是知道。”

“讓誰知道?”

“讓天地元氣知道。”

寧缺怔然,不解問道:“讓天地元氣知道什麼?”

顏瑟大師微笑看着他說道:“讓天地元氣知道我們想要做什麼?”

“人類修行的所有手段都離不開操控天地元氣。劍術以念力操控天地元氣遙控飛劍,終究太過間接。念師雖直接操控天地元氣攻擊敵人,終究太過簡單,只能攻擊對方識海。”

“唯有符道處二者之間,境界卻是高居二者之上,因爲符道所追尋的終極目的,是要告訴天地元氣自己想做什麼,然後天地元氣便幫助你去做什麼。”

“天地元氣沒有眼睛,沒有耳朵,它永遠不可能知道你的識海里有怎樣稀奇古怪的想法,它更不可能知道你想把雨水凝成千萬把鋒利無形的刀,那麼你如何能讓它知道你的意思?”

“符便是人類念力與天地元氣之間的橋樑,符師以念力凝天地元氣於這些線條痕跡之內,一朝激發,與周遭天地元氣產生感應,便能令風起水動雲生雲滅天乾物燥。”

寧缺隱隱約捕捉到了問題的關鍵。

顏瑟大師看着他臉上神情,問道:“你好像明白了一些什麼。”

“我以前聽一個朋友說過,人類身軀內的雪山氣海便像是一個樂器,念力便是空氣,只能吹進樂器變成美妙的樂曲,天地元氣才能聽曉,才能與之共鳴。”

寧缺看着顏瑟大師說道:“聽大師先前講解,我覺得符道既然是用符文告訴天地元氣自己想做什麼,那麼是不是可以說符文便等同於我們體內的氣海雪山?”

“你那個朋友境界很高,說法很妙。”

顏瑟大師微笑望着說道:“當然你也孺子可教。你體內雪山氣海通的竅太少,無論修行劍術還是別的都非常麻煩,但符道不同,只要你能感知到天地元氣,能夠察知其間的細微分別,以符文記述再與之共鳴,便能成功。”

寧缺疑惑不解問道:“既然千萬年來符師一直在學習記錄自然之符,難道沒有現成的符文?如果有現在的符文,那豈不是不需要感知天地元氣波動也能修符道?”

顏瑟大師笑了起來,輕捋鬍鬚問道:“世間可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寧缺心想如果你問的是雞蛋,我真要懷疑自己是不是達文西,應道:“沒有。”

“那世間有沒有可能出現兩個完全一樣的人?”

“當然不可能。”

“既然如此,你不可能是我,你的念力也不可能和我的念力一樣,那爲什麼寫一道完全相同的符,天地元氣就能知道那是同樣的意思?”

寧缺完全沒有聽懂。

顏瑟大師看着他平靜說道:“對於符師而言,我們的念力就像是無數不同的文字詞彙,所謂符就是這些文字詞彙的組合方式。問題在於我是說官話的長安人,你是說火魯語的南海番人,我們把各自的詞彙塞進相同的組合方式,絕對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一篇文章。”

“世間語言可能只有數十種,然而每個符師的念力便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我做了一篇四六大賦,天地元氣能聽出其間的慷慨激昂言,你同樣做一篇四六大賦,天地元氣覽卷卻是惘然無措,心想這廝爲何前言不搭後語,究竟想要說些什麼?”

寧缺聽懂了,對着顏瑟大師深深一禮,感激不盡。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