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渡海援遼

多爾滾勉強平定了內部的動盪,來不及慶幸,趙雜毛已然兵逼遼東。

這讓多爾滾大驚失色,急忙同意了洪承疇的請求,從北直隸、山西、山東、河南四省,抽調三萬綠營精兵,自登州登船,渡河前往遼東增援。

如今多爾滾在滿清內部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不少滿洲貴族都對他不滿,只是因爲他心狠手辣,加之控制北京防務,掌握了兵權,才勉強坐穩了位置。

這次整治風波,對多爾滾已經是一場重大的打擊,若是趙雜毛再攻下盛京,摧毀滿人的老巢,恐怕屆時不只是反對他的大臣,要趕他下馬,就是他的心腹,也不會支持他了。

因此,爲了證明他能夠領導大清國,多爾滾絕對不允許,趙雜毛攻入盛京。

旅順港內,數十艘運兵船靠岸,來自山西的六千精兵,由清將姜建勳、李企晟、韓昭宣、虞胤等人率領着,踏上了遼東的土地。

六千晉軍將士,來自大同等地,大多都是曾經的明朝邊軍,是綠營序列之中,糧餉給的比較足,也比較能打的隊伍。

洪承疇寫信給山東巡撫方大猷,讓其調兵增援遼東,不想方大猷將洪承疇的要求又報給了多爾滾。

多爾滾得到消息後,一點也不含糊,不僅同意出兵,還是立時抽調北地精兵,渡海來援。

在一萬多山東清軍,渡海到達遼東後,六千晉軍又渡海到了旅順的消息,並沒有讓洪承疇感到欣喜。

“中堂大人在想什麼?”大帳內,站在洪承疇身後的清將唐通出聲道。

唐通原來是明朝九邊八大總兵之一,地位與吳三桂差不多,不過吳三桂開關投降滿清後,兩人的距離便一下拉開。

如今吳三桂已經貴爲平西王,而他依舊只是一個總兵官而已。

“本堂真是希望這次大清朝能夠平安的渡過此次危機,否則這天下局勢,就不好說了~”洪承疇沉着臉色,轉身看着他曾經的部下。

“中堂令方撫臺調兵一萬入遼,攝政王又遣山西、北直隸、河南各出精兵六千餘人,前來增援,遼東應該無憂!”唐通寬慰道。

洪承疇卻搖了搖頭,“就是因爲攝政王又增加了兵力,本堂才心中憂慮啊!”

唐通不禁問道:“這是爲何?”

洪承疇注視着唐通,沉聲說道:“難道你忘記了松山之役嗎?”

松山之戰,是明朝與滿清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正面對決,松山之戰前,明朝還有機會翻盤,松山之戰後,明朝最精銳的十多萬人馬全軍覆沒,便徹底失去了與清軍作戰的本錢。

當年松山之戰,洪承疇是明軍總指揮,唐通是他手下八大金剛之一,對那一戰自然映象深刻。

洪承疇繼續說道:“當年明朝爲了解錦州之圍,將九邊精銳抽調一空,集結精兵十三萬衆。現在攝政王雖沒有將北地精兵全部抽調,但也調集了三萬人馬。如果加上之前,本堂調集的三萬精兵,大清國已經從北方各地,抽調了六萬精兵。當年松山之戰,本堂戰敗,十餘萬大明精兵飛灰湮滅,自此之後,明朝在北方就沒了什麼精兵,闖賊才能迅速席捲北方,大清國才能輕易征服北地。若是這次失敗,大清國北地精兵便損失近半,關外必被趙賊所據,大清國將無力收回,局勢定然逆轉~”

當年洪承疇指揮松山之戰失敗,將明朝的北方精銳,幾乎全部葬送,使得明朝面對內憂外患,再無翻身的機會。

這次滿清集結北地清軍精銳,若是失敗,清軍無法在組織新的兵力,趙雜毛定然佔據關外。

唐通微微皺起眉頭,“中堂大人,對岸人馬雖衆,但真正的精銳也就是萬餘之數。現在中堂手握四萬多精兵,何懼趙雜毛!”

洪承疇嘆了口氣,然後說道:“本堂現在缺的,其實並非是援兵!而是朝廷儘快開關,遷徒人口充實關外,可是攝政王卻否決了本堂的建議。數萬大軍駐守遼東,糧食不能自足,並非長久之計!”

在洪承疇與唐通商議之時,遠在山東登州的施琅,正看着一對對的河南清軍,登上運兵的海船。

不遠處,五艘清軍戰船,則正在接受最後的補給。

負責運送六千河南士卒的是二十條普通福船,船艙內放着一些糧食和軍資,甲板上則是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的士卒。

有鑑於明軍水師還在朝鮮沿海,清軍水師派出了五艘戰船,前往護航。

這五艘戰船,都是大號的福船,首尾各一門紅衣大炮,側舷擺着九門火炮,一船共計有炮二十門,是清軍的主要戰船。

“軍門,運兵船和戰船都準備好了!”這時一員清將上前稟報。

施琅聞語頷首,神情凝重道:“讓船隊出發,路上小心一些。萬一遇見海寇,護航船隊,必須要保護好運兵船,將士卒運到遼東。”

“喳!”清軍將領當即打千兒行禮。

不多時,港灣內響起一聲號角,運兵船和戰船上的水手,紛紛發出一聲嘯叫,便起錨升帆,離開了海港。

施琅站在望樓上,看見船隊駛出海港,船身慢慢沉入地平線下,最後連桅杆和船帆都完全消失於視野之中。

這時清軍船隊在海上乘風破浪,向旅順方向航行,船隊經過老鐵山水道,將要抵達旅順口之時,明軍戰船發現了他們的蹤跡。

鐵山島附近海域,十多艘明軍戰船,躲在海島背面。

炮艦的船頭,郭忠拿出千里鏡,目視着清軍船隻從身前航行過去。

“指揮使,爲何不攔截清軍船隊?”看着清軍的運兵船,向旅順而去,明軍將領不禁疑惑問道。

郭忠微微笑道:“不急!按着大帥吩咐,等他們將人運到遼東,我們在進行攔截。”

從天地會得到的消息,多爾滾從各省抽調三萬精銳增援遼東,而三萬精兵可能會改變實力對比。

因此趙銘並沒等到三萬清軍全部進入遼東,在清軍運來兩萬四千人後,便決定出手,發起襲擊。

(房子裝修,太忙了,今天只有一章,明天中午更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