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換個皇帝

趙銘聽張煌言之語,內心大驚。

張煌見此,遂即道:“陛下以爲,隆武即亡,戰事便以瞭解。畢竟都是朱姓之後,且唐藩一脈,也算有功於社稷,不宜斬盡殺絕。況,朱琳源不過一孺子,步步緊逼,難免留下惡名!因此,還請漢王收兵罷戰,接受武昌和談。”

趙銘擔心的事情,還是全部發生了。

從一開始,趙銘就希望,利用南京大勝之威,逼迫武昌交出兵權,向他投降。

因爲武昌這樣的堅城,如果不是投降,攻打起來,肯定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拿下。

若是長時間沒有拿下,那麼局勢肯定容易生變,也只有武昌投降,才能在各方勢力,還沒意識到漢軍的威脅前,兼併楚贛。

可是,奈何天下豪傑,智謀之士,並沒有盡入趙銘麾下,各方都有人才,事情發展不可能盡如趙銘之意。

不到一年時間,趙銘吃下閩粵,剛剛又吞了南直隸和江西北部,漢國其實已經吃撐着了。

若是外部沒有威脅,趙銘自認爲,還有胃口吃下楚贛,可是一旦外部發生變化,那情況就不好說了。

其實,吳三桂和西軍要出兵,已經讓趙銘感受到威脅,他表面鎮定,事實上卻很擔心他們殺過來。

外部勢力,對於局勢的敏銳察覺,比趙銘想得要快,而內部朱以海態度的轉變,同樣也比趙銘想得要快。

趙銘陰沉着臉,站起身來,“此事孤已經知曉了!”

語畢,趙銘揮手道:“還請閣老退下,孤有要事於幕僚商談!”

張煌言退出大帳,事實上,朱以海態度扭轉這麼快,很大程度上便是由於張煌言的勸說。

若是趙銘併吞楚贛,朱姓皇族勢力,就基本被剷除,若是趙銘想要謀朝篡位,便沒有什麼阻礙了。

朱以海對於強大的漢軍,深感恐懼,害怕丟掉朱家江山,成爲大明的罪人,深思熟慮後,決定與隆武和解。

畢竟隆武已經死了,他就是朱姓皇族之首,已經與隆武朝廷有了和解的前提條件。

現在,對於朱以海而言,他最大的威脅,已經從朱聿鍵,變成了趙銘。

因此,考慮到大明江山,朱家基業,朱以海接受了張煌言的建議。

這時,張煌言退下,帳內只留下,趙銘和幾位心腹。

趙銘沉聲道:“你們怎麼看?”

張家玉沉吟道:“殿下,周國和西軍將要援救武昌,背後朝廷又要議和,令我們十分被動了。”

虞胤道:“如今,我們畢竟在建武朝廷的名義下行事,若是建武與我們不是一條心,胡亂下令,定然會引起混亂,和後方不穩!”

趙銘沉默良久,大軍就算攻下武昌,一旦周國和西軍介入,湖廣和楚贛的戰事,也不會短時間結束。

如果這個時候,朱以海在站在他的對立面,可以說,便是內憂外患了。

其實,只要內部安定,即便吳三桂和李定國參戰,趙銘也可以慢慢打,但是朱以海態度轉變,他便無法將戰爭繼續下去了。

畢竟,朱以海現在是大明唯一的皇帝,想想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漢獻帝,給曹丞相惹了多少麻煩,便知道,手上還有不少兵馬和臣子擁護的朱以海,對趙銘構成的威脅!

若是趙銘不聽從朱以海的指令,繼續攻打,恐怕朱以海會做出更過激的舉動。

畢竟南京還有兩萬餘江北軍,對趙銘來說,是個很不穩定的因素。

如今,趙銘已經佔據很大優勢,完全沒必要冒風險,去賭什麼。

牌少,本錢少,纔會去賭,而趙銘現在完全有能力緩一緩後,再一一對付。

現在一下要同時對付這麼多勢力,即便漢國也會十分吃力,不若個個擊破。

趙銘沉默良久,忽然揮拳,“既然建武阻撓孤王統一大明的功業,那本王就只有行霍光之事,換個聽話的做皇帝了!”

聞趙銘之語,衆人立時紛紛精神一振,低頭躬身。

趙銘遂即吩咐道:“芷園,你立刻前往杭州,先將桂王送到蘇州,等候孤王之令,再送往南京。此外,令宣傳司,痛斥唐魯之爭,爲桂王造勢。”

張家玉慌忙作揖行禮,“喏!臣令命!”

趙銘遂即對虞胤道:“卿家去見姜曰廣,告訴他,孤王要與堵胤錫見面,當面商議和議!”

漢軍猛攻武昌,武昌岌岌可危,姜曰廣一直在漢軍營地中,謀求和議。

趙銘雖每次都聲稱,是最後條件,但是其實也一直都沒關閉,和議的通道。

畢竟,攻打武昌的漢軍,只有十萬,也是趙銘手中,唯一的機動兵力。

即便趙銘打下武昌,也沒那邊多兵力,去佔領全楚,歸根結底還是要收編隆武兵將。

雙方議和,最大的分歧,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要不要交兵權,其它諸如囚禁朱琳源之類的條件,都是可以用來讓步的條件。

當下虞胤出去,次日便約好了時間和地點。

次日中午,趙銘與堵胤錫,各率領一千人,在武昌城南,距離城池兩裡處相聚。

士卒在曠野上,用白布圍了一塊地方,雙方士卒站在白布外,堵胤錫帶着鄭成功、李來亨、袁宗第等數員大將,如臨大敵,坐在圍起的區域內。

畢竟趙銘除了是漢王,還是一員絕世猛將,鄭成功等人不得不妨,不敢輕視。

趙銘則只帶幾個文官,前來談判,坦蕩的坐在對面。

這時,雙方涇渭分明的坐在小馬紮上,趙銘掃視對面,堵胤錫、鄭成功、袁宗第、李來亨,都是名人,都是良將良相,再看自己這頭,泛善可陳,全靠自己帶動,說來也是心累。

趙銘不禁感慨,道不同不相爲謀,忠臣良將,不爲自己所用,而後微微笑道:“孤久仰閣老威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啊!”

遂即又對鄭成功道:“成功,許久不見啊!”

鄭成功將臉轉到一邊,從趙銘偷襲福建,他兩的友誼小船就已經翻了。

堵胤錫則微笑道:“本閣也同樣久仰漢王之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