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內應暴露

是夜,明軍大營內,趙銘召集衆多屬下商議。

沙盤前,各將就時下局勢,紛紛發言。

“殿下,攻擊南京的障礙,石灰山、鐘山都已經被拿下。不管城中是否驅趕百姓出城,我們直接硬攻就是了!”金聲桓朗聲道。

趙銘沉吟一陣,此前趙銘沒有進攻南京,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因爲南京不好攻打。

叛軍佔據城外山頭,並架設火炮,使得明軍難以攻擊城牆。

現在,南京外圍的障礙,已經被明朝剷除,山頭落入明軍手中,火炮也調轉了炮口。

此時,東面數道城門,全部暴露在明軍炮火之下,攻城的條件,確實已經成熟。

趙銘微微頷首,“南京之戰,不能繼續拖延了。”

本來,趙銘是想等南京糧盡,守軍大亂之後,再發起攻擊。

現在敵軍驅趕百姓出城,城中糧食一時半會兒吃不完,而吳三桂攻擊徐州、河北甚急,趙銘不可能長期耗在南京。

這時,趙銘走到沙盤邊上,沉聲說道:“城中叛軍不過烏合之衆,豈能與孤王百戰精銳相比。既然石灰山、鐘山已被拿下,那便傳孤旨意,各部準備,近期準備攻城。”

“喏!”衆將聞語,頓時抱拳。

趙銘剛吩咐完,帳簾被王雙挑起,“殿下,城中密信。”

趙銘聞語接過書信,展開觀看,臉上露出冷笑。

這時趙銘將書信,在燭臺上點燃,然後看向王大拿道:“叛軍今晚要偷襲鐘山,你要嚴加防範。”

城內叛軍,居然想奪回鐘山,讓趙銘感到一絲意外。

這或許是白天炮擊南京,使得南京軍心動搖,所以朱以海想要奪回鐘山,避免明軍炮擊南京。

“喏!”王大拿抱拳,遂即問道:“臣要不要設個埋伏!”

既然得知叛軍會偷襲鐘山,那麼明軍完全有條件,設一個埋伏,讓叛軍有來無回。

趙銘沉吟片刻,卻搖了搖頭,“不必,擊退便可。”

有道是,事不過三,巧合太多就太過明顯。

之前,趙銘趁着吳六奇、周鶴芝不在營中,突襲鐘山、石灰山,可以說是巧合的話,那麼這次叛軍出城,又被一鍋燴,那朱以海肯定懷疑了。

這太過明顯,朱以海肯定知道有內應通風報信。

“喏!”王大拿抱拳,遂即便出帳去準備。

趙銘遂即對金聲桓道:“石灰山,也要加強戒備!”

金聲桓當即也抱拳行禮,“喏!”

趙銘遂即揮手,“各自按着部署行事吧。”

夜裡,通濟門外,燈火通明。

在城池與明軍營地之間的空地上,數千百姓蹲在地上,等候着明軍進行緩慢的排查。

忽然,前方排查的隊伍中一陣騷亂,一名漢子被幾名明軍制服,反鉗住雙手,押入明軍營地。

這使得原本就十分緩慢的排查,便得更加緩慢,隊伍移動如蝸牛一般。

餓了一天的百姓,不禁怨聲載道,有的人甚至開始抽泣起來。

這時,一名將領走到前面,朗聲說道:“方纔在人羣中,發現了叛軍細作,所以盤查要更加嚴密。這都是因爲城中叛軍,想要利用大家出城的機會,派遣細作破壞大軍營地,所以大家要怪,就怪城中的叛軍。”

說完,將領一揮手,便有士卒擡着大缸過來,給百姓施粥。

餓了許久的百姓,頓時感恩戴德。

此時,在城牆下方,大批的明軍弓手,向城中張弓搭箭,將攝政王告城中居民書,射入城牆中,然後匆匆撤退。

城內被驅趕着將要出城的百姓,頓時一陣騷動。

書中,趙銘首先指出,自己的功績,還有合法性,指責朱以海發動叛亂,將南京百姓捲入戰火,而後,趙銘又指出若是朱以海不想百姓遭受兵禍,就立刻開城投降,而不是將百姓趕出城池,讓百姓流離失所。

最後趙銘告誡百姓,躲在家中不要出來,城外明軍保證不會轟擊民房,若是一定要出城,務必攜帶足夠的銀子和錢糧,以便生活。

書信射入城中,給城內兵馬驅民出城,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這時,在南京城上,神策門城門樓子裡,朱以海與閻應元兩人,目光注視着城外。

一支千餘人的軍隊,正從神策門,魚貫而出,藉着夜色的掩護,摸向鐘山方向。

朱以海陰沉着臉,“知道是誰呢?”

閻應元微微頷首,“臣已經猜出大概!”

朱以海咬牙切齒道:“是誰?孤要活剮了他,方解孤心頭之恨。”

閻應元卻搖了搖頭,沉聲說道:“太上皇切勿動怒,知道是誰之後,我們正好可以藉着他向趙銘傳遞虛假消息,或許能夠因此反敗爲勝!”

朱以海眉頭一挑,“卿家有什麼想法。”

閻應元沉聲道:“趙銘雖然沒有制止百姓出城避難,但是放行速度十分緩慢。而且剛纔趙賊又射書信入城,臣驅民出城一事,可能大打折扣。若是如此城中糧食消耗就降不下來,而即便有糧食,孤城困守,也沒有勝算。”

朱以海臉色陰沉,他也清楚,這麼守下去,南京遲早要被攻破。

“難道就沒有一絲勝算?”朱以海懊惱的一拳錘在城牆上。

閻應元卻沉聲道:“太上皇切莫灰心,臣以爲還有一線生機,便是擒賊先擒王,只要斬殺趙銘,便還有一線生機。”

朱以海卻喪氣道:“趙賊本陣有十萬大軍,怎麼可能擒賊先擒王?”

閻應元目光深邃道:“臣或許有個計策!”

朱以海正要發問,鐘山方向忽然殺聲四起,山腳下火光沖天。

閻應元冷笑一聲,“果然又有防備!南城外那麼多百姓,還聚集在城外,趙賊精力沒有被南城牽制,反而還提防着鐘山,真是難得啊!”

朱以海沉聲道:“可以確定了嗎?”

閻應元道:“八九不離十,出城偷襲,就只有太上皇、臣,還有那人知道。而且現在回想起來,此前幾次,那人也都知曉大軍的行動。”

朱以海陰沉着臉,“居然是他,他爲何要投靠趙賊?”

(求月票,訂閱,推薦,十點左右還有一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